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埋法蛋白质分子印迹的材料和洗脱方式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雨亭 郑晶晶 +1 位作者 方桂杰 谢卫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90,共6页
本文总结了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中包埋法常用印迹材料的特点,及各种洗脱方式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63篇。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包埋印迹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溶胶-凝胶包埋法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渗透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茉 何锡文 +3 位作者 秦磊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8-504,共7页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及内部微孔表面均被一层丙烯酰胺凝胶所覆盖.对用不同蛋白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进行了这3种蛋白的单一组分和双组分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各蛋白底物在印迹膜上的渗透规律是特异性的识别位点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异性识别位点会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从而使其渗透速度减慢;尺寸效应主要体现在底物蛋白的体积越小其渗透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膜渗透机理 蛋白质分子印迹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纤维支撑蛋白质印迹海藻酸钙凝胶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云飞 魏梦梦 +3 位作者 陈甜 焦蕊 孙平平 赵孔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共6页
以海藻酸钠(Na Alg)为印迹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支撑体,制备了PP无纺布支撑的BSA分子印迹海藻酸钙水凝胶膜(PP-s-Ca Alg MIP).同时不加蛋白质制备了非印迹膜,记为PP-s-Ca Alg NIP.通过扫描电镜(SEM... 以海藻酸钠(Na Alg)为印迹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支撑体,制备了PP无纺布支撑的BSA分子印迹海藻酸钙水凝胶膜(PP-s-Ca Alg MIP).同时不加蛋白质制备了非印迹膜,记为PP-s-Ca Alg NIP.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PP-s-Ca Alg凝胶膜进行表征,测定了其在生理盐水中的溶胀性能.讨论了不同Na Alg浓度制备的PP-s-Ca Alg水凝胶膜在不同缓冲液中对BSA的释放.研究了不同缓冲液下不同Na Alg浓度制备的PP-s-Ca Alg MIP膜和NIP膜对BS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P-s-Ca Alg MIP膜对BSA的吸附量明显优于PP-s-Ca Alg NIP膜;与对比蛋白质相比,PP-s-Ca Alg MIP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更多,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PP-s-Ca Alg MIP膜制备简单,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海藻酸钙凝胶膜 聚丙烯无纺布 释放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印迹羧化多壁碳纳米管/CaAlg水凝胶膜及其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欣悦 郭智龙 +5 位作者 董鹏 谢慧珂 张世潮 江坚盛 赵孔银 侯彦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文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海藻酸钠(NaAlg)为功能单体,掺杂羧化多壁碳纳米管,经CaCl2溶液交联制备了BSA分子印迹羧化多壁碳纳米管/海藻酸钙(CMWCNTs/CaAlg)复合水凝胶膜(MIP),同时不用模板制备了非印迹膜(NIP),研究了CMWCNTs含... 文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海藻酸钠(NaAlg)为功能单体,掺杂羧化多壁碳纳米管,经CaCl2溶液交联制备了BSA分子印迹羧化多壁碳纳米管/海藻酸钙(CMWCNTs/CaAlg)复合水凝胶膜(MIP),同时不用模板制备了非印迹膜(NIP),研究了CMWCNTs含量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膜厚度、洗脱液pH值对BSA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MIP膜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CMWCNTs的质量为NaAlg的2%时,水凝胶膜同时具备良好的抗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膜厚度控制在0.2mm,洗脱液pH值为7.4时,MIP膜对BSA的吸附量最大,为35.04mg/g。将MIP膜负载于裸碳电极表面,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表明,MIP膜修饰电极对BSA表现出较高的选择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海藻酸钙水凝胶 羧化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酯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安子 方桂杰 +1 位作者 高琴 谢卫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识别性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结果表明,引入疏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协同... 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识别性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结果表明,引入疏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蛋白质印迹膜的专一选择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牛血红蛋白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