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辜鸿铭中西文化融合观的成因
1
作者 徐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14-215,共2页
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称号的著名学人辜鸿铭最早探究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坚持中西文化融合观,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坚持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与和谐诗意的生活,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 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称号的著名学人辜鸿铭最早探究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坚持中西文化融合观,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坚持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与和谐诗意的生活,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他的文化观主要受欧洲浪漫主义斗争精神、欧洲保守主义的传统意识的影响和铸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西文化融合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绘画融合观念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广丽 王莹 王大鹏 《美术大观》 2010年第6期22-23,共2页
遵循传统的思维必然要沿袭中国的传统路法;众多崇尚改革者则迅速冲入西方的舞台,认为拓展中国画的空间必须接受西方的绘画观点。这都是不同观念的体现,对于学习者来说,更要把握住何谓继承传统,何谓推陈出新。
关键词 中西绘画 融合观 继承传统 中国画 改革者 绘画 学习者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动态认知逻辑中融合观察与内省 被引量:2
3
作者 约翰·范本特姆 《逻辑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17,共17页
一直以来,我们使用逻辑系统来描述数学的证明、结构的计算以及语言的意义。近年来,逻辑系统却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理性行动者的很多方面。例如,如何接受单一的信息,多主体间的交流行为,以及更为一般的受目标驱动的主体间的互动。特别是... 一直以来,我们使用逻辑系统来描述数学的证明、结构的计算以及语言的意义。近年来,逻辑系统却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理性行动者的很多方面。例如,如何接受单一的信息,多主体间的交流行为,以及更为一般的受目标驱动的主体间的互动。特别是,对观察和交流中的信息流的研究,大家使用所谓的知识更新、信念修正和偏好改变的动态认知逻辑。当新信息进来时,这些逻辑使用信息的"语义意义"作为被更新状态的选择范围。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理性主体的行动也会基于其他信息,譬如,由推理和反省得到的信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信息在更为语法的意义上进行理解的,即,把信息看作是可以由主体阐明的东西。也许有些奇怪,尽管在这一领域已经存在不少的研究方案,但是大家对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关键机制是什么等问题更少有一致的意见。可以看出,对"信息"的意义在逻辑中确实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本文基于可能世界的语义,给出一个一致的信息模型,同时也赋予可能世界语法的"可及通路"。这样,我们就能把外部的"更新信息"和内部的"阐明信息"放在同一个动态逻辑系统中。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两个基本的信息行动:纯粹的基于观察的更新("单纯的看")和把不明显的知识变为明显知识的"知觉实现"。我们阐明为什么这些行动是自然的,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探讨如何使其他的逻辑传统,包括信念修正理论、情景语义学和弗协调逻辑等适用于信息-驱使的理性行动者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认知逻辑 融合观 内省 逻辑系统 知识更新 理性主体 信息流 交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绍基的碑帖融合观
4
作者 胡斌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11期82-83,共2页
何绍基的碑帖融合观与碑帖融合思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章在对何绍基及碑帖融合内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何绍基的学派辩证观和帖学接受观等碑帖融合观展开了分析,然后对何绍基碑帖融合观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何绍基 碑帖融合观 书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观从割裂到多元融合: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德胜 宁连华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1期84-92,共9页
知识观与教学改革的渊源昭示:数学课程思政必须处理好和知识的关系,需要以知识的实在性、社会性与实践性融合作为其知识观基础;以体现数学学科育人本真、情境教学、长见识悟道理作为数学课程思政的路向;以教师的数学知识要义解析和情境... 知识观与教学改革的渊源昭示:数学课程思政必须处理好和知识的关系,需要以知识的实在性、社会性与实践性融合作为其知识观基础;以体现数学学科育人本真、情境教学、长见识悟道理作为数学课程思政的路向;以教师的数学知识要义解析和情境性知识资源开发的智慧与能力作为数学课程思政的基本保障;以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的一致性和基于过程性教学作为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数学课程思政 知识融合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籍形态融合性整体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惠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9期104-104,106,共2页
书籍的出现使文化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书籍的出现,书籍设计艺术也随之产生了。书籍的形态设计是在传统形式的书籍基础上进行重新认识与创新设计,从而使人们更便捷且富有情感地阅读、感知。
关键词 书籍形态设计 融合”设计 感官塑造 情感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家具的重新审视——以“和合之美”为透镜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浩 刘芬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共5页
宋代家具作为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基本格局和文化底蕴。文章探讨了宋代家具的美学观、适巧观、礼制观以及融合观,分析了此四者在家具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及影响。研究发现,在和美之境的造物美... 宋代家具作为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基本格局和文化底蕴。文章探讨了宋代家具的美学观、适巧观、礼制观以及融合观,分析了此四者在家具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及影响。研究发现,在和美之境的造物美学思想加持下,宋代家具首先从时代属性和数理关系两个层面体现了对“适”与“巧”的追求与创新。接着将家具作为礼制象征的载体,突出家具崇礼重制的礼制观。最后,宋代家具将本体、意象与情境自然的浑然相融,实现了向和谐、共生、包容的“人——家具——建筑环境”过渡。不仅体现了和合之美的宋代家具之融合观,还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家具 文人思想 适巧 融合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与数治化金融模式创新 被引量:2
8
作者 任乐 王苗苗 +1 位作者 曹方坤 王性玉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92,共6页
农户借贷信任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信任谱系的演化,农户借贷信任逻辑和信任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遵循社会信任谱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归纳不同阶段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和借贷模式的演变规律,解析农户... 农户借贷信任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信任谱系的演化,农户借贷信任逻辑和信任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遵循社会信任谱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归纳不同阶段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和借贷模式的演变规律,解析农户借贷关系信任、制度信任和数字信任机制重构的三重维度,进而构建基于融合信任观的数治化金融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促进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借贷 信任机制 融合信任 数治化金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