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联蛋白:肥大信号与蛋白质质量控制中心
1
作者 郭春杰 于亮 +1 位作者 郝鑫鑫 周越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522,共9页
肌联蛋白(titin,TTN)是人体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不仅在肌节结构稳定和弹性势能的储存上发挥作用,而且在肌肥大和蛋白质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基于TTN-Z盘区、I带区和M线区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被认为起着机械传感器的作用,在张... 肌联蛋白(titin,TTN)是人体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不仅在肌节结构稳定和弹性势能的储存上发挥作用,而且在肌肥大和蛋白质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基于TTN-Z盘区、I带区和M线区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被认为起着机械传感器的作用,在张力的刺激下动态调整肌细胞肥厚信号的传导。TTN在运动后诱导骨骼肌重塑,通过蛋白质保护和质量控制修复与降解受损TTN。在适宜机械运动刺激下,TTN机械感应复合体被激活,进而诱导一系列肥厚反应;不适宜负荷运动后,损伤严重的TTN通过T-Cap与MDM2的相互作用、近端Ig区与Calpain1相互作用、N2A区和M线区与Calpain3相互作用及M线结构域的MuRF1结合位点促进其降解。本文以骨架蛋白TTN作为骨骼肌重塑的关键信号中枢为切入点,首先阐述TTN的基本结构,进而深入分析不同分区在肌肥大和蛋白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分子弹簧 机械特性 肌肥大信号 蛋白质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林慧 李鹏飞 +4 位作者 吴苗苗 康丽华 季敏 俞莹 管怀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3-1155,共13页
去泛素化修饰是由去泛素化酶(DUBs)介导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主要机制是DUBs与泛素化靶蛋白相互作用,切割或去除靶蛋白的泛素链,进而恢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最新... 去泛素化修饰是由去泛素化酶(DUBs)介导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主要机制是DUBs与泛素化靶蛋白相互作用,切割或去除靶蛋白的泛素链,进而恢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DUBs的种类、DUBs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机制对衰老相关疾病的调控,并总结了针对DUBs小分子药物开发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表明,随着机体的衰老,蛋白更新功能减慢、氧化损伤等因素导致泛素化蛋白累积等,进而细胞出现功能障碍。DUBs通过调节衰老细胞的蛋白质稳态、线粒体功能、细胞周期等机制,在衰老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且复杂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衰老相关疾病 去泛素化修饰 去泛素酶类 蛋白质质量控制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滞留蛋白1功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章璐 刘晓亮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4-939,945,共7页
内质网滞留蛋白1(RER1)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的一个分子量为23×103的内质网滞留蛋白。作为蛋白质早期分泌途径的重要质量控制因子之一,RER1识别底物跨膜结构域的内质网滞留信号,通过外被蛋白质复合体Ⅰ将底... 内质网滞留蛋白1(RER1)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的一个分子量为23×103的内质网滞留蛋白。作为蛋白质早期分泌途径的重要质量控制因子之一,RER1识别底物跨膜结构域的内质网滞留信号,通过外被蛋白质复合体Ⅰ将底物从高尔基体逆向转运至内质网。近20年来,RER1的底物陆续在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被发现。这些底物通常是膜蛋白,包括永久性或暂时性内质网滞留蛋白和多聚复合物的未组装亚基。目前研究表明,RER1通过底物的内质网滞留信号,调节底物的正确定位和充分组装,影响其细胞膜表达水平或引发内质网应激,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分析了RER1的功能、底物及其相关疾病,为RER1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滞留蛋白1 跨膜结构域 内质网滞留 蛋白质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热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适应的调节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轩 施亭 潘东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7-906,共10页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种代谢功能紊乱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产热脂肪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可通过消耗甘油三酯和葡...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种代谢功能紊乱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产热脂肪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可通过消耗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并以非颤抖性产热的方式来维持哺乳动物核心体温,鉴于产热过程增加体内能量消耗,因此,激活产热脂肪成为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重要研究方向。线粒体作为产热脂肪细胞中功能高度保守的细胞器,在产热激活和失活过程中出现代谢适应性的改变以响应产热能力的变化,而产热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适应的失调则可能造成产热能力损伤,甚至全身代谢紊乱。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产热脂肪细胞线粒体多方面的灵活重塑,包括线粒体动力学变化、磷脂和嵴的重塑以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全面地总结了相关的调控因子,最后对脂肪细胞产热能力的维持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展望了未来有关产热脂肪细胞线粒体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靶向新药以激活脂肪产热来对抗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热脂肪组织 线粒体动力学 蛋白质质量控制 线粒体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