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黄-壳结构Fe_3O_4@SiO_2@PMO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段秉怡 王宇 +3 位作者 郭宁宁 王润伟 张宗弢 裘式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以蛋黄-壳结构的Fe3O4@SiO_2@PMO磁性微球作为载体,采用交联法对漆酶进行固定,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等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后漆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黄-壳结构的磁性微球负载漆酶仅需6 h,磁性微球对漆酶的固载量高达475 mg... 以蛋黄-壳结构的Fe3O4@SiO_2@PMO磁性微球作为载体,采用交联法对漆酶进行固定,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等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后漆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黄-壳结构的磁性微球负载漆酶仅需6 h,磁性微球对漆酶的固载量高达475 mg/g.固定后漆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在pH=2. 5~4. 5的强酸性条件下,固定后漆酶酶活仍可保持70%以上,即使温度升高至60℃,固定后漆酶的相对酶活仍保持65%以上.这说明漆酶经所合成的材料固定后,其耐酸和耐热能力都明显优于游离漆酶.包覆的Fe_3O_4粒子使得材料很容易经磁铁分离法回收,固定后漆酶经磁分离循环使用10次后仍然能保留85%的酶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漆酶的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介孔无机-有机杂化二氧化硅 蛋黄-壳结构磁性微球 漆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复合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γ-Fe_2O_3/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姜炜 李凤生 +2 位作者 王英会 杨毅 刘宏英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0-773,共4页
采用一步法通过乳化交联法将纳米磁性γ-Fe2O3粒子包裹在壳聚糖中制备出纳米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呈壳-核式结构,纳米磁性核均匀地分散在微球中;复合微球粒径在30... 采用一步法通过乳化交联法将纳米磁性γ-Fe2O3粒子包裹在壳聚糖中制备出纳米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呈壳-核式结构,纳米磁性核均匀地分散在微球中;复合微球粒径在300 nm左右,呈均匀规则的球形;该复合微球作为牛血清蛋白的载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γ-三氧化二铁 聚糖 -核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纳米微球和空心球的原位聚合方法的普适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幼维 赵炯心 +1 位作者 江明 汪佳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62-1766,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纳米微球和空心球的新方法,利用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HP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两种单体,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下,成功地制备了以聚(ε-己内酯)(PCL)为核,分别以交联PHPMA和PVAc为壳的纳米微球;将微球的核酶解... 采用原位聚合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纳米微球和空心球的新方法,利用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HP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两种单体,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下,成功地制备了以聚(ε-己内酯)(PCL)为核,分别以交联PHPMA和PVAc为壳的纳米微球;将微球的核酶解后,分别得到了对应的交联PMAA空心球和交联PVA空心球.结果表明,原位聚合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单体可溶于水而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水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聚合物纳米 空心 制备 普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PS-SiO_2复合微球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煜 王朝阳 +1 位作者 陈云华 童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用二氯二甲基硅烷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疏水改性,当其表面Zeta电位由-54.8 mV变成-25.8 mV时,SiO2粒子就能在苯乙烯-水界面自组装,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即以胶体粒子为乳化剂的乳液。利用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 用二氯二甲基硅烷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疏水改性,当其表面Zeta电位由-54.8 mV变成-25.8 mV时,SiO2粒子就能在苯乙烯-水界面自组装,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即以胶体粒子为乳化剂的乳液。利用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纳米SiO2为壳的PS-SiO2复合微球。用FT-IR、XPS、SEM、偏光显微镜等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由聚苯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组成,二氧化硅粒子以单层、六方密排的方式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聚合 复合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单分散二氧化硅磁性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2
6
作者 答鸿 朱以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7-871,共5页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二氧化硅(SiO2)磁球.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能谱(EDS)对样品的形貌、组成进行了分析;用电位的变化考察了磁性多层膜在胶体表面的逐步生长.
关键词 -式单分散二氧化硅 磁性 制备 自组装 单分散性 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对聚丙烯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彦生 马德鹏 +4 位作者 吴凤龙 陈凯 刘永梅 魏华 吴永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80,共5页
以吸附自组装和共缩聚法制备的PS/MCM-41-g-MPS和P(St-MPS)/MCM-41两种具有不同界面作用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为填料,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微球种类及用量对PP力学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 以吸附自组装和共缩聚法制备的PS/MCM-41-g-MPS和P(St-MPS)/MCM-41两种具有不同界面作用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为填料,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微球种类及用量对PP力学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微球的添加均可以显著提高PP的力学性能,在复合微球PS/MCM-41-g-MPS和P(St-MPS)/MCM-41的添加量均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两种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比纯PP提高了12%和13%;而添加量为4%时,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68%和63%,复合微球的添加也促进了β晶的形成;但由于两种复合微球核-壳界面作用的不同,对PP力学及结晶性能的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SEM测试表明,核-壳粒子界面作用不同,直接影响其在基体中的分散及增韧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复合 改性 聚丙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CO_3)_3∶Eu@SiO_2@APTES磁性-荧光双功能核壳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燕利 徐贤柱 +2 位作者 文佳 肖强 李永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5-1130,共6页
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和St觟ber法制备了氨基化Si O2修饰的Gd2(CO3)3∶Eu顺磁性-荧光双功能微球。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微球的结构和颗粒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球为核壳结构,其... 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和St觟ber法制备了氨基化Si O2修饰的Gd2(CO3)3∶Eu顺磁性-荧光双功能微球。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微球的结构和颗粒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球为核壳结构,其Gd2(CO3)3∶Eu核平均直径为150 nm左右,Si O2壳层的厚度大约为30 nm,分散性良好。磁性测试显示微球拥有良好的顺磁性,荧光光谱表明,在396 nm紫外光激发下,微球在613 nm发射较强荧光,属于Eu3+的特征发射,同时微球能成功标记NCIH460肺癌细胞,MTT毒性测试表明该法制备的双功能微球在100~40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无毒,表明其在生物应用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荧光 双功能 结构 尿素均相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硅灰石/磷酸钙多孔陶瓷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柳丽敏 张雷 +4 位作者 杨贤燕 壮琛 柯秀荣 杨国敬 苟中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研究了双壳层型核-壳结构β-硅灰石/β-磷酸三钙(β-CaSiO3/β-TCP)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利用添加有机微球造孔剂工艺,在内、外壳层分别构建出孔径10μm左右的多孔结构,并对其体外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运用... 本文研究了双壳层型核-壳结构β-硅灰石/β-磷酸三钙(β-CaSiO3/β-TCP)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利用添加有机微球造孔剂工艺,在内、外壳层分别构建出孔径10μm左右的多孔结构,并对其体外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运用自制同轴喷头微流控系统制备的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微球的工艺简单,微球尺寸均一,球形形态良好,经干燥、煅烧处理后陶瓷微球发生明显收缩,颗粒度维持在2.2±0.1mm。通过改变组分分布、烧结温度制度以及双壳层内部结构等实现复相陶瓷体外降解的可调节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多孔双壳层型核-壳结构复相陶瓷微球解决了组分降解速率调控问题,以及由此堆砌颗粒形成三维网络孔道演化可调可控性能,势必将在研究骨缺损修复和微球载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β-硅酸钙 层核-结构 多孔结构 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P(St-BA-AN)/PANI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与电性能
10
作者 闫建红 黄俐研 +2 位作者 刘正平 张军刚 侯文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90-2095,共6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单分散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P(St-BA-AN)]种子微球,再在该种子微球表面包覆聚苯胺(PANI),制得P(St-BA-AN)/PANI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单分散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P(St-BA-AN)]种子微球,再在该种子微球表面包覆聚苯胺(PANI),制得P(St-BA-AN)/PANI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FTIR)和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种子微球和复合微球的形态、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用四探针法测定了核壳结构复合物的导电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种子乳液共聚物的组成和加入苯胺的量及氧化剂的量等条件可调控复合微球的电导率.与P(St-BA)/PANI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相比,在核组成中引入了氰基的P(St-BA-AN)/PANI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电导率明显提高,当加入苯胺的量为P(St-BA-AN)种子微球与苯胺单体总质量分数的40%时,其电导率可达到0.71 S/cm.红外光谱结果证实了P(St-BA-AN)种子微球中的氰基和壳层中聚苯胺的胺基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导致核壳结构复合物电导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BA—AN)/PANI -结构 复合 导电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P(St-co-OBEG)核壳结构微球负载银/铂纳米粒子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继红 曾碧榕 +4 位作者 罗伟昂 袁丛辉 陈凌南 毛杰 戴李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76,共6页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助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并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测试它们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催化剂对硝基苯和4-硝基苯酚的硝基加氢还原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Ag/Fe_3O_4@P(St-co-OBEG),Pt/Fe_3O_4@P(St-co-OBEG)催化活性更高,这可能与Pt/Fe_3O_4@P(St-co-OBEG)催化剂中Pt纳米粒子本身的高催化活性和在磁性聚合物载体上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关,还有可能归因于Pt纳米粒子在Fe_3O_4@P(St-co-OBEG)上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结构 聚合物载体 磁性复合 催化性能 负载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复相生物活性陶瓷微球优化制备及其抗菌性能评价
12
作者 叶硕 吴方汇 +6 位作者 柯秀荣 王晓清 刘梦涛 杨贤燕 张雷 苟中入 杨国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9-567,共9页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明确了烧结后的陶瓷微球样品的物相组成和晶相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使用该系统制备出的微球烧结后仍具有良好的球形形态及明确的核-壳结构,并且特定组分内部微孔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一系列模拟体内环境的微球浸泡实验系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体外离子释放行为和生物降解速率,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陶瓷微球经特定层造孔后有快速的抗菌离子释放,并且释放速率可调可控。最后通过与金葡菌的体外共培养抑菌实验及细菌黏附实验等对微球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u10@Mg6-15μm组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优化壳层的多孔结构比单纯提高核层铜离子掺杂率更有利于活性离子释放。此次构建的壳层微孔优化型核-壳结构陶瓷微球,能够帮助解决抗感染离子可控缓释问题并带来长期抑菌的效果,为慢性骨髓炎等临床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掺杂 多孔性陶瓷 -结构 长效抗菌性 感染性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盼盼 刘曌 +1 位作者 郝博男 刘迎丹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2,共9页
通过种子溶胀-释放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PS种子微球实现了对核-壳结构粒径的调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将... 通过种子溶胀-释放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PS种子微球实现了对核-壳结构粒径的调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核-壳结构微球作为电流变响应材料,研究了粒径变化对其电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单分散核-壳结构微球,相同投料比(PS∶MANI=3∶1)条件下,随PS种子微球粒径增加,PMANI壳层的厚度也逐渐增加。不同粒径微球的电流变液均能表现出良好的电流变效应,且随着微球粒径及壳层厚度的增加,其电流变液在相同电场下具有更高的电流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结构 电流变效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修饰介孔Fe_3O_4@SiO_2@mSiO_2磁性核壳复合微球的可控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薛娟琴 徐尚元 +2 位作者 朱倩文 强亮生 马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3-1511,共9页
以水热法制备的高磁饱和强度Fe_3O_4纳米颗粒为核,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改进的St觟ber法,制备介孔SiO_2包覆Fe_3O_4磁性核壳复合微球。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FTIR和VSM对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测... 以水热法制备的高磁饱和强度Fe_3O_4纳米颗粒为核,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改进的St觟ber法,制备介孔SiO_2包覆Fe_3O_4磁性核壳复合微球。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FTIR和VSM对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呈球形,粒径分布均一,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磁饱和强度分别为413 m2·g-1和68.93emu·g-1。研究了TEOS的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形貌的影响,随着TEOS添加量的增加,SiO_2壳层增厚,复合粒子形貌均匀,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仍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接枝法在复合微球的表面接枝-NH2,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Fe_3O_4@SiO_2@m SiO_2-NH2),进而研究了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通过动力学拟合,Fe_3O_4@SiO_2@m SiO_2-NH2对Cr(Ⅵ)的吸附过程是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占主导地位,探究了该材料对Cr(Ⅵ)的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其吸附机理及吸附容量与Cr(Ⅵ)的离子形态及-NH2有关,并通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共用或静电吸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复合磁性 介孔二氧化硅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APBA核-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15
作者 闫长领 卢雁 高书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在水溶液中以间氨基苯硼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将聚间氨基苯硼酸聚合在用悬浮法制备的平均粒径为55μm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形成了聚苯乙烯/间氨基苯硼酸核-壳结构的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 在水溶液中以间氨基苯硼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将聚间氨基苯硼酸聚合在用悬浮法制备的平均粒径为55μm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形成了聚苯乙烯/间氨基苯硼酸核-壳结构的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技术对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聚间氨基苯硼酸通过苯环之间的电子配对相互作用,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微球;壳层薄膜具有中微孔结构,平均孔径为30.2 nm,核-壳微球的BET比表面积为193.26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间氨基苯硼酸 -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穿心莲内酯核-壳型Ca-Alg/pNIPAM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淼青 许宁侠 +3 位作者 黄赛朋 温惠云 贾朝 薛伟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3,共7页
针对穿心莲内酯(AND)口服给药存在药物苦极问题,拟制备一种有效掩蔽药物苦味且能实现药物控释的微球载体。以海藻酸钠(Na-Alg)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制备材料,采用静电液滴偶联单体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AND/Ca-Alg/pNIPAM微球。... 针对穿心莲内酯(AND)口服给药存在药物苦极问题,拟制备一种有效掩蔽药物苦味且能实现药物控释的微球载体。以海藻酸钠(Na-Alg)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制备材料,采用静电液滴偶联单体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AND/Ca-Alg/pNIPAM微球。采用扫描电微观测、红外光谱分析、溶胀实验和体外释药实验等表征微球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Ca-Alg微球相比,Ca-Alg/pNIPAM微球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微球平衡溶胀率在32—36℃突降14.6%;微球在模拟胃液中2 h内药物累积释放率低于10%,而在模拟肠液中6—8 h即达到释放平衡且释药动力学符合Reter-Peppas模型。核-壳结构使Ca-Alg/pNIPAM微球在高效负载药物的同时掩蔽了药物苦味,并赋予微球温度/pH双重响应特性,实现了药物肠靶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穿心莲内酯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磁性复合纳米粒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冰 王德平 +2 位作者 黄文旵 周萘 姚爱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185-188,共4页
多功能磁性复合纳米粒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硅、金银贵金属和荧光半导体核壳磁性复合纳米粒的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自组装技术和种子生长法在制备核壳结构磁性复合纳米粒中... 多功能磁性复合纳米粒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硅、金银贵金属和荧光半导体核壳磁性复合纳米粒的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自组装技术和种子生长法在制备核壳结构磁性复合纳米粒中的应用,分析了磁性纳米粒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磁性纳米粒 溶胶-凝胶 乳液 自组装 种子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延梅 封麟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14,共4页
概述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近况,讨论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分类、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其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磁性 高分子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薛招腾 唐雪婷 +1 位作者 王文兴 赵东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43,共16页
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概述了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根据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核和壳的组成,可以分为沸石为核型、沸石为壳型及全沸石型核-壳结构复合材... 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概述了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根据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核和壳的组成,可以分为沸石为核型、沸石为壳型及全沸石型核-壳结构复合材料3类。同时介绍了具有特殊核-壳结构的空心沸石、磁性沸石的构建,并展望了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结构 介孔材料 蛋黄-结构 磁性沸石 空心沸石 合成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转录法制备Ag-P(AM-co-MAA)复合微球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慧芸 张颖 +1 位作者 高莉宁 颜录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85-2492,共8页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AM-co-MAA)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得到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并将其分散于醇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制备得到粒径为几十...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AM-co-MAA)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得到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并将其分散于醇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制备得到粒径为几十微米,具有表面图案,且结构为核-壳型的Ag-P(AM-co-MAA)复合微球材料.能量散射X射线(EDX)谱表明壳化学组成以金属银为主,核以高分子模板为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银-高分子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与其前驱体类似,且可以通过选择模板、改变模板组成、调整金属难溶银盐沉积量等因素加以调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前驱体复合微球表面Ag_3PO_4全部转化为单质银.生物抗菌实验表明该类微球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磷酸银: 复合: 形貌转录: -结构: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