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信级企业融合通信系统架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武 仝建刚 +1 位作者 王发光 倪彬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4-37,共4页
企业通信需求正在从以语音为主向多媒体融合通信方式发展。本文从企业通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立电信级企业融合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对其基于NGN的系统模型、组网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信级 企业融合通信系统 即时通信 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无线融合智能传输系统研究进展
2
作者 毛军开 张教 朱敏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太赫兹通信技术作为第6代移动通信(6G)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更大的传输带宽,有效解决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以满足流量和连接数急剧增长的需求。光纤无线融合(FiWi)通信系统因其高带宽、低时延和灵活覆盖的优势,已成为实现6G太赫兹通信与... 太赫兹通信技术作为第6代移动通信(6G)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更大的传输带宽,有效解决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以满足流量和连接数急剧增长的需求。光纤无线融合(FiWi)通信系统因其高带宽、低时延和灵活覆盖的优势,已成为实现6G太赫兹通信与全场景连接的关键技术。然而,FiWi系统依旧存在线性和非线性损伤、码间干扰(ISI)和相位噪声等一些关键技术挑战。近年来,依靠机器学习(ML)技术强大的数据和模型驱动建模能力的智能信号处理,成了FiWi系统优化的新途径。文章根据ML在FiWi系统的应用,分别从信道模型、后均衡和端到端(E2E)处理3个部分,介绍了较为经典的或是最新的应用于FiWi中的ML技术,并对未来FiWi智能通信系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智能信号处理 信道模型 后均衡 端到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和射频融合的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彦兵 胡超 +3 位作者 鲁邦彦 张频频 孙奕髦 陈冠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157,共12页
针对在可见光和射频融合网络中,传统的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用户切换方案未考虑用户切换错误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位置的用户切换方案。具体地,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低成本物联网芯片ESP32的可见光−射频融合的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使... 针对在可见光和射频融合网络中,传统的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用户切换方案未考虑用户切换错误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位置的用户切换方案。具体地,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低成本物联网芯片ESP32的可见光−射频融合的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使用可见光通信下行数据、Wi-Fi上行数据。设计了基于时−频复用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框架,使用神经网络估计用户的位置,用户根据估计的位置完成切换。在通信方面,系统的吞吐量最高可达35 kbit/s;在定位方面,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2.8 cm,比传统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升了33%。与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切换方案相比,所提方案的用户切换错误率降低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融合通信系统 神经网络 通信定位一体化 用户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列车通信网络时间同步与流量整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欣立 于泽人 +1 位作者 周钧 张立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61,共6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多网融合通信系统无法保证关键性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分析了该系统对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的需求,构建了流量整形网络试验平台,开展了基于TSN技术的时间同步与流量整形的相关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外界条...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多网融合通信系统无法保证关键性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分析了该系统对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的需求,构建了流量整形网络试验平台,开展了基于TSN技术的时间同步与流量整形的相关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外界条件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预期的列车通信网络时间同步功能;流量整形技术在网络带宽达到上限的极端情况下,仍可以保证关键性数据传输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多网融合通信系统 时间敏感网络 时间同步 流量整形 传输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延迟接受的低轨星座用户接入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富 耿座学 +6 位作者 王英伍 王培继 赵思卫 朱宇 杨明 魏小兰 刘靖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针对低轨星座用户接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延迟接受的用户接入策略,综合考虑了多属性偏好序信息。对星地融合通讯系统进行建模,并利用连接关系矩阵描述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覆盖关系。同时,根据卫星中继基站位置和低轨星座构型计算出卫星中... 针对低轨星座用户接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延迟接受的用户接入策略,综合考虑了多属性偏好序信息。对星地融合通讯系统进行建模,并利用连接关系矩阵描述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覆盖关系。同时,根据卫星中继基站位置和低轨星座构型计算出卫星中继基站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关系矩阵,并将频谱资源划分为信道单元。根据建立的模型,综合考虑信道资源分配和干扰管理,提出多属性评价的偏好序信息,包括用户与小区回程链路的信道增益、干扰增益、小区回程容量和小区负载水平等。经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匹配策略的稳定性和帕累托最优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用户接入策略(UADA)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通信系统 低轨星座 卫星中继基站 用户接入策略 延迟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