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国与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以蜻蜓眼玻璃珠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0,共8页
蜻蜓眼玻璃珠是一类做工精美的饰物,原本出自西方,但通过中西商贸往来很早就传入到中国,并屡见于诸多楚地出土文物中。通过考索玻璃珠的传播路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楚国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楚国在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蜻蜓眼玻璃珠是一类做工精美的饰物,原本出自西方,但通过中西商贸往来很早就传入到中国,并屡见于诸多楚地出土文物中。通过考索玻璃珠的传播路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楚国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楚国在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人们对“丝绸之路”的传统认知。蜻蜓眼玻璃珠在楚地的发现表明,楚国很早就与西方建立起了某种技术、文化交流的途径,抑或已经成功开辟多条连接域外的“楚国版丝绸之路”。楚国在开辟“西南西北丝绸之路”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早期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一步加强对蜻蜓眼玻璃珠的传播途径及其历史价值的研究,对拓展人们对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知和拓宽对早期“丝绸之路”的研究视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眼玻璃珠 草原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西北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昌平沙河镇出土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菊 赵虹霞 于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3,共10页
为探讨北京昌平沙河镇墓葬出土的三枚蜻蜓眼玻璃珠的质地和来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拉曼光谱分析(LRS)、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P-XRF)三种无损分析方法,对玻璃珠基体和眼珠分别进行了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无损伤测试。结... 为探讨北京昌平沙河镇墓葬出土的三枚蜻蜓眼玻璃珠的质地和来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拉曼光谱分析(LRS)、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P-XRF)三种无损分析方法,对玻璃珠基体和眼珠分别进行了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无损伤测试。结果表明,这三枚蜻蜓眼珠的基质为玻璃态物质,其化学成分表明该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Na2O-CaO-SiO2)系统;Cu和Co是主要的着色元素。考虑到三枚珠子采用的钴料成分为高铁低锰的进口钴料,同时通过与国内外相似珠子的对比,推测这三枚蜻蜓眼玻璃珠是外国进口物的可能性较高。蜻蜓眼玻璃珠所在墓葬群虽为清代,但根据初步的分析研究可推断,墓主通过收藏或其他途径获得并将其作为随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昌平 蜻蜓眼玻璃珠 钠钙硅酸盐系统 化学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思克 管杰 +3 位作者 褚红轩 刘松 董俊卿 李青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产地来源和器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于楚地,是当时社会稀有而珍贵的奢侈品,是鲁国与楚地相互交流与联系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眼玻璃珠 鲁国故城 战国早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