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物中蜡类材料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识别
被引量:9
- 1
-
-
作者
王娜
谷岸
刘恺
李敬源
雷勇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77,共7页
-
文摘
为识别文物中蜡质原材料,以及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常用蜡类材料的类别,研究通过在线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蜂蜡、棕榈蜡、小烛树蜡、地蜡、石蜡等蜡类材料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发现:蜂蜡的主要裂解产物为直链烷烃、直链脂肪酸、直链醇、含羟基脂肪酸;棕榈蜡为直链醇、直链脂肪酸、脂肪酸衍生物;小烛树蜡为直链烷烃、直链脂肪酸、直链醇、羽扇豆醇及其衍生物、计曼尼醇及其衍生物、脂肪酸衍生物;地蜡、石蜡等矿物蜡的主要裂解产物为直链烷烃。不同蜡中裂解产物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分布规律均有所区别,因此通过在线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种类蜡的区分。通过所建立的方法及总结的数据,研究推断故宫旧藏清代紫檀木边座嵌玉人鸂鶒木山水图插屏中镶嵌珐琅构件所用棕色蜡为蜂蜡,所用白色蜡为矿物蜡及少量蜂蜡。本研究所建立方法易于推广,适用于文物中蜡类材料的准确、快速识别。
-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蜂蜡
棕榈蜡
小烛树蜡
地蜡
石蜡
-
Keywords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eeswax
Carnauba wax
Candelilla wax
Ozokerite
Paraffin wax
-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采后处理方式对云南冰糖橙保鲜效果的影响
- 2
-
-
作者
许晨郗
周先艳
邹运乾
许让伟
朱峰
程运江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
出处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39,共8页
-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2102AE090054)
德宏州英才兴边计划项目(2022RC015)
+2 种基金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6-28)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BA095)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项目(CX2021Z52)。
-
文摘
为寻找适合云南冰糖橙的采后处理方式,以达到降低水分散失、维持果实品质的目的,以云南冰糖橙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短期贮藏过程中果实外观、失重率、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及异味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对照组)及使用891SS涂膜剂和2,4-滴钠盐进行保鲜的商业处理方式相比,采用蜂蜡-小烛树蜡基涂膜剂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行保鲜的优化处理在维持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降低果实失重率及呼吸强度方面效果更佳。尽管优化处理下果实的乙醇含量较对照有所升高,但与现有的商业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乙醇的积累。常温贮藏21 d时,优化处理果实的乙醇含量为3451.10 mg/L,显著低于商业处理(6265.40 mg/L)。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冰糖橙采后处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
关键词
冰糖橙
贮藏
蜂蜡-小烛树蜡基涂膜剂
失重
异味
品质
-
Keywords
Citrus sinensis
storage
beeswax-candelilla wax based coating
weight loss
unpleasant odor
quality
-
分类号
S666.4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