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新旧沥青融合及均质化程度研究
1
作者 邹桂莲 焦有晴 +2 位作者 张园 虞将苗 韩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中的红色荧光效应,将SBS荧光粒子作为示踪剂;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无损获取了拌合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表面融合层内的所有图像,并对每个分层图像的荧光强度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整个融合层内SBS浓度衰减曲线;通过浓度变化曲线提出了融合程度计算公式,并引入均质化指标来量化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分散程度。依据所提出的方法以两种不同掺配比例下的热再生混合料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仅在拌合结束后新旧沥青无法达到理想的融合扩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沥青融合 均质化程度 再生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融合视角下完整社区建设策略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朱家洼完整社区试点为例
2
作者 韩青 何金山 +2 位作者 董梅雪 刘欣霞 石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新旧居住单元在时间错位发展历程中的建设水平、资源配置、运营管理差距明显,如何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营的公正、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社区更新过程中的困境。文章剖析时间维度下的完整社区建设的差异性,从新旧融合视角出发,... 新旧居住单元在时间错位发展历程中的建设水平、资源配置、运营管理差距明显,如何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营的公正、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社区更新过程中的困境。文章剖析时间维度下的完整社区建设的差异性,从新旧融合视角出发,针对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管理治理机制、社区意识共同体3个方面提出提升路径,以青岛市崂山区朱家洼完整社区实践为例,探讨实现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平衡和效益,以期为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提供科学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社区试点 融合 城市更 青岛崂山区朱家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郝培文 李洪祥 +1 位作者 崔鹰翔 徐金枝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37-3846,共10页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其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显著,目前我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并未考虑新旧沥青的融合问题。为探究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20%、30...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其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显著,目前我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并未考虑新旧沥青的融合问题。为探究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20%、30%、40%、50%废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RAP)掺量下,对常规拌和方式及模拟新旧沥青100%融合拌和方式制备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反射开裂性能展开系统地对比研究,在建立两种拌制方式下路用性能差异与RAP掺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需要考虑融合程度的界限RAP掺量。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增大,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增强,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反射开裂性能降低;与常规拌和方式相比,新旧沥青100%融合条件下拌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反射开裂性能更优,高温性能较差;两种混合料之间高温性能差异、低温性能差异以及水稳定性差异随RAP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抗反射开裂性能差异无显著变化;以性能差异平均增长率所对应的RAP掺量为界限掺量,提出当RAP掺量大于30%时,热再生混合料设计中应考虑新旧沥青融合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常规拌和 沥青100%融合 RAP掺量 性能影响 界限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怀琛与新旧融合的新诗文体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永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3,共5页
二十世纪20年代新诗发轫期,文人学者胡怀琛从理论、批评和创作等方面倡导并践行新旧融合的新诗文体观。胡怀琛将"偏于情"与"能唱"两条视为新诗的本体规定,意在强调新诗的情感与形式两重"诗美"内质。胡怀... 二十世纪20年代新诗发轫期,文人学者胡怀琛从理论、批评和创作等方面倡导并践行新旧融合的新诗文体观。胡怀琛将"偏于情"与"能唱"两条视为新诗的本体规定,意在强调新诗的情感与形式两重"诗美"内质。胡怀琛关注的核心问题不是诗的新旧,而是诗的好坏,他提出"新派诗"的理论构想,目的是吸纳新旧两种诗体的优长,同时革除二者的弊端。胡怀琛批改胡适的《尝试集》,意在以"批评"代"理论",从文本细微处打磨新诗艺术。胡怀琛比激进与保守两派学人更能理性看待新旧诗体的赓续嬗变问题,从而为嗣后的新诗文体建设提供方向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怀琛 融合 派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图形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玉莲 章宏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6-252,共7页
目的将环境图形作为物质和精神相融合的新型城市文本,创意性地介入城市更新,让艺术潜入城市日常生活,激活城市遗存的文化和历史魅力。方法在分析城市更新诉求的基础上,围绕环境图形设计的四大主导要素:用户特征、环境协调、系统功能、... 目的将环境图形作为物质和精神相融合的新型城市文本,创意性地介入城市更新,让艺术潜入城市日常生活,激活城市遗存的文化和历史魅力。方法在分析城市更新诉求的基础上,围绕环境图形设计的四大主导要素:用户特征、环境协调、系统功能、体验互动,阐释环境图形如何在特定的城市历史语境下以独特的艺术创意形式介入城市更新,实现城市信息的可视化,构建城市精神和文化特性,促成城市的新旧融合,平衡功能与审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升民众审美体验和情感认同。结论在城市更新中,环境图形体系以其指示性、图形性、象征性、隐喻性等特征,以艺术化的方式重塑城市历史遗存和文化活力,实现了图形信息的跨平台运行,充分发挥了系统功效,形成了城市空间的别样景观,为民众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环境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图形 城市更 融合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万象》中的小说形态
6
作者 王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7-171,共5页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大众杂志《万象》前期小说形态上,立足市民“融合新旧”:以从市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为新的统一的叙事立场,体现出可贵的民生关怀与民族意识;同时这些小说又保留为新文学所忽略的与世俗人生相贴切的一面。小说富于现代市...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大众杂志《万象》前期小说形态上,立足市民“融合新旧”:以从市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为新的统一的叙事立场,体现出可贵的民生关怀与民族意识;同时这些小说又保留为新文学所忽略的与世俗人生相贴切的一面。小说富于现代市民娱乐趣味,这既是适应了当时的市民娱乐口味,也体现了沦陷时期批评现实的精明策略。不同的文体各以其文体自身特点参与了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象》 小说形态 融合新旧 沦陷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