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郯城以蜥脚类恐龙为主的足迹化石群:古生态学及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日辉 陈晓辉 +3 位作者 李建军 王宝鹏 孟元库 刘明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57,共10页
在山东郯城县清泉寺附近发现一个以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大型化石点。化石分布在4层连续层面上,足迹数量达200多个,但较清晰的主要分布在第2层面上,有71个,多呈椭圆形,其中最大的103cm,最小的13cm。尽管足迹总体较为杂乱,大小差别很大,... 在山东郯城县清泉寺附近发现一个以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大型化石点。化石分布在4层连续层面上,足迹数量达200多个,但较清晰的主要分布在第2层面上,有71个,多呈椭圆形,其中最大的103cm,最小的13cm。尽管足迹总体较为杂乱,大小差别很大,风化剥蚀严重,但仍可识别出至少6条行迹。推测这6条形迹中的5条为蜥脚类,另一条为鸟脚类。中间的3条(Tw3~5)大致平行、行迹方向相似(NNE),足迹大小相似(长度平均值分别为75、74、71cm),行迹较为紧密(行迹中线间距离最宽处约1.7m),应为同时、并排行进的3个成年个体形成。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在行迹Tw4的中间,夹杂分布着至少12个小型椭圆形足迹,长轴直径13~21cm,有的足迹踩在大足迹之上,推测至少为2个跟随父母行进的幼年个体的行迹。边缘的3条行迹(Tw1、Tw2和Tw6)方向相反,应为随后的恐龙所遗留。通过恐龙行迹特征的研究,提供了蜥脚类恐龙群居的新证据。传统认为,该足迹点的产出层位为早白垩世大盛群最顶部的孟疃组,但根据足迹化石的产出特征及组合特点,结合含恐龙足迹层位的区域对比,认为清泉寺地区产恐龙足迹的这套地层应属于大盛群田家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恐龙足迹 早白垩世 田家楼组 山东郯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