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状芽胞杆菌群代谢途径的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喻婵 王琰 +3 位作者 徐承晨 何进 张青叶 喻子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7-1066,共10页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和高通量分析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研究代谢网络成为当前的一个新热点。文章在比较和分析重构代谢网络不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蜡状芽胞杆菌群中已测序的9株蜡状芽胞杆菌、6株炭疽芽胞杆菌、6株苏云...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和高通量分析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研究代谢网络成为当前的一个新热点。文章在比较和分析重构代谢网络不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蜡状芽胞杆菌群中已测序的9株蜡状芽胞杆菌、6株炭疽芽胞杆菌、6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对它们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特性。这3种菌都存在必需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及能量代谢等途径;同时它们还存在特殊的代谢途径,蜡状芽胞杆菌对单糖的利用率较高;炭疽芽胞杆菌的氨基酸降解和转运途径较丰富;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存在催化谷氨酸转化的代谢旁路等。代谢途径的分析为深入研究它们的食物毒素、炭疽毒素和杀虫毒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胞杆菌群 代谢网络 代谢途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状芽胞杆菌群16S rDN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寰 喻子牛 孙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8-482,共5页
蜡状芽胞杆菌群主要包括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已有这个群的8个菌株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这8株蜡状芽胞杆菌群菌株中98条16S rDNA... 蜡状芽胞杆菌群主要包括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已有这个群的8个菌株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这8株蜡状芽胞杆菌群菌株中98条16S rDNA的序列进行相互BLAST比较,发现在同一基因组内各个16S rDNA拷贝全局相似度最低为96.47%,在不同基因组间16S rDNA局部片段比对最小相似度达到99.72%,对应片段长度也有1 417 bp。这点充分说明,该群的细菌完全共用同一种16S rDNA,根据16S rDNA给细菌分类的特点,它们应该属于同一个种。在亲缘关系上,枯草芽胞杆菌离蜡状芽胞杆菌群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胞杆菌群 16S RDNA BLAST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毒性质粒在蜡状芽胞杆菌群间的水平转移
3
作者 袁永明 周帼萍 +2 位作者 刘海舟 胡晓敏 袁志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以苏云金芽胞杆菌KT0为质粒供体菌,在液体环境中与蜡状芽胞杆菌组成员菌(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 group strains)发生接合转移。对所筛选到的接合转移子进行了质粒稳定性检测、PCR验证以及供、受体菌染色体背景RAPD图谱分析。不同... 以苏云金芽胞杆菌KT0为质粒供体菌,在液体环境中与蜡状芽胞杆菌组成员菌(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 group strains)发生接合转移。对所筛选到的接合转移子进行了质粒稳定性检测、PCR验证以及供、受体菌染色体背景RAPD图谱分析。不同培养基中质粒转移率数据表明:在人工LB培养基及灭菌牛乳中,质粒pHT73均能以不同频率转移至蜡状芽胞杆菌组受体菌,并且在牛乳中转移活性更高,最高可这4.8×10^(-4)cfu/ donor。获得质粒的受体菌同时具备了质粒所编码基因功能,产生其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SDS-PAGE电泳和光镜结果显示转化菌在得到外源质粒pHT73后,能产生由cry1Ac基因编码的130 ku蛋白Cry1Ac,在芽胞期能形成稳定的菱形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胞杆菌群 结合转移 pHT73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