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复性中的集成化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志芳 关怡新 姚善泾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针对蛋白质复性这一基因工程蛋白质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着重介绍了一些蛋白质分离技术如超滤、反胶团萃取和凝胶萃取等在蛋白质复性及分离方面的集成化应用,并逐一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共性及不同点,希望... 针对蛋白质复性这一基因工程蛋白质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着重介绍了一些蛋白质分离技术如超滤、反胶团萃取和凝胶萃取等在蛋白质复性及分离方面的集成化应用,并逐一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共性及不同点,希望能够借鉴于相对成熟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促进蛋白质复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工程 蛋白质复性 超滤 反胶团 凝胶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促进变性蛋白的正确折叠
2
作者 黄清艺 杨留艳 沈庆涛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退火技术是冶金工业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合金和半导体材料进行先加热后降温的处理,可以同步化其微观结构,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前期,本课题组率先把退火引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同步化,进而... 退火技术是冶金工业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合金和半导体材料进行先加热后降温的处理,可以同步化其微观结构,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前期,本课题组率先把退火引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同步化,进而提高冷冻电镜解析分辨率。为了拓宽退火的应用,本文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研究对象,对热变性的EGFP进行退火处理,发现退火处理的EGFP展现出更快的复性速度和更高的复性效率,这一发现有利于深入理解蛋白质折叠的机制,也为利用退火稳定和修复变性蛋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蛋白质复性 负染电镜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涵体蛋白的变复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高永贵 关怡新 姚善泾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针对基因工程蛋白在E.coli中表达多为无活性包涵体的特点,介绍了包涵体洗涤和去折叠的方法、蛋白质体外折叠的过程和机理、体外复性技术以及复性蛋白的检测,着重讨论了最近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复性新技术.
关键词 包涵体蛋白 复性 去折叠 蛋白质复性 基因工程 体外复性 折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蛋白包涵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军 刘美杰 +1 位作者 李勇 窦忠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552-13554,共3页
在介绍包涵体形成原因、特性及利弊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包涵体的复性前准备、主要复性方法及提高复性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包涵体 去折叠 蛋白质复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伴侣条件下谷胱甘肽浓度对溶菌酶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长虹 卢育红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2期78-83,共6页
利用盐酸胍变性、二硫苏糖醇还原的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考察人工伴侣一步法辅助溶菌酶复性时的最佳谷胱甘肽浓度。结果表明,当复性体系中溶菌酶浓度不同时,得到最大复性收率的GSSG与GSH的浓度有所差异。酶的质量浓度在0.06,0.1,0.2 mg/mL... 利用盐酸胍变性、二硫苏糖醇还原的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考察人工伴侣一步法辅助溶菌酶复性时的最佳谷胱甘肽浓度。结果表明,当复性体系中溶菌酶浓度不同时,得到最大复性收率的GSSG与GSH的浓度有所差异。酶的质量浓度在0.06,0.1,0.2 mg/mL的条件下,随酶带入的还原型DTT的作用可以不予考虑,GSSG与GSH物质的量浓度比维持在1∶1时可以得到最大复性收率;酶的质量浓度在0.6 mg/mL的条件下,应当考虑DTT的作用,此时,需将变化后的GSSG与GSH物质的量浓度比维持在1∶1时,才能得到较大复性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性 溶菌酶 人工伴侣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伴侣辅助溶菌酶复性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贾长虹 唐红梅 +1 位作者 常丽新 张一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75-78,83,共5页
为了获得人工伴侣辅助蛋白质复性方法的广泛应用,本文以二硫苏糖醇还原、盐酸胍变性的溶菌酶为目标蛋白质,优化复性过程中的一些条件。首先确定了溶菌酶浓度为0.06mg/mL时,复性的最佳氧化还原体系GSSG/GSH均为3 mmol/L;然后证明了要达... 为了获得人工伴侣辅助蛋白质复性方法的广泛应用,本文以二硫苏糖醇还原、盐酸胍变性的溶菌酶为目标蛋白质,优化复性过程中的一些条件。首先确定了溶菌酶浓度为0.06mg/mL时,复性的最佳氧化还原体系GSSG/GSH均为3 mmol/L;然后证明了要达到较高的复性收率,在水浴环境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β-CD浓度(24 h,CTAB/β-CD为1.2mmol/L:14.4 mmol/L),收率可达90%以上。而在摇床环境下,利用较短时间和较低的β-CD浓度(1 h,CTAB/β-CD为1.2 mmol/L:4.8 mmol/L)就可以达到一定的复性收率(70%以上);进一步实验证明,若想在1 h内达到理想的复性效果,可以选用1.2 mmol/L:4.8 mmol/L的CTAB/β-CD,摇动10 min,然后保持静止,可达到70%以上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性 溶菌酶 人工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在疏水性液-固界面上的复性
7
作者 毕晶 白泉 +1 位作者 王军 王骊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6-789,共4页
采用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对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A(RNaseA)在疏水性液-固界面上的复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脲的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例、流动相pH和变性蛋白质浓度对还原变性RNaseA复性效率和... 采用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对还原变性核糖核酸酶A(RNaseA)在疏水性液-固界面上的复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脲的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例、流动相pH和变性蛋白质浓度对还原变性RNaseA复性效率和质量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化的复性条件(流动相中含有2.0mol/L脲,GSH/GSSG的浓度比为8∶1,流动相pH为8.0)下,还原变性RNaseA能完全复性。当变性蛋白质质量浓度为5.0mg/mL时,还原脲变性RNaseA的活性回收率和质量回收率分别为98.0%和61.9%,还原胍变性RNaseA分别为100.1%和66.8%。研究表明HIC是还原变性蛋白质复性的有力工具之一,可为蛋白质复性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性 疏水作用色谱 还原变性 核糖核酸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