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葡萄孢蛋白质毒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4 位作者 李珣 薛春丽 李林倩 余朝阳 杨红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灰葡萄孢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原菌,为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因子和其毒素的寄主选择性,以分离于番茄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为侵染源,对16科23种供试植物叶片和7种供试植物种子进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发现,灰葡萄孢分泌的蛋... 灰葡萄孢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原菌,为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因子和其毒素的寄主选择性,以分离于番茄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为侵染源,对16科23种供试植物叶片和7种供试植物种子进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发现,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侵染17种植物叶片,占全部供试植物的73.91%。对石蒜科朱顶红、茄科辣椒叶片的致病性最强,7 d后的病斑面积分别为(2.18±0.44)、(0.81±0.33)cm^2,其次分别是五加科的花叶鸭脚木、菊科的菊花和莴苣、茄科的番茄和烟草、豆科的蚕豆和豌豆。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明显抑制十字花科的大白菜、豆科的蚕豆和豌豆、茄科的番茄等7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生长。综上,灰葡萄孢寄主范围广,其分泌的蛋白质毒素有毒性,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蛋白质毒素 致病性 离体接种 寄主专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卉 侯笑洋 +3 位作者 黄莉兰 安珂 李泓 张玉忠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0-524,共5页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的清除能力有限。血液透析膜材料的血液不相容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的病变甚至死亡。因此,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和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改性方法中,通过膜表面亲水改性和表面带负电可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在扩散基础上引入对流或吸附机制可以强化尿毒症毒素的清除。除传统改性方法外,一些新型血液透析膜也被开发用于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以及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如蛋白质仿生膜、纳米通道定向传输膜、三维模板多层纤维膜、抗凝生物膜以及自抗凝膜。介绍了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血液透析膜改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膜 血液相容性 尿毒症毒素 中分子毒素 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
3
作者 吴成龙 纪武鹏 +1 位作者 王平 付伟娜 《现代化农业》 2015年第6期4-5,共2页
目前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方法仍是依靠化学药剂,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多年施用某一种化学药剂,用药量会逐年上升,农药的残留对人畜极不安全。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天敌... 目前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方法仍是依靠化学药剂,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多年施用某一种化学药剂,用药量会逐年上升,农药的残留对人畜极不安全。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 环境风险 化学农药 用药量 生物安全 农业害虫 性诱剂 鳞翅目螟蛾科 蛋白质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威 陈泉芳 +5 位作者 巫艳彬 李其斌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诊时间、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呼吸机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及院外与院内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措施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王蛇组危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银环蛇组(80.00%和58.21%,P=0.028)。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全身症状,眼镜王蛇组局部肿痛发生率(8.57%和0,P=0.0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0.00%和5.97%,P=0.030)高于银环蛇组,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短于银环蛇组〔(3.8±2.2)h和(7.1±8.4)h,P=0.042〕。眼镜王蛇组治愈率低于银环蛇组(77.14%和95.52%),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22.86%和4.48%),且眼镜王蛇组院外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11.43%和1.49%,P=0.027)。结论相对于银环蛇,被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病情更为凶险,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时间更短,MODS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更高,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关键性,加强神经毒类毒蛇咬伤院前急救策略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眼镜蛇科 眼镜蛇神经毒素蛋白质 眼镜王蛇 银环蛇 疾病特征 入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