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磷酸酶1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文秀 张慧灵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2-830,共9页
蛋白磷酸酶1 (PP1)是一种生物体内广泛表达且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通过催化多种蛋白去磷酸化调控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在体内,PP1不以自由的催化亚基存在,而是至少与一个PP1调... 蛋白磷酸酶1 (PP1)是一种生物体内广泛表达且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通过催化多种蛋白去磷酸化调控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在体内,PP1不以自由的催化亚基存在,而是至少与一个PP1调节蛋白(PIP)结合,形成不同的PP1全酶。PP1的催化亚基与特异性调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PP1功能的核心。正常情况下,PP1在体内稳定地发挥去磷酸化作用,但在肿瘤中PP1的功能被异常调控,导致PP1活性升高或降低。PP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在部分肿瘤中发挥抑制作用,部分肿瘤中起促进作用。现基于国内外对PP1的研究成果,针对PP1的结构、生物功能及其各亚基对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PAAD)、肝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EC)、结直肠癌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等不同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开发靶向PP1全酶的高效绿色抗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 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 蛋白磷酸酶1调节蛋白 生物学功能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去甲基化促进巨噬细胞M1型分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莫来铭 孟玲 +4 位作者 蓝利 常升搏小吉 陆彩玲 李习艺 唐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型上,分别加入0. 5μmol/L ABL127和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物环加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水平,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c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呈梭形,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吞噬功能增强,PP2Ac去甲基化表达下降;处理组加入0. 5μmol/L ABL127,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P2Ac去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梭形细胞增多,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明显增高,吞噬功能增强。结论降低PP2Ac去甲基化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 去甲基化 M1型巨噬细胞 促炎性细胞因子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去氨加压素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大鼠耳蜗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3
作者 胡涛 屈永涛 +2 位作者 贾玉其 许夏 郭明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检测醋酸去氨加压素(deamino arginine vasopressin,DDAVP)作用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MKP-1)在大鼠耳蜗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MKP-1是否参与梅尼埃病的发生。方法选取SPF级雄... 目的检测醋酸去氨加压素(deamino arginine vasopressin,DDAVP)作用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MKP-1)在大鼠耳蜗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MKP-1是否参与梅尼埃病的发生。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DDAVP,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造模结束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听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耳蜗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MKP-1在耳蜗的表达位置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ABR阈值较造模前上升约10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耳蜗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出现膜迷路积水表现,实验组积水率达8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KP-1广泛表达于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缘、柯蒂器、以及螺旋神经节。两组血管纹、螺旋韧带及螺旋神经节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LM和OC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实验组MKP-1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DAVP可能通过下调MKP-1促进膜迷路积水形成,进而参与梅尼埃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去氨加压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梅尼埃病 膜迷路积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催化亚基(PP-1c)在成体小白鼠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化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彬 聂磊 +6 位作者 惠珊珊 胡小慧 马慧 王玲 周磊 肖亚梅 李万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3,共7页
为了确定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的催化亚基(PP-1c)在小白鼠不同器官组织(肌肉、卵巢、肾、胃、脾、大脑、心、肝、肺及乳腺)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T-PCR、Western印迹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 为了确定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的催化亚基(PP-1c)在小白鼠不同器官组织(肌肉、卵巢、肾、胃、脾、大脑、心、肝、肺及乳腺)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T-PCR、Western印迹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PP-1c在大脑中表达最高,卵巢及肺中表达次之,在肌肉、肾、心、肝中表达较低,在胃和乳腺中表达最低;在蛋白质水平,肝中表达最高,肾、大脑、肺和乳腺中表达较高,而肌肉、卵巢、心和脾中表达相对较低,胃中表达最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PP-1c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讨PP-1在哺乳动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 蛋白磷酸酶-1催化亚基 信号传导 差异表达与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泽兰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研究
5
作者 赵金诺 覃怡发 +3 位作者 张轩 张梦娇 晏晶晶 梁皓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hymol(1)、8,10-dehydro-9-hydroxythymol(2)、1-[4-hydroxy-3-methoxy-5-(3-methylbut-3-en-1-ynyl)phenyl]wethanone(3)、speciosin L(4)、(R)-8-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5)、1,4-[13C]-1,2,3,4-tetrahydro-5-naphthyl-amin(6)、eupatriol(7)、3β,6-hydroxytremetone(8)、泽兰酮(9)、(2 R,3 S)-5-acetyl-6-hydroxyl-2-isopropenyl-3-ethoxy-dihydrofuran(10)、(2 R,3 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11)、6-羟基-2 H-苯并呋喃-3-酮(12)、3,5-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3)、2,4-bis-(5-acetyl-6-hydroxy-benzofuran-2-yl)-4-methyl-pent-1-ene(14)、1,1′-[[(2 E)-4-methylpent-2-ene-2,4-diyl]bis(6-hydroxy-1-benzofuran-2,5-diyl)]diethanone(15)。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获得。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与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分别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诱导糖尿病发生的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5和12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3.7、10.1、21.3、22.5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阿卡波糖(4.6μg/mL);化合物1、3、4和12具有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15.2、8.6、2.2和21.2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齐墩果酸(12.5μg/mL),化合物4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正钒酸钠(7.5μg/mL)和齐墩果酸(12.5μg/mL)。研究表明,炔类化合物3和4均具有较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化合物3和4分别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本论文首次采用双靶点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糖尿病活性及构效研究,发现化合物3和4可作为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化学成分 抗糖尿病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慧灵 郭文秀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4-540,共7页
蛋白磷酸酶2A (PP2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之一,在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和蛋白质去磷酸化等生物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PP2A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肿瘤和白血病中存在基因改变或失活的现象,其活性... 蛋白磷酸酶2A (PP2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之一,在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和蛋白质去磷酸化等生物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PP2A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肿瘤和白血病中存在基因改变或失活的现象,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临床研究表明:内源性抑制剂如SET、PP2A癌症抑制剂(CIP2A)和蛋白磷酸酶甲基酯酶-1(PME-1)等可降低PP2A活性,该过程被视为肿瘤恶化或复发的重要标志。而PP2A激活药物(如FTY720)可通过改变抑制剂SET的结构,恢复PP2A的肿瘤抑制活性,从而有效抑制肿瘤发展。因此,PP2A及其抑制剂可能成为临床上的潜在治疗靶点。现对PP2A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全面综述,旨在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内源性抑制剂 肿瘤 蛋白磷酸酶2A癌症抑制剂 蛋白磷酸酶甲基酯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阻断AKT/mTOR通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春玲 朱坤 +1 位作者 刘涛瑞 陈丽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性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G6P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敲低G6PC,噻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性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G6P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敲低G6PC,噻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RNAi可有效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G6PC的表达,敲低G6PC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同时抑制EMT进程以及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结论敲低G6PC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血管形成和EMT进程,与阻断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 宫颈癌 细胞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EMT) 血管形成 蛋白激酶B(AK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汉龙 陶娟 +3 位作者 刘辉峰 安湘杰 王育珏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尖锐湿疣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HP-1和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酶PHLP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兴利 刘文静 +2 位作者 杨丁友 杨中苏 王士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3组处理,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定量磷酸酶PHLPP...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3组处理,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定量磷酸酶PHLP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GF-1(100μg/L)使VSMC计数及MTT比色A值分别增至对照组的3.02倍及3.06倍。oxLDL(50μg/mL)使上述两值分别增至对照组的2.03倍及2.91倍。两者均可以显著抑制PHLPP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GF-1及oxLDL的促VSMC增殖作用可能与抑制PHLPP蛋白的负性调节细胞生长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平滑肌 磷酸酶PHLP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第7内含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霞 魏金涛 +3 位作者 冉志平 钱运国 喻婷 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这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体现。而GG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间背膘厚最低(GG基因型个体<GA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结果提示,提高G等位基因频率可显著减少脂肪沉积,该SNP可能是改良猪脂肪沉积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基因 脂肪沉积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锑钠对NK92mi细胞杀伤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娟 刘延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2-964,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锑钠(SSG)对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NK92mi细胞,随机分为SSG处理组和未处理组,SSG处理组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SSG的培养基中培养16h,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锑钠(SSG)对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NK92mi细胞,随机分为SSG处理组和未处理组,SSG处理组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SSG的培养基中培养16h,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92mi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分析法检测经SSG处理后NK92mi细胞中SHP-1的活性。结果:未处理组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63.12±35.42)LU,经过与1mg/L,10mg/L和100mg/LSSG共同培养后,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10.53±38.35),(353.25±31.99)LU和(771.03±24.80)LU,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随SSG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高(F=210.16,P<0.05);经1mg/L,10mg/L和100mg/L的SSG处理后,NK92mi细胞中的SHP-1的活性分别降低到未处理组的(57.9±6.3)%,(23.1±5.7)%和(5.2±2.8)%,SHP-1活性随着SSG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F=81.12,P<0.05)。结论:SSG可能通过降低NK92mi细胞内的SHP-1活性来提高其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锑钠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NK细胞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2
作者 郭俊超 沈松杰 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手术切除人胰腺癌组织、慢性胰腺炎(CP)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各20例,分别采用Northern blot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KP-1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Wes...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手术切除人胰腺癌组织、慢性胰腺炎(CP)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各20例,分别采用Northern blot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KP-1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验证MKP-1在6株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orth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有7例(35%)存在MKP-1 mRNA弱表达,13例(65%)表达极弱甚至不表达;20例CP组织标本中,7例(35%)存在MKP-1 mRNA中至高水平表达;20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12例(60%)存在MKP-1 mRNA高表达,8例(40%)为低到中等水平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MKP-1 mRNA平均表达水平升高了8.1倍(P=0.016),CP中MKP-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了6.2倍(P=0.035);胰腺癌与CP组织的MKP-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4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MKP-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在6株胰腺癌细胞株中均检测到MKP-1的表达,除胰腺癌CAPAN-1细胞株表达略低外,其余5株胰腺癌细胞均呈高表达。结论在CP组织、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中均存在MKP-1高表达,MKP-1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细胞的早期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亚东 蔡丽敏 +3 位作者 刘静 王燕华 周毅成 郑淑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和正常人包皮...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和正常人包皮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83.33%,主要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表达;正常包皮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95.00%,染色以基底层和棘层下部胞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尖锐湿疣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83.3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表达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P〈0.05)。结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异常,且与尖锐湿疣细胞过度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尖锐湿疣组织 正常包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4
作者 张石芬 曾还有 +2 位作者 牟赛辉 刘利明 成志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protein phosphatase magn e sium-dependent 1 delta,PPM1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protein phosphatase magn e sium-dependent 1 delta,PPM1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来源的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92份,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5份、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32份、正常甲状腺组织15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标本组织中HSP70、PPM1D、TNF-α表达情况,分析HSP70、PPM1D、TNF-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PPM1D、TNF-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PPM1D、TNF-α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PPM1D、TNF-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HSP70、PPM1D、TNF-α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热休克蛋白70 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吡啶甲基)-L-丝氨酸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艳红 袁彩霞 +4 位作者 卢丽萍 朱苗力 付学奇 邢述 高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8-2143,共6页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该配合物中还原希夫碱以三齿双螯合环配位到中心铜离子,同时氯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也参与配位,形成1个具有四方锥构型的五配位铜(Ⅱ)配合物,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Ⅰ能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IC_(50)值分别为0.32和0.4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N-(2-吡啶甲基)-L-丝氨酸 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
全文增补中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在人成骨肉瘤细胞中对基质Gla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亚莉 张洁 +1 位作者 符刘晨 杨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4-989,共6页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激素(PTH)的N端活性片段PTH(1-34)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基质Gla蛋白(MGP)表达的影响,以及PTH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MGP表达调控的作用,探讨PTH(1-34)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激素(PTH)的N端活性片段PTH(1-34)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基质Gla蛋白(MGP)表达的影响,以及PTH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MGP表达调控的作用,探讨PTH(1-34)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PTH(1-34)(10-9、10-8、10-7mol/L),单独或联合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DKK-1(200 ng/m L)干预MG63细胞;(2)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力测定用于判断细胞分化情况;(3)MG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各组分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 (1)PTH(1-34)上调MGP基因的表达,MGP m 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56倍、4.14倍、7.81倍(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增高;(2)PTH增强MG63细胞ALP活力,Dkk-1抑制ALP活性,Dkk-1与PTH联用部分阻断PTH上调ALP活力(P<0.05);(3)PTH上调MG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LRP5、β-catenin、Runx2 m RNA及蛋白水平,其m RNA分别是对照组的2.65、4.01、3.48倍(P<0.05或<0.01);DKK-1对PTH(1-34)促MGP表达没有影响,但大部分阻断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结论PTH(1-34)能明显上调MG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MGP在PTH调节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 基质GLA蛋白 人成骨肉瘤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1基因对舌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17
作者 潘丽 季平 +2 位作者 刘平 时恩来 徐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1(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cell-1,PRL-1)对舌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si RNA-PRL-1慢病毒载体转染处理舌癌TCA8113细胞株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PRL-1...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1(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cell-1,PRL-1)对舌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si RNA-PRL-1慢病毒载体转染处理舌癌TCA8113细胞株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PRL-1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 RNA和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实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si RNA-PRL-1慢病毒转染组癌细胞PRL-1在RNA(0.425 0±0.010 0)和蛋白(2.720 0±0.110 0)水平明显下调(P=0.000,P=0.000),同时MMP-2及MMP-9在RNA(0.562 2±0.180 0,0.617 1±0.100 0)及蛋白(0.592 4±0.010 0,0.476 2±0.020 0)表达水平降低(P=0.024,P=0.010,P=0.000,P=0.000);Transwell实验si RNA-PRL-1慢病毒转染组细胞通过数(64.33±4.04)明显减少(P=0.000)。结论:si RNA-PRL-1转染可抑制舌癌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PRL-1基因下调MMP-2及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侵袭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1 基质金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18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与PP-2A在金鱼眼(球)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文彬 胡小慧 +5 位作者 惠珊珊 周洁 刘姣 肖亚梅 刘少军 李万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5-1142,共8页
为确定蛋白磷酸酶-1和-2A(protein phosphatase-1 and phosphatase-2A,PP-1,PP-2A)在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眼球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提取金鱼眼球中4种组织视网膜、晶体上皮细胞、晶体纤维和角膜的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 为确定蛋白磷酸酶-1和-2A(protein phosphatase-1 and phosphatase-2A,PP-1,PP-2A)在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眼球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提取金鱼眼球中4种组织视网膜、晶体上皮细胞、晶体纤维和角膜的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进行检测.同时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了定位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在mRNA水平上,PP-1催化亚基α和PP-2A催化亚基β在金鱼视网膜、晶体上皮和角膜中表达强烈,与其在高等哺乳类脊椎动物如小鼠中的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2)在蛋白水平上,PP-1和PP-2A催化亚基在金鱼视网膜和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高,而在角膜中的表达最低.这与它们在小鼠眼球视网膜和角膜中同时具备高表达的模式形成对比;3)在金鱼发育48h的眼球中,PP-1和PP-2A催化亚基定位于视网膜的色素视网膜和神经视网膜细胞中,晶体上皮和纤维细胞中及角膜上皮细胞中,而在性成熟金鱼眼球中,此二酶催化亚基主要定位于视网膜的色素视网膜,神经视网膜及晶体上皮细胞中.这些结果为探讨PP-1和PP-2A在金鱼眼球不同组织中的功能打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蛋白磷酸酶-1和-2A(PP-1 PP-2A) 视网膜 晶体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F-1和IGFBP-3及ALP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和特纳综合征中变化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琳 麻宏伟 +3 位作者 王丽波 胡曼 任爽 谭迎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特纳综合征(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 目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特纳综合征(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7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浓度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IGF-1与IGFBP-3明显升高,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与IGFBP-3的比值治疗后显著升高(F=6.739,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ALP也明显上升,3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ALP与IGF-1和IGFBP-3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水平均升高,并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较IGFBP-3升高更为明显;治疗起始3个月血清ALP反应敏感,血清ALP尚不能作为替代IGF-1和IGFBP-3监测rhGH治疗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血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