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SVM与主动学习融合的蛋白质交互作用关系抽取
1
作者 刘健苗 王浩畅 赵铁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6,共7页
针对蛋白质交互作用关系(PPI)抽取研究中已标注语料有限而未标注生物医学自由文本易得的问题,进行了基于直推式支持向量机(TSVM)与主动学习融合的蛋白质交互作用关系抽取研究。通过自主选择最优的未标注样本加入到TSVM的训练过程中,最... 针对蛋白质交互作用关系(PPI)抽取研究中已标注语料有限而未标注生物医学自由文本易得的问题,进行了基于直推式支持向量机(TSVM)与主动学习融合的蛋白质交互作用关系抽取研究。通过自主选择最优的未标注样本加入到TSVM的训练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SVM与主动学习融合的算法在少量已标注样本和大量未标注样本组成的混合样本集上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VM)和TSVM算法相比,能有效地减少学习样本数,提高分类精度,在AImed语料上取得了F测度为64.12%的较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交互作用关系抽取 半监督学习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TSVM) 主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症反应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通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孔薇 张敬茂 +1 位作者 牟晓阳 杨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融合基因表达数据和蛋白质交互作用数据(PPI),同时考虑到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症(AD)核心病理机制之一,构建基于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的AD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首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显著基因提取;然后,使用整数线性规... 目的融合基因表达数据和蛋白质交互作用数据(PPI),同时考虑到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症(AD)核心病理机制之一,构建基于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的AD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首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显著基因提取;然后,使用整数线性规划方法(ILP)融合基因表达数据和PPI数据,构建信号传导通路。结果得到以NF-κB为起点的预测通路,通路中包含6个已确定的AD致病基因,并探寻出与AD密切相关的T/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发现多个与炎症相关的基因。结论证明炎症反应是AD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基因表达数据 蛋白质交互作用 信号传导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人工鱼群机理的PPI网络聚类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爽 雷秀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5-209,共5页
预测蛋白质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中未知蛋白质的功能,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基于功能流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PPI网络的聚类问题,但是其正确率偏低、时间复杂度较高。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人工鱼群机理... 预测蛋白质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中未知蛋白质的功能,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基于功能流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PPI网络的聚类问题,但是其正确率偏低、时间复杂度较高。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人工鱼群机理的PPI网络聚类模型与算法:将人工鱼看作一组聚类中心,觅食行为是指从每个聚类中心开始向它的邻接结点搜索并添加结点到该聚类模块中;接下来将目标函数值最大的人工鱼对应的一组聚类模块看作初始的聚类结果,对应鱼群的追尾行为;剩下的人工鱼开始执行聚群行为,判断对应的聚类模块与初始的聚类结果之间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低于给定的阈值,则将聚类模块添加到初始的聚类结果中。PPI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自动确定聚类数目,而且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算法的运行效率都优于功能流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 加权聚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探索新生突变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
4
作者 陈曦 王斯悦 +13 位作者 薛恩慈 王雪珩 彭和香 范梦 王梦莹 武轶群 秦雪英 李劲 吴涛 朱洪平 李静 周治波 陈大方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7-393,共7页
目的: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核心家系中,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与NSCL/P发病相关的新生突变位点。方法:对22个中国NSCL/P核心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基因... 目的: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核心家系中,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与NSCL/P发病相关的新生突变位点。方法:对22个中国NSCL/P核心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通过对比亲代与子代同一位点的等位基因识别新生突变位点,采用SnpEff软件对位点进行功能注释。对新生突变位点进行富集分析,检验全外显子区域内存在的新生突变数量是否高于预期值,以及是否存在包含新生突变数量显著高于预期值的基因。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既往研究提示与NSCL/P发病存在较强证据支持的基因,根据注释信息筛选能够引起蛋白质改变的新生突变位点,对该类位点所在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NSCL/P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利用R软件的denovolyzeR包进行富集分析(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P=0.05/n,n为基因个数)。利用STRING数据库预测新生突变所在基因与已知NSCL/P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得到的位点中共有339908个位点通过质量控制,经GATK软件比对共筛选出345个高置信度新生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4个,无义突变1个,经典剪接位点2个,同义突变20个,内含子区或基因间区位点278个。富集分析显示,全外显子组中引起蛋白质改变的新生突变数量显著高于预期值(P<0.05),KRTCAP2、HMCN2、ANKRD36C、ADGRL2和DIPK2A 5个基因所含的新生突变位点高于预期(P<0.05/(2×19618))。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纳入46个包含能够引起蛋白质序列改变的新生突变所在的基因及13个既往研究提示与NSCL/P存在关联的基因,两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之间存在6组交互作用,其中RGPD4与SUMO1编码的蛋白质的交互作用证据可信度最高,STRING数据库交互作用评分为0.868。结论:研究为NSCL/P的发病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携带新生突变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揭示复杂疾病的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突变 富集分析 蛋白质交互作用 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