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奕 王岩 孙素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3、5、7、14 d后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对PI3K、AKt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Q-PCR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增强;7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Q-PCR结果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增加。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2
作者 赵江桥 付立平 +3 位作者 杨龙 董志强 宋淑莉 杨本鑫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分;比较不同特征胃癌患者癌组织AKT1、ISOC1阳性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癌组织中AKT1、ISOC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癌组织中AKT1、ISOC1阳性表达率、阳性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癌组织AKT1、ISOC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KT1、ISOC1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735、0.726、0.875,(P<0.05);敏感度分别为60.00%、56.70%、75.60%;特异度分别为85.60%、83.30%、87.80%;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AUC值高于AKT1、ISOC1单独诊断(Z=-3.003、-3.19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KT1、ISOC1呈高表达趋势,且其表达会随病情进展而上调,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诊断胃癌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1 异分支酶包含域1 临床特征 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及其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吉茹 朱宇旌 +1 位作者 邵彩梅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信号途径 细胞凋亡 肌肉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健康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林纤 戴勇 +3 位作者 彭武建 孙保东 齐素文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判断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和健康对... 目的分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判断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收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进行鉴定和相对定量分析,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该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较大样本的独立验证。结果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组学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与正常人的相对比值为0.2906),且该蛋白的低表达为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607,P<0.05)。结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该蛋白有望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阶段特异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受体相关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蓝链霉菌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gra-orf7的功能初探
5
作者 李超 胡建伟 +1 位作者 邓名荣 朱红惠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8-34,共7页
粤蓝链霉菌是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近期发现的能够产生榴菌素的链霉菌新种.在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左翼存在一个可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gra-orf7.为了解该基因的生理功能,通过PCR-targeting方法构建了粤蓝... 粤蓝链霉菌是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近期发现的能够产生榴菌素的链霉菌新种.在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左翼存在一个可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gra-orf7.为了解该基因的生理功能,通过PCR-targeting方法构建了粤蓝链霉菌gra-orf7缺失突变株.表型分析结果显示,gra-orf7缺失突变株在菌落形态、产孢能力、孢子形态以及色素(榴菌素)最终产率等方面与野生株均无显著差异,但产色(榴菌素)时间延迟约1h.结果暗示gra-orf7基因编码的STPK在粤蓝链霉菌中可能参与了与榴菌素生物合成有关的上游调控信号的传导,但其具体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蓝链霉菌 /蛋白激酶 榴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DF-1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雪龙 黄兵 +7 位作者 韩红玉 赵其平 朱顺海 李聪 门启斐 王自文 夏伟丽 董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共7页
为了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imeria tenell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Et STK)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 DNA为模板,PCR扩增Et STK基因,将扩展产物与真核... 为了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imeria tenell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Et STK)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 DNA为模板,PCR扩增Et STK基因,将扩展产物与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flag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flag-Et STK,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DF-1细胞进行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 uorescene assay,IFA)对其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 DNA3.1-flag-Et STK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在54 k Da处出现条带;IFA检测到特异性的绿色荧光,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pc DNA3.1-fl ag-Et STK成功地在DF-1中实现了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柔嫩艾美耳球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功能及球虫核酸疫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蛋白激酶 DF-1细胞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郁文 倪万潮 +4 位作者 张保龙 沈新莲 张香桂 徐英俊 姚姝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通过RTPCR获得一个编码棉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似蛋白全长的cDNA片段,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PK3的相似度达到82%,这个基因暂被命名为GhPK1。基因全编码区包括1038个核苷酸,编码346个氨基酸的蛋白。GhPK1的编码产物在265~... 通过RTPCR获得一个编码棉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似蛋白全长的cDNA片段,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PK3的相似度达到82%,这个基因暂被命名为GhPK1。基因全编码区包括1038个核苷酸,编码346个氨基酸的蛋白。GhPK1的编码产物在265~270个氡基酸处有一个跨膜区并可能结合在内质网膜上。GhPK1在种子和纤维中的表达水平较其它组织高。另外,GhPK1的表达量在受到盐胁迫后上升,说明GhPK1可能参与了盐胁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激酶 基因表达 盐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涛 赵艳红 +5 位作者 王利萍 贾海燕 崔东娟 司运辉 王红娜 薛会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T-PCR检测lnc RNA-B...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T-PCR检测lnc RNA-BANCR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nc RNA-BANCR和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行为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nc 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setern印迹检测抑制lnc RNA-BANCR的表达后自噬蛋白LC3-I和LC3-II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lnc RNA-BANCR表达水平较高(P<0.05);lnc RNABANCR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分期越高,lnc RNA-BANC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越高(P<0.05);抑制lnc RNA-BANCR的表达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5);同时可使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行为得到一定的促进(P<0.05);自噬蛋白LC3-I和LC3-II的表达水平相应增高(均P<0.05)。结论:lnc RNA-BANCR的表达通过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自噬行为而对其增殖、侵袭及凋亡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蛋白激酶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的酪激酶2 化的/蛋白激酶 舌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基因沉默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璇 南克俊 徐勤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基因表达沉默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RNA干扰技术建立LKB1表达抑制的细胞模型,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干扰LKB1蛋白表达的效果;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LKB1基因沉默肺癌...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基因表达沉默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RNA干扰技术建立LKB1表达抑制的细胞模型,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干扰LKB1蛋白表达的效果;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LKB1基因沉默肺癌细胞的增殖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LKB1基因沉默后肺癌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其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LKB1基因沉默肺癌细胞模型,稳定表达LKB1-siRNA细胞的LKB1蛋白表达被明显抑制,LKB1基因沉默后肺癌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但其早期与晚期凋亡率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变化。结论LKB1基因的下调表达对95D细胞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介导的p53基因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继宾 李兴平 蒋继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人重组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Ad-p53注射液转染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观察p53基因过表达对该细胞系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d-p53转染前... 目的探讨人重组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Ad-p53注射液转染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观察p53基因过表达对该细胞系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d-p53转染前后Tca8113细胞系内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周期及凋亡调控蛋白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P21、Bcl-2的表达。结果 Ad-p53转染后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系增殖和侵袭(P<0.01),并促进细胞凋亡(P<0.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rAd-p53转染后显著提高了Tca8113细胞P53和P21蛋白的表达,同时显著下调了Cyclin D1、Bcl-2蛋白的表达及AKT蛋白的磷酸化(P<0.01)。结论 AKT信号通路可能是p53引起的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的关键分子机制,Cyclin D1、P21和Bcl-2蛋白可能是AKT信号通路的下游调控基因,AKT信号通路及下游调控基因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HIPK2的表达纯化磷酸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欣 刘宏 +3 位作者 赵育新 何俊彦 张新华 杜光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 观察一个新近克隆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 HIPK2 (HumanFasinteractingsignaltransducer homeo doma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的表达、纯化、磷酸化。方法 用瞬时转染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 目的 观察一个新近克隆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 HIPK2 (HumanFasinteractingsignaltransducer homeo doma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的表达、纯化、磷酸化。方法 用瞬时转染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变异型蛋白 (点突变型hFIST HIPK2K2 2 1A ,C 端缺失型hFIST HIPK2△C、N 端缺失型hFIST HIPK2△N)在 2 93T细胞中的表达、磷酸化 ,及从E coli中纯化GST hFIST HIPK2△C融合蛋白。结果 hFIST HIPK2全长序列cDNA长 4kb ,编码分子质量为 13 0× 10 3的hFIST HIPK2蛋白 ;hFIST HIPK2K2 2 1A的分子质量略小于hFIST HIPK2野生型 ,hFIST HIPK2△C、hFIST HIPK2△N的分子质量分别为 5 9× 10 3、69× 10 3。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变异型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可自我磷酸化 ,其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不被磷酸化 ;hFIST HIPK2蛋白可自我降解 ,尤以hFIST HIPK2K2 2 1A蛋白最为明显 ;从E coli中纯化了一个分子质量为 84× 10 3的GST hFIST HIPK2△C融合蛋白。hFIST HIPK2与小鼠HIPK2、仓鼠PKM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分别为 96 1%、96 5 %。结论 hFIST HIPK2为一新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是DYRK激酶分支家族中的一员 ,也是新近发现的核蛋白激酶HIP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IST/HIPK2 /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军华 纪超 +1 位作者 毕志刚 张美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各蛋白的表达;phagokinetic track motility法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小鼠黑素瘤...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各蛋白的表达;phagokinetic track motility法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AKT抑制剂(wortmannin)和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s-3,AQP3)抑制剂(CuSO_4)能抑制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EGF可诱导AKT磷酸化,EGF处理后5 min磷酸化AKT达到高峰。wortmannin和CuSO_4可抑制细胞中AQP3的表达。结论:在小鼠黑素瘤B16细胞中,EGF通过磷酸化EGFR,激活AKT,进而使AQP3表达上调,促进B16细胞迁移。这一通路可被AKT和AQP3抑制剂阻断,这些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水通道蛋白3 黑素瘤细胞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虹 陈明杰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根据担子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两对简并引物,通过巢式简并PCR方法获得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vv-stpk1)的保守片段,然后通过基因组步行的方法获得了vv-stpk1全长序列。vv-st... 根据担子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两对简并引物,通过巢式简并PCR方法获得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vv-stpk1)的保守片段,然后通过基因组步行的方法获得了vv-stpk1全长序列。vv-stpk1全长为2 003 bp,含有8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72、57、53、54、45、50、55和48 bp,可编码522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推定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木糖发酵酵母(Pichia stipiti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中与细胞形态发生相关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Orb6的相似性分别为81%、77%和76%,对VV-STPK1蛋白的系统发生学分析的结果表明,VV-STPK1与Orb6同源蛋白聚在同一进化枝上,这些数据都支持VV-STPK1蛋白为与细胞形态发生相关同源蛋白的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蛋白激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底煜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形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均制备OIR模型。小鼠出氧箱前1 d即鼠龄11 d时实验组玻璃体内注射0.5μL的LY294002,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等体积的PBS。病理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p AKT、VEGF蛋白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2.53±1.71)个,较对照组(25.31±1.42)个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小鼠p AKT、VEGF的蛋白表达呈弱阳性,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9.12±1.35、13.91±1.49)均较对照组(15.11±2.17、19.72±2.61)明显下降(均为P<0.05);实验组小鼠AKT、VEGF m 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 LY294002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可有效抑制小鼠OIR的RNV形成,LY294002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磷脂酰肌醇3激酶激酶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衣壳蛋白与宿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相互作用的鉴定
16
作者 何文瑞 廖亚金 +4 位作者 李素 冯烁 董泓 陈佳宁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8,共4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PS20和IQGAP1,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这些蛋白分别参与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等过程。本研究选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PKN1)进行进一步验证,经酵母共转化试验、免疫共沉淀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证实,宿主PKN1蛋白与CSFV C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本研究首次证明PKN1与CSFV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PKN1蛋白在CSFV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蛋白激酶N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激酶-2C端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7
作者 刘洁 贾天军 +2 位作者 刘雪晴 贾晓辉 翟雪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获得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激酶-2(MASP-2)C端编码基因,并表达人MASP-2C端片段,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检测奠定分子学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肝组织总RNA中扩增人MASP-2C端的cDNA,克隆入pGEX... 目的:获得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激酶-2(MASP-2)C端编码基因,并表达人MASP-2C端片段,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检测奠定分子学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肝组织总RNA中扩增人MASP-2C端的cDNA,克隆入pGEX-6p-2表达载体,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获得编码人MASP-2C端片段的cDNA,并且与pGEX-6p-2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成功构建人MASP-2C端片段cDNA的重组克隆。重组质粒酶切图谱分析和DNA测序分析,人MASP-2C端片段cDNA的重组克隆与GenBank中人MASP-2C端的cDNA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人MASP-2C端片段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ASP-2C端多肽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激酶-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分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车双双 徐华 +5 位作者 郭伟 孙磊 张鸣号 杨晓玲 姜怡邓 刘志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MST1)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用100μmol/L Hcy干预48 h。MTT法检测HUVECs的存活率;Hoechst染色观察HUVECs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MST1)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用100μmol/L Hcy干预48 h。MTT法检测HUVECs的存活率;Hoechst染色观察HUVECs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ST1、Bcl-2、BAX和DNMT1的蛋白表达;巢式降落式PCR(nMS-PCR)法检测MST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y处理后HUVECs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 <0.01);Hoechst 33258染色后Hcy组可见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Western blot检测BAX的蛋白表达增加了1.23倍,而Bcl-2的蛋白表达及Bcl-2/BAX明显下调(P <0.05);MST1的蛋白表达升高(P <0.01),与Bcl-2/BAX呈负相关(r^2=0.844 6,P <0.001);同时,MST1 DNA甲基化水平及DNMT1蛋白表达下降(P <0.01)。结论 MST1表达增高可能在Hcy致HUVECs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DNMT1表达下调引起的MST1启动子区DNA低甲基化可能是其表达增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 /蛋白激酶 DNA甲基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洁茹 梁爽 +2 位作者 刘济远 赵君 唐休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51例,癌旁黏膜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51例,癌旁黏膜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鳞癌、癌旁黏膜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p-Akt、p-mTOR及p70S6K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相互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和癌旁黏膜组的表达。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但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的表达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Akt/mTOR/p70 S6K信号通路分子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活跃,提示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P70 S6K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通过抑制转移抑制基因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激活抑制HeLa细胞增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思 刘元林 +5 位作者 李雪 周向东 赵岳 张萍萍 童英 张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基因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转移抑制基因1(MTSS1)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DDP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可明显抑制He La细胞增殖(P〈0.0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14和11.82μmol·L-1;DDP处理组He La细胞较对照组迁移能力下降(P〈0.05);DDP使He La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DDP抑制He La细胞MTSS1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r24 h=-0.965,P〈0.01;r48 h=-0.953,P〈0.01);p-ERK,p-AKT及胞内MTSS1蛋白表达水平均随DDP浓度增加显著下降(pERK:r24 h=-0.875,P〈0.01;r48 h=-0.966,P〈0.01;p-AKT:r24 h=-0.831,P〈0.01;r48 h=-0.863,P〈0.01;MTSS1:r24 h=-0.969,P〈0.01;r48 h=-0.988,P〈0.01)。结论 DDP可能通过下调MTSS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ERK和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而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He La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激酶 转移抑制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