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多肽识别技术鉴别蜈蚣
1
作者 吴纤愫 周勇 +4 位作者 吴益春 石婧 张红萍 张梦奇 李彬 《化学分析计量》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基于特征肽段建立蜈蚣及其混伪品种的专属性鉴别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正品蜈蚣(少棘巨蜈蚣)及伪品蜈蚣(多棘巨蜈蚣)进行酶解处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和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化学计量学统计分析功能,筛选出3个... 基于特征肽段建立蜈蚣及其混伪品种的专属性鉴别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正品蜈蚣(少棘巨蜈蚣)及伪品蜈蚣(多棘巨蜈蚣)进行酶解处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和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化学计量学统计分析功能,筛选出3个专属性特征肽段,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法进一步验证少棘巨蜈蚣和多棘巨蜈蚣特征肽段的专属性。确定了少棘巨蜈蚣的特征肽段m/z 615.2,多棘巨蜈蚣的特征肽段m/z 477.3和m/z 845.9。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蜈蚣及其混伪品种的鉴别,为蜈蚣药材质量评价及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蜈蚣 特征肽段 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成俊 周伟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402-15403,共2页
[目的]对蜈蚣及其混淆品的性状与凝胶电泳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并比较它们的电泳图的谱带数目和种类。[结果]蜈蚣及其混淆品的电泳谱带数目和种类均不相同。[结论]SDS-PAGE图谱可以作为蜈蚣及其混淆... [目的]对蜈蚣及其混淆品的性状与凝胶电泳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并比较它们的电泳图的谱带数目和种类。[结果]蜈蚣及其混淆品的电泳谱带数目和种类均不相同。[结论]SDS-PAGE图谱可以作为蜈蚣及其混淆品的有效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棘巨蜈蚣 多棘蜈蚣 墨江蜈蚣 燕山蛩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酸预处理和库德毕赤酵母发酵的蜈蚣藻多糖利用制备生物乙醇研究
3
作者 丘仪 杨贤庆 +4 位作者 李春生 戚勃 赵永强 潘创 陈胜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9-166,共8页
蜈蚣藻多糖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该研究以蜈蚣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的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1.8 h、温度10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获得的还原糖含... 蜈蚣藻多糖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该研究以蜈蚣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的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1.8 h、温度10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获得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达到37.64%。对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稀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含量,半乳糖和葡萄糖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单糖组分。利用库德毕赤酵母对蜈蚣藻水解液进行发酵,结果发现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乙醇能力,而且接种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的生物量和乙醇发酵特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蜈蚣藻水解液中各单糖含量与生物量和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的消耗在库德毕赤酵母的生长和乙醇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酵母菌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乙醇的发酵生产。相关性网络图显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消耗对库德毕赤酵母生物量增加和乙醇生产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利用蜈蚣藻为原料通过稀酸预处理结合库德毕赤酵母发酵,具有生产生物乙醇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也为其他海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酸水解 生物乙醇 库德毕赤酵母 还原糖含量 单糖组成 相关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毒液中钾离子通道Kv4.1抑制剂SsTx-P2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4
作者 杜灿伟 袁复楚 +3 位作者 段心怡 容明强 孟尔 刘长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挖掘蜈蚣毒液中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4.1多肽抑制剂,确定其一级结构,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建模分析。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蜈蚣毒液的多肽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鉴定能够抑制Kv4.1通道的多肽... 目的:挖掘蜈蚣毒液中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4.1多肽抑制剂,确定其一级结构,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建模分析。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蜈蚣毒液的多肽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鉴定能够抑制Kv4.1通道的多肽;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多肽的分子量,借助Edman降解测序和二维质谱测序确定多肽的一级结构;基于迭代线程装配细化在线分析建立多肽空间结构模型。结果:从蜈蚣毒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条能够抑制Kv4.1通道的多肽SsTx-P2,分子量为6122.8,氨基酸序列为NH2-ELTWDFVRTCCKLFPDKSECTKACATEFTGGDESRLKDVWPRKLRSGDSRLKD-OH,其在1.0µmol/L浓度下能够抑制Kv4.1通道超过95%的电流。空间结构模型显示,多肽SsTx-P2拥有一个保守的螺旋结构。结论:本文通过分离纯化从蜈蚣毒液中得到一条多肽SsTx-P2,能够强效抑制钾离子通道Kv4.1,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多肽 钾离子通道 Kv4.1通道抑制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养殖项目分析
5
作者 黄禾盖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蜈蚣是蜈蚣目、蜈蚣科陆生节肢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蜈蚣可全身入药,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等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核等症。因此,... 蜈蚣是蜈蚣目、蜈蚣科陆生节肢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蜈蚣可全身入药,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等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核等症。因此,大力发展蜈蚣人工养殖业,可以弥补野生蜈蚣短缺,满足医药部门加工生产需要,是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惊风 消肿解毒 淋巴结核 有毒成分 口眼歪斜 蜈蚣 破伤风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草的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石晓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24期13-13,共1页
1蜈蚣草的生物学特性蜈蚣草,为风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蜈蚣蕨、长叶甘草蕨、小贯仲、舒筋草等。植株高30—200cm,根状茎短,密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蜈蚣 多年生草本植物 繁殖 凤尾蕨属 生物学特性 叶柄长 蜈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藻中一种硫酸半乳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严君 施松善 +2 位作者 王顺春 王峥涛 胡之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5-1759,共5页
为了寻找多糖类血管生成抑制剂,我们以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为原料,经水提、醇沉、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均一多糖(GFP15).采用HPGPC、糖组成分析、绝对构型测定、甲基化分析... 为了寻找多糖类血管生成抑制剂,我们以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为原料,经水提、醇沉、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均一多糖(GFP15).采用HPGPC、糖组成分析、绝对构型测定、甲基化分析、IR和NMR等技术对GFP15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GFP15为一琼胶和卡拉胶中间型的硫酸半乳聚糖,主要由1,3连接的β-D-半乳糖和1,4连接的2,3位硫酸基双取代的α-D-半乳糖交替组成,1,3连接β-D-半乳糖的4位和6位上分别有少量的硫酸基取代,1,4连接的半乳糖有少量是α-L-半乳糖,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木糖、3,6-脱水半乳糖和6-甲基-半乳糖.利用鸡胚尿囊膜法(CAM)对GFP15进行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评价,结果显示,GFP15(100μg/egg)能抑制尿囊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提示GFP15作为一种多糖类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开发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硫酸半乳聚糖 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草的超微结构和砷、钙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2
8
作者 廖晓勇 谢华 +4 位作者 陈同斌 肖细元 阎秀兰 翟丽梅 武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12,共8页
本文对砷和钙处理下蜈蚣草羽叶中砷、钙的亚细胞分布、超微结构变化及钙定位进行了研究。无砷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细胞壁>胞质>细胞器。0.2 mmol/L砷处理下,羽叶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胞质>>细胞壁>细... 本文对砷和钙处理下蜈蚣草羽叶中砷、钙的亚细胞分布、超微结构变化及钙定位进行了研究。无砷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细胞壁>胞质>细胞器。0.2 mmol/L砷处理下,羽叶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胞质>>细胞壁>细胞器。不同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钙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细胞壁最高,胞质其次,而细胞器远低于前两者。5 mmol/L钙处理对蜈蚣草羽叶细胞超微结构产生破坏,使细胞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在高砷高钙环境中,钙可能会增强砷对蜈蚣草的毒害效应,导致羽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 超微结构 超富集植物 蜈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藻多糖与卡拉胶复合涂膜保鲜剂对杨梅常温贮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守军 叶文斌 +3 位作者 杨永利 潘显辉 王军喜 吴浩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94-400,共7页
以蜈蚣藻多糖和蜈蚣藻多糖与卡拉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以CaCl2和甘油为成膜助剂,配制成复合涂膜保鲜剂,研究常温(28~32℃)、相对湿度68%~86%条件下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对杨梅品质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经蜈蚣藻多糖和... 以蜈蚣藻多糖和蜈蚣藻多糖与卡拉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以CaCl2和甘油为成膜助剂,配制成复合涂膜保鲜剂,研究常温(28~32℃)、相对湿度68%~86%条件下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对杨梅品质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经蜈蚣藻多糖和蜈蚣藻多糖与卡拉胶复合涂膜保鲜剂涂膜保鲜的杨梅与对照组相比,果实裂果率、霉烂率、失重率明显降低,抑制了果实的呼吸率;有机酸、VC等营养成分转化、流失的速度减慢,有效抑制了MDA、花青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使PPO、POD、PAL酶活性处于较低的水平,延缓果实的衰老过程。其中,蜈蚣藻多糖涂膜保鲜剂的效果优于蜈蚣藻多糖与卡拉胶复合涂膜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藻多糖 卡拉胶 复合涂膜保鲜剂 杨梅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套作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农田土壤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邱丹 杜芮萍 +4 位作者 孟德凯 顾明华 何冰 韦燕燕 王学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探明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应,采用盆栽实验,探讨了玉米(Zea mays L.)与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开放性套作、限制性套作和单作模式对植物生长及As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开放性套作和限制性... 为探明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应,采用盆栽实验,探讨了玉米(Zea mays L.)与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开放性套作、限制性套作和单作模式对植物生长及As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开放性套作和限制性套作模式下蜈蚣草生物量显著提高,其地上部分别提高了55.7%和43.9%,但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三种处理间除根无显著差异外,玉米茎、叶和籽粒中As含量均呈单作>限制性套作≈开放性套作。和单作相比,开放性套作和限制性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茎、叶、籽粒中As含量,茎中分别降低了35.2%和31.9%,叶片中分别降低了21.9%和18.6%,籽粒中分别降低了24.2%和12.1%;和单作相比,限制性套作对蜈蚣草根部砷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蜈蚣草地上部砷含量,提高幅度达11.3%;开放性套作同时显著提高了蜈蚣草根和地上部砷含量,分别提高了32.4%和17.9%。开放性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和蜈蚣草根际土有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9.3%和15.4%;限制性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际土有效态As含量,降低了9.1%,但对蜈蚣草有效态砷含量影响不显著。玉米与蜈蚣草套作抑制了玉米体内As的累积量,同时促进了蜈蚣草的生长及对土壤中砷的吸收累积。这为中轻度砷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玉米 蜈蚣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水中As(Ⅲ)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凤英 李顺兴 +2 位作者 韩爱琴 汪春燕 钱沙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1-405,共5页
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电热石英管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水中As(Ⅲ)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蜈蚣草的前处理方法、溶液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As(Ⅲ)浓度和溶液体积等因素对蜈蚣草吸附As(Ⅲ)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 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电热石英管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水中As(Ⅲ)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蜈蚣草的前处理方法、溶液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As(Ⅲ)浓度和溶液体积等因素对蜈蚣草吸附As(Ⅲ)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g经2 mol.L-1HCl洗脱处理后的蜈蚣草粉末为吸附剂,在pH为2.0、As(Ⅲ)浓度为20 ng.mL-1、溶液体积50 mL、吸附时间15 min条件下,蜈蚣草对As(Ⅲ)的吸附率可达86.1%,水中残余As(Ⅲ)仅为2.8 ng.mL-1。本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望直接用于地下水中As(Ⅲ)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蜈蚣 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提取物抗肺癌活性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园 艾小佳 +4 位作者 王志琪 田莎 周青 裴刚 田雪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蜈蚣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及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解法合丙酮沉淀法分离纯化蜈蚣提取物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蜈蚣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及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解法合丙酮沉淀法分离纯化蜈蚣提取物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制备人肺癌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蜈蚣提取物组,每组10只,观察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瘤体体积、质量及抑瘤率变化。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蜈蚣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为0.603 mg/m L;蜈蚣提取物作用48 h后,细胞周期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与G2/M期细胞比例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echst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的凋亡细胞及凋亡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动物体内抑瘤实验结果发现,经蜈蚣提取物治疗后,瘤体质量与体积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蜈蚣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使A549细胞停滞于G2/M期,并能有效抑制人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提取物 肺癌 细胞凋亡 移植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彦多 刘春雨 +3 位作者 吕世洁 王颖 王立娜 王集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3-186,192,共5页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A)、料液比(B)和提取时间(C)为自变量,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利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最佳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A)、料液比(B)和提取时间(C)为自变量,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利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MTT体外抗肿瘤实验方法,研究发酵蜈蚣粉提取物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影响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得率提取因素的大小次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在此次实验中,发酵蜈蚣粉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g∶m L),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得率为1.970%;提取获得的不同浓度的发酵蜈蚣醇提液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顺铂,具有较优良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蜈蚣 正交实验 回流提取 总黄酮 MTT法 肺腺癌A549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繁枝蜈蚣藻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良 张青 +1 位作者 王一飞 岑颖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文对繁枝蜈蚣藻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0,温度100℃,时间3h,在最佳... 本文对繁枝蜈蚣藻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0,温度100℃,时间3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繁枝蜈蚣藻的多糖提取率为22.527%。采用紫外检测和茚三酮法检测未见多糖含有核酸、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枝蜈蚣 可溶性多糖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枝蜈蚣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朱良 张杰平 王一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3-456,共4页
目的:研究繁枝蜈蚣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从繁枝蜈蚣藻中提取的已纯化的水溶性多糖(WGZ-b),测定了繁枝蜈蚣藻多糖的还原力、抗氧化能力。结果:高浓度繁枝蜈蚣藻多糖的还原力高于BHT和PG。多糖对清除几种自由基都有较好的作... 目的:研究繁枝蜈蚣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从繁枝蜈蚣藻中提取的已纯化的水溶性多糖(WGZ-b),测定了繁枝蜈蚣藻多糖的还原力、抗氧化能力。结果:高浓度繁枝蜈蚣藻多糖的还原力高于BHT和PG。多糖对清除几种自由基都有较好的作用,其清除DPPH·、O2-·的IC50值分别为116、84.0μg/ml。繁枝蜈蚣藻多糖对几种自由基的抑制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O2-·>DPPH·>·OH。因此繁枝蜈蚣藻多糖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值得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和开发功能产品。结论:繁枝蜈蚣藻多糖具有较明显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枝蜈蚣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LC-MS/MS法分析蜈蚣中3种多肽成分以及在蜈蚣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彦超 胡靓君 +4 位作者 张琪 刘睿 崔小兵 柴川 文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5-952,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法分析蜈蚣中3种酶解多肽成分TD1(LEEDLERSEERL)、TD2(EEKDKALQNAEGEVAAL)、TD3(MILPTGASSF),比较不同品种蜈蚣中肽类成分的差异,寻找蜈蚣特异性多肽,用于蜈蚣的鉴别。方法3种肽类成分的UFL...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法分析蜈蚣中3种酶解多肽成分TD1(LEEDLERSEERL)、TD2(EEKDKALQNAEGEVAAL)、TD3(MILPTGASSF),比较不同品种蜈蚣中肽类成分的差异,寻找蜈蚣特异性多肽,用于蜈蚣的鉴别。方法3种肽类成分的UFLC-MS/MS法,色谱柱为XSelect HSS T_(3)(4.6 mm×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进行信号采集。样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蛋白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提取方法为蛋白裂解液超声处理60 min。得到的蜈蚣蛋白提取溶液经胃蛋白酶酶解并脱盐后,注入液质联用仪分析。测定了20批蜈蚣及8批其他动物药中3种肽类成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和全蝎中未检出TD2和TD3,TD1与TD2在少棘巨蜈蚣与哈氏蜈蚣、墨江蜈蚣中存在较大差异,TD3在少棘巨蜈蚣与黑头蜈蚣、多棘蜈蚣中有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区分少棘巨蜈蚣与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和全蝎,同时通过比较3种肽段的差异,区分药典品种少棘巨蜈蚣和4种常见非药典品种蜈蚣,为蜈蚣的质量评价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特异性多肽 UFLC-MS/MS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三七的化学成分及免疫抑制活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邴飞虹 韩林涛 +1 位作者 张国斌 易艳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研究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 Fr.Schmidt)的根茎蜈蚣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和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MTT法评价各化合物的免疫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并... 目的:研究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 Fr.Schmidt)的根茎蜈蚣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和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MTT法评价各化合物的免疫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St-G0-2(Ⅰ),hemsgiganosides B(Ⅱ),anhuienosides E(Ⅲ),hederasaponin B(Ⅳ)和flaccidoside Ⅱ(Ⅴ)。化合物Ⅲ,Ⅳ,Ⅴ对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林荫银莲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具备免疫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荫银莲花 蜈蚣三七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免疫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藻多糖冷水溶和热水溶部分流变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1 位作者 许桂旋 马瑞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103,共6页
研究了冷水和热水提取法所得蜈蚣藻多糖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冷水浸提法蜈蚣藻粗多糖得率高于热水浸提法;蜈蚣藻多糖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均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其中冷水溶部分的流变性能稍优于热水溶部分。
关键词 蜈蚣 多糖 流变性 冷水溶部分 热水溶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药物血清对银屑病HaCa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素清 刘畅 +1 位作者 张海龙 安月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HaCa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核因子-κB(NF-κB)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甲氨蝶呤混悬液、复方青黛胶...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HaCa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核因子-κB(NF-κB)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甲氨蝶呤混悬液、复方青黛胶囊混悬液和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浓缩液灌胃,制备相应的药物血清,将其分别作用于HaCaT细胞中培养传代,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药物血清对目的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药物血清均能够降低HaCaT细胞Bcl-2、NF-κB m RNA的表达,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且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降低Bcl-2、NF-κB m RNA的表达促进了HaCaT细胞凋亡,调控T细胞相关因子降低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银屑病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HACAT细胞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 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蜈蚣藻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永利 郭守军 +2 位作者 张正平 叶文斌 彭少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76,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提取带状蜈蚣藻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带状蜈蚣藻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料液比,其次是温度,再次是浸取时间。优选方案为料液比1∶70、浸取温度95℃、浸取时间4.5 h、醇沉浓...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提取带状蜈蚣藻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带状蜈蚣藻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料液比,其次是温度,再次是浸取时间。优选方案为料液比1∶70、浸取温度95℃、浸取时间4.5 h、醇沉浓度95%。在此条件下,带状蜈蚣藻多糖提取率为20.20%。采用紫外检测和茚三酮法检测,未见多糖含有核酸、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蜈蚣 多糖 提取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