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结合毒素清除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冯佳楠 祖源 +2 位作者 路香雪 李寒 王世相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2期77-80,共4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清除体内尿毒症毒素能力较正常人明显减退,导致尿毒症毒素的蓄积,从而造成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受损。血液净化能够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清除大部分尿毒症毒素,但由于蛋白结...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清除体内尿毒症毒素能力较正常人明显减退,导致尿毒症毒素的蓄积,从而造成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受损。血液净化能够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清除大部分尿毒症毒素,但由于蛋白结合毒素游离部分较低,常规血液透析难以清除而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将主要从CKD人群中的蛋白结合毒素与心血管疾病进展及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毒素清除效果2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液净化 心血管疾病 蛋白结合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衰宁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及排便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白田丽 王志鹏 +5 位作者 恽芸蕾 朱冰冰 姚兴梅 王杰 王润华 王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观察肾衰宁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IS、L-KYN、KYNA、HA、4-OHHA、IAA、MLT)、排便及血清生化指标(Cr、BUN、UA、CysC、Hb、CRP、Alb、Ca^(2+)、P^(3-)、PTH、LDL-C、TC、HDL-C、TG、Kt/V、URR)... 目的:观察肾衰宁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IS、L-KYN、KYNA、HA、4-OHHA、IAA、MLT)、排便及血清生化指标(Cr、BUN、UA、CysC、Hb、CRP、Alb、Ca^(2+)、P^(3-)、PTH、LDL-C、TC、HDL-C、TG、Kt/V、URR)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4例M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周血液净化,4 h/次,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贫血及钙磷代谢等相关指标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以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衰宁颗粒,5 g/次,3次/日,餐后口服,疗程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IS)、L-犬尿氨酸(L-KYN)、犬尿喹啉酸(KYNA)、马尿酸(HA)、4-羟基马尿酸(4-OH HA)、^(3-)吲哚乙酸(IAA)、褪黑激素(MLT)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排便频率、Bristol粪便形态量表(BSFS)评分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素(PTH),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TG),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及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共60例患者完成了随访,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血清L-KYN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偏低(P<0.05);每周排便次数观察组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增加(P<0.05),BSFS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三酰甘油偏低。两组均没有严重副作用报道。结论:口服肾衰宁颗粒可有效降低MHD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L-KYN的血清含量,改善排便,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值得在血透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宁颗粒 维持性血液透析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便秘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宏 李新伦 +2 位作者 高卓 李红霞 伦立德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2组。HD+HP组(n=30例)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2次...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2组。HD+HP组(n=30例)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2次/周)和HD+HP(1次/周)治疗;HD组(n=30例)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方法测定HD组透析前、后及HD+HP组血液灌流前、后血清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phate,PCS)和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 acid,CMPF)浓度,并计算其下降率,同时测定HD组透析废液及HD+HP组血液灌流器中这4种毒素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组:(11.63±9.48)mg/L比(31.68±19.41)mg/L,t=6.652,P=0.000;HP+HD组:(12.60±8.42)mg/L比(32.34±25.60)mg/L,t=6.114,P=0.000],HD+HP组灌流后2h的HA下降率高于HD组治疗4h的HA下降率[(62.21±10.01)%比(57.03±18.79)%,t=-1.155,P=0.02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S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组:(19.05±7.50)mg/L比(28.87±10.51)mg/L,t=8.175,P=0.000;HP+HD组:(15.61±10.85)mg/L比(31.04±18.93)mg/L,t=7.738,P=0.000],HD+HP组灌流后2h的PCS下降率高于HD组治疗4h的PCS下降率[(49.92±10.42)%比(34.13±10.13)%,t=-5.302,P=0.00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S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组:(19.98±11.97)mg/L比(31.96±16.30)mg/L,t=8.175,P=0.000;HP+HD组:(16.72±8.02)mg/L比(32.89±16.66)mg/L,t=7.864,P=0.000],HD+HP组灌流后2h的IS下降率高于HD组治疗4h的IS下降率[(47.67±11.37)%比(37.58±15.13)%,t=-2.754,P=0.008]。H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MPF的浓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28.97±14.40)mg/L比(26.86±19.93)mg/L,t=-2.013,P>0.05),HP+HD组治疗后血清CMPF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5.54±12.07)mg/L比(23.03±18.33)mg/L,t=5.324,P=0.001],HD+HP组灌流后2h的CMPF下降率显著高于HD组治疗4h的CMPF下降率(31.18±11.79)%比(-4.79±23.44)%,t=-3.384,P=0.002]。HP+HD组血液灌流器中HA、PCS、IS和CMPF的含量为别为(126.14±76.61)mg、(74.95±28.67)mg、(82.36±26.96)mg和(10.96±6.70)mg;HD组透析废液中HA、PCS和IS的含量为别为(93.05±61.87)mg、(30.57±10.93)mg和(27.18±15.55)mg,CMPF在透析废液中未测出,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液灌流对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蛋白结合毒素 溶质清除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游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真真 李新伦 +2 位作者 李红霞 伦立德 窦桂芳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 目的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 acid,CMPF)4种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游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了解游离浓度、蛋白结合率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例CKD患者依据肾功能分为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组,另外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滤法分离血清游离HA、IS、PCS及CMPF,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a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S-MS/MS)技术测定CKD患者血清HA、IS、PCS、CMPF的游离浓度,计算以上4种物质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各组HA、IS、PCS及CMPF的游离浓度分别为:健康对照组(μg/ml)2.13(1.36~3.53)、0.11(0.07~017)、0.43(0.14~0.59)、0.26(0.24~0.28);CKD3期(μg/ml)2.88(1.76~5.63)、0.23(0.05~0.48)、0.96(0.56~2.08)、0.30(0.25~0.31);CKD4期(μg/ml)8.78(3.32~17.88)、0.55(0.26~0.91)、1.21(0.53~4.33)、0.32(0.29~0.50);CKD5期(μg/ml)24.05(3.56~62.55)、3.16(0.96~8.10)、5.42(0.62~12.83)、0.28(0.25~0.35);MHD组(μg/ml)101.95(23.23~125.25)、6.29(2.06~12.98)、7.53(2.66~12.98)、0.30(0.28~0.33)。HA的蛋白结合率大于60%,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均大于90%。结论 HA、IS及PCS的游离浓度在CKD后期出现升高,同时其蛋白结合率出现降低,CMPF的游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无明显变化。HA、IS、PCS及CMPF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高强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游离浓度 蛋白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7
5
作者 邓岱 李新伦 +3 位作者 李红霞 高卓 窦桂芳 伦立德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9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毒素--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phate,PCS)和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的清...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毒素--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phate,PCS)和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的清除效果。方法将入选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HD组、HDF组和HP+HD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MS)方法测定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前后血清IS、PCS和HA浓度,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结果对血清IS的清除,HD组从(30.96±12.55)μg/ml降至(21.03±10.42)μg/ml(P<0.05),下降率为(33.10±12.87)%;HDF组从(32.24±17.11)μg/ml降至(17.11±8.94)μg/ml(P<0.01),下降率为(43.96±14.96)%;HP+HD组从(33.52±19.30)μg/ml降至(14.33±9.81)μg/ml(P<0.01),下降率为(57.96±11.95)%;HP+HD组下降率显著高于同期HDF组和HD组(P<0.05,P<0.01),HDF组下降率显著高于HD组(P<0.05)。对血清PCS的清除,HD组从(24.87±13.64)μg/ml降至(16.80±8.48)μg/ml(P<0.05),下降率为(30.24±9.27)%;HDF组从(30.60±19.18)μg/ml降至(15.59±12.39)μg/ml(P<0.05),下降率为(43.20±11.87)%;HP+HD组从(38.92±17.24)μg/ml降至(17.71±10.22)μg/ml(P<0.01),下降率为(54.22±14.37)%。HP+HD组下降率显著高于同期HDF组和HD组(P<0.01,P<0.01),HDF组治疗血清PCS水平下降率高于HD组(P<0.05)。对血清HA清除,HD组从(18.65±14.24)μg/ml降至(7.38±5.27)μg/ml(P<0.01),下降率为(59.36±7.46)%;HDF组从(27.62±16.07)μg/ml降至(7.75±4.56)μg/ml(P<0.01),下降率为(69.70±11.93)%;HP+HD组从(20.48±11.02)μg/ml降至(6.33±4.78)μg/ml(P<0.01),下降率为(71.20±10.28)%;HP+HD组下降率显著高于同期HD组(P<0.01),HDF组降率显著高于HD组(P<0.01),但HP+HD组与HDF组之间的下降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D、HDF和HP+HD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对蛋白结合类毒素均有清除作用,HP+HD的清除效果优于HDF和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类毒素清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欧志强 李新伦 +2 位作者 张宏 李红霞 伦立德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36例,分为HD+HP组、HD组,每组各18例...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36例,分为HD+HP组、HD组,每组各18例,HD+HP组HD治疗每周2次,HD+HP每周1次,HD组HD治疗每周3次,共36周。对比分析研究前后蛋白结合类毒素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phate,PCS)的浓度变化及尿素氮清除指数(Kt/V)变化。同时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idney disease and quality of life-short form,KDQOL-SF1.3)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1)HA、PCS研究前、后比较,HD组无统计学差异(t=-0.328,P=0.747;t=-0.178,P=0.861);HD+HP组明显下降(t=2.221,P=0.040;t=2.207,P=0.041);研究结束时组间比较HD+HP组明显低于HD组(t=2.139,P=0.045;t=2.051,P=0.048);(2)IS研究前、后比较,HD组明显上升(z=-2.298,P=0.035),HD+HP组无统计学差异(z=-0.970,P=0.332),研究结束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z=-1.485,P=0.137);(3)生活质量研究前、后比较,HD组躯体疼痛、精力维度得分较基线明显降低(t=2.136,P=0.049;t=2.947,P=0.009);HD+HP组症状与不适、肾病影响、精力维度得分较基线明显升高(t=-2.345,P=0.032;t=-2.467,P=0.025;t=-2.315,P=0.034)。HD+HP组治疗后肾病影响、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力明显好于HD组(t=-2.111,P=0.043;t=2.051,P=0.049;t=-2.062,P=0.047;t=-2.241,P=0.032;t=-2.122,P=0.042;t=-2.374,P=0.024;t=-2.110,P=0.043;t=-2.560,P=0.015)。结论长期使用HD+HP治疗对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效果优于HD治疗,并且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与血液净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伟俊 吴锡信 江峡 《现代医院》 2020年第7期1053-1057,共5页
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非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利用其指导血液净化治疗,但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仍不理想。然而大量研究已表明,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PBUTs)可加速慢性肾... 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非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利用其指导血液净化治疗,但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仍不理想。然而大量研究已表明,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PBUTs)可加速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进展,并与心血管疾病等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而且,传统的血液净化模式无法对其产生良好的清除效果。近年来,在PBUTs清除动力学及血液净化技术研究方面,不断有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故本文将简要介绍PBUTs的特性、致病机制,并就其血液净化技术(血液透析滤过、竞争性结合剂、吸附)及动力学研究现状作一阐述,以期对其充分清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 血液净化 透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蛋白结合类毒素血液灌流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云鸿 彭新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1964,共13页
蛋白结合类毒素(PBUT)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血液净化模式对其清除效果较差,开发用于高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PBUT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咪唑基改性低交联聚苯乙... 蛋白结合类毒素(PBUT)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血液净化模式对其清除效果较差,开发用于高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PBUT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咪唑基改性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P(St-DVB-VMZ);然后通过小分子外交联剂的一步法傅克烷基化后交联反应,制备出血液灌流用含咪唑基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多孔树脂吸附剂HCP(St-DVB-VMZ).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2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了吸附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孔结构.结果表明, HCP(St-DVB-VMZ)具有丰富的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709 m^(2)/g.尿毒症毒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HCP(St-DVB-VMZ)对蛋白结合类毒素[对硫酸吲哚酚(IS)、对甲酚硫酸盐(PCS)和吲哚乙酸(IAA)]和中大分子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并展示出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有望实现全血灌流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血液灌流 吸附树脂 血液相容性 咪唑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评价透析器对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牟倡骏 许洁 +3 位作者 张洁敏 王磊 王禹峰 江君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建立了一种评价透析器对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酸和马尿酸3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PBUTs)清除效果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配制与透析患者体内PBUTs浓度相当的模拟液代替血液,进行透析模拟治疗,取透析前后的模拟液作为... 建立了一种评价透析器对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酸和马尿酸3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PBUTs)清除效果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配制与透析患者体内PBUTs浓度相当的模拟液代替血液,进行透析模拟治疗,取透析前后的模拟液作为待测样品。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和超滤离心处理后,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扫描,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3种PBUTs在25~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定量下限为25 ng/mL;在75、250、750 ng/m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2.5%~11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基质效应为80.6%~105%。该方法成本低、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回收率高,适用于透析器对PBUTs清除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透析器 模拟液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清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测定在慢性肝病中的价值
10
作者 毛淑清 刘学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毒素结合蛋白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毒素血液灌流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张玉坤 刘英姿 +1 位作者 吴越 王为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和架桥剂,加入2-苄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参与共聚反应,通过调整致孔剂用量和比例,采用悬浮聚合一步法制备了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分析表征了吸附剂的孔结构,并进行了体外吸附...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和架桥剂,加入2-苄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参与共聚反应,通过调整致孔剂用量和比例,采用悬浮聚合一步法制备了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分析表征了吸附剂的孔结构,并进行了体外吸附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吸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此吸附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可达到582 m2/g,不仅具有大量的中孔,同时具有丰富的微孔,对多种尿毒症毒素具有较高吸附能力,血液学试验表现良好,有望于临床清除患者体内蛋白结合和中大分子毒素治疗尿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尿毒症毒素 吸附剂 中大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尿毒素清除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宏儒 鲍晓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尿毒素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HD)组,各...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尿毒素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HD)组,各组均为20例。于单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单次透析充分性(KT/V)。记录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KT/V均超过1.3,但各组间BUN下降率及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β2-MG水平在HDF组显著下降(下降率66.23%),但在HD组及HP+HD组其治疗后水平反而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HD组增加更为明显(-16.26%VS-0.83%,P<0.05)。(3)HDF及HP+HD均能显著降低血清PTH水平(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降率55.94%VS51.76%,P>0.05)。HD组治疗前后PTH水平无明显变化。(4)HDF、HP+HD及HD均能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P<0.01),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各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hs-CRP增加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小、中分子毒素(BUN、PTH)及蛋白结合毒素(Hcy),对β2-MG的清除优于常规血液透析,但次于血液透析滤过。单次透析充分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小、中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毒素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及微炎症状态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悦琳 张红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9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及改善微炎症状态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维普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19年2月关于维... 目的探讨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及改善微炎症状态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维普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19年2月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微生物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相关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患者共计481例。Meta分析显示,微生物制剂组患者硫酸对甲酚较对照组下降[MD(95%CI),P为-0.71(-1.37,-0.06),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硫酸吲哚酚、C-反应蛋白、尿素及肌酐上无统计学差异,MD(95%CI),P分别为[-0.38,(-0.98,0.22),0.220],[-1.49,(-8.00,5.01),0.650],[1.48,(-3.79,6.75),0.580]和[-0.15,(-1.21,0.92),0.790]。结论微生物制剂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类毒素有一定疗效,但真正应用于临床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及更严谨的研究设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维持性血液透析 蛋白结合毒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文婷 蔡美顺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gut-derived uremic toxins,GUTs)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但难以被透析直接清除。基于清除GUTs的治疗策略,包括膳食调节、菌群调节、...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gut-derived uremic toxins,GUTs)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但难以被透析直接清除。基于清除GUTs的治疗策略,包括膳食调节、菌群调节、口服吸附剂及血液净化方式的改进等,对于ESRD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对GUTs及以其为靶点的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 终末期肾病 慢性肾脏病 血液净化 蛋白结合型尿毒症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卉 侯笑洋 +3 位作者 黄莉兰 安珂 李泓 张玉忠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0-524,共5页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的清除能力有限。血液透析膜材料的血液不相容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的病变甚至死亡。因此,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和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改性方法中,通过膜表面亲水改性和表面带负电可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在扩散基础上引入对流或吸附机制可以强化尿毒症毒素的清除。除传统改性方法外,一些新型血液透析膜也被开发用于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以及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如蛋白质仿生膜、纳米通道定向传输膜、三维模板多层纤维膜、抗凝生物膜以及自抗凝膜。介绍了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血液透析膜改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膜 血液相容性 尿毒症毒素 中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化合物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对甲酚的毒性及其清除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发焕 李莉 庞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753-756,共4页
目前已证实的尿毒素有90多种,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小分子毒素(分子量<500 Da)、中分子毒素(分子量500~5 000 Da)和大分子毒素(分子量〉5 000 Da).这些毒素,绝大部分游离于血浆和组织液中,不与蛋白和脂肪结合;晚近研究发现有部分毒... 目前已证实的尿毒素有90多种,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小分子毒素(分子量<500 Da)、中分子毒素(分子量500~5 000 Da)和大分子毒素(分子量〉5 000 Da).这些毒素,绝大部分游离于血浆和组织液中,不与蛋白和脂肪结合;晚近研究发现有部分毒素能与蛋白结合,称为蛋白结合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已报道的蛋白结合毒素多达32种[1].普通血液透析,对小分子水溶性毒素清除效果良好;通过采取高通透析器和透析滤过等方法,也能很好地清除游离的中分子毒素和大分子毒素(譬如β2微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对甲酚 中分子毒素 毒性 硫酸 Β2微球蛋白 血液透析 尿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S人工肝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强 臧运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MARS人工肝 围手术期 蛋白结合毒素 肝移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液净化方法 治疗原理 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透析充分性的认识更新 被引量:5
18
作者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9期449-450,共2页
spKt/Vurea是指用第二代单室可变体积尿素动力学模型估计的尿素清除指数,它只能用来表示单次透析对小分子非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是否充分。要表示这类毒素的清除是否充分,需要计算std Kt/Vurea。可以用增加透析次数的手段提高std Kt/Vur... spKt/Vurea是指用第二代单室可变体积尿素动力学模型估计的尿素清除指数,它只能用来表示单次透析对小分子非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是否充分。要表示这类毒素的清除是否充分,需要计算std Kt/Vurea。可以用增加透析次数的手段提高std Kt/Vurea,以改善患者长期存活。当前还没有评价蛋白结合溶质、中大分子溶质、在体液不均匀分布溶质的透析充分性,的公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充分性 SP Kt/Vurea STD KT/V 小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RT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郑婷 夏运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657-658,共2页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通过弥散和(或)吸附、吸附机制,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方法的统称,由于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改善炎症状态、精确控制容...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通过弥散和(或)吸附、吸附机制,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方法的统称,由于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改善炎症状态、精确控制容量负荷、弱化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VHDF 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 蛋白结合毒素 脓毒血症 血浆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用于重型肝炎123例护理体会
20
作者 禚丽敏 刘光美 孙桂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重型肝炎 蛋白结合毒素 人工肝支持系统 护理 肝脏功能衰竭 水溶性毒素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