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2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降水融合数据的江苏省降雨侵蚀力时空特征
1
作者 鞠艳 杨星 +2 位作者 齐斐 夏骑兵 张雯叶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降雨侵蚀力及其侵蚀密度特征,为区域降雨侵蚀力预测和土壤侵蚀控制的重要参考。[方法]基于江苏省9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雨数据和GPM IMERG,ERA5降水产品,研发了一种基于站点—卫星降水融合的降雨... [目的]研究江苏省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降雨侵蚀力及其侵蚀密度特征,为区域降雨侵蚀力预测和土壤侵蚀控制的重要参考。[方法]基于江苏省9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雨数据和GPM IMERG,ERA5降水产品,研发了一种基于站点—卫星降水融合的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重建了江苏省2001—2023年降雨侵蚀力,并进一步研究其侵蚀密度及易发区划分。[结果]①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融合降雨侵蚀力相较于卫星降雨侵蚀力和站点降雨侵蚀力,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较小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能有效捕捉降雨侵蚀力的高值,减少不确定性和误差。②2001—2023年江苏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4709.39 MJ·mm/(hm^(2)·h·a),空间分布为北低南高,季节差异明显,夏季多冬季少。③2001—2023年江苏省年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季节存在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研究区南部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北部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反之。④江苏省年侵蚀密度为4.96 MJ/(hm^(2)·h),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降雨侵蚀最易发区为徐州市东部、连云港市北部和镇江市西部、南京市北部零星地区,不易受侵蚀的区域为扬州市和泰州市地区。[结论]基于站点—卫星降水融合方法估算区域降雨侵蚀力较为可靠,减少不确定性和误差,提高了卫星遥感反演降水在土壤水蚀领域的应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IMERG ERA5 降水融合数据 侵蚀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的气象站时空融合数据驱动轻梯度提升机模型
2
作者 郝艳捧 李鑫贺 +1 位作者 黄磊 王黎伟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极端的微气象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荷载过大,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为覆冰预测提供气象预测数据,提高输电线路覆冰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覆冰期安全运行。针... 极端的微气象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荷载过大,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为覆冰预测提供气象预测数据,提高输电线路覆冰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覆冰期安全运行。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差异性强、波动大等预测难问题,研究利用气象站天气预报预测架空输电线路终端微气象,提出微气象终端与气象站距离最近、时刻最近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建立基于4474条数据的时空数据驱动的架空输电线路终端微气象预测轻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以典型终端为例研究模型某时刻、前1 h、前2 h、前3 h等4种预测样本融合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1 h预测样本融合方式的微气象预测效果最好,测试集1295条数据的微气象温度、湿度、风速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7℃、3.178%和0.986 m·s^(-1)。基于前1 h预测样本时空融合方式的LightGBM模型,预测163个终端的微气象,与监测值对比表明,温度、湿度、风速预测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3℃、6%~13%、0.5~1.5 m·s^(-1),为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提供准确微气象预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预测 输电线路 气象站 LightGBM模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4TST:基于融合数据集的文本风格迁移模型
3
作者 顾亦然 薛宇辰 张腾飞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8-2344,共7页
文本风格迁移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新兴任务,旨在改变文本的风格属性并保持其语义不变,本文对写作风格的迁移进行研究.在较小规模数据集上训练的风格迁移模型虽然能根据源文本生成具有目标的写作风格的文本,但是却无法很好地保留源文本... 文本风格迁移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新兴任务,旨在改变文本的风格属性并保持其语义不变,本文对写作风格的迁移进行研究.在较小规模数据集上训练的风格迁移模型虽然能根据源文本生成具有目标的写作风格的文本,但是却无法很好地保留源文本的内容.本文将多个数据集融合进一个训练集,利用更大规模的数据增强模型抽取高级语义特征的能力,同时加入启发式语言模板用于区分不同的数据集.此外,本文还改进了作家归属分类器的分类算法进行写作风格的量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生成的文本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目标写作风格,并且在源文本内容保存和通顺程度方面都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风格迁移 写作风格 融合数据 启发式语言模板 分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和2020年中国广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融合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郝璇 贾国强 +1 位作者 邱玉宝 马姜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本研究选取全球/中国广泛应用的6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数据产品,包括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ESAGC)、ESRI全球10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ESRI-LULC)、清华大学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武汉大学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 本研究选取全球/中国广泛应用的6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数据产品,包括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ESAGC)、ESRI全球10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ESRI-LULC)、清华大学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武汉大学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全球30米高分辨率系统土地覆盖产品(GLC_FCS30)以及Globe Land30(GLC30),通过对多个数据产品进行重分类,提出基于一致性评估的多源数据产品融合方法,合成新的广西区域2020年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与地方统计年鉴数据相关系数大于0.94。研究进一步选用有长时间序列的三套数据(CLCD、GLC_FCS30和GLC30)融合形成广西2000、2010及2020年共三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融合数据产品。本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的融合应用提供方法基础,融合数据可以更好的支持广西区域的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空间一致性评估 数据产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S和ALS融合数据的杨树林木表型参数提取研究
5
作者 虞晨音 杨杰 +3 位作者 温小荣 杨丽 叶金盛 汪求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7,共7页
基于激光雷达手段获取杨树林木表型参数的方法,探究树木点云提取更优林木表型参数的能力,为林木经营方案的编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参考依据。根据地基激光雷达(TLS)与机载激光雷达(ALS)的融合点云数据,利用几何特征树木骨架、提取不... 基于激光雷达手段获取杨树林木表型参数的方法,探究树木点云提取更优林木表型参数的能力,为林木经营方案的编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参考依据。根据地基激光雷达(TLS)与机载激光雷达(ALS)的融合点云数据,利用几何特征树木骨架、提取不完全模拟水分和养分传输的算法(ISTTWN),建立三维单木模型,并获取杨树单木的胸径、树高以及枝条属性因子。结果表明,融合数据的胸径、树高提取值的平均值均高于TLS数据的提取值,同时提取精度也更高。在所提取的枝条属性因子中,提取精度依次为着枝高度>枝长>弦长>着枝角度>分枝角度>弓高,且融合数据的提取精度更高。从RMSE、MAE、MAPE、R^(2)4个方面对枝条属性因子进行提取精度评价,枝长的拟合度最高,地基和融合点云提取值分别达到0.985、0.989;角度的拟合度相对较低,TLS着枝角度提取值的R^(2)仅0.775,但融合后的着枝角度的拟合度提升明显,达到0.887。基于不同相对着枝高度对提取精度分析,未融合前相对着枝高度0.4~0.6的枝条属性精度最高,而后其精度随着冠层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融合后的冠层点云密度提高,枝条属性因子的提取精度较融合前显著提升,且在相对着枝高度0.8~1.0时提高最为明显,相对提取精度最低的弓高提高了10.04%。研究认为TLS与ALS融合点云数据后,由于数据之间的相互弥补,有效提高点云密度,在三维树木模型研建中能够显著提高林木表型参数的数据提取精度,其中冠层提取精度提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激光雷达 融合点云数据 ISTTWN算法 林木表型参数 枝条属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S和TLS融合数据的枝条属性因子构建木材材积模型
6
作者 虞晨音 温小荣 +1 位作者 汪求来 叶金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目的】立木材积作为森林蓄积量估算的重要单元,具有重要的森林资源调查意义,研究基于多源激光雷达手段获取立木枝条属性因子的方法,探究树木点云构建更优立木材积预测模型的能力。【方法】本文基于地基激光雷达(TLS)与机载激光雷达(A... 【目的】立木材积作为森林蓄积量估算的重要单元,具有重要的森林资源调查意义,研究基于多源激光雷达手段获取立木枝条属性因子的方法,探究树木点云构建更优立木材积预测模型的能力。【方法】本文基于地基激光雷达(TLS)与机载激光雷达(ALS)融合的点云数据,运用几何特征树木骨架和提取不完全模拟水分和养分传输算法(ISTTWN),建立三维树木模型,并获取杨树单木的枝条属性因子。通过构建以枝条属性因子为自变量的立木材积预测模型,探索构建林分蓄积量最优估测模型。【结果】融合后的枝条属性因子较融合前精度有所提高,提取精度依次为着枝高度>枝长>弦长>着枝角度>分枝角度>弓高,其中枝长拟合度最高,R2达0.989。在利用特征参数与枝条属性因子构建材积预测模型中,基于枝条属性因子构建的模型较由特征参数建立的线性与非线性材积模型R^(2)分别提高0.088与0.110,RMSE则分别降低0.012与0.009 m^(3)。而将二者结合共同构建立木材积模型后,其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拟合度分别达0.729与0.759,为六组材积预测模型中最佳。【结论】TLS与ALS融合点云数据后,由于数据之间的相互弥补,有效提高点云密度,在三维树木模型研建中能够显著的提高枝条属性因子的提取精度,同时在材积预测模型中加入枝条属性因子这一自变量能够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地基激光雷达 融合点云数据 枝条属性因子 材积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SP融合数据的Mixed Logit和Nested Logit模型估计对比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天然 杨东援 +1 位作者 赵娅丽 叶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3-1078,1084,共7页
分析了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数据对交通行为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对比了用Mixed Logit和Nested 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RP/SP融合数据中,有时同类型交通方式的关联性要... 分析了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数据对交通行为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对比了用Mixed Logit和Nested 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RP/SP融合数据中,有时同类型交通方式的关联性要比RP和SP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强,应用不同的Nested Logit模型分层方法进行估计对比;Mixed Logit考虑了个体的异质性,假定参数为随机分布,同时体现了RP/SP数据的关联性和同类型交通方式的关联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参数估计结果;Mixed Logit模型能更现实地反映不同交通方式使用者对时间和费用敏感性的不同(时间价值的不同),体现小汽车使用者比公共交通使用者具有更高时间价值的现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SP融合数据 MIXED Logit(RPL/RCL)模型 异质性 Nested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SP融合数据的沪杭客运通道公铁客流分担率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戎 吴晓磊 张天然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3,共7页
RP(Revealed Preference)和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是分析交通行为的两种重要方法,为充分利用两种数据的优点,研究运用NL(Nested Logit)模型进行RP/SP数据融合的方法。以沪杭客运通道修建磁浮铁路和客运专线为背景,设计RP/SP的调研方... RP(Revealed Preference)和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是分析交通行为的两种重要方法,为充分利用两种数据的优点,研究运用NL(Nested Logit)模型进行RP/SP数据融合的方法。以沪杭客运通道修建磁浮铁路和客运专线为背景,设计RP/SP的调研方案;根据该通道客流特点建立RP/SP的效用函数;根据样本数据的RP/SP性质以及交通方式性质建立不同的NL数据融合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精度,得出利用NL模型建立的数据融合模型比单独利用RP或SP数据建立的ML(Multinomial Logit)模型精度要高,并且采用先按交通方式的性质分层,然后再按数据的RP/SP性质分层的3层NL模型精度更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5年沪杭各类铁路及公路的客流分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分担率 SP/RP融合数据 Nested LOGIT模型 快速客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群智感知中融合数据的隐私保护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涛春 金鑫 +2 位作者 吕成梅 陈付龙 赵传信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37-2347,共11页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群智感知得到广泛应用,也面临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现有隐私保护方案一般假设第三方服务平台是可信的,而这种假设对应用场景要求较高.基于此,提出了群智感知中一种新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算法ECPPDA(privacy preser...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群智感知得到广泛应用,也面临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现有隐私保护方案一般假设第三方服务平台是可信的,而这种假设对应用场景要求较高.基于此,提出了群智感知中一种新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算法ECPPDA(privacy preservation data aggreg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服务器将参与者随机划分成g个簇,并形成簇公钥.簇内节点通过簇公钥加密数据并融合得到簇融合结果数据.服务器通过与簇内成员协同合作得到融合结果原文,由于服务器接收到的是融合密文且密文解密需要簇内所有节点共同协作,因此服务器不能得到单个参与者的数据.此外,通过服务器对簇公钥的更新,能够方便参与者动态加入或失效.实验结果显示ECPPDA具有高安全性、低消耗、低通信、高精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群智感知 融合数据 隐私保护 共谋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长三角地区30 m土地覆被融合数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逸聪 邵华 +1 位作者 李杨 戴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43-161,共19页
土地覆被数据是描述地球表面物质属性及其分布的数据集,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发展动向有着重要意义。本数据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将6套全球中等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CCI_LC、GLC_FCS30、FROM_GLC、CGLS_LC、GL... 土地覆被数据是描述地球表面物质属性及其分布的数据集,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发展动向有着重要意义。本数据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将6套全球中等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CCI_LC、GLC_FCS30、FROM_GLC、CGLS_LC、GLCNMO和GlobeLand30)进行融合,研制了2015年长三角地区30 m分辨率融合数据,最终结果以GeoTIFF格式保存。本数据集可为遥感用户和科研工作者提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土地覆被分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土地覆被 融合数据 中等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 WiFS和MODIS叶绿素浓度数据及其融合数据的全球可利用率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曲利芹 管磊 贺明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1-326,共6页
对2001年SeaWiFS和MODIS叶绿素浓度数据的全球可利用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二者在全球范围的变化趋势一致,年平均可利用率分别为12.4%和13.6%,其中MODIS叶绿素浓度的可利用率略高于SeaWiFS。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二者进行数据融合,经分析:SeaW... 对2001年SeaWiFS和MODIS叶绿素浓度数据的全球可利用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二者在全球范围的变化趋势一致,年平均可利用率分别为12.4%和13.6%,其中MODIS叶绿素浓度的可利用率略高于SeaWiFS。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二者进行数据融合,经分析:SeaWiFS/MODIS叶绿素浓度融合数据相对于单一传感器数据提高了全球可利用率,其年平均为20.50%;融合数据保持了较高空间分辨率MODIS数据的海洋特征;融合数据与实测值比较,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16mg/m3和1.07mg/m3(SeaWiFS:0.46mg/m3和2.22mg/m3,MODIS:0.13mg/m3和0.82mg/m3)。与MODIS和SeaW-iFS相比,融合数据接近MODIS优于SeaWiFS。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方法用于SeaWiFS和MODIS叶绿素浓度数据融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IFS MODIS 数据融合 小波变换 可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表融合数据的用户短期用电量预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国和 贺民 +3 位作者 郑瑞云 童建东 刘英 韩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用电量预测是用户用能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提高预测精度对用户用能分析以及异常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用电信息系统采集的电、水、气三表数据,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短期用电量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通径分析计算出影响用户用... 用电量预测是用户用能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提高预测精度对用户用能分析以及异常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用电信息系统采集的电、水、气三表数据,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短期用电量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通径分析计算出影响用户用电量的日特征向量的权重以及模糊相似矩阵;然后,通过模糊聚类传递闭包法选取相似日,并将它们作为样本训练支持向量机模型,实现对用户用电量的预测。采用杭州地区2016年的多表融合数据对提出方法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多表融合预测相对于单表预测方法,其单用户用电量和小区多用户总用电量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减小了6%和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表融合数据 用电量 短期预测 支持向量机 相似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实融合数据的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旭辉 白琳娜 杨红强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9,共11页
目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警技术依赖于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在掘进机截割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信号获取困难、噪声较多等问题,导致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测预警能力受到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实融合数据的悬臂式掘进机截... 目前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警技术依赖于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在掘进机截割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信号获取困难、噪声较多等问题,导致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测预警能力受到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实融合数据的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警方法。对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获取截割部机械系统虚拟数据,构建其动力学仿真模型以获取虚拟数据,并采用余弦相似度函数表征其与真实数据的相似度,验证虚拟数据的可信度。将虚拟、真实数据分别采用贝叶斯估计与自适应互补加权融合方法进行相似关联与互补关联融合,获得虚实融合数据。针对传统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学习效率易受学习速率的影响问题,建立了基于改进SOM神经网络的故障预警模型,引入关于时间的单调递减函数对SO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在保证学习速率的同时,兼顾模型的稳定性。将融合数据输入基于SOM神经网络的故障预警模型以确定获胜神经元并进行权值调整,计算真实数据与获胜神经元间的距离并进行权值调整,进而实现故障预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OM神经网络的平均运行效率可提高35.84%;基于虚实融合数据的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故障预警方法可成功实现单一故障和复合故障的类型预测,其预测准确率达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掘进机 截割部 故障预警 故障预测 虚实数据融合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数据在草地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晓利 张丽 +1 位作者 许君一 刘良云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为实现草地生物量的实时高精度监测,将时空适应性反射率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融合后的数据引入到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中,以提高该模型的精度。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首先采用S... 为实现草地生物量的实时高精度监测,将时空适应性反射率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融合后的数据引入到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中,以提高该模型的精度。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首先采用STARFM融合MODIS和Landsat TM数据,同时对比分析反射率和NDVI输入数据的融合效果,认为直接融合NDVI数据得到的高分辨率NDVI产品的精度更高;然后,基于融合后高精度的NDVI数据与实测生物量建立多种生物量估算模型;通过统计比较得到最优生物量估算模型———指数模型;最后,基于融合后NDVI与原始MODIS NDVI数据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指数模型,以验证融合数据提高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的能力。研究表明,基于融合后NDVI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由0.761提高到0.832,均方根误差由32.521 g/m2降低到28.653 g/m2,证明融合NDVI数据提高了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NDVI 锡林浩特 生物量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与Sentinel-2融合数据的地膜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琪 刘晓龙 +2 位作者 史正涛 屈冉 赵文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6,共8页
随着我国地膜使用面积的增加和人们对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大尺度的地膜遥感识别已成为农业生产管理、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手段。针对地膜光谱反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基于单一遥感影像光谱特征识别方法错分率高等问题,该文以河北... 随着我国地膜使用面积的增加和人们对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大尺度的地膜遥感识别已成为农业生产管理、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手段。针对地膜光谱反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基于单一遥感影像光谱特征识别方法错分率高等问题,该文以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为试验区,利用GF-1数据的空间细节与Sentinel-2数据的光谱信息进行NN Diffuse Pan Sharpening融合,据此建立地膜识别的特征矩阵(NDVI、MNDWI、NDBI、IBI、PSI),基于该特征矩阵可实现自动阈值地膜分层分类识别。多种方法的地膜识别结果精度对比表明:多源光学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的总体精度为94.87%,Kappa系数达0.89,显著优于基于单一数据源的深度学习法的精度(93.14%)以及基于传统机器学习分类方法的支持向量机(85.91%)和随机森林分类法(86.78%)的精度;通过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融合,弥补了GF-1数据光谱分辨率低的缺陷,实现了多源数据在地膜识别中的优势互补,可为相关部门农业规划与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大尺度、高精度的地膜分布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高空间分辨率 数据融合 地膜 深度学习 分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融合数据评估2014—2018年中国地表大气臭氧污染变化及其健康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莼璐 王毅一 +3 位作者 史之浩 孙金金 龚康佳 胡建林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745,共9页
基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观测数据、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利用数据融合方法获得了2014、2018年地表大气O_(3)质量浓度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布,通过空气污染控制健康效益评估工具(BenMAP-CE)评估了2014、2018... 基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观测数据、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利用数据融合方法获得了2014、2018年地表大气O_(3)质量浓度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布,通过空气污染控制健康效益评估工具(BenMAP-CE)评估了2014、2018年中国O_(3)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结果表明:2018年中国O_(3)日8 h最大(O_(3)-MDA8)质量浓度年均值为98.0μg/m^(3),较2014年的87.9μg/m^(3)增长了11.5%,其中安徽省、山西省和山东省的O_(3)-MDA8质量浓度增加最为明显;2014和2018年O_(3)相关过早死亡人数分别为17.4万和26.7万,过早死亡人数增长率约为57%;中国9个区域中的中部区域O_(3)质量浓度和O_(3)相关过早死亡人数较其他几个区域增长最多,并且人口密度为1000人/km2左右的区域过早死亡人数增加最多;河南省、河北省和四川省的O_(3)相关过早死亡增加人数比其他省份多;近年来中国地表大气O_(3)的健康危害的增加程度远大于O_(3)质量浓度的增加程度,应尽快加强对O_(3)污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多源数据融合 暴露评估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
17
作者 李维禄 高思宇 +3 位作者 杨锦坤 韩春花 韦广昊 孔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的预测评价已走向数据科学范式,急需开展深层次找矿-示矿大数据挖掘与融合。通过分析讨论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矿产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探索了面向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 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的预测评价已走向数据科学范式,急需开展深层次找矿-示矿大数据挖掘与融合。通过分析讨论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矿产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探索了面向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方法,提出了多金属结核资源地质模型知识谱系分析、多源异构资源-环境数据特征信息挖掘、基于大数据空间决策分析的融合集成,以及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对比验证等关键技术流程。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方法创新性分析常规/非常规资源评价数据及其与矿床的相关关系,构建符合地质约束的大数据空间决策支持推理模型,实现多源异构资源评价信息的特征提取和融合集成,为深海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解决途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研究可提高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的精度和效率,对深海资源-环境等数据的高效利用、新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勘探评价以及其他深海矿种的预测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资源评价 深海矿产 数据 数据挖掘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轮踏面损伤识别方法
18
作者 缪炳荣 徐松源 +2 位作者 吴啸林 王思明 张哲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1231,共11页
针对轨旁信号难以完全表征车轮信息和车轮损伤难以定位与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和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车轮踏面缺陷识别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构建车辆-轨道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布置较少的传感器,进... 针对轨旁信号难以完全表征车轮信息和车轮损伤难以定位与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和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车轮踏面缺陷识别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构建车辆-轨道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布置较少的传感器,进行多模态特征的提取,对车轮几何特征、车速等参数进行了数据融合的算法优化。基于1D-CNN和2D-CNN提出改进的CNN模型。同时,将频域特征和图像特征进行数据融合,并提出考虑融合特征的CNN算法模型。对重构信号进行缺陷特征提取,并利用改进的CNN融合数据特征实现车轮损伤识别。结合比例车辆试验平台,并利用仿真数据和实际算例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不同信号测试集和数据特征下,对CNN、BP神经网络(BPNN)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损伤识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损伤识别模型可以更好地识别车轮踏面缺陷,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将不同维度的数据特征进行融合,可以表征不同损伤程度下的缺陷并提高识别效果;能够解决轨旁数据不能完整重构车轮状态等问题,为车轮缺陷的在线损伤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优化算法 车轮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下实验室多源监测数据融合技术初探
19
作者 王鹏 王驹 +2 位作者 黄树桃 王锡勇 马明清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89-391,共3页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特别是地下实验室研发过程中的多源数据融合挖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Wang Ju et al.,2018)。然而,目前阶段尚未实现对研发过程中多源数据的融合挖掘与二次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从地下实验室多源监测数据特点出发,在确定地...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特别是地下实验室研发过程中的多源数据融合挖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Wang Ju et al.,2018)。然而,目前阶段尚未实现对研发过程中多源数据的融合挖掘与二次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从地下实验室多源监测数据特点出发,在确定地下实验室多源监测数据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初步构建了地下实验室多源监测数据融合技术方法,并初步开展了数据融合设计,为处置库场址评价和安全评价等综合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地下实验室 多源监测数据 深度学习 数据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学习系统的云南省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模型研究
20
作者 周媛媛 杨晓辉 肖天贵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491,共17页
准确的降水量是精准预报降水引发的相关灾害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获取准确的降水量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搭建了一个基于宽度学习系统(Broad learning system,BLS)的多源降水融合模型,以获取更准确的降水数据。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 准确的降水量是精准预报降水引发的相关灾害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获取准确的降水量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搭建了一个基于宽度学习系统(Broad learning system,BLS)的多源降水融合模型,以获取更准确的降水数据。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选用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的3B42V7、IMERG、GSMaP、CMORPH、PERSIANN卫星数据以及雨量计数据作为源数据,加入经纬度信息,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留一年交叉验证法(Leave-one-year-out cross validation,LOYOCV)用于验证所提融合模型的性能,并使用相关系数(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均方根误差(Root-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of efficiency,NSE)和克林-古普塔效率系数(Kling-Gupta efficiency,KGE)等统计指标量化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融合降水量的准确性。同时,分别对比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融合模型,评估了经纬度信息在所提融合模型中的效力。在LOYOCV中,BLS融合降水的日平均CC、RMSE、MAE、NSE均优于5个卫星产品。在时间尺度上,融合降水能够捕捉实际雨量计降水的时间趋势,且能较准确地估计2017年云南省的暴雨量;BLS融合降水在雨季(5-10月)和干季(11月到次年4月)均优于5个卫星产品中表现最好的CMORPH降水产品。在空间尺度上,相比5个卫星产品,BLS融合降水能在大部分地区表现出最高的CC、NSE以及最小的RMSE、MAE。BLS融合模型对实际降水的模拟能力高于SVM融合模型,且相对于DNN模型用时更短、更高效。此外,经纬度信息的加入能提升融合降水的准确性。总之,考虑了经纬度信息的基于BLS的多源降水融合模型能够提升云南省降水量的准确性,在多源降水数据融合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降水数据 数据融合 宽度学习系统 经纬度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