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对石房蛤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
1
作者 奚潇雨 刘英 +1 位作者 连志兰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染料噻唑橙和核酸适配体45e-1的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以快速、灵敏地检测石房蛤毒素(STX)。方法将50 nmol/L 45e-1溶解在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NaCl、2.5 mmol/L MgCl_(2)、5 mmol/L KCl,pH=7.5)中,...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染料噻唑橙和核酸适配体45e-1的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以快速、灵敏地检测石房蛤毒素(STX)。方法将50 nmol/L 45e-1溶解在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NaCl、2.5 mmol/L MgCl_(2)、5 mmol/L KCl,pH=7.5)中,在95℃水浴中加热10 min,冰水浴中冷却5 min。随后加入STX标准溶液,充分混匀,室温孵育10 min后。再加入噻唑橙溶液,添加缓冲液使反应体系体积为100μL,充分混合后室温孵育2 min。最后在496 nm激发波长下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结果当噻唑橙与45e-1的摩尔浓度比为5∶1、噻唑橙与45e-1的孵育时间为2 min、STX与45e-1的孵育时间为10 min、Mg^(2+)的浓度为2.5 mmol/L、K^(+)的浓度为5 mmol/L时,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与STX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线性方程为Y=3639.8X+2341.5[R^(2)=0.9725,X为STX浓度(nmol/L)的常用对数],检测限为0.67 nmol/L,对其他常见海洋毒素的交叉反应可以忽略。在海水中,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7%~108.7%,RSD为7.1%~10.9%。结论所建立的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定量检测STX,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记型 噻唑橙 石房蛤毒素 适配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萌萌 谭志军 +2 位作者 吴海燕 李兆新 翟毓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61,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1,DTX-1)、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1,DTX-1)、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经含甲酸和甲酸铵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OA、DTX-1和YTX的线性范围为2.0~200.0μg/L,定量限(以信噪比(S/N)≥10计)为1.0μg/kg;PTX-2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定量限为0.5μg/kg;几种化合物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3.1%~10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6%~9.29%。成功应用本法对黄海灵山湾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样品中含有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田软海绵酸 鳍藻毒素 蛤毒素 虾夷扇贝毒素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胶州湾海水中蛤毒素特征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兆新 郭萌萌 +2 位作者 杨守国 吴海燕 辛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5,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提取海水中的蛤毒素(Pectenotoxins,PTXs)。从2006年7月28日~8月29日,将含有吸附剂的吸附盘片置于黄海胶州湾取样点(36°12.428′N,120°17.826′E)水面以下3m处,每次放置4d后取出。吸附盘片中的蛤毒素用甲... 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提取海水中的蛤毒素(Pectenotoxins,PTXs)。从2006年7月28日~8月29日,将含有吸附剂的吸附盘片置于黄海胶州湾取样点(36°12.428′N,120°17.826′E)水面以下3m处,每次放置4d后取出。吸附盘片中的蛤毒素用甲醇洗脱,洗脱液蒸发浓缩近干,用1ml80%甲醇溶解,然后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串联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原(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阳离子模式。样品分析所用分离柱为Waters XTerraC18柱(50×2.1mm,3.5μm),预柱为C18(10×2.1mm,3.5μm)。流动相A为2mmol/L甲酸铵、50mmol/L甲酸溶于95%的乙腈;流动相B为2mmol/L甲酸铵、50mmol/L甲酸溶于纯水。流速为0.4ml/min,淋洗梯度为0~11min,35%A~100%A;在11~16.5min,100%A;在16.5~17.0min,100%A~35%A。分别给出海水中蛤毒素PTX-2、PTX-2SA、7-epi-PTX-2SA、PTX-11、PTX-12a和PTX-12b的质谱图。结果发现,这一海域海水中存在蛤毒素PTX-2、PTX-2SA和7-epi-PTX-2SA,不存在蛤毒素PTX-11、PTX-12a和PTX-12b。海水中蛤毒素PTX-2、PTX-2SA与7-epi-PTX-2SA之和的最大峰值出现在8月1日。然后,蛤毒素浓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毒素 海水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房蛤毒素外周降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洁生 彭志英 陈矿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心血管导管术 ,研究了石房蛤毒素对外周血压的降低作用是否与心脏有关。结果表明 ,0 .4 MU/ kg STX即对鳗鱼外周血压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这种降低的作用与心脏收缩力下降呈平行关系。STX对心脏的作用在于阻滞其传导系统 ,阻滞部位... 采用心血管导管术 ,研究了石房蛤毒素对外周血压的降低作用是否与心脏有关。结果表明 ,0 .4 MU/ kg STX即对鳗鱼外周血压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这种降低的作用与心脏收缩力下降呈平行关系。STX对心脏的作用在于阻滞其传导系统 ,阻滞部位最易发生在房室结 ,其次为心室和心房肌细胞间 ,对心肌本身并无明显的影响。肾上腺素预处理不能对抗STX降压作用 ,但可使血压恢复时间加快。 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 ( 0 .5mg/ kg)预处理可使STX降压作用加强 ,恢复时间延长 ,表明儿茶酚胺可能参与 STX降压后的恢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房蛤毒素 毒素 血压 鳗鱼 降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房蛤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闫东明 于师宇 +5 位作者 任洪林 周玉 孟宪梅 林超 柳增善 卢士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6,共4页
将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构建完全抗原STX-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STX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亚类为IgM。体内诱生法收集腹水单抗,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1024... 将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构建完全抗原STX-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STX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亚类为IgM。体内诱生法收集腹水单抗,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102400,抗体亲和常数为3.71×106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房蛤毒素 抗原偶联 单克隆抗体 亲和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兆新 郭萌萌 +2 位作者 杨守国 邢丽红 谭志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蛤毒素是由有毒甲藻产生的脂溶性毒素,已经确认的同系物有14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贝类中蛤毒素组成特征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蛤毒素的小鼠腹腔注射毒性大于经口毒性。目前,国际上蛤毒素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尚不统一。蛤毒素的总量可用生物... 蛤毒素是由有毒甲藻产生的脂溶性毒素,已经确认的同系物有14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贝类中蛤毒素组成特征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蛤毒素的小鼠腹腔注射毒性大于经口毒性。目前,国际上蛤毒素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尚不统一。蛤毒素的总量可用生物法测定,每种蛤毒素组分的含量可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蛤毒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正在研究阶段。我国关于蛤毒素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对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及代谢规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毒素 甲藻 双壳贝类 分布 安全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房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孙丹 袁宏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204-10205,10224,共3页
对研究海洋生物毒素比较热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石房蛤毒素的结构性质、提取与检测、毒性与功能、应用和研究动向等;结合STX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能为发现一种新的农药提供先导。
关键词 石房蛤毒素 结构与性质 检测方法 研究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房蛤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奕雯 《渔业研究》 2020年第6期614-621,共8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赤潮生物毒素,其主要毒素为石房蛤毒素。本研究对一种石房蛤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卡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经试验,该试纸卡在贝类产品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对石房蛤毒素的检测限为500...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赤潮生物毒素,其主要毒素为石房蛤毒素。本研究对一种石房蛤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卡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经试验,该试纸卡在贝类产品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对石房蛤毒素的检测限为500μg/kg。同时,用试纸卡对30个不同贝类实际样品中的石房蛤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完全一致,单个样品检测耗时约20 min。结果表明,该试纸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便捷、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现场检测需要,可供基层监管部门开展麻痹性贝毒快速检测筛查工作,对提高赤潮期间贝类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石房蛤毒素 快速检测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水中的3种蓝藻毒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黎志轩 湛社霞 +2 位作者 李志土 张长立 赵倩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8-892,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石房蛤毒素(STX)、拟柱胞藻毒素(CYN)、鱼腥藻毒素(AnTX)3种蓝藻毒素的分析方法。通过考察色谱柱、流动相和梯度洗脱程序对分离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色谱、质谱条件。结果表明:采用HSS T3柱,以甲...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石房蛤毒素(STX)、拟柱胞藻毒素(CYN)、鱼腥藻毒素(AnTX)3种蓝藻毒素的分析方法。通过考察色谱柱、流动相和梯度洗脱程序对分离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色谱、质谱条件。结果表明:采用HSS T3柱,以甲酸水溶液(0.1%)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种目标物可获得有效分离。STX、CYN、AnTX的方法检出限(LOD)为0.018、0.009、0.013μg/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在0.50μg/L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102%~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7%~5.2%。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水体中3种低浓度蓝藻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鱼腥藻毒素 石房蛤毒素 拟柱胞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中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中脂溶性贝毒的组分分析和地域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纪莹 胡杨 +2 位作者 宋甲亮 陈会丹 李爱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4期15-24,共10页
海洋滤食性双壳贝类通过摄食产毒微藻,在体内积累藻毒素并经代谢转化形成化学结构多样的贝类毒素,潜在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了解中国贝类海产品沾染脂溶性贝毒的情况,于2016年春季在中国沿海10个城市采集31种养殖贝类(68份... 海洋滤食性双壳贝类通过摄食产毒微藻,在体内积累藻毒素并经代谢转化形成化学结构多样的贝类毒素,潜在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了解中国贝类海产品沾染脂溶性贝毒的情况,于2016年春季在中国沿海10个城市采集31种养殖贝类(68份样品),并采用LC-MS/MS方法对10种脂溶性贝毒进行同步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养殖贝类遭受多种脂溶性贝毒污染,其中包括环亚胺毒素(gymnodimine-A,GYM-A)、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螺环内酯毒素(spirolide-1,SPX-1),毒素含量分别为0.85~211.47、4.51~54.64、0.55~6.16和0.19~2.35μg/kg,毒素检出率依次为26.5%、10.3%、13.2%和14.7%。毒素的总体分布趋势显示,GYM-A和SPX-1毒素在中国南部海域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重,且分布范围已扩散至东海和黄海;YTX毒素则主要分布于渤海、北黄海海域;PTX-2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贝类海产品食用安全的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贝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环亚胺毒素(GYM-A) 虾夷扇贝毒素(YTX) 蛤毒素(PTX-2) 螺环内酯毒素(SPX-1) 地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加工
11
《南方水产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32-38,共7页
950318 鱼油的生产方法=Method of pro-ducing fish oil[刊,英]/Dubrovin S Y,Mukatovs M D//FSTA..—1994,26(1).—1R69文内介绍了鱼油的生产是将原料搅碎所含的鱼油热处理,并将热处理的鱼油用一种化学试剂处理,下一工序进行鱼油分离... 950318 鱼油的生产方法=Method of pro-ducing fish oil[刊,英]/Dubrovin S Y,Mukatovs M D//FSTA..—1994,26(1).—1R69文内介绍了鱼油的生产是将原料搅碎所含的鱼油热处理,并将热处理的鱼油用一种化学试剂处理,下一工序进行鱼油分离。该种鱼油的含油率和效能的增高,必须是使用一种含水尿素溶液作为一种化学试剂,并加以混合。处理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加工 游离氨基酸 乌贼墨 鱼油 调味料 酱油 基因转移 缓冲能 石房蛤毒素 化学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加工
12
《南方水产科学》 CAS 1994年第11期34-40,共7页
942030 鞣料鱼皮的加工法=Process fortanaing fish skin[刊,英]/Dei G A//FS-TA..—1993,25(11).—11R78作者研究了鞣料鱼皮的加工过程,包括:(1)用相当于鱼皮重l~8倍的冷水和以2%~30%鱼皮重一起倒入有转筒的容器内;(2)滚筒转鼓2~45... 942030 鞣料鱼皮的加工法=Process fortanaing fish skin[刊,英]/Dei G A//FS-TA..—1993,25(11).—11R78作者研究了鞣料鱼皮的加工过程,包括:(1)用相当于鱼皮重l~8倍的冷水和以2%~30%鱼皮重一起倒入有转筒的容器内;(2)滚筒转鼓2~45分钟;(3)鱼皮倒入转筒容器并回转5分钟到1小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法 转筒 水产加工 肌原纤维 石房蛤毒素 转鼓 副渔获物 破断强度 鱼肉火腿 食品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