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中大量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73例在我院行后路长节段(≥4节段)固定融合术的DL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失血量分为大量失血组(失血分数≥30%...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中大量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73例在我院行后路长节段(≥4节段)固定融合术的DL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失血量分为大量失血组(失血分数≥30%)和非大量失血组(失血分数<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患者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饮酒史、术前骨质状况、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等;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Cobb角、冠状面和矢状面失衡情况、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Cobb角和LL矫正值;手术相关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固定节段、减压节段、椎间融合节段、术中截骨及截骨级别、固定骶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情况等、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资料和医疗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纳入大量失血组,106例患者纳入非大量失血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量失血组相较非大量失血组,BMI较小(P=0.046)、术前Cobb角较大(P<0.001)、AVT较大(P=0.002)、Cobb角矫正值(P<0.001)较大、固定节段较多(P<0.001)、椎间融合节段较多(P=0.043)、截骨级别较高(P<0.001)、术中TXA使用比例更小(P=0.046),大量失血组在围手术期输血量(P=0.015)、输血率(P=0.035)、术后住院时间(P=0.035)、住院费用(P=0.023)显著高于非大量失血组。多因素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每增加1kg/m^2,术中大量失血风险降低9.3%;术中Cobb角矫正值每增加1°、固定节段每增加1个节段,术中大量失血风险分别增加5.9%、58.9%;椎间融合节段每增加一个节段,术中大量失血风险增加1.174倍;术中行三级及以上截骨使术中大量失血风险增加9.262倍;术中使用TXA使术中大量失血风险降低71.2%。结论:BMI较小,术前Cobb角和AVT较大,Cobb角矫正值增加、固定节段增加、椎间融合节段增加、术中截骨、截骨分级高、术中未使用TXA等因素是导致DLS患者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术中大量失血的潜在危险因素,其中,BMI较小、Cobb角矫正值增加、固定节段增加、椎间融合节段增加、行3级及以上截骨、术中未使用TXA是导致术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年龄≥75岁)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单/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高龄患者,患者均在完成充分的术前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2019年7月开始对腰椎...目的:评估高龄患者(年龄≥75岁)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单/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高龄患者,患者均在完成充分的术前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2019年7月开始对腰椎融合术后的高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即术后当日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开始行规范床上康复锻炼,2d内下床活动,纳入早期康复组。2019年7月之前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措施,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进行自主康复锻炼,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疾病种类、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合并症、手术史和烟酒史]、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和结局指标(下床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90d内的并发症情况、再入院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额外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188例患者,早期康复组94例,对照组94例。早期康复组患者合并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既往手术史比率较对照组高(46%vs 22%,P<0.01;72%vs 55%,P=0.02),其余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和拔除引流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8±0.9d vs 4.5±1.6d和2.2±0.26d vs 3.6±0.25d,P<0.01),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vs 43%,P=0.03),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7.0±3.3d vs 8.7±4.3d,P=0.06)及90d内的再入院率(3%vs 7%,P=0.12)均无显著性差异;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比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2%vs 34%,P=0.00)。结论:高龄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接受功能康复锻炼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短期再入院率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和额外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 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 (79%~93%) 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中大量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73例在我院行后路长节段(≥4节段)固定融合术的DL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失血量分为大量失血组(失血分数≥30%)和非大量失血组(失血分数<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患者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饮酒史、术前骨质状况、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等;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Cobb角、冠状面和矢状面失衡情况、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Cobb角和LL矫正值;手术相关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固定节段、减压节段、椎间融合节段、术中截骨及截骨级别、固定骶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情况等、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资料和医疗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纳入大量失血组,106例患者纳入非大量失血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量失血组相较非大量失血组,BMI较小(P=0.046)、术前Cobb角较大(P<0.001)、AVT较大(P=0.002)、Cobb角矫正值(P<0.001)较大、固定节段较多(P<0.001)、椎间融合节段较多(P=0.043)、截骨级别较高(P<0.001)、术中TXA使用比例更小(P=0.046),大量失血组在围手术期输血量(P=0.015)、输血率(P=0.035)、术后住院时间(P=0.035)、住院费用(P=0.023)显著高于非大量失血组。多因素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每增加1kg/m^2,术中大量失血风险降低9.3%;术中Cobb角矫正值每增加1°、固定节段每增加1个节段,术中大量失血风险分别增加5.9%、58.9%;椎间融合节段每增加一个节段,术中大量失血风险增加1.174倍;术中行三级及以上截骨使术中大量失血风险增加9.262倍;术中使用TXA使术中大量失血风险降低71.2%。结论:BMI较小,术前Cobb角和AVT较大,Cobb角矫正值增加、固定节段增加、椎间融合节段增加、术中截骨、截骨分级高、术中未使用TXA等因素是导致DLS患者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术中大量失血的潜在危险因素,其中,BMI较小、Cobb角矫正值增加、固定节段增加、椎间融合节段增加、行3级及以上截骨、术中未使用TXA是导致术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评估高龄患者(年龄≥75岁)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单/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高龄患者,患者均在完成充分的术前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2019年7月开始对腰椎融合术后的高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即术后当日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开始行规范床上康复锻炼,2d内下床活动,纳入早期康复组。2019年7月之前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措施,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进行自主康复锻炼,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疾病种类、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合并症、手术史和烟酒史]、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和结局指标(下床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90d内的并发症情况、再入院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额外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188例患者,早期康复组94例,对照组94例。早期康复组患者合并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既往手术史比率较对照组高(46%vs 22%,P<0.01;72%vs 55%,P=0.02),其余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和拔除引流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8±0.9d vs 4.5±1.6d和2.2±0.26d vs 3.6±0.25d,P<0.01),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vs 43%,P=0.03),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7.0±3.3d vs 8.7±4.3d,P=0.06)及90d内的再入院率(3%vs 7%,P=0.12)均无显著性差异;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比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2%vs 34%,P=0.00)。结论:高龄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接受功能康复锻炼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短期再入院率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和额外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文摘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 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 (79%~93%) 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文摘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腰椎退变性侧凸(DLS)患者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01例行长节段(≥4节段)固定融合截骨矫形的DLS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患者纳入氨甲环酸组(TXA组),术中未使用TXA的患者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并纳入对照组(Placebo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周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发症、手术相关资料、术中出血量(IBL)、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TBL)、围术期输血量和输血率、输血费用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围术期总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成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1例患者纳入氨甲环酸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两组之间的基线数据、影像学参数、术前凝血指标和肝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TX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TXA组1245.22±770.61ml vs对照组1633.65±962.49ml, P=0.021)、术后引流量(TXA组1205.68±367.76 ml vs对照组1412.83±538.45ml,P=0.035)及总出血量(TXA组2450.90±1022.69ml vs对照组3046.48±1274.02ml,P=0.011)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TX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为400.44±267.80ml,对照组为526.22±339.96ml,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31),TXA组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及输血率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TXA组468.29±391.43ml vs 723.33±462.99ml,P=0.009;TXA组68.29%vs对照组86.67%,P=0.025)。TXA组围术期总输血量为746.34±460.49ml,显著小于对照组(1143.33±669.02ml)。TXA组患者围术期输血费为969.76±840.24元,而对照组输血费为1460.67±1029.51元,使用TXA可明显减少围术期输血费(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术中使用1g TXA可减少围术期出血689.89ml,减少异体输血390.26ml,减少输血费用549.11元。使用TXA没有发现明显并发症或副作用。结论:在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行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中使用TXA是有效、安全,并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