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边疆史之“边缘社会”的管辖范围问题--以“匈奴模型”为例来探讨中原文化如何看待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
1
作者 托玛索·泼罗瓦朵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我们对于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进行研究分析时,不管是何种历史阶段都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所谓"中原文化常规模式(Chinese norm)"①及其与"边缘社会(marginal societies)"的互动和交流程度在于何种发展... 我们对于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进行研究分析时,不管是何种历史阶段都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所谓"中原文化常规模式(Chinese norm)"①及其与"边缘社会(marginal societies)"的互动和交流程度在于何种发展阶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草原的游牧部落逐步引入到中原文化的社会模式而演变为其常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与"边疆"(centerand periphery)在各自文化模式中的张力平衡和调节程度;从上述这两个文化模式显露的混合社会(mixed societies)及其复合型结构。本文在此强调的是边缘社会内的某些群体可以同时属于两个文化圈,即置身于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间,从没被赋予其文化身份的合法性,逐渐发展成游牧半农耕社会独有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何种历史朝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游牧社会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沿着中国的边疆互动格局的演变而变化,也是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社会 蛮夷原型 文化边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