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抑素样蛋白3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胎盘生长因子的比值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黄丹 朱玲龑 +1 位作者 杨正菊 曾晓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卵泡抑素样蛋白3(follistatin-like protein 3,FSTL3)、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胎盘生长因子的比值(soluble FMS-1ike tyrosine kinase 1/placenta growth factor,sFlt-1/PLGF),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卵泡抑素样蛋白3(follistatin-like protein 3,FSTL3)、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胎盘生长因子的比值(soluble FMS-1ike tyrosine kinase 1/placenta growth factor,sFlt-1/PLGF),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定期产检且超声可疑FGR的单胎孕妇148例,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组(FGR组103例,非FGR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母体血清FSTL3、sFlt-1、PLGF水平,计算sFlt-1/PLGF比值;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它们在胎盘中的表达强度[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及阳性率];追踪新生儿结局并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各指标与预后的关联,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血清各指标单独或联合预测FGR的价值。结果FGR组血清FSTL3、sFlt-1/PLGF比值均高于非FGR组,PLGF低于非FGR组(P<0.05)。FGR组胎盘组织中FSTL3、sFlt-1的表达强度高于非FGR组(P<0.05),而PLGF的表达强度低于非FGR组(P<0.05)。相关性分析中,血清FSTL3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入住率均呈显著正相关,sFlt-1、sFlt-1/PLGF与所有不良结局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PLGF与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FSTL3、sFlt-1/PLGF单独及联合预测FG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he curve,AUC)分别为0.770、0.777、0.809。结论血清FSTL3联合sFlt-1/PLGF可有效提升FGR早期诊断效能,且与新生儿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样激酶1 卵泡抑素样蛋白3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样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的RNA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吉村 药立波 +4 位作者 吕厚山 刘新平 邓艳春 孙铁铮 聂晓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4,共3页
根据已知的PTKs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 ,采用 3′快速末端扩增法 (3′RACE)扩增了滑膜细胞中PTKscDNAs的 3′末端 ,然后通过RNA点杂交方法分别观察了这些PTK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和骨性关节炎 (OA)病人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根据已知的PTKs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 ,采用 3′快速末端扩增法 (3′RACE)扩增了滑膜细胞中PTKscDNAs的 3′末端 ,然后通过RNA点杂交方法分别观察了这些PTK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和骨性关节炎 (OA)病人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从RAFLS细胞中共克隆到 6种已知PTKscDNA片段 ,分别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 (PDGFR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GF 1R)、含盘状 (discoidin)结构域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 (DDR2 )、Lyn、Janus激酶 1(JAK1)和TYK2。RNA点杂交结果显示 ,在 4例RA病人和 2例OA病人的滑膜细胞中都表现为 :PDGFRA、IGF 1R和DDR2在RA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OA滑膜细胞 ,其它几种激酶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 ,说明RA滑膜细胞中至少表达PDGFR、IGF 1R、Lyn、DDR2、JAK1和TYK2等 6种PTKs,其中PDGFRA、IGF 1R和DDR2可能与RA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对软骨的侵蚀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蛋白激酶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脂肪含量和耐力运动对肥胖鼠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从容 刘亚兵 +2 位作者 王敬泽 姚文贞 杨锡让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54,共4页
研究利用含 2 0 %猪油的高脂饲料诱发大鼠肥胖模型 ,对胰岛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 ,及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并探讨耐力运动的减体脂机制 ,及饮食脂肪含量对胰岛素受体酶活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高脂饲料诱... 研究利用含 2 0 %猪油的高脂饲料诱发大鼠肥胖模型 ,对胰岛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 ,及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并探讨耐力运动的减体脂机制 ,及饮食脂肪含量对胰岛素受体酶活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高脂饲料诱发肥胖鼠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及胰岛素抵抗。其肝细胞膜、脂肪细胞膜、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下降 ,同时 ,肝细胞膜与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 (受体激酶自动磷酸化 )也下降 ,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程度。 2 .耐力运动可减少高脂饲料诱发肥胖鼠体脂含量 ,通过增加肥胖鼠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力 ,减轻其胰岛素抵抗。减少饮食中脂肪含量同时结合耐力运动 ,可降低肥胖鼠的体脂含量至对照水平 ,既可提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力 ,也可提高受体后 TPK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肥胖 胰岛素 蛋白激酶 钦食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光亮 尚念勇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以多聚酪氨酸多肽为底物,用提取的酪氨酸激酶催化酪氨酸的磷酸化,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根据待测样品对激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酶标板包被...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以多聚酪氨酸多肽为底物,用提取的酪氨酸激酶催化酪氨酸的磷酸化,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根据待测样品对激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酶标板包被液的浓度为20mg·L-1PGT,使用25mg·L-1蛋白质的PTK初提物,在37℃条件下孵育60min,再使用2000倍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小鼠抗磷酸化酪氨酸单克隆抗体IgG2bk与反应产物结合、测定。同一微孔板各样品间的测定误差为0.26,微孔板间和日间的测定误差分别为0.79和0.69。Genistein对PTK的IC50为110μmol·L-1。从收集的7680个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活性的样品16个,选中率约2‰。结论建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的特性,在每块实验上同时设立空白和对照,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抑制剂 模型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云 彭春 +1 位作者 游俊杰 郭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丘脑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kB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脑卒中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12)个vs(41.22±11.91)个、(17.22±5.76)个和(33.67±8.32)个,P<0.01]。结论 PSD大鼠丘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丘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文进 李汉忠 +2 位作者 纪志刚 严维刚 石冰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检测膀胱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有前景的膀胱癌生物标志物及可能的药物靶点。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及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RTK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 目的检测膀胱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有前景的膀胱癌生物标志物及可能的药物靶点。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及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RTK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TKs家族中的TG-FA、STAB1、SERPINE1、ANGPT2、SPINK5、ANGPTL1、PROK1、MDK、CXCL9、GRN、RUNX1、VEGFA、TGFB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EDIL3、PTN、CCL2、PDGFD、FGF13、KITLG、FGF2、SERPINF1、TNF显著下调。ALK、Btk、EphB2、ErbB4、PDGFR-α、ROS、Tie-2、Tyk2、VEGFR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FRK、Fyn、IGF-IR、InsulinR、Itk、JAK1、JAK3、LCK蛋白低表达。结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药物可能在治疗膀胱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蛋白芯片 受体激酶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珊珊 高海娜 +4 位作者 赵圣国 郑楠 张养东 王加启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6-92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组氨酸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STAT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组氨酸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STAT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和7个试验组,采用无必需氨基酸的培养基,对照组不添加组氨酸,试验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15、0.60、1.20、2.40、4.80、9.60、19.20 mmol/L的组氨酸。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2 h增殖情况;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β-酪蛋白和8个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当组氨酸浓度为0.15~9.60 m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数量均增加。2)β-酪蛋白表达量随组氨酸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组氨酸的添加可极显著促进各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1);试验组中,随着组氨酸浓度的升高,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Ser2481)]和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2[P-e EF2(Thr56)]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而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1[P-S6K1(Thr389)]的蛋白表达增加;当组氨酸浓度为2.40 mmol/L时,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Tyr1007/1008)]、磷酸化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Thr37)]和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P-e IF2α(Ser51)]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P-STAT5(Tyr694)]、磷酸化m TOR调控蛋白[P-raptor(Ser863)]和m TOR复合物1中的绑定蛋白(GβL)蛋白在组氨酸浓度为9.60 mmol/L时表达量最高。综合可知,组氨酸的添加可通过促进JAK2-STAT5信号通路中P-JAK2(Tyr1007/1008)和PSTAT5(Tyr694)蛋白的表达来进而调控β-酪蛋白表达。最适浓度(0.15~9.60 mmol/L)范围内的组氨酸还可通过m TORC1的P-raptor(Ser863)蛋白作用于下游靶点P-4EBP1(Thr37)来促进β-酪蛋白表达,最终调控乳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激酶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与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平滑肌高反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家国 朱邦豪 +3 位作者 关永源 贺华 庞瑞萍 林默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在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平滑肌高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主动脉环张力实验。结果 在 8~ 10wk的糖尿病大鼠 :①主动脉平滑肌对苯肾上腺素的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显著增加 ,最大收缩反应为( 167± 2 3 ) g...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在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平滑肌高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主动脉环张力实验。结果 在 8~ 10wk的糖尿病大鼠 :①主动脉平滑肌对苯肾上腺素的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显著增加 ,最大收缩反应为( 167± 2 3 ) g·g-1组织净重 ,较对照组 ( 10 0± 17) g·g-1组织净重增加了约 67% ,②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sodiumor thovanadate的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也明显增强 ,1mmol·L-1sodiumorthovanadate的收缩反应为 ( 2 0 8± 2 5 )g·g-1组织净重 ,较对照组 ( 113± 18) g·g-1组织净重增加了约 85 % ,③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均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平滑肌对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 ,但在对照组的抑制率显著大于糖尿病组。结论 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的高反应性可能与糖尿病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主动脉平滑肌 苯肾上腺素 蛋白激酶 蛋白 GENISTEIN sodium ORTHOVANAD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新的相关基因-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2 位作者 黄伟剑 黄晓燕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下 ,11 5d小鼠胚胎心脏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 3 7倍。结论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是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途径的调控因子 ,并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蛋白激酶 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机理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 蛋白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激酶2 化的丝/苏蛋白激酶 舌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农村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路宁 王重建 +7 位作者 刘晓田 王炳源 周浩 杨凯丽 任义 王雪青 李玉倩 别荣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多态性与河南农村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农村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35人(病例组)和对照278人(对照组),采用Taq Man荧光探针Re...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多态性与河南农村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农村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35人(病例组)和对照278人(对照组),采用Taq Man荧光探针Real-Time PCR检测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强度;采用MDR模型及叉生分析探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突变基因型AG+GG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下降存在统计学关联(OR调整=0.425,95%CI:0.245~0.736)。进一步分析显示,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与体力活动对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调整=0.583,95%CI:0.405~0.839)。结论:JAK2基因位点rs2230724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存在关联,且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和体力活动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蛋白激酶-2 基因多态性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伟荣 燕毅男 +1 位作者 崔红丽 李新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模型组),以及远志总皂苷低剂量(12.50 mg/ml)和高剂量(37.50 mg/ml)组;采用D-半乳糖致衰老联合鹅膏覃氨酸损毁基底前脑Meynert核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结果 BDNF和TrkB阳性物质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海马CA1区神经元胞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为0.30±0.02和0.21±0.07,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47±0.02和0.46±0.05(均P=0.000);与模型组相比,远志总皂苷低剂量组(0.35±0.05,0.32±0.07)和高剂量组(0.43±0.05,0.37±0.03)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0),但以高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均P=0.000)。结论远志总皂苷可以显著升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其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 激酶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不同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亮 关永源 +2 位作者 葛慧 贺华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和磷脂酶C抑制剂U7312 2 对激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 [Ca2 +]i 变化的影响。结果 预先用U7312 2 (0 1,10 ,5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0min ;用Genistein(10 ,10 0 ,2 0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h。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cDNA的HEK2 93细胞 ,U73 12 2 和Genistein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肾上腺 (10 μmol·L-1)引起的双相 [Ca2 +]i 的升高。在上述细胞 ,U7312 2 (5 0 μmol·L-1)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Ca2 +]i 升高 ;而用最大有效浓度 10 0 μmol·L-1的Genistein只能部分抑制肾上腺素升高 [Ca2 +]i 的作用。结论 在HEK 2 93细胞 ,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α1A α1B和α1D)激动均能部分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引起Ca2 +释放和Ca2 +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Α1肾上腺素受体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在重度烫伤大鼠胰岛素抵抗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毛旭虎 许霖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以30%体表面积背部皮肤全层烫伤大鼠为模型,通过建立肝细胞膜和骨骼肌细胞膜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分析方法,观察烫伤后3d胰岛素刺激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改变,探讨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烫伤早期大... 以30%体表面积背部皮肤全层烫伤大鼠为模型,通过建立肝细胞膜和骨骼肌细胞膜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分析方法,观察烫伤后3d胰岛素刺激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改变,探讨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烫伤早期大鼠表现胰岛素抵抗,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膜刺激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基础值增高而胰岛素刺激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反应能力则明显减退。提示烫伤后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对胰岛素刺激的反应性的降低,可能影响了胰岛素受体信号的传导,从而引起由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跨膜转运和糖原合成等信号偶联通路发生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胰岛素 蛋白激酶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酪氨酸同分异构体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茜 张浩 +4 位作者 周瑶 韩丽 杨振宇 彭涛 李贤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6-950,共5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同时检测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邻酪氨酸(o-Tyrosine)和间酪氨酸(m-Tyrosine)的分析方法.样品在氮气环境下经6 mol/L盐酸酸解过夜,酸解液再经氮气吹干,1 mL水复溶后,用Phenomenex Kinetex ...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同时检测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邻酪氨酸(o-Tyrosine)和间酪氨酸(m-Tyrosine)的分析方法.样品在氮气环境下经6 mol/L盐酸酸解过夜,酸解液再经氮气吹干,1 mL水复溶后,用Phenomenex Kinetex PFP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酪氨酸同分异构体与基质干扰峰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005 ~ 1.0 mg/L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不低于0.999.在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中添加3种浓度水平的酪氨酸同分异构体,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 ~98.2%,相对标准偏差(n=6)低于8.0%,方法定量下限(LOQ)和检出限(LOD)分别为5.0,8.0μg/kg和1.5,2.4μg/kg.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表明辐照剂量与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o-Tyrosine和m-Tyrosine含量存在相关性,符合拟合多项式(r2 >0.98).该方法可对蛋白类功能食品是否经过辐照给予定性鉴定,从而为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辐照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功能食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a^(2+)池操纵性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临溪 关永源 +2 位作者 贺华 丁岩 熊大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牛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CSMC)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CSMC ,在生物荧光双波长影像分析系统用Fura 2 /Am荧光探针测定单个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结果  (1...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牛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CSMC)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CSMC ,在生物荧光双波长影像分析系统用Fura 2 /Am荧光探针测定单个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结果  (1)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内皮素 1(ET 1,10 -7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5 6%± 2 .9%、2 5 6%± 3 9%、48 9%± 3 7%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vanadate ,2 ,4,8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升高CPA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增加比率分别为8 2 %± 3 9%、18 8%± 4 9%、46 6%± 6 9% ;(2 ) genistein(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ATP(10 μ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 6 7%±2 6%、2 4 6%± 6 5 %、5 1 3 %± 6 9% ;vanadate (2 ,4,8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升高ATP刺激引起的CSMCCa2 +内流 ,增加比率分别为 4 8%± 2 0 %、2 8 5 %± 4 6%、49 6%± 3 3 % ;(3 ) genistein (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环匹阿尼酸 (Cyclopiazonicacid ,CPA ,10 μ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 6 5 %± 3 0 %、2 2 5 %±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蛋白 ATP 内皮素-1 环苑阿尼 动脉 平滑肌细胞 CA^2+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黏蛋白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敏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荣春 郑军 +4 位作者 陈平 郑卫红 刘伟 何政 姚汝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肝细胞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常见的4种肝细胞癌细胞HepG2、BEL-7404、SK-HEP-1和MHCC97,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这4种肝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蛋...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肝细胞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常见的4种肝细胞癌细胞HepG2、BEL-7404、SK-HEP-1和MHCC97,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这4种肝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EGFR-TKI治疗抑制率的相关性。结果 4种肝癌细胞中HepG2、BEL-7404表达E-cadherin呈阳性并对EGFR-TKI治疗敏感,PD153035和吉非替尼两种EGFR-TKI的药物浓度与肝癌细胞HepG2、BEL-7404的生存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然而,肝癌细胞SK-HEP-1和MHCC97中E-cadherin表达阴性并对EGFR-TKI治疗耐药,PD153035和吉非替尼两种药物浓度与肝癌细胞MHCC97、SK-HEP-1的生存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E-cadherin表达阴性细胞SK-HEP-1转染E-cadherin目的基因后与转入空载体的肝癌细胞相比,EGFR-TKI治疗的敏感性上调(P<0.05)。结论 E-cadherin在调节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激酶抑制剂 肝细胞癌 肿瘤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衍生物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从头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从民 赵绪浩 +1 位作者 于玉琪 吕英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吲哚类化合物,并用类药性和分子对接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10个对接能量较低的化合物分子,对具有最低结合能的化合物与VEGFR-2酪氨酸激...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吲哚类化合物,并用类药性和分子对接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10个对接能量较低的化合物分子,对具有最低结合能的化合物与VEGFR-2酪氨酸激酶的复合物进行了1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对其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这些化合物结构新颖,可能作为抗肿瘤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本文结果为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一步改造、设计及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有助于开发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激酶抑制剂 从头药物设计 药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