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土壤转Bt基因棉花外源蛋白表达量时空变化及对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雒珺瑜 崔金杰 +7 位作者 张帅 朱香镇 吕丽敏 王春义 张利娟 王丽 李春花 周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74-5481,共8页
盐碱地是潜在的可利用耕地资源,但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棉花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投入剧增、比较效益下降和实施粮食生产安全战略等因素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面积锐减,种植区域向... 盐碱地是潜在的可利用耕地资源,但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棉花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投入剧增、比较效益下降和实施粮食生产安全战略等因素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面积锐减,种植区域向内陆盐碱旱地或滨海盐碱地转移,但目前针对盐碱地转Bt基因棉种植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性问题研究甚少,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伴随着棉花向盐碱地大面积转移种植趋势,检测盐胁迫是否影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明确其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抗虫棉种植的安全性,也是目前抗虫棉扩大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非转基因棉花为对照,分别在低盐、中盐和高盐土壤种植的棉花的苗期、蕾期和花铃期采样,室内测定了转Bt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外源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发现盐分胁迫下转Bt基因棉花苗期叶片对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下降了9.22%—47.46%,蕾期下降了31.61%—45.42%,花铃期下降了3.59%—18.52%;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了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外源蛋白的表达量,苗期功能叶外源蛋白表达量下降了7.66%—29.86%;蕾期下降了3.77%—36.85%;花铃期下降了18.13%—41.02%;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分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外源蛋白表达量与其对棉铃虫抗性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盐碱土壤显著降低了转Bt基因棉花叶片外源杀虫蛋白表达量,从而导致转Bt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的抗虫性下降。研究土壤盐分对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建立盐碱地转Bt基因棉花田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转Bt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及转Bt基因棉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转BT基因棉花 外源蛋白表达量 抗虫性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内ERK1/2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 被引量:5
2
作者 龙彩瑕 高亚南 +3 位作者 高歌 牛晨晨 徐群渊 李俊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s,ERK1/2)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已建小鼠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将BALB/C小鼠(18~22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H1-H4)和延迟性...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s,ERK1/2)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已建小鼠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将BALB/C小鼠(18~22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H1-H4)和延迟性(H5-H6)低氧预适应等7组(每组至少6只动物)。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小鼠脑组织内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①早期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随低氧暴露次数的增加(H1-H4),小鼠海马和皮层组织内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n=6),而ERK1/2蛋白表达量并无显著变化;②延迟性低氧预适应中(H5-H6),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ERK1/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6)。结论:ERK1/2的活性降低(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ERK1/2蛋白表达量下调可能分别参与了脑早期低氧预适应和晚期延迟性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低氧预适应 ERK1/2 磷酸化水平 蛋白表达量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松华 刘剑光 +4 位作者 狄佳春 陈旭升 许乃银 陈松 黄骏麒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5-299,共5页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 .1% ,对照 TM-1、泗棉 3号、苏棉 12三个常规棉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 .9%、13 .9%、9.2 %。美棉 3 3 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 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 6.68ng、682 .5 6ng。饲喂美棉 3 3 B、GK-12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1%、77.2 %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 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 8ng、683 .77ng。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 Bt毒蛋白表达量与转基因抗虫棉亲本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 1,回交世代 BC1 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 1,与抗虫性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转 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 NPT 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蛋白表达量 传递方式 转基因抗虫棉 抗性遗传 酶联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F_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海涛 郭香墨 夏敬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1-263,共3页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有差异。生长前期的抗虫性好于后期 ,同一时期嫩叶或侧枝生长点的抗虫性好于幼蕾。抗虫亲本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杂种 F1代 ,抗虫亲本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上部非功能叶 ,而杂种 F1代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则明显地低于其上部非功能叶。盛花期后至吐絮期前 ,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抗虫亲本中表现最为明显。与叶片相比 ,在花瓣中检测到的 Bt蛋白含量极低。正、反交 F1代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性 Bt蛋白表达量 转BT基因棉 抗虫杂交棉 棉花
全文增补中
铜离子添加量对大肠杆菌重组细菌漆酶及突变漆酶表达量的影响
5
作者 宋志华 张雪雪 +5 位作者 宋雨薇 周治国 俞梦艳 张涛 张越 钱立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6,共7页
铜离子浓度是影响CotA漆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的重要因素。然而,对大肠杆菌表达细菌漆酶重组蛋白的发酵条件探索和优化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在培养过程中控制铜离子添加量,探究铜离子浓度对大肠杆菌重组菌及突变菌漆酶表达量的影响。重... 铜离子浓度是影响CotA漆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的重要因素。然而,对大肠杆菌表达细菌漆酶重组蛋白的发酵条件探索和优化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在培养过程中控制铜离子添加量,探究铜离子浓度对大肠杆菌重组菌及突变菌漆酶表达量的影响。重组CotA漆酶表达菌株在铜离子浓度为1 mmol/L时破碎液漆酶活性较高,达到约2207 U/mL;突变细菌漆酶I421A表达菌株在铜离子浓度为1.5 mmol/L时破碎液漆酶活性较高,达到631 U/mL;突变细菌漆酶T466A表达菌株在铜离子浓度为1.5 mmol/L时破碎液漆酶活性较高,达到852 U/mL;突变细菌漆酶K464A表达菌株在铜离子浓度为1 mmol/L时破碎液漆酶活性较高,达到295 U/mL。菌株的表达量受铜离子浓度影响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铜离子添加条件的探究,对改善细菌漆酶表达量较低的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漆酶 异源表达 定点突变 蛋白表达量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因子-2蛋白质表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余湧 赵宏涛 陆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3-509,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因子-2( FGF2)蛋白质表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将9窝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7日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每组3窝。仔猪从7日龄起补...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因子-2( FGF2)蛋白质表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将9窝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7日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每组3窝。仔猪从7日龄起补饲相应的饲粮,21日龄断奶后继续补饲断奶前饲粮至28日龄结束。从每窝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屠宰,采集小肠及黏膜样品,测定FGF2蛋白质表达量和小肠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分别高于0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但3个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分别极显著大于0 mg/kg外源精胺组( P<0.01),而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V/C )分别极显著高于0 mg/kg外源精胺组( P<0.01)。3)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随外源精胺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由此可见,给7~28日龄仔猪连续补饲外源精胺能提高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V/C和二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精胺 小肠 FGF2蛋白表达 形态结构 二糖酶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金鑫 赵海燕 马永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甘草黄酮(LF)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一次性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T2DM)实验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模型组(DM)、... 本文旨在研究甘草黄酮(LF)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一次性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T2DM)实验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模型组(DM)、甘草黄酮治疗组(LF)和阳性对照组(PC)。分别以溶剂(1,2-丙二醇)、甘草黄酮[300 mg/(kg·d)]或吡格列酮[10 mg/(kg·d)]连续灌胃6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GSK-3β的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DM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SK-3β的蛋白表达量较CON组显著升高(P<0.01);其在LF组和PC组的表达量与DM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LF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GSK-3β的蛋白表达量,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GSK-3Β 蛋白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Cry1Ab/Cry1Ac融合蛋白表达及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杀虫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贝 白树雄 +3 位作者 王振营 王月琴 王勤英 何康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室内抗螟性评价是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发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ZZM030心叶中Cry1Ab/Cry1Ac融合杀虫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分别取食转基因玉... 【目的】室内抗螟性评价是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发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ZZM030心叶中Cry1Ab/Cry1Ac融合杀虫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分别取食转基因玉米ZZM030和非转基因玉米X249心叶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敏感品系ACB-BtS、Cry1Ab抗性品系ACB-AbR和Cry1Ac抗性品系ACB-AcR初孵幼虫的存活率。【结果】转基因抗虫玉米ZZM0304叶期和8叶期心叶中Cry1Ab/Cry1Ac融合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10.62和2.94μg/g FW。敏感品系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ZZM030心叶2 d的存活率仅为23.6%,4 d后存活率为0,而取食非转基因对照玉米X249心叶4 d的存活率高达93.1%。Cry1Ab抗性品系和Cry1Ac抗性品系初孵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ZZM030心叶6 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1.1%和12.5%,而取食非转基因玉米X249心叶6 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1.9%和77.8%。【结论】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ZZM030心叶中高表达的Cry1Ab/Cry1Ac融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具有极高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 杀虫效果 蛋白表达量 室内生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 LA-PEDV-S1质粒拷贝数与发酵重组乳酸菌S1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窦速林 刘卫贞 +3 位作者 侯喜林 张冰冰 王桂华 余丽芸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7-33,共7页
探究质粒拷贝数以及目标蛋白S1表达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放大生产p LA-PEDV-S1/Lactobacillus casei的最佳发酵时间。通过发酵重组干酪乳杆菌,绘制重组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生长的最佳时期。将p LA-PEDV-S1/L. casei分别... 探究质粒拷贝数以及目标蛋白S1表达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放大生产p LA-PEDV-S1/Lactobacillus casei的最佳发酵时间。通过发酵重组干酪乳杆菌,绘制重组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生长的最佳时期。将p LA-PEDV-S1/L. casei分别接种至添加抗生素和不添加抗生素的MRS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进行稳定性实验。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重组干酪乳杆菌中质粒的拷贝数,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酸菌表达的目标蛋白。重组菌在7 h达到生长顶点,传至120代时外源质粒并无丢失情况出现。质粒拷贝数在9 h达到峰值29. 34,表达目标蛋白的重组菌在7 h达到峰值97. 98%。结果显示在细菌生长的对数生长期末期,质粒拷贝数最高且S1表达量最多;在平台期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质粒拷贝数逐渐降低,S1表达量也相应减少。发酵的最佳时间为7~10 h,质粒拷贝数与S1表达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酪乳杆菌 荧光定PCR 质粒拷贝数 S1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765高表达对胃癌耐药细胞株BGC-823/CDDP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霍中华 储著凌 +2 位作者 胡君 宋博 吕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观察miRNA765高表达对胃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株BGC-823/C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PCR扩增的包含miRNA765前体的基因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构建miRNA重组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转染重组质粒到BGC-823/CDDP细胞。转染后48 h,Real-T... 目的观察miRNA765高表达对胃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株BGC-823/C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PCR扩增的包含miRNA765前体的基因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构建miRNA重组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转染重组质粒到BGC-823/CDDP细胞。转染后48 h,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中miRNA765和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因子1(CIAP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不同浓度CDDP处理转染后48 h的BGC-823/CDDP细胞,24和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对于CDDP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终质量浓度为1μg/mL的CDDP处理基因干预后的BGC-823/CDDP细胞,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BGC-823/CDDP细胞内miRNA76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亲本细胞BGC-823,CIAP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则明显高于其亲本细胞株(均P<0.01)。在BGC-823/CDDP细胞内高表达miRNA765可明显抑制CIAPIN1蛋白的表达,转染后48 h的CIAPIN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1);miRNA765高表达可明显降低BGC-823/CDDP细胞的耐药能力,48 h后IC50值从(18.27±3.92)μg/mL降至(1.50±0.43)μg/mL(P<0.05)。转染48 h后,BGC-823/CDDP细胞的凋亡率从(10.1±1.7)%上升至(53.4±7.9)%(P<0.01)。结论 miRNA765高表达可以明显降低胃癌耐药细胞株BGC-823/CDDP的耐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C-823 耐药细胞株 CDDP 耐药性 胃癌 脂质体转染 蛋白表达量 DP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rhG-CSF基因鱼腥藻的重组基因及蛋白检测
11
作者 赵兴贵 李清艳 +1 位作者 李爽 施定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提取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基因成功转入鱼腥藻7120中,并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得转基因鱼腥藻7120-G-CSF中G-CSF蛋白在第21d表达量达到最大。对转基因蓝藻的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hG-CSF基因转... 提取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基因成功转入鱼腥藻7120中,并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得转基因鱼腥藻7120-G-CSF中G-CSF蛋白在第21d表达量达到最大。对转基因蓝藻的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hG-CSF基因转化蓝藻后,对蓝藻前中期的生长影响不大,但21d后生长速度下降,同时外源蛋白表达也达到最大值,这有利于转基因藻的大规模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CR 酶切 转基因鱼腥藻7120-G—CSF G-CSF蛋白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益生素配伍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文斌 尹君 +1 位作者 方星星 王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选用196尾1龄异育银鲫[体重为(30±2)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为试验组,1组投喂的为基础饲料,2、3、4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100μg/g低聚木糖、100μg/... 选用196尾1龄异育银鲫[体重为(30±2)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为试验组,1组投喂的为基础饲料,2、3、4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100μg/g低聚木糖、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300μg/g复合酶制剂,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112天。研究3种益生素及其配伍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3、4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比1组(对照)均有提高,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97%、43.78%和18.36%(P<0.05)。试验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酶活性及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各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和乳酸杆菌均比对照组少且差异显著(P<0.05);而在肠道芽孢杆菌方面,除芽孢杆菌与酶制剂配伍组外,其余两试验组对芽孢杆菌均有促生长作用,芽孢杆菌与寡糖配伍组对芽孢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明显(P<0.05)。由此可见,芽孢杆菌、低聚木糖、复合酶制剂及它们的配伍物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且能提高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肠道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素 异育银鲫 生长 消化 肠道菌群 蛋白酶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娟娟 任东升 +1 位作者 段鑫 张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7-612,共6页
本文以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人Ig G-Fc抗体融合蛋白的CHO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其细胞密度、活力及蛋白表达量和聚体百分比的进行了3个大类因素的考察,即水解物:0.5%酵母提取物,0.5%谷类水解物,0.5%大豆蛋白水解物,0.5%植物蛋白... 本文以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人Ig G-Fc抗体融合蛋白的CHO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其细胞密度、活力及蛋白表达量和聚体百分比的进行了3个大类因素的考察,即水解物:0.5%酵母提取物,0.5%谷类水解物,0.5%大豆蛋白水解物,0.5%植物蛋白胨;脂类物质:10 mmol/L磷脂酰胆碱,10 mg/L乙醇胺,0.05%脂肪乳剂;激素类物质:10μmol/L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10 mg/L胰岛素,20 n M孕酮(类固醇激素)。结果表明,水解物中0.5%酵母水解物,脂类物质中10 mg/L乙醇胺,激素类物质中10 mg/L胰岛素对提高CHO细胞密度、活力和蛋白表达量和降低聚体含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活力 蛋白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六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1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681,共45页
β连环素及wnt5a在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中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β连环素,wntl在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后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从而根据其变化选择相应的特异性拮抗剂或者激动剂以期达到对甲基苯丙胺成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鼠... β连环素及wnt5a在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中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β连环素,wntl在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后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从而根据其变化选择相应的特异性拮抗剂或者激动剂以期达到对甲基苯丙胺成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静脉自身给药进静脉插管手术的方法来构造大鼠自身给药的模型,再取脑通过免疫印记的方法来检测大鼠脑区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甲基苯丙胺给药组的β连环素的表达量在前额皮层,伏隔阂,尾壳核,腹侧被盖区以及海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wntl只在腹侧被盖区中的表达量有所升高,而在其他各脑区中的表达量并无差异。结论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会引起wnt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β连环素表达量的变化,而仅仅影响wntl在腹侧被盖区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摘要 精神药理学 静脉自身给药 蛋白表达量 甲基苯丙胺 腹侧被盖区 wnt信号通路 Β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Hsp20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高温高湿胁迫响应的分析
15
作者 徐乐 何宏泰 +5 位作者 刘浩然 林紫依 刘燕敏 王泽博 魏家萍 刘骕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8,共14页
热激蛋白(Hsps)家族中的小热激蛋白(Hsp20)在保护植物免受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大豆Hsp20家族基因的特性及其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响应,对大豆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 热激蛋白(Hsps)家族中的小热激蛋白(Hsp20)在保护植物免受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大豆Hsp20家族基因的特性及其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响应,对大豆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湘豆3号和宁镇1号两个大豆品种在高温高湿胁迫下不同时间的蛋白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基因组中共查找出33个GmHsp20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上并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结果分为11个亚族。序列分析表明GmHsp20蛋白表现出较高的结构保守性,含有典型的ACD结构域,32个GmHsp20基因(96.96%)没有内含子,或只有1个内含子。启动子分析表明,GmHsp20基因含有大量与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MYB数目最多(110)个。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除GmHSP22.6外,其余基因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GmHSP18.5、GmHSP23.7、GmHSP15.2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高度表达。蛋白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宁镇1号和湘豆3号两个品种中,经高温高湿胁迫处理后,GmHSP18.5、GmHSP23.7、GmHSP26.0B、GmHSP17.8、GmHSP25.95个蛋白均上调表达,并且在两个品种间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小热激蛋白家族成员可能参与了大豆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应答反应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小热激蛋白GmHsp20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小热激蛋白Hsp20 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温高湿胁迫 蛋白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在不同肠道内微生物环境下对雏鸡空肠发育、肠屏障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一博 宋阳 +5 位作者 王禹盟 陶冶 李所 兰海楠 吴旻 郑鑫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6-5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丁酸梭菌在不同肠道微生物环境下对宿主的影响效果。通过粪菌移植将雏鸡肠道内微生物环境改造为成年鸡肠道内微生物环境,每只雏鸡饲喂0.5 m L菌液。在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测试其对雏鸡的影响,丁酸梭菌浓度为109CFU/kg。将... 本研究旨在探究丁酸梭菌在不同肠道微生物环境下对宿主的影响效果。通过粪菌移植将雏鸡肠道内微生物环境改造为成年鸡肠道内微生物环境,每只雏鸡饲喂0.5 m L菌液。在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测试其对雏鸡的影响,丁酸梭菌浓度为109CFU/kg。将144只1日龄雏鸡平均分为四组:对照组(CON组)、粪菌移植组(FMT组)、丁酸梭菌组(CB组)和联合处理组(CT组)。CON组饲喂生理盐水和正常雏鸡饲料,FMT组饲喂菌液和正常饲料,CB组饲喂生理盐水和加了丁酸梭菌的饲料,CT组饲喂菌液和添加丁酸梭菌的饲料。结果表明:CB组14日龄雏鸡体重显著高于CON组8.45%(P <0.05),7日龄雏鸡肠道重量极显著低于CON组22.45%(P <0.01),7日龄空肠绒毛高度比隐窝深度(绒腺比)显著高于CON组20.20%(P <0.05),7日龄和14日龄雏鸡空肠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32.10%和50.49%(P <0.05),7日龄雏鸡空肠MUC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CON组56.44%(P <0.01);CT组14日龄雏鸡体重显著高于FMT组7.25%(P <0.05),21日龄雏鸡肠道重量显著高于FMT组10.06%(P <0.05),7日龄雏鸡空肠MUC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FMT组60.82%(P <0.01)。总的来说,添加丁酸梭菌会对生命早期的雏鸡肠道发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却会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并促进雏鸡肠道连接蛋白claudin-1基因高表达,抑制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并促进14日龄左右的雏鸡体重增长速率。在成年鸡肠道菌群环境下,丁酸梭菌对生命早期的雏鸡肠道发育没有负面影响,对雏鸡肠道绒毛的发育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了雏鸡体重增加,并在雏鸡7日龄左右抑制了肠道黏蛋白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雏鸡 连接蛋白基因表达 蛋白基因表达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