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洪喜 赵旭 滕良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手术技巧,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患者进行后颅凹减压和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根据引流部位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椎板切除术后从正中切开脊髓放置引流;B组...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手术技巧,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患者进行后颅凹减压和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根据引流部位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椎板切除术后从正中切开脊髓放置引流;B组从神经根下入路切开脊髓放置引流。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患者疼痛和感觉减退均明显好转,临床效果满意。1例手术后3周因颈椎不稳猝死,3例手术后上肢麻木加重。结论: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在枕骨大孔减压的同时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效果好,不足之处为手术切口长,椎板打开节段数多,少数患者术后上肢麻木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引流 治疗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脑脊液漏行腰椎穿刺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毛莹 万宏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8-,共1页
探讨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行腰椎穿刺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蛛网膜下腔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治疗严重硬脊膜漏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霞 魏丛秀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对27例严重硬脊膜漏病人实施蛛网膜下腔引流术,结果术后12 h漏口或手术切口处脑脊液漏现象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蛛网膜下腔感染,皮肤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在严重硬脊膜漏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护理中除加强常规护理外,应严... 对27例严重硬脊膜漏病人实施蛛网膜下腔引流术,结果术后12 h漏口或手术切口处脑脊液漏现象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蛛网膜下腔感染,皮肤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在严重硬脊膜漏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护理中除加强常规护理外,应严格控制引流速度,预防感染,加强拔管护理,对预防发生蛛网膜下腔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 蛛网膜下腔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周晓平 洪波 赵文元 何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方法 :对 88例颅内动脉瘤性 SAH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术后 ,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通过临床症状、经... 目的 :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方法 :对 88例颅内动脉瘤性 SAH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术后 ,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及脑血管造影、ECT判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1 1例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平均随访 1 1个月 ,恢复良好 1 0例 ,中度致残 1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引流血管收缩物质 ,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及缓解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蛛网膜下持续引流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S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前后脑脊液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许奕 周晓平 洪波 赵文元 辛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持续引流 血管痉挛 内皮素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翟卫东 钟建卫 +3 位作者 王涛 袁俊 孙永峰 尚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持续引流 临床分析 颅内感染 引流治疗 严重感染 颅脑术后 治疗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徐军 田军 +2 位作者 许超蕊 郑伟卓 陶树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006年对12例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19~57岁,平均26.8岁。术前均行MRI检查,空洞部位:颈段7例(C2~C61例,C2~C72... 目的:探讨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006年对12例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19~57岁,平均26.8岁。术前均行MRI检查,空洞部位:颈段7例(C2~C61例,C2~C72例,C3~C73例,C4~C71例),颈胸段4例(C4~T82例,C4~T101例,C5~T91例),颈胸腰段(C5~L2)1例。其中伴Chiari-Ⅰ畸形6例,合并髓内肿瘤1例,合并脊髓蛛网膜炎2例,余无脊柱脊髓畸形。按Tator标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中无严重头痛及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发热2例,3d后体温正常;术后头痛2例,术后7d缓解。随访6~25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效果优9例,良2例,差1例。1例患者术后15个月时因髓内室管膜瘤复发压迫致临床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空洞消失1例、明显缩小或呈裂隙状8例,无变化2例,扩大1例。结论:应用脊髓后正中沟造口内引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近期效果好,是合理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引流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