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铋/蜂窝状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凤怡 郑保战 +4 位作者 杜娟 杨晓凤 侯雪 贺光云 覃蜀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7-1943,1951,共8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Bi/HCNFs修饰材料对H_(2)O_(2)的电催化行为,并对缓冲溶液的pH值以及工作电位等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计时电流法(I~t)测定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催化性能,其在0.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检出限低至42 nmol·L^(-1),灵敏度为1 099.6μA·L·mmol^(-1)·cm^(-2);实际水样中H_(2)O_(2)的回收率为97.2%~102%。该传感器对H_(2)O_(2)检测表现出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碳纳米纤维 铋纳米颗粒 电化学传感器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el纤维针织面料的开发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红兵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共2页
介绍了Porel纤维的性能和特点,并阐述了采用Porel纤维纱线、蜂窝状纤维纱与涤纶低弹丝开发保暖针织面料的编织工艺、染整工艺,最后对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面料的各项服用性能符合相关服用标准,可用于开发保暖内衣。
关键词 Porel纤维 蜂窝状纤维 保暖针织面料 编织工艺 染整工艺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Al2O3玻纤载体负载CuO-CeO2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燃烧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何丹 柳来栓 +1 位作者 任君 胡托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61,共8页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CuO-CeO_2整体式催化剂,评价了催化剂对乙酸乙酯、异丙醇及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脱附等手段对...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CuO-CeO_2整体式催化剂,评价了催化剂对乙酸乙酯、异丙醇及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数据显示,氧化铜以高分散态均匀分散存在于载体表面,氧化铈则是小的纳米颗粒,氧化铈颗粒粒径随着Cu/Ce物质的量比的减小而增大。添加铈氧化物会显著增加总酸量,特别是路易斯酸酸位的量,同时增强了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的吸附量,吸附量的增加提高了催化剂对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的催化燃烧性能。从甲苯的催化燃烧实验可以看出,大量添加CeO_2稍微增加了甲苯的吸附容量,减弱了催化剂的还原性、降低了活性氧的含量,最终导致甲苯的低转化率。催化行为由氧化铜、氧化铈以及载体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决定,这三者的协同作用不仅影响着表面氧的活性同时影响着催化剂对甲苯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催化氧化 乙酸乙酯 异丙醇 甲苯 CUO CEO2 蜂窝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