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互作蛋白质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碧 熊朝丽 +3 位作者 徐茂文 周碧君 程振涛 文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9-393,共5页
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KCI,将其作为阳性标准品构建荧光定量... 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KCI,将其作为阳性标准品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Y=-3.31x+42.00,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对H5亚型、H7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鸭肝炎病毒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核衣壳蛋白质 蛋白质激酶c抑制蛋白质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津 王方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4-1321,共8页
蛋白质激酶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蛋白质激酶的异常往往会导致恶性疾病如癌症的发生。靶向蛋白质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研究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靶向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 蛋白质激酶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蛋白质激酶的异常往往会导致恶性疾病如癌症的发生。靶向蛋白质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研究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靶向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质谱作为一种高精度、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在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综述总结了质谱技术应用于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最新进展,探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质谱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刻揭示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靶向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激酶 小分子抑制 相互作用 激酶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颗粒素:一种脑特异性蛋白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洪燕 李俊发 吕国蔚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神经颗粒素 (Neurogranin ,Ng)是一种新发现的由 7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特异性蛋白 ,主要分布于人类或动物的大脑皮层、海马和嗅球等脑区的神经突触后。作为Calpacitin蛋白家族中的一员 ,Ng是蛋白激酶C的天然作用底物及钙调蛋白 (CaM )的... 神经颗粒素 (Neurogranin ,Ng)是一种新发现的由 7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特异性蛋白 ,主要分布于人类或动物的大脑皮层、海马和嗅球等脑区的神经突触后。作为Calpacitin蛋白家族中的一员 ,Ng是蛋白激酶C的天然作用底物及钙调蛋白 (CaM )的储库。在生理状态下 ,Ng与CaM结合形成复合体 ,而在蛋白激酶C或氧化剂的作用下 ,Ng可被磷酸化、氧化及谷胱甘肽化等化学修饰 ,降低其与CaM的亲和力 ,从而参与对CaM及CaM 激活的蛋白酶 ,如CaM 依赖性NO合酶、CaM 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及CaM 依赖性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同时 ,由于CaM 依赖性蛋白酶大多参与长时程增强 (LTP)和长时程抑制 (LTD)的诱导 ,并且Ng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与神经元的突触形成、分化同步 ,因此 ,Ng可能在学习、记忆、神经系统发育 (可塑性 )等生理性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一些研究表明 ,Ng还可能参与甲状腺机能减退、睡眠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颗粒素 脑特异性蛋白质 钙调蛋白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控蛋白与核因子κB在急性MDMA染毒心肌细胞钙失衡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荣帅 黄锶哲 +6 位作者 王云云 邓燕飞 丁自娇 张杰 刘勇 任亮 刘良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159,共9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响,探讨MDMA致心肌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急性MDMA染毒模型,并设立对照组。MDMA染毒组分为10、100和1000μmol/L 3个浓度组,染毒1 h后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测定细胞毒性及钙信号的变化特征,并检测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及Cav1.2的变化。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DMA染毒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ammonium,PDTC)、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干预后NF-κB的活性变化和核蛋白p-p65(Ser311)、PKCζ的表达变化,并观察PDTC干预后MDMA染毒对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及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和Cav1.2的变化。结果急性MDMA染毒后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细胞质内钙离子振荡波形呈不规则改变,振荡波幅增大,波动剧烈,频率不规则,相对光密度值波动幅度增大;心肌细胞内RyR2、SERCA2a及NCX1表达增加,Cav1.2、PLN表达下降。急性MDMA染毒可增加NF-κB活性,PDTC及CHE干预后可抑制NF-κB活性。在MDMA染毒组中,PKCζ及核蛋白p-p65(Ser311)表达均有所增加,并可被CHE抑制。PDTC干预阻断NF-κB后,染毒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波幅较MDMA染毒组降低,RyR2、SERCA2a、NCX1表达下降,PLN无明显变化,而Cav1.2表达增加。结论MDMA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这一过程参与心肌毒性作用,其机制与心肌细胞内钙调控蛋白的变化有关,主要与RyR2表达增加相关;MDMA可通过PKCζ-NF-κB途径上调细胞内NF-κB活性,并作用于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加剧急性MDMA染毒时的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3 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细胞毒性 钙稳态 钙调控蛋白 核因子ΚB 蛋白质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光亮 尚念勇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以多聚酪氨酸多肽为底物,用提取的酪氨酸激酶催化酪氨酸的磷酸化,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根据待测样品对激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酶标板包被...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以多聚酪氨酸多肽为底物,用提取的酪氨酸激酶催化酪氨酸的磷酸化,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根据待测样品对激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酶标板包被液的浓度为20mg·L-1PGT,使用25mg·L-1蛋白质的PTK初提物,在37℃条件下孵育60min,再使用2000倍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小鼠抗磷酸化酪氨酸单克隆抗体IgG2bk与反应产物结合、测定。同一微孔板各样品间的测定误差为0.26,微孔板间和日间的测定误差分别为0.79和0.69。Genistein对PTK的IC50为110μmol·L-1。从收集的7680个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活性的样品16个,选中率约2‰。结论建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的特性,在每块实验上同时设立空白和对照,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抑制 模型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展 姜德龙 +1 位作者 王庆谚 王鹏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0-707,共8页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A)是一种小的鸟苷三磷酸酶蛋白,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激活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RhoA/ROCK信号通路是缺血性卒中病理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调控该信号通路已成为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神经细胞恢...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A)是一种小的鸟苷三磷酸酶蛋白,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激活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RhoA/ROCK信号通路是缺血性卒中病理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调控该信号通路已成为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神经细胞恢复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RhoA/ROCK抑制剂仅有法舒地尔上市,其余仍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作者对RhoA/ROCK信号通路对缺血性卒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并对抑制剂及调控药物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RhoA GTP结合蛋白质 RHO相关激酶 RhoA/ROcK信号通路 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评估老年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红伟 刘艳宾 +1 位作者 王志方 邢永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评估老年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132例,根据治疗后随访1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14例和死亡组18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评估老年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132例,根据治疗后随访1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14例和死亡组18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较2组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收缩压、BN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1),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40.25±7.14)%vs(47.54±8.21)%,P<0.01]。胱抑素C和hs-CRP/前白蛋白比值与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LVEF、NT-proBNP和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LVEF、BNP、NT-proBNP、hs-CRP/前白蛋白比值、胱抑素C是死亡危险因素(P<0.05,P<0.01)。胱抑素C联合hs-CRP/前白蛋白比值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短期心功能转归及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P<0.05)。结论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是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 c反应蛋白质 前白蛋白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成钢 王春梅 +2 位作者 阙斌 聂绍平 覃秀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冠心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小板聚集抑制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 杨杰孚 +8 位作者 张传宝 包承鑫 胡云建 褚德发 钟优 李宏义 张瑞生 刘德平 曾学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捷 龚兴国 曾冬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9-1124,共6页
Src is a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ated by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ars. It is recruited to peripheral sites through myristoylation and the SH3 domain. Src initiates intracellular signal... Src is a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ated by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ars. It is recruited to peripheral sites through myristoylation and the SH3 domain. Src initiates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dsduction pathways that influence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though catalytic domain. Src is normally maintained in an inactive conformation because of carboxy terminal Src kinase, but can be activated transiently during cellular events such as mitosis or constitutively by abnormal events such as mutation and some cancers. In additions, c-Src protein is found to be highly activated and the Src gene is frequently over-expressed in many canc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c activation/over-expression and cancer progression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蛋白质c—src 粘着斑激酶 细胞运动 细胞存活 信号转导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肥厚大鼠PKC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妍 韩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4-1675,共2页
关键词 荞麦花叶总黄酮 心肌肥厚 蛋白质激酶c 免疫组 织化学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抑癌相关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A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冉延超 王一飞 +4 位作者 熊盛 张美英 黄文韬 罗林波 刘秋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 :为提高表达量 ,简化纯化工艺 ,获得可用于临床研究的重组人NDPK -A蛋白 ,构建带有 6×His纯化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 ,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产物高表达并鉴定产物活性。方法 :将抑癌基因nm2 3-H1从质粒pBVNMH1中亚克隆于带有纯化标... 目的 :为提高表达量 ,简化纯化工艺 ,获得可用于临床研究的重组人NDPK -A蛋白 ,构建带有 6×His纯化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 ,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产物高表达并鉴定产物活性。方法 :将抑癌基因nm2 3-H1从质粒pBVNMH1中亚克隆于带有纯化标签的表达载体pQE4 0中 ;梯度变化表达条件获得产物高表达 ;镍离子螯合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 ;Westernblot鉴定产物的免疫原性 ;HPLC测定产物的激酶活性 ;鸡胚尿囊膜试验鉴定产物抑制血管新生的生物活性。结果 :pQE - 4 0中亚克隆的nm2 3-H1序列无误 ;目的蛋白最高表达量可达 4 9 6 % ;纯化的表达产物能与天然NDPK -A的多克隆抗体特异结合 ;酶比活为 4 72U/mg ;具有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的活性。结论 :表达质粒pQE -nm2 3H1能高效表达重组人NDPK -A ,纯化工艺简便 ,产物活性与天然NDPK -A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二磷酸激酶 肿瘤抑制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反应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利 张心武 +3 位作者 庞晓明 陈琳 刘凯歌 李亚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正常状态大鼠VSMCs CR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正常状态大鼠VSMCs CR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Ang-Ⅱ刺激大鼠VSMCs CRP及p-ERK1/2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其对Ang-Ⅱ刺激状态大鼠VSMCs CR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所选用17β-雌二醇浓度(1、10、100 nmol/L)不影响正常状态大鼠VSMCs形态及CRP表达,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刺激的大鼠VSMCs CRP(r=-0.834,P<0.01)、p-ERK1/2(r=-0.712,P<0.05)及CRP mRNA(r=-0.856,P<0.01)的表达。结论: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Ang-Ⅱ刺激的大鼠VSMCs CRP及其mRNA表达,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 遗传 雌二醇 药理学 雌二醇 投药和剂量 平滑 血管 药物作用 c反应蛋白质 药物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药理学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代谢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旭 刘小慧 +5 位作者 聂绍平 杜昕 吕强 康俊萍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基线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209例,根据CRP水平分为低CRP组(CRP≤5 mg/L)113例,高CRP组(CRP>5 mg/L)96例。比较不同基线CRP水平患者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中位随... 目的探讨基线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209例,根据CRP水平分为低CRP组(CRP≤5 mg/L)113例,高CRP组(CRP>5 mg/L)96例。比较不同基线CRP水平患者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1 d。结果与低CRP组比较,高CRP组患者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相对危险度为3.208(95%CI:1.415~7.274,P=0.003)。高CRP组发生再次血管重建的危险为低CRP组的3.841倍(95%CI:1.299~11.357,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CRP对随访MACCE有显著的独立预测意义,高CRP组无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低CRP组。结论基线CRP水平仍是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冠心病 心肌血管重建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郑晓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21-422,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小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大剂量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小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大剂量组)30例。采用ELISA检测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8、12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DF-15和CRP表达水平;分别在阿托伐他汀治疗1、3、6个月记录患者血糖、血脂、血肌酐、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治疗4、8、12周血清GDF-1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078.54±229.16)ng/L、(931.10±205.36)ng/L、(862.47±189.67)ng/L vs(1106.32±231.98)ng/L,P<0.05;(1025.65±133.25)ng/L、(815.72±112.93)ng/L、(759.54±98.99)ng/L vs(1278.53±120.69)ng/L,P<0.05],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4、8、12周血清GDF-15、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DF-15和CRP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降血脂药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娇 刘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胱抑素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另选择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胱抑素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另选择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胱抑素C、MMP-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94.41±35.62)μg/L,(197.79±29.43)μg/L vs(96.09±21.96)μg/L,P<0.05],胱抑素C明显低于对照组[(0.63±0.09)mg/L,(0.76±0.07)mg/L vs(0.88±0.07)mg/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MP-2与hs-CRP呈正相关,而胱抑素C与hs-CRP呈负相关。结论血清MMP-2及胱抑素C均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血清MMP-2及胱抑素C可能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预测及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2 c反应蛋白质 半胱氨酸蛋白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1蛋白83位点氨基酸对PDZ结构域的影响
17
作者 冯永 乔木 +3 位作者 卢宇婷 蒋亚建 王娜 朱丽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研究PICK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蛋白PDZ结构域内83位点赖氨酸(K83)对PICK1和AMPA受体GluR2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对PICK1 PDZ结构域和GluR2 C末端4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对接模拟,然后将K83进行虚拟... 目的:研究PICK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蛋白PDZ结构域内83位点赖氨酸(K83)对PICK1和AMPA受体GluR2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对PICK1 PDZ结构域和GluR2 C末端4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对接模拟,然后将K83进行虚拟点突变,计算并观察突变后结构和键能的改变。利用实验室已有的野生型全长PICK1 cDNA质粒为模板,构建点突变质粒,与野生型GluR2共转到HEK293T细胞,观察两者在细胞内定位和分布的改变。结果:当野生型PICK1与GluR2共转染时,HEK293T细胞有大量PICK1和GluR2共定位的集簇(cluster)。当我们把构建的PICK1突变体与GluR2共转染时,不同的突变体表现出不一样的改变。结论:改变K83位点的氨基酸结构,很可能会改变PICK1 PDZ结构域与GluR2 C末端结合所形成的疏水、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使得PDZ结构域与GluR2 C末端的结合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蛋白质构象 蛋白质类/化学 受体 谷氨酸/代谢 计算机模拟 PIcK1 PDZ结构域 GluR2亚基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俊华 张淳 于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每组12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大鼠结扎左前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每组12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大鼠结扎左前冠状动脉30 min后再灌注2 h,假手术组不结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及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CK、CK-MB、ICAM-1、ICAM-1 mRN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预适应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dp/dt_(max)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CK、CK-MB、ICAM-1、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 C1酯酶抑制剂可能通过阻断ICAM-1的表达,从而限制中性粒细胞聚集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补体c1灭活蛋白质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 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后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小璠 袁容娣 +1 位作者 叶剑 陈春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背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诱导下CRMP-2会发生过度磷酸化修饰,从而导致生长锥塌陷,阻碍神经系统的修复.视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组织... 背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诱导下CRMP-2会发生过度磷酸化修饰,从而导致生长锥塌陷,阻碍神经系统的修复.视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组织,其损伤后是否发生CRMP-2表达的变化和磷酸化修饰鲜见研究报道. 目的 探讨视神经钳夹伤小鼠模型视神经组织中CRMP-2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8~9周龄健康BALB/c小鼠48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后3、7、14 d组,每组12只.各损伤组小鼠右眼术中暴露视神经,用小号动脉夹于球后2 mm处夹持视神经10s,假手术组小鼠手术操作同各损伤组,但不钳夹视神经.分别于术后3、7、14 d获取小鼠视神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蛋白、磷酸化CRMP-2(p-CRMP-2)及CDK5的表达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MP-2 mRNA:F=2.971,P=0.097;CRMP4蛋白:F=1.202,P=0.370).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0.000、0.064±0.003、0.136±0.005和0.346±0.012,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009、0.723±0.011、0.874±0.015和0.952±0.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MP-2:F=445.600,P<0.001;CDK5:F=186.600,P<0.001),其中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和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组织中CRMP-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视神经组织中CDK5和p-CR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上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 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 中枢神经系统 视神经损伤 生长锥 蛋白质磷酸化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玮 孙秉中 +1 位作者 药立波 刘新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变化,电镜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STI571对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TI571作用后K562细胞中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图中的二倍体峰前可见一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apoptosispeak),提示STI571能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电镜发现STI571作用于K562细胞12~72h后,诱导出各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半定量PCR灰度扫描结果显示bcr-abl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荧光亮度减弱。结论:STI571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反馈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细胞周期 凋亡 STI571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 基因治疗 K562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