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绒毛用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乐乐 赵濛 +3 位作者 韩文静 王志新 张燕军 李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79-3185,共7页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应用蛋白质分离、鉴定和定量的技术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与之对应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更是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作者主要就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应用蛋白质分离、鉴定和定量的技术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与之对应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更是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作者主要就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的定量研究,一些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绒毛用羊毛囊研究现状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绒毛用羊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绒毛用羊毛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技术 质谱 绒毛用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春梅 夏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4-6,共3页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相对于基因组学(Genomics)而提出的,旨在综合研究某一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新型学科。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赖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二维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以及...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相对于基因组学(Genomics)而提出的,旨在综合研究某一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新型学科。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赖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二维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以及生物信息学等获得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技术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顾炜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6期5-8,共4页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根据蛋白质种类、数量、局部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来研究表达于细胞、组织及个体中的全部蛋白质,并从其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应用各种技术手段综合分析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运用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鉴定技...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根据蛋白质种类、数量、局部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来研究表达于细胞、组织及个体中的全部蛋白质,并从其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应用各种技术手段综合分析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运用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鉴定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对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将其应用于临床,为从整体水平研究临床疾病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有助于各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植物营养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建瑞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采用蛋白质质谱、生物信息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植物营养相关蛋白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蛋白表达差异,得出蛋白质与植物营养的关联性结论。此... 本文主要探讨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采用蛋白质质谱、生物信息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植物营养相关蛋白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蛋白表达差异,得出蛋白质与植物营养的关联性结论。此外,文章提出了将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基因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手段相结合的多维度研究,以求发掘植物营养调控的关键蛋白以及信号通路。旨在为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提升植物抗逆性以及研究新型生物肥料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通过本文研究,增进了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营养学领域应用的认识,有助于推动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技术 植物营养 生物信息 抗逆性 关键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体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国堂 李艳艳 +1 位作者 张伟 孟令羽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5期206-209,共4页
蛋白质组是一种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运用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蛋白质组,可以分析细胞内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的动态变化,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 蛋白质组是一种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运用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蛋白质组,可以分析细胞内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的动态变化,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作为21世纪的核心学科之一,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小儿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艾斯 郑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技术 小儿肾病 治疗靶标 激素耐药型 难治性肾病 激素依赖型 诊断标志物 复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脏病研究应用近况 被引量:1
7
作者 丘余良 郑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8期747-750,共4页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技术 肾脏病 尿液 临床诊断 预后评价 生物信息 现代科技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洋 张胜 +1 位作者 易干军 晏石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86-95,共10页
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是一门鉴定和量化蛋白质与其他代谢物或蛋白质等分子相互作用的前沿技术,已成为研究植物系统生物学和多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基于质谱的组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促进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Protein-metabolite... 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是一门鉴定和量化蛋白质与其他代谢物或蛋白质等分子相互作用的前沿技术,已成为研究植物系统生物学和多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基于质谱的组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促进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PMI)、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的发现和验证方法取得巨大进步,这些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和功能代谢组研究中逐渐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系统总结了过去10年不同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主要包括PMI和PPI)的分析策略,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的相互作用类型,综述了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在植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对植物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的应用策略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进行了总结。蛋白质互作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物胞内信号转导及代谢调控通路的解析,而精准解析信号网络中关键相互作用将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等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互作技术 蛋白质-代谢物互作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 蛋白质 功能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质谱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晓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1期1251-1252,共2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妇女超过20万,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15万,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妇女超过20万,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15万,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是严重威胁广大妇女健康的疾病。蛋白质组学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平台。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全面、动态的定量分析比较正常及病变标本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质谱 宫颈癌 蛋白质组学技术 女性恶性肿瘤 新发病例 癌发病率 妇女健康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组学差异揭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高产柠檬酸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慧 王风清 魏东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144,共7页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X-1217是一株典型的柠檬酸高产菌株,基于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对黑曲霉YX-1217和退化菌株YX-1217G的胞外分泌蛋白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比较了两株菌的胞内蛋白差异...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X-1217是一株典型的柠檬酸高产菌株,基于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对黑曲霉YX-1217和退化菌株YX-1217G的胞外分泌蛋白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比较了两株菌的胞内蛋白差异,揭示黑曲霉YX-1217高产柠檬酸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菌株黑曲霉YX-1217G的胞外蛋白数量和浓度均显著低于菌株黑曲霉YX-1217(P<0.05),通过质谱鉴定了6个黑曲霉YX-1217高表达蛋白;利用i TRAQ技术共鉴定到3 553个蛋白,将差异蛋白按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数据库进行分类,发现与柠檬酸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在菌株黑曲霉YX-1217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退化菌株(P<0.05),这些蛋白的高效表达是菌株黑曲霉YX-1217高产柠檬酸的原因之一,为开发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的高产菌株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蛋白质组学技术 柠檬酸 黑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贮运过程中蛋白质相关品质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相悦 孙承锋 +5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来好 魏涯 岑剑伟 王晶 赵永强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5期8-16,共9页
鱼类贮运期间易受微生物与内源酶的联合作用,使蛋白质生化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品质劣变,影响其食用价值。因此,探明鱼类贮运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调控,以保证食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鱼类品质变化影响因素... 鱼类贮运期间易受微生物与内源酶的联合作用,使蛋白质生化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品质劣变,影响其食用价值。因此,探明鱼类贮运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调控,以保证食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鱼类品质变化影响因素、贮运中蛋白质变化规律与蛋白质相关品质变化的分子机制3个角度阐述了鱼类贮运中品质变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鱼类品质相关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鱼类品质变化机理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蛋白质 品质 变化机制 蛋白质组学技术 贮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及发病机制探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朝 张瑄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98-102,共5页
组学技术是指利用高通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技术手段对生物体内不同层面物质的分子组成进行全面、系统、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近年来,组学技... 组学技术是指利用高通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技术手段对生物体内不同层面物质的分子组成进行全面、系统、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近年来,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遗传代谢病(IMDs)的筛查、诊断以及发病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因组学技术有Sanger测序、二代测序(NGS)和基因芯片等,可应用于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NBS)、疾病诊断和基因变异携带者筛查等。转录组学技术不仅可以在mRNA序列水平上检测遗传变异,而且能够通过评估诸如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剪接或基因融合等直接分析遗传变异的影响,验证非编码区变异的致病性,可用于黏多醣贮积症(MPS)的诊断和甲基丙二酸血症(MMA)致病机制的研究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质谱技术和基于抗体的技术,可用于MMA、溶酶体贮积症(LSD)等发病机制的研究。代谢组学技术分为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IMDs的筛查、新标志物探索和发病机制研究。多组学技术整合可以突破单一组学技术的局限性,基因组学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整合明显提高了IMDs的筛查效率,转录组学技术与基因组学技术整合可以提高基因诊断准确率,基因组技术、转录组技术、蛋白质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整合还可用于部分IMDs的机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基因技术 转录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代谢技术 技术 遗传代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毛囊及其角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和东迁 陶金忠 +1 位作者 陈丽尧 王俊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8-256,共9页
毛囊是毛纤维的生长基础,决定毛纤维的性状,角蛋白是毛囊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对毛囊生长发育和角蛋白基因的挖掘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回顾了绵羊角蛋白基因的发现,已经与人类角蛋白基因相当,但在数量和分类上存在差异;笔者... 毛囊是毛纤维的生长基础,决定毛纤维的性状,角蛋白是毛囊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对毛囊生长发育和角蛋白基因的挖掘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回顾了绵羊角蛋白基因的发现,已经与人类角蛋白基因相当,但在数量和分类上存在差异;笔者介绍了绵羊毛囊的形态学结构,简述了毛囊角蛋白基因的表达定位和影响毛纤维性状的角蛋白,并分析了毛囊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对毛囊生长发育和毛纤维性状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绵羊毛囊生长发育和羊毛性状的分子选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蛋白 定位 纤维性状 蛋白质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原缺氧后神经元损伤的10个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
14
《现代医院》 2014年第5期71-71,共1页
低压缺氧可诱发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血流量的改变和能量代谢的异常,以及脑认知功能的障碍。中国武警后勤学院李建宇博士所在课题组进行的一项关于“Acute high-altitude hypoxic brain injury:identification of ten differential ... 低压缺氧可诱发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血流量的改变和能量代谢的异常,以及脑认知功能的障碍。中国武警后勤学院李建宇博士所在课题组进行的一项关于“Acute high-altitude hypoxic brain injury:identification of ten differential proteins”的研究,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脑缺氧损伤条件下,大鼠脑线粒体的差异蛋白的表达,阐明急性缺氧条件下,不同缺氧时间的变化对脑线粒体蛋白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缺氧 神经元损伤 质谱鉴定 蛋白 蛋白质组学技术 织损伤 脑认知功能 B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原缺氧后神经元损伤的10个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
15
《现代医院》 2014年第2期151-151,共1页
低压缺氧可诱发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血流量的改变和能量代谢的异常,以及脑认知功能的障碍。中国武警后勤学院李建宇博士所在课题组进行的一项关于“Acute high—altitude hypoxic brain injury:identification of ten differenti... 低压缺氧可诱发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血流量的改变和能量代谢的异常,以及脑认知功能的障碍。中国武警后勤学院李建宇博士所在课题组进行的一项关于“Acute high—altitude hypoxic brain injury:identification of ten differential proteins”的研究,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脑缺氧损伤条件下,大鼠脑线粒体的差异蛋白的表达,阐明急性缺氧条件下,不同缺氧时间的变化对脑线粒体蛋白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急性高原缺氧脑神经元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并对其中的10个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调控。文章为急性高原缺氧性脑神经元损伤的药物研制与临床实验提供了针对性靶点。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13年11月第3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缺氧 脑神经元损伤 质谱鉴定 蛋白 线粒体能量代谢 蛋白质组学技术 织损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瑞 白李薇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102-110,共9页
随着人们对肉及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在利益的驱使和科技的加持下,肉制品掺假问题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形态... 随着人们对肉及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在利益的驱使和科技的加持下,肉制品掺假问题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形态学鉴定、核酸分析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5个方面,对肉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方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总结与比较,深入分析每种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总结了近年来掺假鉴别技术在公安机关与食品企业的应用实践,旨在为肉制品掺假鉴别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有效打击肉制品掺假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鉴别 肉制品掺假 基因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见腹泻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齐伟 黄文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6-178,共3页
腹泻是一种高发病率的胃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腹泻致病菌有很多种,不同的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定临床常见腹泻致病菌尤为重要。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敏感性高的优点,有着较好的临床... 腹泻是一种高发病率的胃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腹泻致病菌有很多种,不同的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定临床常见腹泻致病菌尤为重要。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敏感性高的优点,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致病菌 鉴定方法 分子生物方法 蛋白质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