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表位与Balb/c小鼠血清白蛋白融合表达及其纯化
1
作者 余兵兵 周朋 +2 位作者 王善辉 王希良 于三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优势表位的抗原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的抗原表位,选取F205-223与F255-278两个小片段表位作为候选研究对象,构建了编码F蛋白两个表住与Balb/c小鼠白蛋白结构域I的融...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优势表位的抗原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的抗原表位,选取F205-223与F255-278两个小片段表位作为候选研究对象,构建了编码F蛋白两个表住与Balb/c小鼠白蛋白结构域I的融合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融合表达,表达蛋白采用金属亲和层析法纯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采用尿素变性,亲和层析法纯化后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F蛋白表位 Balb/c小鼠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表位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如敬 吴学敏 +6 位作者 车勇良 王隆柏 刘玉涛 严山 魏宏 庄向生 周伦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抗原表位串联表达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P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重组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7.5μg/mL,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37... 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抗原表位串联表达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P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重组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7.5μg/mL,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37℃封闭2h;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37℃作用2h;兔抗猪IgG/辣根酶(HRP)(1∶3000),37℃作用2h;37℃避光显色15min读取D450nm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S/P值≥0.254为阳性,S/P值≤0.212为阴性。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其他5种猪常见病原阳性血清,其D450nm值均小于0.212。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临床免疫勃林格殷格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4周后的猪血清70份进行检测,其D450nm值均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重组GP5表位蛋白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重组GP5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3D蛋白N端T细胞表位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清侠 王世红 +3 位作者 金前跃 李清州 郝慧芳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137,共5页
为获得具有抗原性的口蹄疫病毒(FMDV)3D蛋白N端T细胞表位的重组表达蛋白,根据FMDV3D蛋白前115位氨基酸序列,设计优化并人工合成相应的核酸序列,将其克隆至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115,并将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细胞。经IPT... 为获得具有抗原性的口蹄疫病毒(FMDV)3D蛋白N端T细胞表位的重组表达蛋白,根据FMDV3D蛋白前115位氨基酸序列,设计优化并人工合成相应的核酸序列,将其克隆至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115,并将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细胞。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olt鉴定,结果显示,在16kD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对表达产物进行可溶性分析,结果表达蛋白50%为可溶性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了较高浓度和纯度的目的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含FMDV 3D蛋白前115位氨基酸的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可溶性表达,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为开发口蹄疫诊断试剂和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3D聚合酶 T细胞重组蛋白 原核 疫苗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的研究
4
作者 张飞跃 伍孟琛 +4 位作者 吴海燕 马光旭 吴飞 杜爱芳 杨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进行分析;原核表达并纯化多表位重组蛋白(multi-epitope protein, MEP),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纯化效果;搭建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表位肽为亲水性蛋白非过敏原,具有一定抗原性,抗原表位均呈现在蛋白表面,能与MHC分子H-2-Dd稳定结合;可在BL21(DE3)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中稳定表达,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构建的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包封为54.42%,纳米颗粒饱满,大小均一。成功设计并构建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为弓形虫新型纳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重组蛋白 PLGA纳米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线性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识别 被引量:6
5
作者 丛艳君 李晔 +3 位作者 刘家琦 陈澍 于晓凤 李林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5-200,共6页
α-乳白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开展α-乳白蛋白表位定位及氨基酸特性研究可深入了解过敏原的致敏机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在乳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为制备低过敏乳制品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采用丙氨... α-乳白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开展α-乳白蛋白表位定位及氨基酸特性研究可深入了解过敏原的致敏机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在乳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为制备低过敏乳制品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采用丙氨酸免疫表位扫描技术识别α-乳白蛋白的关键氨基酸,即用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中Ig G识别α-乳白蛋白系列合成的多肽,筛选作用表位,然后用丙氨酸依次取代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合成新的多肽,以牛乳过敏患者血清池为抗体识别关键氨基酸。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Ig G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6~20、aa21~35、aa36~50和aa86~100;关键氨基酸为第9位的苯丙氨酸、第15位的亮氨酸、第24位的脯氨酸、第26位的色氨酸和第32位的组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过敏 Α-乳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作用 关键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 郭钦 +2 位作者 阮辉 张洪波 何国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6,共4页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目前已成为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利用此技术可以鉴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蛋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增加蛋白的稳定性和表达水平、绘制功能性抗原位图、固定化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和酶等,此项技术的运用代...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目前已成为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利用此技术可以鉴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蛋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增加蛋白的稳定性和表达水平、绘制功能性抗原位图、固定化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和酶等,此项技术的运用代表着蛋白质工程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工程 酵母细胞面展示 酶固定化 亲和力 蛋白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的脑心肌炎病毒VP1表位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抗原性测定 被引量:5
7
作者 韩研妍 姜平 +1 位作者 顾小雪 李玉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在分析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抗原表位基础上人工合成一段含VP1抗原表位双链DNA序列(150 bp),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过GSTr... 在分析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抗原表位基础上人工合成一段含VP1抗原表位双链DNA序列(150 bp),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过GSTrap FF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经SDS-PAGE电泳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30 800。以该纯化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 600的抗血清。W estern-b lot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经过空载体pGEX-6p-1表达的GST蛋白孵育的抗血清反应后有明显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抗原表位区150 bp编码基因在E.coli中获得正确表达,纯化后的蛋白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VP1蛋白抗原 原核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清浩 王祥卫 +1 位作者 金燕 张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 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 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 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 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 目的 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 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 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 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 -10,24 -54,65 -77,84 -91,108 -134,140 -156,159 -174,179 -196,199- 210,220- 233, 237- 265,270- 299,316 -337,351 -362,369- 396,411- 420,445 -502。结论 应用多参数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 研究MUC1结构和功能、构建MUC1突变体和选择表达新型MUC1分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 预测 蛋白质抗原 B细胞 结构和功能 面特性 二级结构 理化性质 免疫原性 亲水性 可塑性 可及性 多参数 步研究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靶向DC重组蛋白DC3pep-SDZ对斑马鱼的免疫保护性分析
9
作者 于恩远 荣睿璠 +6 位作者 曾君 赵瑞利 郭海悦 张东超 胡烨 李颖 王心如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了探究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由猪链球菌(SS)的分泌型DNA核酸酶A(SsnA)、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H)和高亲和力锌摄取系统蛋白(ZnuA)3个毒力因子的优势细胞表位和树突状细胞靶向肽(DC3pep)串联而成的重组蛋白DC3pep-SDZ(SsnA-DLDH-ZnuA)... 为了探究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由猪链球菌(SS)的分泌型DNA核酸酶A(SsnA)、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H)和高亲和力锌摄取系统蛋白(ZnuA)3个毒力因子的优势细胞表位和树突状细胞靶向肽(DC3pep)串联而成的重组蛋白DC3pep-SDZ(SsnA-DLDH-ZnuA)对致病型SS攻击斑马鱼的免疫保护效果,本试验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DC3pep-SDZ和SDZ,分别免疫AB系野生型斑马鱼,攻击致病型2、3和9型SS(SS2、SS3和SS9),计算存活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斑马鱼脑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SS3感染斑马鱼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DC3pep-SDZ和SDZ分子质量分别为44和42 kDa,2个蛋白均以可溶的形式表达。SS2、SS3和SS9攻击斑马鱼后,重组蛋白DC3pep-SDZ组和重组蛋白SDZ组斑马鱼存活率分别为50.0%、65.0%和60.0%,45.0%、47.3%和45.0%,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H.E.染色镜检结果显示,重组蛋白DC3pep-SDZ组的斑马鱼被3种分型SS攻击后脑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变化。RT-qPCR结果显示,重组蛋白DC3pep-SDZ组促炎细胞因子:与PBS对照组相比较IL-6、TNF-α和IFN-γmRNA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极其显著(P<0.001)和极显著(P<0.01)下调,与重组蛋白SDZ组相比较IL-6和TNF-αmRNA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下调(P<0.05);重组蛋白DC3pep-SDZ组抗炎性细胞因子:与PBS对照组相比较IL-10和TGF-β1 mRNA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极其显著(P<0.001)上调,与重组蛋白SDZ组相比较TGF-β1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重组蛋白DC3pep-SDZ较SDZ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能产生SS2、SS3和SS9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斑马鱼感染SS3后的脑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斑马鱼 蛋白 DC3pep-SDZ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善辉 李华坤 +1 位作者 陈永亮 吕颜枝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评价真核表达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融合表位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TMUV E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筛选2段T细胞表位和8段B细胞表位,采用柔性肽将10条多肽进行拼接,人工合成串联表位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该融... 为评价真核表达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融合表位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TMUV E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筛选2段T细胞表位和8段B细胞表位,采用柔性肽将10条多肽进行拼接,人工合成串联表位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该融合表位蛋白(rTBE)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TBE能够在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Al(OH)3乳化(0.1μg/mL),分别以0.3 mL、0.6 mL和0.8 mL的剂量免疫雏鸭,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TBE可以诱导雏鸭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结果表明,rTBE能够刺激雏鸭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中和抗体试验结果表明,表达的rTBE和DTMUV病商品活疫苗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DTMUV的中和抗体。Al(OH)3对照组雏鸭均未产生IgG血清抗体与中和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 mL rTBE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为70%,0.6 mL、0.8 mL和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均为100%,而Al(OH)3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预测及表达的DTMUV E蛋白融合表位蛋白rTBE具有免疫原性及保护力。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保护效果 亚单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xx08毒株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艳平 田献礼 +7 位作者 李鹏 岳锋 贾文科 张艳芳 孙国鹏 郭东光 刘卫 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137,154,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HN基因抗原表位集中区HNI175-K367基因片段(523-1101位)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HNI175-K367。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ED3),经IPTG诱导,SDS-PAGE鉴定表明,HNI175-K367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38k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HN基因抗原表位集中区HNI175-K367基因片段(523-1101位)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HNI175-K367。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ED3),经IPTG诱导,SDS-PAGE鉴定表明,HNI175-K367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38kD。Western-blot分析证实,HNI175-K367蛋白与鸡新城疫病毒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HN蛋白抗原集中区 原核 多克隆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用重组蛋白检测抗口蹄疫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大利 冯宇 +6 位作者 张培因 冉波 卫红飞 邵明玉 王爱丽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MDV感染后的阳性豚鼠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VP1epi重组蛋白,用此蛋白包被检测抗FM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3200,并证明所检测的抗体是FMDV特异性的。结论VP1epi重组蛋白可以替代FMDV颗粒用于建立检测抗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抗口蹄疫病毒抗体 VP1重组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