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硅和蜡样芽胞杆菌SS1共处理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董栩焜 车永梅 +5 位作者 王明硕 罗政刚 管恩森 赵方贵 叶青 刘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2-298,共7页
【目的】研究纳米硅和SS1共处理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中烟101为实验材料,分别用纳米硅、SS1及纳米硅和SS1共处理,检测不同处理植株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关编码基因的表达。【结果】... 【目的】研究纳米硅和SS1共处理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中烟101为实验材料,分别用纳米硅、SS1及纳米硅和SS1共处理,检测不同处理植株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关编码基因的表达。【结果】一定浓度的纳米硅、SS1及纳米硅和SS1共处理,均显著促进烟草的生长,其中纳米硅和SS1共处理促进效果最显著。经SS1和纳米硅共处理后的烟草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叶面积等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单一处理的植株及对照植株,并且根长、根重、根冠比等根系指标也显著提高;同时,研究结果证明纳米硅和SS1共处理较单一处理显著提高烟草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提高植株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R)的活性及相关基因NtNIA1和NtGS1的表达。【结论】纳米硅和SS1共处理可通过改善植株光合性能,促进氮代谢,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杆菌 氮代谢 生长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SAU0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杀线虫活性
2
作者 刘泽文 蔡腾 +6 位作者 杨玉婷 陈诗琦 李逸彤 刘天颐 王宏洪 毛子翎 单体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本研究旨在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活性菌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类型,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厨余垃圾降解产物中的细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浸渍法筛选出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的活性菌株,利用... 本研究旨在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活性菌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类型,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厨余垃圾降解产物中的细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浸渍法筛选出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的活性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方法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共分离得到10株形态差异明显的细菌,其中菌株SAU03含有较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且杀线虫活性最强,经16SrD NA序列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从菌株SAU03中共分离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二芳基醚类化合物(4-{[4-(2-甲氧基-2-氧亚基乙基)苯基]氧基}苯基)乙酸(1)和8个已知的化合物N-乙酰酪胺(2)、环-(L-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3)、环-(D-顺式-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4)、环-(L-羟脯氨酸-L-亮氨酸)(5)、环-(甘氨酸-L-脯氨酸)(6)、苯乙酸(7)、2-氨基苯甲酸(8)和胸腺嘧啶(9)。其中,化合物8在相同处理时间和浓度下的杀线虫活性最好,且在24和36 h对松材线虫的抑制效果强于阳性对照鱼藤酮。本研究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发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厨余垃圾降解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米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米饭中生长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褚冲 郦娟 +4 位作者 刘萍 高家昊 晏涛 戴小芳 付诗慧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从市售大米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蜡样芽胞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gyrB基因和毒力基因PCR鉴定。分别在4、10、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对该菌分别采用修正Gompe... 从市售大米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蜡样芽胞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gyrB基因和毒力基因PCR鉴定。分别在4、10、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对该菌分别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Ratkowsky方程建立初级生长模型和次级生长模型,并对其产毒时间和产毒菌落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标明,该蜡样芽胞杆菌携带腹泻型毒力基因(hblA、hblC、hblD、nheA、nheB、nheC、cytK、bceT、entFM),未被检测出呕吐型毒力基因(ces、NRPS)。10~35℃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YLM-3达到稳定期的时间越短,均达到产肠毒素的菌落数阈值,为5.5~6.0 lg(CFU/g);4℃下,其菌落数维持在1.5 lg(CFU/g)左右。该蜡样芽胞杆菌在10~35℃范围内的生长模型构建良好,可用于预测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毒力基因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蔬菜来源的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分布与MLST分析
4
作者 瞿洋 杨正阳 +2 位作者 周昌艳 林婷 索玉娟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了解生鲜蔬菜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对来自5种生鲜蔬菜的3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C、hblD、entFM、cytK、ces)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37株分... 为了解生鲜蔬菜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对来自5种生鲜蔬菜的3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C、hblD、entFM、cytK、ces)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37株分离株除呕吐毒素基因ces未检出外,其他8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B的检出率最高,为94.6%,其次为溶血素基因hblC、hblD、hblA和肠毒素基因entFM,检出率均超过80%,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A和nheC检出率较低,分别为78.4%和64.9%;细胞毒素基因cytK的检出率最低,为29.7%。根据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将37株分离菌株分成14个型别,II型携带率最高,携带Hbl和Nhe两种基因的型别有I型、II型和IV型。MLST分析则发现,37株分离菌株可分为30个ST型和5个CC群。ST4和ST378为主要ST型;CC142分布最广泛,不仅包含的ST型最多,而且携带5种毒力型别。以上结果表明,上海市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具有潜在肠毒性危害并在遗传上呈现出多样性。该结果对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的监控、预警和爆发后感染源追踪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蔬菜 毒力基因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鉴定蜡样芽胞杆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江连洲 曹飞扬 +2 位作者 陈颖 王娉 赵晓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64,共9页
建立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针对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快速鉴定方法。以蜡样芽胞杆菌模式菌株为研究对象,优化该菌样品处理方法,并选取17株蜡样芽胞杆菌标准菌株补充MALDI-TOF-MS数据库,探讨方法灵敏度... 建立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针对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快速鉴定方法。以蜡样芽胞杆菌模式菌株为研究对象,优化该菌样品处理方法,并选取17株蜡样芽胞杆菌标准菌株补充MALDI-TOF-MS数据库,探讨方法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最佳样品处理方法是甲酸提取法,数据库补充可提高该菌鉴定可信度,MALDI-TOF-MS鉴定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灵敏度为104cfu并通过聚类分析分型。研究确定的MALDI-TOF-MS鉴定方法准确快速,可为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快速鉴定和分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MALDI—TOF—MS 鉴定 快速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立兵 南汇珠 +3 位作者 孙晓霞 姜彦芬 王金凤 王建昌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实现简便快速地检测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根据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16 S 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建立了一种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在39℃恒温下仅需20 min即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特异性扩增蜡样芽胞杆菌16... 为实现简便快速地检测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根据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16 S 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建立了一种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在39℃恒温下仅需20 min即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特异性扩增蜡样芽胞杆菌16 S RNA基因片段,对其他芽胞杆菌和非芽胞杆菌无扩增;以蜡样芽胞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3ng/μL,同已发表的real-time PCR方法一致。人工污染实验表明,当大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量≥1.5×104CFU/g时,即可通过real-time RPA方法检出,所需时间仅为6~13min;而当污染量≥1.5×105CFU/g时,才能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出,所需时间至少为30 min(Ct值为2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RPA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慧娟 刘东立 +11 位作者 贺莉 李伟 张恩民 魏建春 纪建军 徐苏丽 刘玮 张发信 马国柱 石一 马琳 梁旭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 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特征、噬菌体裂解试验、青霉素敏感试验、溶血试验、生化试验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对炭疽疫点现场分离的5株菌进行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通过PCR扩增、... 目的 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特征、噬菌体裂解试验、青霉素敏感试验、溶血试验、生化试验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对炭疽疫点现场分离的5株菌进行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通过PCR扩增、小白鼠毒力测定试验和MLST基因检测等方法对该5株菌和本实验室保存的3株被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毒力和基因测定。结果确定了8株可被AP631炭疽噬菌体不完全裂解的蜡样芽胞杆菌。从疫点采集分离的5株菌青霉素敏感试验阴性,炭疽毒力基因PCR扩增阴性,排除了炭疽芽胞杆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染色试验为阴性,排除了苏云金芽胞杆菌;根据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等一系列鉴别实验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8株菌的MLST基因检测发现5株菌有新的等位基因位点或ST型。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我国使用的炭疽芽胞杆菌诊断AP631噬菌体可以不完全裂解部分蜡样芽胞杆菌,存在非特异性裂解现象,提示在今后使用噬菌体鉴定炭疽杆菌时,对于外环境分离到的可疑芽胞杆菌,特别要注意关于噬菌体不完全裂解的问题,这将为炭疽诊断标准的正确制订提供新的认识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631炭疽噬菌体 杆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芳 陈国培 +4 位作者 王远洋 郭正洋 陈晶 刘钟栋 兰全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检测方法,为蜡样芽胞杆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和便利。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法设计了三重hbl A,hbl C,hbl D基因,三重nhe A,nhe B,nhe C基因,三重ces,ent FM,bce T基因的多重实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检测方法,为蜡样芽胞杆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和便利。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法设计了三重hbl A,hbl C,hbl D基因,三重nhe A,nhe B,nhe C基因,三重ces,ent FM,bce T基因的多重实时荧光PCR体系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结果:多重体系对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其最低检出限为63 CFU/m L。结论:利用上述体系对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能够省时省力,特异性、灵敏性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多重Taq Man实时荧光PCR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琛 杨宪时 李学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4,共7页
蜡样芽胞杆菌是软烤虾仁产品的主要变质菌,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过产生腹泻毒素和呕吐毒素导致食物中毒。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概率模型来预测出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情况或者生长概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不同温度、水分活度... 蜡样芽胞杆菌是软烤虾仁产品的主要变质菌,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过产生腹泻毒素和呕吐毒素导致食物中毒。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概率模型来预测出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情况或者生长概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不同温度、水分活度和pH环境因子作用下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中生长的最低温度为9.99℃,最低水分活度为0.931,最小pH值为4.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蜡样芽胞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χ2=49.73,P<0.000 1。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生长/非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的预测值同时很好地量化了环境因子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协同作用,为软烤虾仁产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非生长界面 杆菌 模型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菌体及其胞外聚合物对Cd^(2+)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学龙 刘国丽 +2 位作者 李超 李跃 杨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7-332,共6页
通过液体培养及吸附试验,研究了Cd^(2+)胁迫下蜡样芽胞杆菌生长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规律、产量和组成,以及菌体和EPS对Cd^(2+)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均可生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各生长... 通过液体培养及吸附试验,研究了Cd^(2+)胁迫下蜡样芽胞杆菌生长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规律、产量和组成,以及菌体和EPS对Cd^(2+)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均可生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各生长时期均有所延后,EPS的生成量与菌体生长曲线具有一定耦合关系,EPS最大生成量为1.707 g/L,多糖与蛋白质含量之和占EPS干质量的68%~87%。对Cd^(2+)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细菌菌体-EPS复合物>EPS>细菌菌体(不含EPS)。透射电镜-X射线光散射能谱(SEM-EDX)分析结果显示,吸附Cd^(2+)后蜡样芽胞杆菌细胞形态及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形成Cd^(2+)吸收峰,EPS吸附Cd^(2+)后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含有Cd^(2+)的颗粒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外聚合物 Cd2+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生长特性及大蒜精油对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穆可云 李理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主要研究了37℃条件下3种蜡样芽胞杆菌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状况,建立了37℃下蜡样芽胞杆菌在营养肉汤中的Boltzmann生长模型,3条生长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检测了不同培养时间蜡样芽胞杆菌的产芽胞情况,结果表明1号菌株和4号菌株较... 主要研究了37℃条件下3种蜡样芽胞杆菌在营养肉汤中的生长状况,建立了37℃下蜡样芽胞杆菌在营养肉汤中的Boltzmann生长模型,3条生长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检测了不同培养时间蜡样芽胞杆菌的产芽胞情况,结果表明1号菌株和4号菌株较早产芽胞,培养相同时间,产芽胞数:1号菌株>4号菌株>标准菌株;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大蒜精油对蜡样芽胞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4的大蒜精油对3种蜡样芽胞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3种菌株中1号菌株最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生长模型 大蒜精油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B905 hblA基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利国 王琦 +1 位作者 王勇军 梅汝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血平板培养的方法对蜡样芽胞杆菌905菌株溶血素BL检测,并通过PCR方法克隆其基因,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溶血环且含有hblA、hblC、hblD溶血素BL全部基因;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了该菌株hblA基因缺失突变体,结果该菌株的溶血活性并未发生改... 采用血平板培养的方法对蜡样芽胞杆菌905菌株溶血素BL检测,并通过PCR方法克隆其基因,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溶血环且含有hblA、hblC、hblD溶血素BL全部基因;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了该菌株hblA基因缺失突变体,结果该菌株的溶血活性并未发生改变,可能是由于该菌株溶血素基因的结构与Handelsman构建所用的菌株Bacillus cereus UW85有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由于突变位点在阅读框内后端,未能真正破坏其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溶血素BL 检测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BC983的鉴定及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新华 阎喜军 +2 位作者 赵传芳 王长凤 宋心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从健康鹿的粪便中分离到一株需氧的产芽胞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uscereus)。小鼠腹腔感染25亿菌不致死。给育成鹿口服10亿菌无异常反应。该菌的芽胞能耐受100℃30分钟煮... 从健康鹿的粪便中分离到一株需氧的产芽胞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uscereus)。小鼠腹腔感染25亿菌不致死。给育成鹿口服10亿菌无异常反应。该菌的芽胞能耐受100℃30分钟煮沸。实验确定该菌在7%的氯化钠、40%的牛胆汁中生长,生物夺氧试验表明,该菌能争夺环境中的氧,促进厌氧菌生长,用8亿活菌给育成鹿口服治疗大肠杆菌腹泻,治愈率为916%,据此,该菌可作为生态菌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性腹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生态效应 BC983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虾源蜡样芽胞杆菌D7作为潜在益生菌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洪玉 王海波 +2 位作者 张志伟 赵明军 夏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评价一株虾源潜在益生菌蜡样芽胞杆菌D7的毒理安全性,分别从溶血试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斑点叉尾鮰急性毒性试验、凡纳滨对虾急性毒性试验、破损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和急性腹腔注射试验等7个指标进行了测试。采用血琼脂... 为评价一株虾源潜在益生菌蜡样芽胞杆菌D7的毒理安全性,分别从溶血试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斑点叉尾鮰急性毒性试验、凡纳滨对虾急性毒性试验、破损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和急性腹腔注射试验等7个指标进行了测试。采用血琼脂平板法测定溶血性,纸片扩散法测试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浸浴和注射两种方式在斑点叉尾鮰上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注射方式在凡纳滨对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破损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用家兔,急性腹腔注射性试验用小鼠。结果表明,D7菌株具有明显溶血性,对13种抗菌药物中的9种敏感,104CFU/mL~108CFU/mL浓度下浸浴斑点叉尾鮰,96h内未出现不良症状及死亡,96hLC50>108 CFU/mL。以1×109CFU/mL注射斑点叉尾鮰,24h后出现感染死亡,14d内部分试验组出现感染症状,死亡9尾,肝脏是该菌株感染的靶器官。以1×106CFU/mL注射凡纳滨对虾,96h累积死亡率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家兔急性眼刺激中,该菌株属于无刺激性级别,皮肤刺激试验中,该菌株属于轻刺激性级别,急性腹腔注射,发现该菌株属于强致病性级别。说明虾源蜡样芽胞杆菌D7对养殖鱼类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凡纳滨对虾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毒理安全性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建模及风险评估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庆利 陈元美 +4 位作者 杜建萍 崔旸 张春艳 苏亮 刘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3-23,共11页
动物性食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蜡样芽胞杆菌是动物性食品中常见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建模及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所开展的研究,对肉类、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等食物中建立... 动物性食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蜡样芽胞杆菌是动物性食品中常见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建模及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所开展的研究,对肉类、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等食物中建立的生长模型与失活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述了动态变化环境下的界面模型研究及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蜡样芽胞杆菌预测建模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 杆菌 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M22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尚玉磊 张炳欣 +1 位作者 王琦 梅汝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8-744,共7页
采用PCR技术 ,从蜡样芽胞杆菌M2 2基因组DNA扩增到长 132 0bp的基因片段 .该片段含编码 179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 ,推定蛋白序列与报道的BacillusanthracisCu ,Zn SOD序列有96 %同源性 ,其中N端 16个氨基酸残基推定为信号肽序列 .将... 采用PCR技术 ,从蜡样芽胞杆菌M2 2基因组DNA扩增到长 132 0bp的基因片段 .该片段含编码 179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 ,推定蛋白序列与报道的BacillusanthracisCu ,Zn SOD序列有96 %同源性 ,其中N端 16个氨基酸残基推定为信号肽序列 .将Cu ,Zn SOD编码区插入载体pET 2 2b(+ )构建表达载体pET 2 2b sodC ,转化E .coliBL2 1(DE3) ,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 .SDS PAGE显示 ,融合蛋白表观分子质量约 2 4kD ,占菌体裂解液中总蛋白的 2 1 3% .将此表达载体转入SOD缺陷型大肠杆菌PN132 ,赋予了该菌株对paraquat的抗性 .NBT光抑制法测定SOD活性显示 ,与PN132无SOD活性相比 ,重组子在IPTG诱导前SOD活性极低 (1 79U/mg) ,诱导后活性高达 6 9 76U/mg .非变性电泳结果显示 ,该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受到 5mmol LH2 O2 和 5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克隆和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浣熊感染蜡样芽胞杆菌的病原鉴定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玎玎 应志豪 +3 位作者 黄淑芳 王才益 杨忠兴 龚利洋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第6期33-34,共2页
杭州某动物园同笼饲养的两只浣熊在10 d内先后因不明原因死亡,后经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诊断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感染,经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小鼠有相同致病性,且症状与自然发病浣熊类似。现将有关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细菌... 杭州某动物园同笼饲养的两只浣熊在10 d内先后因不明原因死亡,后经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诊断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感染,经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小鼠有相同致病性,且症状与自然发病浣熊类似。现将有关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细菌鉴定无菌采集死亡浣熊心肝肺脾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感染试验 病原鉴定 浣熊 病因分析 细菌鉴定 琼脂培养基 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珂心 牛钟相 +1 位作者 孙存孝 庞昕 《山东畜牧兽医》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将蜡样芽胞杆菌菌种作 10 -1 ~ 10 -4稀释 ,吸取不同浓度的菌液 ,分别接种到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培养基 (myp)上 ,37℃培养 2 0 h发现 ,10 0倍稀释的皿中 ,菌落、脂肪晕及培养基均呈深红色 ,p H8.2~ 8.5;10 0 0倍稀释的皿中 ,菌落... 将蜡样芽胞杆菌菌种作 10 -1 ~ 10 -4稀释 ,吸取不同浓度的菌液 ,分别接种到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培养基 (myp)上 ,37℃培养 2 0 h发现 ,10 0倍稀释的皿中 ,菌落、脂肪晕及培养基均呈深红色 ,p H8.2~ 8.5;10 0 0倍稀释的皿中 ,菌落呈白色或淡红色 ,脂肪晕及培养基呈粉红色 ,p H6.8~ 7.0 ;而 10 0 0 0倍稀释的皿中 ,菌落微红或微黄 ,淡红色培养基衬托着淡红色晕 ,p H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食品微生物 生长特性 饲料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丽丽 王宝琴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2期250-251,共2页
指出了蜡样芽胞杆菌作为一种有益菌,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实验研究了蜡样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和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此二种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上清液基本没有抑制作... 指出了蜡样芽胞杆菌作为一种有益菌,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实验研究了蜡样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和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此二种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上清液基本没有抑制作用。24h后,蜡样芽胞杆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增强。此时,上清液依然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慧娟 张恩民 +2 位作者 贺金荣 李伟 魏建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3-687,共5页
目的 研究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分离自环境监测标本(米粉、奶粉、土壤)和疾病相关标本(米饭、凉皮、眼内炎和肿瘤患者)的蜡样杆菌333株,PCR扩增蜡样杆菌11个毒力基因,包括溶血性BL基因(hblC、hblD、hblA、... 目的 研究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分离自环境监测标本(米粉、奶粉、土壤)和疾病相关标本(米饭、凉皮、眼内炎和肿瘤患者)的蜡样杆菌333株,PCR扩增蜡样杆菌11个毒力基因,包括溶血性BL基因(hblC、hblD、hblA、hblB)、非溶血性基因(nheA、nheB、nheC)、肠毒素FM基因和T基因(entFM、bceT)、细胞毒素K基因(cytK)和呕吐毒素相关基因(ces),统计不同标本菌株中毒力基因的携带数目和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尤其是在疾病相关标本与环境监测标本中的携带差异。结果 研究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平均数目为5.97个,88.29%的菌株携带至少3个毒力基因,12.31%的菌株携带除ces外的所有基因。标本携带毒力基因数目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8.75)、凉皮(8.20)、米饭(7.13)、土壤(6.22)、米粉(5.78)和奶粉(5.71)。患者、凉皮分别与奶粉的基因数目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菌株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非溶血性基因(89.19%)、entFM基因(79.88%)、bceT基因(49.85%)、溶血性BL基因(48.35%)、ctyK基因(47.75%)和ces基因(1.50%)。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的携带率比环境监测标本高(χ2=8.230,P<0.01),其余基因携带率则在两类标本中无统计学差异。环境监测标本中,土壤的溶血性基因携带率高于米粉和奶粉(χ2=15.071,P<0.01),非溶血性基因和entFM基因的携带率则低于后两者,检验值分别为(χ2=9.603,P<0.05)和(χ2=21.634,P<0.01)。结论 蜡样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尤其是毒力基因数目和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较高的携带特点,为研究蜡样杆菌的致病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毒力基因 疾病相关标本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