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1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应用
1
作者 刘晏东 张彦军 +3 位作者 杨镇源 郭铁峰 王鹏 朱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组成,主要作用是减轻椎体之间的压力、缓冲震荡和保持脊柱的灵活性。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指随着年龄增长(一般从40岁开始),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纤维环破裂,髓核...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组成,主要作用是减轻椎体之间的压力、缓冲震荡和保持脊柱的灵活性。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指随着年龄增长(一般从40岁开始),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纤维环破裂,髓核发生形态改变,进而导致椎间盘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和损伤的过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软骨终板 形态改变 纤维环 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Ⅱ型心肾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于鑫伟 左庆娟 +4 位作者 和丽丽 汪妍 杨凯同 李刚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Ⅱ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预测价值,构建老年CHF患者发生CRS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Ⅱ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预测价值,构建老年CHF患者发生CRS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65岁)CHF(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302例,中位年龄73(69,79)岁,男性135例,占比44.7%。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分为单纯CHF组(220例,eGFR≥60 ml·min^(-1)·1.73 m^(-2))和CRS组(82例,eGFR<60 ml·min^(-1)·1.73 m^(-2))。将所有患者根据4∶1的比例,利用R语言sample函数随机分为训练组(242例)和验证组(6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用药情况、血脂、ApoB、ApoA1、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ApoB/ApoA1比值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训练组Ⅱ型CRS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筛选出训练组Ⅱ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拟合优度。运用临床决策曲线对临床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CRS组年龄、高血压患病比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利尿剂使用比例、三酰甘油、ApoB、ApoB/ApoA1比值、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单纯CHF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血红蛋白均低于单纯CHF组(均为P<0.05)。CRS组患者ApoB/ApoA1比值与三酰甘油(r=0.347,P=0.001)、总胆固醇(r=0.626,P<0.001)、LDL-C(r=0.763,P<0.001)、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552,P<0.001)均呈正相关。年龄(OR=1.098,P<0.001)、应用利尿剂(OR=4.180,P<0.001)、白细胞计数(OR=1.540,P<0.001)和ApoB/ApoA1比值(OR=1.031,P=0.006)是Ⅱ型CRS的危险因素,而血红蛋白是Ⅱ型CRS的保护因素(OR=0.946,P<0.001)。根据年龄、应用利尿剂、白细胞计数和ApoB/ApoA1比值构建CRS预测模型,训练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0.756~0.883),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08~0.987)。该CRS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拟合度较好,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血清ApoB/ApoA1比值与老年CHF患者发生Ⅱ型CRS呈正相关,对老年CHF患者Ⅱ型CRS发生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由年龄、是否应用利尿剂、白细胞计数和ApoB/ApoA1比值构建的CRS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7细胞/Treg比例
3
作者 李芹芝 段东升 +7 位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刘颖 王新有 王蕾 范文霞 宋梦婷 郭新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DC、Th17细胞、Treg比例,ELISA测定血清中HMGB1、白细胞介素6(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表达,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上述细胞、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其与血小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HMGB1对mDC及Th17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6、IL-23、IL-17水平及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Treg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ITP患者组mDC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mDC的比例与IL-6、IL-23的表达显著正相关;HMGB1的表达与mDC、IL-6、IL-23、RORγt mRNA、IL-1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mDC的比例、HMGB1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mDC的成熟并增加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7细胞/Treg失衡,可能参与ITP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TH17细胞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色素结合蛋白与载脂蛋白B乘积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国花 蔡文玉 +6 位作者 张登庆 陈子敏 杨洁 曾建兴 张一帆 金诗佳 陈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4-962,972,共10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脂质代谢复合标志物血色素结合蛋白(hemopexin,Hpx)与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乘积(Hpx·apoB)与冠心病的关系,评估其在临床风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07例冠心病患者和3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脂质代谢复合标志物血色素结合蛋白(hemopexin,Hpx)与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乘积(Hpx·apoB)与冠心病的关系,评估其在临床风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07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非冠心病对照者血浆Hpx,收集临床资料后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x·apoB与冠心病的关联强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净重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冠心病组Hpx·apo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x·apoB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中均显著升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x·apo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4,95%CI:1.336~4.881,P<0.01)。ROC曲线显示其单独预测冠心病的AUC为0.667,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联合后预测效能显著提升:ΔAUC=0.106(P<0.05),NRI=15.6%(P<0.05)。与临床风险模型整合后展现出更高的预测价值,整合Framingham评分:ΔAUC=0.076(P=0.139),NRI=27.0%(P<0.01);整合SCORE评分:ΔAUC=0.142(P=0.093),NRI=37.55%(P<0.001)。亚组分析显示,Hpx·apoB在男性、吸烟者和肾功能受损患者中对冠心病的预测能力更强(P<0.05)。结论:Hpx·apoB作为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的复合指标,可独立预测冠心病风险,与临床风险评分联合时显著改善风险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色素结合蛋白 载脂蛋白b 风险分层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S100钙结合蛋白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联系
5
作者 贾燕燕 孙翊嘉 +1 位作者 赵迪 宋彦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PLA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将11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100例健康...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PLA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将11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100例健康人员为健康组。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34例、斑块稳定组45例和斑块不稳定组41例。分析血清PLA2、S100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ROC分析二者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随访1年,以复发和死亡为终点事件分析生存率。结果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血清PLA2、S100B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A2、S100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OC显示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PLA2、S100B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磷脂酶A2 S100钙结合蛋白b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蛋白在宫颈癌进化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贺海威 徐明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802,共5页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APOBEC3A)突变是宫颈癌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APOBEC3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关系密切: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HPV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HPV DNA整合入宫颈角质细胞。本文综述了HPV与APOBEC3A错综复杂的相...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APOBEC3A)突变是宫颈癌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APOBEC3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关系密切: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HPV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HPV DNA整合入宫颈角质细胞。本文综述了HPV与APOBEC3A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其所涉及的病毒机制和细胞信号通路。大量研究证实,APOBEC3A基因可以有效诱导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化发育,而在临床样本中,癌细胞中APOBEC3A蛋白的表达水平却并不太高。本文还展望了宫颈癌中的APOBEC3A活性的意义以及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 宫颈肿瘤 进化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蛋白浓度与疾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郭宇 陈伟观 +4 位作者 周三连 汤莉巧 孙王妍 张冬梅 卢红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2-709,共8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血清中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浓度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治提供参...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血清中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浓度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作为样本群。入组患者按照入院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be Scale,NIHSS)评分划分为轻度组(n=42)和中重度组(n=63),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出院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将样本细分为预后良好组(n=34)和预后不良组(n=71),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NMB蛋白浓度,分析血清GPNMB蛋白浓度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清GPNMB蛋白浓度对AIS神经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结果中重度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不良患者血清GPNM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轻度及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GPNMB蛋白浓度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6,P<0.05),与mRS评分也呈显著负相关趋势(r=-0.334,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GPNMB依然是AIS的关键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的评估结果表明,血清GPNMB蛋白浓度在预测神经功能损伤以及不良预后方面的有诊断价值(灵敏度达到55.6%,特异度为81.8%,准确率是63.81%,P<0.05)。结论血清GPNMB蛋白浓度降低同AIS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联系,很有可能会成为衡量病情严重程度和长期转归情况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预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改良Ranbin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邵丹卉 徐杨 +1 位作者 韩秋峪 孙礼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56-25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2例作为URSA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CTLA4、HMGB1水平,检测两组Th17及Treg水平,并计算Th17/Treg,收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CLTA4、HMGB1水平与Th17、Treg、Th17/Treg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LA4、HMGB1水平评估URSA发生的价值。结果URSA组血清CTLA4水平低于健康组,HMGB1水平高于健康组,Th17水平、Th17/Treg高于健康组,Treg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CTLA4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负相关,与Treg水平呈正相关(P<0.05)。HMGB1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水平呈负相关(P<0.05)。孕次、血清CTLA4水平、血清HMGB1水平、Th17水平、Treg水平、Th17/Treg是URS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CTLA4、HMGB1水平及两种指标联合评估URS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87、0.908,约登指数分别为0.652、0.491、0.656。结论URSA患者血清CTLA4水平降低、HMGB1水平升高,与Th17/Treg平衡改变相关,血清CTLA4、HMGB1水平对URSA具有辅助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调控蛋白B8AK41的外源表达、纯化及亚细胞定位
9
作者 卿冬进 卢柏亦 +8 位作者 彭宇婧 戴高兴 陈韦韦 李经成 周维永 黄所生 潘英华 黄娟 邓国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双元表达载体并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检测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通过对B8AK41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第47~99位氨基酸区域可能存在跨膜结构域,因此选取第100~374位氨基酸进行外源表达蛋白片段。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外源表达的B8AK41蛋白,结果显示B8AK41蛋白在28℃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可纯化得到分子量在35~40 kD的His6-B8AK41-His6融合蛋白。通过质谱分析纯化得到的蛋白,其中有3条属于B8AK41蛋白的肽段,证明外源表达纯化的B8AK41蛋白完全正确。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8AK41蛋白定位在细胞内质网上。【结论】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的正调控蛋白B8AK41的非跨膜区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融合蛋白His6-B8AK41-His6,后续可将B8AK41蛋白用于抗体制备。B8AK41蛋白定位在水稻细胞内质网上,为研究蛋白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bph3基因 b8AK41蛋白 外源表达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颖颖 陈兰 +5 位作者 牟志向 胡小龙 张艺艳 翁娇青 吕佩瑜 关天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300、600μmol·L^(-1)IS干预人原代DC细胞24 h,分为Control组、IS-30组、IS-300组、IS-600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细胞经600μmol·L^(-1)IS干预24 h后加入1 mg·L^(-1)anti-HMGB1或经1 mg·L^(-1)HMGB1单独处理后分为Control组、IS组、HMGB1组、IS^(+)anti-HMGB1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IS浓度增加,CD83^(+)和CD86^(+)细胞数逐渐增加(P<0.01),DCs吞噬能力逐渐下降(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的CD83^(+)和CD86^(+)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吞噬能力增加(P<0.01)。此外,与Control组比较,IS或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拮抗HMGB1可抑制IS诱导的DCs表型及成熟并抑制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树突状细胞 硫酸吲哚酚 表型 吞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当汤及其拆方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国帅 张玥 +2 位作者 程志新 张玉冬 刘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190,共8页
目的:观察抵当汤及其拆方对DVT大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采用Reyer... 目的:观察抵当汤及其拆方对DVT大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采用Reyers法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术后第1、3、7天灌胃2 h后,腹腔麻醉开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下腔静脉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IF)、实时逆转录PCR(Realtime RT-PCR)检测大鼠下腔静脉中的HMGB1表达。结果:模型组下腔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并大量脱落,细胞肿胀明显,形成血栓,内膜形态不规则、管壁组织肿胀,胶原纤维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等用药组内皮细胞不同程度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HMGB1荧光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其余用药组HMGB1荧光表达不同程度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等用药组HMGB1、IL-6、TNF-α血清水平、蛋白表达、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等用药组比较,HMGB1、IL-6、TNF-α血清水平、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第1、3、7天比较,HMGB1、IL-6、TNF-α血清水平、蛋白表达、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抵当汤及其拆方通过降低DVT大鼠的HMGB1、IL-6、TNF-α表达,发挥对DVT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拆方 深静脉血栓形成 大鼠 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当汤对高速泳动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婷 张玥 +5 位作者 程志新 刘效敏 张玉冬 刘明 刘政 范国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04-2412,共9页
目的:探讨抵当汤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LPS组、LPS+抵当汤组、LPS+植物药组、LPS+动物药组;抑制Toll样受体4(TLR4)后分为TAK-24... 目的:探讨抵当汤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LPS组、LPS+抵当汤组、LPS+植物药组、LPS+动物药组;抑制Toll样受体4(TLR4)后分为TAK-242组、抵当汤TAK-242组、植物药TAK-242组、动物药TAK-242组,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中HMGB1、TLR4和核因子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HMGB1、TLR4和核因子κB p65的基因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HMGB1、TLR4和核因子κBp65的荧光强度。结果:与A组比较,LPS组细胞上清液及HUVECs中HMGB1、IL-6、TNF-α、TLR4和核因子κB p65表达均增强(均P<0.01)。与LPS组比较,LPS+抵当汤组细胞上清液及HUVECs中的HMGB1、IL-6、TNF-α、TLR4和核因子κBp65的表达均减弱(P<0.05,P<0.01)。与LPS+抵当汤组比较,LPS+植物药组和LPS+动物药组细胞上清液及HUVECs中的HMGB1、IL-6、TNF-α、TLR4和核因子κBp65表达显著增强(P<0.05,P<0.01)。LPS+植物药组中的HMGB1、IL-6和TNF-α表达低于LPS+动物药组(P<0.05,P<0.01),TLR4和核因子κBp65表达高于LPS+动物药组(P<0.05)。抑制TLR4后,与LPS组比较,TAK-242组的HMGB1、TLR4、核因子κBp65表达减弱(P<0.05,P<0.01)。与TAK-242组比较,抵当汤TAK-242组各指标表达低于TAK-242组(P<0.05,P<0.01)。与抵当汤TAK-242组比较,植物药TAK-242组和动物药TAK-242组各指标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抵当汤及其拆方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对HUVECs发挥保护和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拆方 高速泳动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炎症反应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热休克蛋白B11通过抗凋亡缓解热应激对肾细胞的体外损伤
13
作者 孟德飞 张康友 +8 位作者 颜勇 魏玲 泽仁翁姆 丁则德米 黄建钧 梅群弟 张楠驰 魏勇 王利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热休克蛋白B11(Heat shock protein beta‑11,HSPB11)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抗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和维持细胞形态等功能。在热应激条件下,自噬失调是急性肾损伤、肾损伤修复不全及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而肾细胞的基... 热休克蛋白B11(Heat shock protein beta‑11,HSPB11)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抗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和维持细胞形态等功能。在热应激条件下,自噬失调是急性肾损伤、肾损伤修复不全及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而肾细胞的基础自噬是维持肾脏稳态、结构和功能的关键。为探讨牦牛HSPB11对热应激牛肾细胞(Madin Darby Bovine Kidney,MDBK)活性和凋亡的作用,本研究将MDBK细胞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处理组,采用PCR扩增、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载体构建、CCK‑8法、吖啶橙染色法、荧光酶标仪检测、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扩增得到牦牛HSPB11目的片段757 bp;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牦牛与黄牛HSPB11的相似性高达99%;成功构建pET‑32a‑HSPB11重组质粒,表达获得约35 kDa的牦牛HSPB11;筛选得到牦牛HSPB11最佳浓度为10.0μg/mL,作为处理组HSPB11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04),处理组细胞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01)。热应激组细胞出现收缩、细胞核裂解呈现碎片状,处理组少见细胞裂解。此外,热应激组MDBK细胞核酸荧光强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组(P<0.001)。热应激组caspase‑3、caspase‑9、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组(P<0.001)。综上,推测牦牛HSPB11通过凋亡途径缓解热应激对MDBK细胞损伤,为探究牦牛HSPB11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b11 热应激 MDbK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傅琪 张翠萍 +4 位作者 杨玉娇 滕若凌 刘芬芬 刘萍 丁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Apo-B)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过脆性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骨折组(n=91)和非骨折组(n=113),其中椎体骨折6...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Apo-B)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过脆性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骨折组(n=91)和非骨折组(n=113),其中椎体骨折66例、髋部骨折6例、肋骨及四肢骨折19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血脂、骨密度T值、甲状旁腺素(PTH)、维生素D、血钙水平及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差异。采用二元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载脂蛋白B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折患病率为44.61%。骨折组的年龄和确诊骨质疏松症年龄均高于非骨折组,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腰椎、股骨颈和全髋T值水平均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当调整了年龄(仅限全年龄段组)、血压、腰椎和全髋T值后,载脂蛋白B在全年龄段组和≤65岁组对骨折具有保护作用(OR=0.239,95%CI:0.079~0.724,P=0.011;OR=0.181,95%CI:0.032~1.020,P=0.0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无骨折组相比,在椎体骨折组中,当调整了年龄、血压、腰椎和全髋T值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可能是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OR=0.609,95%CI:0.418~0.888,P=0.010;OR=0.539,95%CI:0.338~0.860,P=0.010;OR=0.106,95%CI:0.028~0.408,P=0.001),但在髋部、肋骨及四肢骨折病例中,血脂水平与骨折之间未见明显关联(P>0.05);在血脂正常范围内载脂蛋白B对椎体骨折可能具有保护作用(OR=0.048,95%CI:0.008~0.306,P=0.001),当高脂血症时载脂蛋白B的保护作用消失(P>0.05)。结论载脂蛋白B可能是绝经后女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 血脂谱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邦卿 李剑锋 +2 位作者 刘晓辉 张劲男 胡亚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评估游离的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药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 目的评估游离的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药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均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随机选取同期体检中心67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游离GPNMB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GPNMB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疗效,评估其作为耐药标志物的价值。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GFR扩增伴随突变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游离GPNM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游离GPNMB水平和EGFR-TKI的临床疗效显著相关(P=0.016),GPNMB高表达患者的耐药程度更强,PFS也更短(P=0.032)。游离GPNMB高水平(HR=4.029,95%CI:1.942~8.358,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者游离GPNM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其高表达与患者耐药程度的增强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扩增伴随突变 耐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16
作者 王桂杰 杜传冲 +4 位作者 陆叶 赵健 沈勰 金冬林 耿佳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伤组(n=24)、重伤组(n=58)、严重伤组(n=10);依据入院后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n=20)和非MODS组(n=72);根据创伤发生后28 d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79)。检测患者入院后静脉血炎症因子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创伤发生后24 h、72 h及7 d的血清HMGB1、sTREM-1水平。分析不同分组间血清HMGB1、sTREM-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HMGB1、sTREM-1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重伤和严重伤组各时间点HMGB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均P<0.05),严重伤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重伤组(均P<0.05)。各时间点HMGB1与s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性(r=0.645,r=0.942,r=0.722;均P<0.05)。MODS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5);死亡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及入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2.3%。结论·多发伤患者创伤发生后不同时间点HMGB1及sTREM-1水平与MODS及生存结局相关,且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三阴性乳腺癌诊治的新机遇
17
作者 徐晓帆(综述) 李秋荣(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治疗手段有限。但因其高表达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为靶向该蛋白的分子诊断及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文章就GPNMB的生物学特征及靶向该蛋白的诊断及治...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治疗手段有限。但因其高表达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为靶向该蛋白的分子诊断及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文章就GPNMB的生物学特征及靶向该蛋白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抗体偶联药物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年人群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对冠心病事件预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董莹 王馨 +3 位作者 陈祚 张林峰 田野 王增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以及血压和apoB/apoA-1两因素对冠心病事件的联合作用。方法: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开始于2009~2010年,2016~2...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以及血压和apoB/apoA-1两因素对冠心病事件的联合作用。方法: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开始于2009~2010年,2016~2017年通过面对面、电话和死亡登记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根据apoB/apoA-1的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apoB/apoA-1<0.64组(n=4443)和apoB/apoA-1≥0.64组(n=4285)。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6.35年的随访,在最终纳入分析的8728例研究对象中,有88例发生了冠心病事件。在调整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和其它危险因素后,随着apoB/apoA-1的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HR(95%CI):5.18(2.18~12.33),P<0.001]。apoB/apoA-1<0.64组血压正常者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为0.73/1000人年;而apoB/apoA-1≥0.64组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3.77/1000人年。在全部发生冠心病事件病例中由apoB/apoA-1增高与高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病例占52.2%[95%CI:0.23~0.82,P=0.024]。结论:apoB/apoA-1增高,特别是与高血压同存时,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而,在中国人群中预防冠心病事件需要apoB/apoA-1和血压同时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 高血压 冠心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3 位作者 于燕 顾春瑜 雷树红 盛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显色法鲎实验分别检测患者伤后1、3、5、7、14、21、28d血浆HMGB1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伤后第7、21、28天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伤后第3、21天HMGB1含量显著低于非存活组(P<0.05,P<0.01),血浆中HMGB1含量与是否易并发脓毒症有关,但与烧伤总体表面积无相关性(P>0.05)。伤后第3、5、7、21天血浆HMGB1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烧伤后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内毒素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陈佳 全承炫 +6 位作者 汤观秀 王彤 刘畅 段开明 童建斌 郭曲练 欧阳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和浅麻醉组(L组)。D组术中BIS值80%以上维持在30-45,L组BIS值80%以上维持在45-60。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1d(T3)、2d(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HMGB-1、IL-1β的浓度。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共107例患者完成了术后7d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53例,L组54例;共59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29例,L组30例。D和L组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9例(17.0%)和19例(35.2%),D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D组术后3个月POCD发生率为2例(6.9%),L组为4例(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D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30-45的水平能降低胃肠道剖腹术中老年患者的早期POCD发生率,但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不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释放,降低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