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液中蛋白结合毒素水平与上尿路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姬 钟开义 +7 位作者 李椒纶 周悦玲 黄涛 段丽珠 沈毓琪 李雪竹 丁峰 谢丹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598,共8页
目的·探讨尿液中蛋白结合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PBUT)水平与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社区18~8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近3 d饮食情况,收集空腹血清和24 h尿液标本,所... 目的·探讨尿液中蛋白结合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PBUT)水平与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社区18~8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近3 d饮食情况,收集空腹血清和24 h尿液标本,所有对象接受肾脏和输尿管B超检查。将B超检查发现有上尿路结石或有明确上尿路结石病史的对象作为结石组,其他作为非结石组。检测血、尿中结石形成相关的生化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尿中的PBUT(硫酸吲哚酚、3-吲哚乙酸和硫酸对甲酚),以及尿草酸和尿枸橼酸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尿PBUT与尿尿酸、草酸和枸橼酸的相关性。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17例研究对象,其中结石组54例,非结石组63例。2组的性别、年龄、血清指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合并症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石组的24 h尿液pH值、钙、尿酸和氯均显著高于非结石组(均P<0.05),而硫酸吲哚酚显著低于非结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尿钙外,尿硫酸吲哚酚水平(OR=0.929,95%CI 0.875~0.986,P=0.016)也是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液中3-吲哚乙酸(r=0.420,P=0.000)和硫酸对甲酚(r=0.307,P=0.001)水平均与草酸呈正相关,硫酸对甲酚水平与尿酸呈正相关(r=0.297,P=0.002),硫酸吲哚酚水平与枸橼酸呈正相关(r=0.289,P=0.002)。结论·在该研究人群中,尿硫酸吲哚酚水平降低可能是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液中PBUT水平与尿酸、草酸、枸橼酸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上尿路结石 肾小管分泌 硫酸吲哚酚 3-吲哚乙酸 硫酸对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蛋白结合毒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阮梦娜 陈旭娇 +5 位作者 陈思秀 杨博 许晶 张彤 邢小红 毛志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8-1243,共6页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蛋白结合毒素(PBT)代表物质硫酸吲哚酚(IS)和硫酸对甲酚(PCS)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影响IS及PCS水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7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腹透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72例PD患者及同期体...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蛋白结合毒素(PBT)代表物质硫酸吲哚酚(IS)和硫酸对甲酚(PCS)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影响IS及PCS水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7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腹透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72例PD患者及同期体检中心的24例健康志愿者,采集空腹静脉血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检测血清中总IS、PCS以及游离IS、PCS浓度,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IS、PCS与年龄、性别、小分子毒素、腹透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营养及C-反应蛋白(CRP)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血清总IS及总PCS浓度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1)。无残肾功能PD患者血清总IS浓度高于有残肾功能者(P=0.001)。血清总IS与血清游离IS(r=0.719,P<0.01)、透析龄(r=0.306,P<0.01)呈正相关,与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r=-0.372,P<0.01)、残肾肌酐清除率(Ccr;r=-0.515,P<0.01)、残肾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r=-0.495,P<0.01)呈负相关。血清游离IS与残肾Ccr(r=-0.430,P<0.01)、残肾eGFR(r=-0.431,P<0.01)负相关。血清总IS和游离IS均与年龄、血红蛋白、CR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患者血清IS水平与患者残肾功能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和CRP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保护残肾功能有利于PD患者清除血清中的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硫酸吲哚酚 硫酸对甲酚 腹膜透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血液透析清除蛋白结合性毒素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施雪枫 丁峰 +3 位作者 顾勇 朱秋毓 潘俊 陆伟跃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体外试验条件下模拟血液透析,观察脂质体血液透析(HLD)对蛋白结合性溶质的清除效果,并与常规血液透析和白蛋白透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体外闭合循环,分别于血液侧(B侧)加入含3-硫酸吲哚酚(IS),胆红素(Bil)和胆酸钠(CA)的牛血清白蛋白... 目的体外试验条件下模拟血液透析,观察脂质体血液透析(HLD)对蛋白结合性溶质的清除效果,并与常规血液透析和白蛋白透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体外闭合循环,分别于血液侧(B侧)加入含3-硫酸吲哚酚(IS),胆红素(Bil)和胆酸钠(CA)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根据透析液侧(D侧)成分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蛋白组(BSA生理盐水溶液)和脂质体组(4%大豆卵磷脂脂质体生理盐水溶液),每组进行3次150min体外循环,每30min分别由两侧取样测定溶质浓度及白蛋白水平。结果白蛋白组中IS在30min即达到两侧平衡,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中IS分别在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两侧溶质浓度接近。CA在白蛋白组和脂质体组中清除较快;对照组中B侧CA水平则在60min^90min已达平台,而其D侧含量维持于低水平。Bil的清除曲线与CA类似,但在脂质体组中60min后才显示逐渐下降。各组中BSA含量在30min轻度下降外,其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与常规血液透析方式相比,HLD和白蛋白透析能更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性溶质,而HLD起效较慢但效应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血液透析 蛋白结合毒素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内毒素结合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葛晓冬 刘友生 +2 位作者 王晓东 潘峰 周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 从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损伤兔的血清中分离纯化出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ProteinLBP) ,以研究LBP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兔血清中蛋白质通过二步离子交换层析 (Bio Rex 70Resin、Mono Q)及凝胶... 目的 从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损伤兔的血清中分离纯化出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ProteinLBP) ,以研究LBP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兔血清中蛋白质通过二步离子交换层析 (Bio Rex 70Resin、Mono Q)及凝胶过滤来分离纯化 ,并经流式细胞分析实验、绵羊红细胞凝聚实验、氨基末端氨基酸残基测序等方法鉴定 ,再将LB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 (U93 7) ,观测其分泌TNFα等细胞因子的状况。结果 获得一种分子量为 60× 10 3蛋白质 ,其N端 10个氨基酸序列为TNPGLITRIT ,与NCBI蛋白质库中有关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其与LBP的序列相同 ,它能促进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与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结合 ,并能促进U93 7在极低浓度的LPS用下分泌TNFα。结论 从血清中分离纯化带有生物活性、全长LBP是可行的 ,LBP能促进极低浓度的LPS与单核细胞结合 ,介导炎性因子的分泌 ,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结合蛋白 脂多糖 二步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过滤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结合蛋白样分子p48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葛晓冬 杨艳丽 +4 位作者 段光杰 陈锐 潘峰 朱江 刘友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以LBP为对照,对比研究p48的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p48与LPS及Lipid A的结合力。通过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U937)和小鼠体内TNF-α的分泌实验,研究p48的生物学功能。采用ELISA方法初步探索p48... 目的以LBP为对照,对比研究p48的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p48与LPS及Lipid A的结合力。通过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U937)和小鼠体内TNF-α的分泌实验,研究p48的生物学功能。采用ELISA方法初步探索p48与LBP是否具有一定相似的空间结构。结果p48能促进LPS与PBMC结合,其活性为LBP的81%。p48能与LPS及Lipid A结合,其亲和常数(KD)分别为1.59×10-6、1.48×10-6mol/L。体内外实验中p48均能促进TNF-α的分泌,其生物学活性约为LBP的77%。高浓度抗NH-LBP Fab抗体能与p48特异性结合,p48部分空间结构与LBP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p48具有与LBP相近似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炎症反应中也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结合蛋白样分子p48 生物传感器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TNF-α分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蛋白结合类毒素血液灌流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云鸿 彭新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1964,共13页
蛋白结合类毒素(PBUT)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血液净化模式对其清除效果较差,开发用于高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PBUT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咪唑基改性低交联聚苯乙... 蛋白结合类毒素(PBUT)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血液净化模式对其清除效果较差,开发用于高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PBUT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咪唑基改性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P(St-DVB-VMZ);然后通过小分子外交联剂的一步法傅克烷基化后交联反应,制备出血液灌流用含咪唑基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多孔树脂吸附剂HCP(St-DVB-VMZ).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2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了吸附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孔结构.结果表明, HCP(St-DVB-VMZ)具有丰富的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709 m^(2)/g.尿毒症毒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HCP(St-DVB-VMZ)对蛋白结合类毒素[对硫酸吲哚酚(IS)、对甲酚硫酸盐(PCS)和吲哚乙酸(IAA)]和中大分子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并展示出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有望实现全血灌流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血液灌流 吸附树脂 血液相容性 咪唑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评价透析器对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牟倡骏 许洁 +3 位作者 张洁敏 王磊 王禹峰 江君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建立了一种评价透析器对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酸和马尿酸3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PBUTs)清除效果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配制与透析患者体内PBUTs浓度相当的模拟液代替血液,进行透析模拟治疗,取透析前后的模拟液作为... 建立了一种评价透析器对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酸和马尿酸3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PBUTs)清除效果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配制与透析患者体内PBUTs浓度相当的模拟液代替血液,进行透析模拟治疗,取透析前后的模拟液作为待测样品。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和超滤离心处理后,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扫描,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3种PBUTs在25~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定量下限为25 ng/mL;在75、250、750 ng/m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2.5%~11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基质效应为80.6%~105%。该方法成本低、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回收率高,适用于透析器对PBUTs清除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透析器 模拟液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清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损伤红细胞膜 被引量:3
8
作者 韦杏雪 吴军 +2 位作者 梁新 丁瑜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4%白蛋白结合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体积,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钙离子荧光探...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4%白蛋白结合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体积,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红细胞内Ca2+浓度,酶标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白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后,随硫酸吲哚酚浓度逐渐增加,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1603.33±8.50)vs(742.67±14.04),P<0.05],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0.26±0.06)vs(10.32±1.64),P<0.05]、红细胞内Ca2+浓度以及溶血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当细胞外Ca2+缺乏时,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的这种损伤效应明显降低。结论 4%白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通过增加钙内流而损伤红细胞,促进红细胞衰亡,是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发生机制之一,清除蛋白结合毒素有助于改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硫酸吲哚酚 蛋白结合毒素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正敏 周宝尚 +2 位作者 陈雨 龚艺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4-968,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对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4%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结合游离的IS制备蛋白结合I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蛋白结合率。CCK-8法检测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对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4%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结合游离的IS制备蛋白结合I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蛋白结合率。CCK-8法检测人单核细胞(THP-1)经不同浓度的游离IS和蛋白结合IS分别作用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200μmol/L游离IS和蛋白结合IS分别孵育THP-1细胞24 h后,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HP-1细胞趋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上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备蛋白结合IS,其蛋白结合率约为90%;蛋白结合IS和游离IS均可抑制THP-1细胞增殖,且蛋白结合IS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蛋白结合IS和游离IS均可增强THP-1细胞的趋化活性(P<0.05);蛋白结合IS和游离IS均可使THP-1细胞的MCP-1和CCR2表达上调(P<0.05)。结论蛋白结合IS同游离IS一样,可通过上调MCP-1及CCR2的表达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毒素 硫酸吲哚酚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毒素血液灌流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张玉坤 刘英姿 +1 位作者 吴越 王为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和架桥剂,加入2-苄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参与共聚反应,通过调整致孔剂用量和比例,采用悬浮聚合一步法制备了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分析表征了吸附剂的孔结构,并进行了体外吸附...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和架桥剂,加入2-苄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参与共聚反应,通过调整致孔剂用量和比例,采用悬浮聚合一步法制备了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分析表征了吸附剂的孔结构,并进行了体外吸附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吸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此吸附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可达到582 m2/g,不仅具有大量的中孔,同时具有丰富的微孔,对多种尿毒症毒素具有较高吸附能力,血液学试验表现良好,有望于临床清除患者体内蛋白结合和中大分子毒素治疗尿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尿毒症毒素 吸附剂 中大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调节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静波 张泰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0期631-632,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血中内毒素结合蛋白 (LBP)、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及可溶性sCD1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45例肝硬化患者血中内毒素脂多糖 (LPS)、LBP、BPI和... 目的探讨检测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血中内毒素结合蛋白 (LBP)、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及可溶性sCD1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45例肝硬化患者血中内毒素脂多糖 (LPS)、LBP、BPI和sCD14水平 ,并以 15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肝功能为A级、B级和C级的肝硬化患者其血中LPS、LBP、BPI和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献血员 ;肝硬化死亡患者的LPS、LBP、BPI和sCD14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肝硬化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 ,血清LBP和sCD14水平升高和BPI相对不足 ,可显著提高机体对LPS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毒素 毒素结合蛋白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 可溶性CD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清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新 吴军 +5 位作者 韦杏雪 丁瑜 周宝尚 王代红 王沂芹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分离、透析、低温真空冻干等处理提取血清蛋白,以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清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经过血清分离、透析、低温真空冻干等处理提取血清蛋白,以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或正常血清蛋白溶液(0.4%、1%、2%、4%)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不同时间(24、48、72 h),设置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一氧化氮(NO)试剂盒、一氧化氮合酶(NOS)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O浓度和细胞NO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产生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血清蛋白溶液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组细胞折光性差,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膜表面毛糙,细胞突起明显增多,细胞形态各异,胞浆颗粒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处理HUVEC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与正常蛋白溶液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蛋白溶液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降低、细胞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尿毒症蛋白溶液组EMPs产生率为(62.57±1.5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7.3±0.57)%和正常蛋白溶液组(13±0.94)%(P<0.05)。尿毒症蛋白溶液对HUVEC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尿毒症血清蛋白溶液能使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损伤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膜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卉 侯笑洋 +3 位作者 黄莉兰 安珂 李泓 张玉忠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0-524,共5页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但对中分子毒素和蛋白质结合化合物毒素的清除能力有限。血液透析膜材料的血液不相容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的病变甚至死亡。因此,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和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改性方法中,通过膜表面亲水改性和表面带负电可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在扩散基础上引入对流或吸附机制可以强化尿毒症毒素的清除。除传统改性方法外,一些新型血液透析膜也被开发用于改善血液透析膜的血液相容性以及尿毒症毒素的强化清除,如蛋白质仿生膜、纳米通道定向传输膜、三维模板多层纤维膜、抗凝生物膜以及自抗凝膜。介绍了血液透析膜在血液相容性和毒素强化清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血液透析膜改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膜 血液相容性 尿毒症毒素 中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化合物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中LPS、LBP和sCD14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郑瑞丹 胡桂华 +3 位作者 徐忠玉 张阳根 张闽峰 林福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6-607,共2页
探讨LBP、sCD14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2 4例慢重肝患者血中LPS、LBP和sCD14的水平 ,并以 10名献血员和 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 探讨LBP、sCD14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2 4例慢重肝患者血中LPS、LBP和sCD14的水平 ,并以 10名献血员和 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 ,其血中LPS、LBP和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乙肝患者及献血员 ;慢重肝死亡者其LPS、LBP和sCD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提示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 ,血清中LBP和sCD14的水平 ,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在内毒素浓度较低时 ,仍可诱导Kupffer细胞释放TNF α,从而加剧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毒素 毒素结合蛋白 SCD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与慢性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奕耘 杨广磊 +3 位作者 朱芮弘 马永超 谢群慧 赵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3-1338,共6页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发展与有毒物质的暴露及代谢通路的失衡密切相关。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种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生的蛋白结合尿毒素...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发展与有毒物质的暴露及代谢通路的失衡密切相关。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种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生的蛋白结合尿毒素(protein binding urotoxin,PBUTs)和外源毒性物质的毒理效应,从而对肾脏等多种器官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AhR也是参与CKD等多种机体损伤过程的重要分子之一。近年来,随着慢性肾病病人血液中AhR活性物质与肾脏损伤临床指标相关性的发现,基于AhR的慢性肾病病因与病理研究被赋予了更明确的医学、生物学及毒理学意义。因此,该文综述目前AhR对CKD发生发展过程调控的研究进展;着重对肾内AhR介导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总结。此外,由于部分具有肾保护功能的天然化合物具有与AhR结合的能力,该文还针对AhR信号通路在肾毒性或肾保护天然化合物领域的研究价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蛋白结合尿毒素 天然化合物 芳香烃受体 慢性肾病 肾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HT/TNFSF14减轻顺铂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及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雁 钟渝 +3 位作者 孟利 谢攀 许桂莲 彭侃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7-902,共6页
目的研究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蛋白14(TNFSF14)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s-AKI)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野生型(WT)和LIGHT敲除(LIGHT^-/-)C57BL/... 目的研究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蛋白14(TNFSF14)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s-AKI)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野生型(WT)和LIGHT敲除(LIGHT^-/-)C57BL/6小鼠,分为WT小鼠生理盐水组、WT小鼠顺铂组、UGHT^-1-小鼠生理盐水组和LIGHT^-1-小鼠顺铂组.其中顺铂组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200μL),生理盐水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72h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同时收集肾脏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肝(Scr)水平;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肾组织中UGHT、肾损伤分子1(阻M-I)、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组织中LIGHT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LIGHT、Bc12、BAX、细胞色素C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处理的WT小鼠相比,顺铂处理WT小鼠肾组织LIGHT表达明显升高.与顺铂处理的WT小鼠相比,LIGHT^-/-小鼠顺铀诱导的肾损伤更为严重BUN、Scr升高和肾脏组织损伤更严重;且肾组织IL-6、MCP-1和TNF-α的mRNA以及BAX、细胞色素C的蛋白水平增加,Bc1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LIGHT在Cis-AKI中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蛋白14(TNFSF14) 顺铂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