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乳酸菌促进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及蛋白积累研究
1
作者 禹铭洋 邵明英 +4 位作者 余永强 张珈 蔡珉敏 郑龙玉 张吉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4-1103,共10页
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能够转化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等,获得虫体蛋白可以生产畜禽和水产饲料,虫粪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益生微生物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有机废弃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乳酸菌对亮斑扁角水... 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能够转化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等,获得虫体蛋白可以生产畜禽和水产饲料,虫粪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益生微生物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有机废弃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乳酸菌对亮斑扁角水虻高效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促进作用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的乳酸菌到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人工饲料的体系中,评估不同乳酸菌菌株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转化人工饲料的影响,以筛选出能够提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存活率、转化率以及促进幼虫蛋白积累效果显著的乳酸菌并定义其为益生乳酸菌。通过将乳酸菌添加到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转化人工饲料体系,初步筛选出3株亮斑扁角水虻益生乳酸菌L4,L7,L8。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后,确定L4为短促生乳杆菌,L7为啤酒促生乳杆菌,L8为植物乳植物杆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生乳杆菌L4,L7,L8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鲜重5.93%,6.41%,9.43%;亮斑扁角水虻转化率也分别提高了8.01%,7.18%,13.60%;物料减少率则分别提高了3.47%,4.75%,6.28%。更重要的是,L4,L7,L8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蛋白积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14%,3.13%,4.70%;幼虫蛋白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40%,14.84%,17.63%。综上,本研究筛选、鉴定并评估了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具有益生作用的乳杆菌,不仅能提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对人工饲料的转化率,获得更多的虫体生物质,而且能够促进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的蛋白积累提高虫体蛋白质含量,获得高品质的昆虫蛋白。研究结果对揭示亮斑扁角水虻与肠道微生物协同代谢营养物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亮斑扁角水虻大规模转化有机废弃物中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斑扁角水虻 益生乳杆菌 协同转化 生长 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氮代谢几个关键酶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及其与贮藏蛋白积累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曹珍珍 张其芳 +3 位作者 韦克苏 杨卫丽 刘光快 程方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早籼水稻嘉935和嘉353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处理,探讨了高温对水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间的关系,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2个同工型基... 以早籼水稻嘉935和嘉353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处理,探讨了高温对水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间的关系,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2个同工型基因的表达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处理对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灌浆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但花后高温处理下水稻籽粒中粗蛋白总量和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是其籽粒氮素物质的转运能力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增强所致;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高温处理下的生理活性普遍高于其相应时期的低温处理,其中,GS2是GS基因在水稻胚乳中高表达的一种同工型,在水稻灌浆后期的表达量甚至超过GS1,高温胁迫处理会通过改变GS1和GS2基因在籽粒中的转录水平,从而对水稻籽粒灌浆中后期的GS活性产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氮代谢 酶活性 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籽粒中胚乳蛋白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艳锋 赵长华 +2 位作者 王强盛 王绍华 黄丕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609,共4页
以武香粳 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氮时期对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穗肥的施用提高了籽粒发育过程中单位干重蛋白质含量 ,以在倒 0 5叶施用氮素穗肥影响最大 ;随施肥时期的延迟 ,稻米粗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逐步上升 ,醇... 以武香粳 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氮时期对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穗肥的施用提高了籽粒发育过程中单位干重蛋白质含量 ,以在倒 0 5叶施用氮素穗肥影响最大 ;随施肥时期的延迟 ,稻米粗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逐步上升 ,醇溶蛋白含量逐渐降低 ;倒 2 5叶施氮减少了强、弱势粒中蛋白组分的分布和含量 ,倒 0 5叶施氮与此相反 ;胚乳蛋白组分在花后 15d到 2 5d甚至更晚的时间合成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肥 施用时间 水稻 籽粒 胚乳蛋白 蛋白积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B6)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和蛋白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晓玲 郭金耀 王志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将盐藻接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B6培养液中,检测其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B6对盐藻的作用效应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能够使盐藻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形成最多、细胞繁殖最快... 将盐藻接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B6培养液中,检测其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B6对盐藻的作用效应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能够使盐藻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形成最多、细胞繁殖最快、蛋白质积累量最大的VB6质量浓度为250μg/L。在此质量浓度下,每个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盐藻细胞快速繁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6 盐藻色素 细胞生长 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维富 肖志敏 +6 位作者 辛文利 张春利 赵海滨 宋庆杰 张延滨 张延明 李集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小麦花后常遇高温胁迫,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了探讨高温热害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内在原因,现对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各蛋白组分积累及品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总体来看,高温均使小麦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含量提高,当处于适度高温... 小麦花后常遇高温胁迫,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了探讨高温热害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内在原因,现对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各蛋白组分积累及品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总体来看,高温均使小麦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含量提高,当处于适度高温时,面团强度增强,小麦品质提高;当温度大于30℃形成高温胁迫时,影响谷蛋白大聚体的形成,导致面团强度变弱。进一步探讨了抗高温育种策略,以期为培育品质稳定型小麦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后高温 蛋白积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与碳氮转运的关系 被引量:37
6
作者 周琴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和扬麦 9号 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 ,还和回升速度有关 ;淀粉含量... 研究了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和扬麦 9号 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 ,还和回升速度有关 ;淀粉含量主要和前期的快速积累有关。籽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没有相关关系 ,而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关系密切 ;籽粒淀粉产量由低到高为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扬麦 9号 ,并随淀粉含量升高而上升。不同基因型小麦茎鞘碳、氮积累和运转有明显差异 :黑麦 76和扬麦 10号碳、氮在灌浆后期向籽粒中的转运量少 ,而徐州 2 6和扬麦 9号转运量多。营养器官可溶性糖与氮素转运量的比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 ,营养器官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差异可能是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小麦 籽粒蛋白积累 籽粒淀粉积累 氮运转 碳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体组织蛋白质积累、氨基酸组成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二超 陈立侨 +4 位作者 曾嶒 熊泽泉 林琛 彭士明 刘立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2-538,共7页
本文研究了低、中和高三个盐度水平(分别为3‰、17‰和32‰)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各组织蛋白质的积累、肌肉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肌肉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50d不同盐度水平的试验... 本文研究了低、中和高三个盐度水平(分别为3‰、17‰和32‰)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各组织蛋白质的积累、肌肉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肌肉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50d不同盐度水平的试验,低盐度组对虾的肝胰腺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中、高盐度组(p<0.05),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低、高盐度均导致肌肉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升高,但是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低、高盐度组凡纳滨对虾肌肉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中盐度组(p<0.05),中、低盐度处理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低盐度组对虾肌肉中蛋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中盐度组(p<0.05),其中脯氨酸为常见的5种主要渗透调节氨基酸之一;低、高盐度组对虾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中盐度组(p<0.05),而盐度对机体绝大部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当环境盐度偏离凡纳滨对虾最适生长盐度时,其可通过在肝胰腺和血淋巴蛋白质积累及提高自身转氨酶活力,来获得机体在渗透调节供能时所需的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以脯氨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凡纳滨对虾 蛋白积累 氨基酸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素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东 于振文 王旭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8-883,共6页
在 0~ 2 0cm土层有效硫含量为 5 .84mg kg地块上施硫 ,显著提高冬小麦根系和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 ,增加旗叶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利于旗叶蛋白质的合成 ;施硫亦提高旗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 ,加速旗叶蛋白质的降解。施硫 6 7... 在 0~ 2 0cm土层有效硫含量为 5 .84mg kg地块上施硫 ,显著提高冬小麦根系和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 ,增加旗叶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利于旗叶蛋白质的合成 ;施硫亦提高旗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 ,加速旗叶蛋白质的降解。施硫 6 7.5kg hm2 促进籽粒谷蛋白积累 ,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改善加工品质 ,增加籽粒和蛋白质产量 ,但对醇溶蛋白的积累影响较小 ;增加施硫量至 90kg hm2 对醇溶蛋白积累有促进作用而对谷蛋白积累不利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再显著提高 ,品质无显著改善 ,籽粒和蛋白质产量亦不再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素 冬小麦 籽粒 蛋白积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周琴 姜东 +3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江海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9,共5页
选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通过去穗和去旗叶研究了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以及面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品质调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去穗和去旗叶均使干物质积累和穗粒重减少,去穗处理增加单粒重,提高淀粉... 选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通过去穗和去旗叶研究了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以及面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品质调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去穗和去旗叶均使干物质积累和穗粒重减少,去穗处理增加单粒重,提高淀粉和蛋白质积累量,而去旗叶处理则相反。去穗和去旗叶处理降低了营养器官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去旗叶处理促进了茎秆和穗壳中氮素和干物质转运量,而去穗处理则相反。籽粒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去穗>CK>去旗叶,扬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趋势一致,而徐州26蛋白质含量为CK>去穗>去旗叶,表明氨基酸水平对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品种反应有所不同。去旗叶处理显著降低面筋含量,但却提高了面筋指数和沉淀值,而去穗处理则相反。表明去旗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改变 淀粉积累 蛋白积累 面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条件下小麦不同抗旱性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差异及施氮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敏 郭平毅 +3 位作者 高志强 王鹏 时静 苗果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6-495,共10页
在水、旱两栽培条件下比较了农大189(不抗旱品种)和晋麦47(抗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及施氮的调控效应。与灌溉条件相比,旱地栽培提高了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含量及谷/醇比,降低了球蛋白含量。旱作对农大189的籽粒蛋... 在水、旱两栽培条件下比较了农大189(不抗旱品种)和晋麦47(抗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及施氮的调控效应。与灌溉条件相比,旱地栽培提高了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含量及谷/醇比,降低了球蛋白含量。旱作对农大189的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晋麦47籽粒球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谷/醇比的影响不显著。旱作降低了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籽粒谷氨酸合酶(GOGAT)、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旗叶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且影响了籽粒GPT活性的变化趋势。旱作对蛋白质合成有关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农大189大于晋麦4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且施氮的调控效应对晋麦47大于对农大189。不同栽培条件下各处理的籽粒GS、籽粒GOGAT、籽粒GPT、旗叶GOGAT活性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两品种旗叶GS活性与蛋白质产量的相关性不同。总之,抗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受水分条件影响小于不抗旱品种,表现一定的抗旱能力;施用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抗旱品种的氮肥调控效应大于不抗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水地 旱地 施氮量 籽粒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大豆(Glycine max)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积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瑞莲 王仲礼 +1 位作者 侯月利 Westgate.E.Mark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35-4644,共10页
目前人们仍不清楚温度是如何影响发育中的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积累过程以及基因型不同的大豆是否对温度具有相同的反应。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研究... 目前人们仍不清楚温度是如何影响发育中的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积累过程以及基因型不同的大豆是否对温度具有相同的反应。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研究,以了解温度对种子组分的调节机理。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PI132.217,和Proto)种子盆栽在温度为27/20%(中温)的生长箱中生长到开花。在开花后第10天,将其中的一个生长箱的温度调节到35/27℃(高温);另一个调到20/12℃(低温)。生长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1天开始收集豆荚,每3d取1次样。生长在低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5天开始收集豆荚,每5d取1次样。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均在高温下生长快,成熟早,在中温下生长速率最大,低温下生长速率低但种子生长期延长。当种子获得60%-70%总干重时种子脂肪含量达到最大(中温),高温使其提前出现,低温则被推后。在低温下,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两者积累模式相同,但蛋白质积累速率低。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不同。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相同,但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后,蛋白质积累呈上升趋势,而脂肪积累停止或下降。同时在种子发育的晚期伴随着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和蔗糖含量快速下降。虽然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均明显受温度影响,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和不同生长阶段中高蛋白质品种Proto和PI132.217(蛋白质稳定型)蛋白质含量总是高于低蛋白质品种Evans,而且两者差异显著。这一研究表明温度不能改变品种在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上的遗传特性。遗传育种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上仍起决定作用,但是合理的播种时期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上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型 温度处理 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 种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的研究
12
作者 朱万德 刘晓冰 +1 位作者 张秋英 甫永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53-56,共4页
利用三个品质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在两种肥力和两个生长季节,研究了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高烘烤品质类型品种,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积累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籽粒成熟;年际间蛋白质积累动态... 利用三个品质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在两种肥力和两个生长季节,研究了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高烘烤品质类型品种,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积累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籽粒成熟;年际间蛋白质积累动态稍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肥力水平对蛋白质的积累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类型 蛋白积累 春小麦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树芹 赵世杰 张万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蛋白积累 光呼吸 叶片 小麦叶 开花后 叶面喷施 氮代谢 后叶 NADH 关系
全文增补中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4
作者 赵辉 荆奇 +2 位作者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21-2027,共7页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效应。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 水分逆境 蛋白积累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豪圣 曹新有 +6 位作者 宋健民 刘鹏 程敦公 刘爱峰 王灿国 刘建军 孙正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52,共15页
小麦籽粒的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产量也存在差异,剖析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于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种类型4个品种,分析了... 小麦籽粒的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产量也存在差异,剖析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于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种类型4个品种,分析了不同穗粒位的粒重、蛋白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粒重和蛋白质积累量的穗粒位间变异大于年份(环境)间变异和基因型间变异;蛋白质含量的年份间变异大于基因型间变异和穗粒位间变异,而成熟期穗粒位间变异最大。大粒品种易受环境影响,小粒品种比较稳定。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开花后各时期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中筋小麦,但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差异较大。开花后各时期,强势粒的粒重、蛋白质积累量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弱势粒,中部籽粒显著大于上部和下部籽粒;随着灌浆进程穗中部与下部籽粒的差异变小,至开花后36 d时,中部和下部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籽粒灌浆进程,不同品种各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积累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均呈"高–低–高"的"V"型曲线变化,灌浆后期,中部和下部强势粒以及下部弱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穗粒位籽粒。粒重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开花后18~21 d,快速增重时期为开花后12~26 d;籽粒蛋白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开花后21~24 d,快速积累时期为开花后13~32 d。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特征是籽粒不宜过大,小花位粒数不宜过多,且中、下部籽粒较多,开花后13~26 d灌浆速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粒位 粒重 蛋白质含量 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条件下不同抗旱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差异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敏 高志强 +1 位作者 袁辰君 苗果园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12个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灌溉条件相比,旱作栽培对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的影响不同。干旱增加了抗旱性强和中度抗旱品种籽粒清蛋... 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12个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灌溉条件相比,旱作栽培对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的影响不同。干旱增加了抗旱性强和中度抗旱品种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质含量及谷/醇比,降低了这两类品种的球蛋白含量;干旱降低了抗旱性弱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谷/醇比。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3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长治9578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降低了9801-C、山农121籽粒球蛋白含量,增加了9801-C、山农121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且干旱对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水地 旱地 籽粒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对蒙古栎种源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杰 邹学忠 +3 位作者 杨传平 王宏 汪春蕾 张桂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研究了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蒙古栎种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生长性状、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绥阳种源含量最高。同时,不同种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研究了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蒙古栎种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生长性状、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绥阳种源含量最高。同时,不同种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6月份最高,这与蒙古栎在6月份生长较快相符。而且生长性状与所研究的两个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树木生长潜力大的种源、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高、蛋白质积累多。本研究为人们预测树木生长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种源 硝酸还原酶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蛋白含量 硝酸还原酶活性 生长性状 蛋白积累 季节变化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品种法科蛋白质含量和灌氮强度的动态研究(简报)
18
作者 张薇 李天林 +2 位作者 曹连莆 艾尼瓦尔 齐军仓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109-110,共2页
大麦品种法科蛋白质含量和灌氮强度的动态研究(简报)张薇李天林曹连莆艾尼瓦尔齐军仓(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ADynamicStudyonProteinContentandFiling┐NIntensityof... 大麦品种法科蛋白质含量和灌氮强度的动态研究(简报)张薇李天林曹连莆艾尼瓦尔齐军仓(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ADynamicStudyonProteinContentandFiling┐NIntensityofBarleyVarietyF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蛋白质含量 大麦品种 动态研究 灌浆物质 变化动态 灌浆强度 氮浓度 开花后 籽粒蛋白积累 籽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子粒蛋白质和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及绝对含量的变化动态
19
作者 吴利强 《河南农业》 2005年第6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子粒蛋白积累 气象因素 绝对含量 变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肥减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氮磷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晓晓 夏清 +2 位作者 杨珍平 孙敏 高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6,共9页
[目的]基于施肥播种一体化,探求冬小麦种肥减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山农129’(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研究了种肥用量F1(150kg·hm^(-2))、F2(225kg·hm^(-2))、F3(300kg·hm^(-2))对小麦植株农艺性状、氮磷、籽粒灌浆... [目的]基于施肥播种一体化,探求冬小麦种肥减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山农129’(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研究了种肥用量F1(150kg·hm^(-2))、F2(225kg·hm^(-2))、F3(300kg·hm^(-2))对小麦植株农艺性状、氮磷、籽粒灌浆及蛋白积累、产量的影响。[结果](1)生育进程对小麦植株农艺性状及氮磷含量的影响大于种肥用量,不同种肥用量间差异显著(P<0.05),F2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F1和F3;(2)不同种肥减量处理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均符合Logistic方程,其中F2处理灌浆速率大,灌浆持续时间长;(3)灌浆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其蛋白组分随灌浆进程表现各不相同,清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与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而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逐渐升高,与千粒重变化趋势一致;球蛋白含量则与籽粒蛋白质变化趋势一致。相关分析表明,随灌浆进程籽粒清蛋白含量与千粒重呈负相关,而总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F2处理千粒重高,籽粒总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含量亦高;(4)种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显著,其中F2处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F1和F3(P<0.05)。[结论]基于施肥播种一体化的种肥合理减量(225kg·hm^(-2))在山西省中部麦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肥减量 农艺性状 籽粒灌浆 蛋白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