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评价透析器对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牟倡骏 许洁 +3 位作者 张洁敏 王磊 王禹峰 江君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建立了一种评价透析器对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酸和马尿酸3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PBUTs)清除效果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配制与透析患者体内PBUTs浓度相当的模拟液代替血液,进行透析模拟治疗,取透析前后的模拟液作为... 建立了一种评价透析器对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酸和马尿酸3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PBUTs)清除效果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配制与透析患者体内PBUTs浓度相当的模拟液代替血液,进行透析模拟治疗,取透析前后的模拟液作为待测样品。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和超滤离心处理后,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扫描,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3种PBUTs在25~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定量下限为25 ng/mL;在75、250、750 ng/m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2.5%~11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基质效应为80.6%~105%。该方法成本低、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回收率高,适用于透析器对PBUTs清除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透析器 模拟液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清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尿毒症毒素结合蛋白-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结合蛋白分离成功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岩 吴雄飞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结合蛋白 尿毒症毒素 生物传感器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毒素血液灌流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张玉坤 刘英姿 +1 位作者 吴越 王为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和架桥剂,加入2-苄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参与共聚反应,通过调整致孔剂用量和比例,采用悬浮聚合一步法制备了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分析表征了吸附剂的孔结构,并进行了体外吸附...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和架桥剂,加入2-苄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参与共聚反应,通过调整致孔剂用量和比例,采用悬浮聚合一步法制备了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分析表征了吸附剂的孔结构,并进行了体外吸附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吸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此吸附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可达到582 m2/g,不仅具有大量的中孔,同时具有丰富的微孔,对多种尿毒症毒素具有较高吸附能力,血液学试验表现良好,有望于临床清除患者体内蛋白结合和中大分子毒素治疗尿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尿毒症毒素 吸附剂 中大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清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新 吴军 +5 位作者 韦杏雪 丁瑜 周宝尚 王代红 王沂芹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分离、透析、低温真空冻干等处理提取血清蛋白,以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分离、透析、低温真空冻干等处理提取血清蛋白,以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或正常血清蛋白溶液(0.4%、1%、2%、4%)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不同时间(24、48、72 h),设置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一氧化氮(NO)试剂盒、一氧化氮合酶(NOS)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O浓度和细胞NO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产生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血清蛋白溶液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组细胞折光性差,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膜表面毛糙,细胞突起明显增多,细胞形态各异,胞浆颗粒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处理HUVEC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与正常蛋白溶液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蛋白溶液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降低、细胞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尿毒症蛋白溶液组EMPs产生率为(62.57±1.5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7.3±0.57)%和正常蛋白溶液组(13±0.94)%(P<0.05)。尿毒症蛋白溶液对HUVEC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能使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损伤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膜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对Cry1Ac毒素杀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靳婷婷 王振营 何康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MPR和MPR-r2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当MPR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活性具有加性效应,而MPR-r2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的杀虫效果则没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钙黏蛋白 毒素结合 Cry1Ac毒素 加性效应 等位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凝溶胶蛋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焦丽娜 姚咏明 寿松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凝溶胶蛋白(GSN)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24)、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n=24)、血必净组(n=24)。后两组采用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凝溶胶蛋白(GSN)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24)、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n=24)、血必净组(n=24)。后两组采用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后开腹翻动盲肠后关腹。血必净组于术后2、12、24、36、48、60h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每次剂量均为4ml/kg;假手术组及CLP组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术后6、12、24、72h肝组织GSN、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并应用鲎试验检测肝组织中内毒素(LP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CLP组大鼠肝组织GSN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LPS及HMGB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LP组比较,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肝组织GSN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LPS及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时间点CLP组肝组织GSN含量与LPS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MBG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拮抗内毒素的作用而促进肝组织GSN生成,进而减轻脓毒症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毒症 结合微丝蛋白 毒素 HMGB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叶卉 侯笑洋 +3 位作者 黄莉兰 安珂 李泓 张玉忠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0-524,共5页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的清除能力有限。血液透析膜材料的血液不相容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的病变甚至死亡。因此,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和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改性方法中,通过膜表面亲水改性和表面带负电可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在扩散基础上引入对流或吸附机制可以强化尿毒症毒素的清除。除传统改性方法外,一些新型血液透析膜也被开发用于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以及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如蛋白质仿生膜、纳米通道定向传输膜、三维模板多层纤维膜、抗凝生物膜以及自抗凝膜。介绍了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血液透析膜改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膜 血液相容性 尿毒症毒素 中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化合物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