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对小麦产量及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1
作者 严国富 李方敏 汤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84-86,90,共4页
为探究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对小麦产量以及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田间试验(舞钢市、获嘉县和新乡市)和盆栽试验,调查小麦产量和小麦白粉病病情等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的小麦产量较... 为探究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对小麦产量以及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田间试验(舞钢市、获嘉县和新乡市)和盆栽试验,调查小麦产量和小麦白粉病病情等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的小麦产量较清水对照和空白对照显著提高了6.90%~9.90%,千粒重较清水对照和空白对照显著提高了4.42%~4.96%;病情指数较空白对照显著下降34.4%~59.3%,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34.36%~59.30%,以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说明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对小麦白粉病防控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双寡糖·蛋白可溶性粉剂 小麦 产量 白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干制黄花菜产地判别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预测
2
作者 张雪莉 杨浩 +4 位作者 李晨斐 孙一乐 刘宗霖 郑德聪 宋海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91-2495,共5页
黄花菜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经济价值,在中国产地众多。黄花菜的产地判别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预测对黄花菜品质管理及农产品品牌建立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鲜黄花菜因含有多种生物碱不宜多食,市面上黄花菜... 黄花菜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经济价值,在中国产地众多。黄花菜的产地判别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预测对黄花菜品质管理及农产品品牌建立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鲜黄花菜因含有多种生物碱不宜多食,市面上黄花菜多为干菜。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了干制黄花菜产地判别模型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针对原有算法判别精确度不高及含量预测不准确等问题,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通过结合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及特征波长筛选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准确率。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随机森林(RF)以及支持向量机(SVM),分别与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及Savitzky-Golay平滑(SG)三种预处理方式相结合建立干制黄花菜产地判别模型并比较模型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PLS-DA结合MSC预处理方法进行产地判别效果最好,准确度达到93.33%,三产地的精确度与召回率均在85%以上,平均精确度达到91.9%,平均召回率为91.9%,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很好地进行干制黄花菜的产地判别。同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与多种预处理方法及无信息变量去除算法(UVE)、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三种特征波长筛选算法相结合,建立干制黄花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PLSR结合SG预处理及CARS特征波长筛选算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决定系数值达到0.981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214 g·kg^(-1),与原PLSR算法对比,值提高了0.12,RMSEP降低了0.0331 g·kg^(-1),该预测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干制黄花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干制黄花菜 产地判别 可溶性蛋白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参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鹤宸 朱舒舒 龙明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HFpEF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漏诊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HFpEF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HFpEF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漏诊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HFpEF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作为炎症及纤维化生物标志物,与HFpEF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HFpEF的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纤维化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可溶性平足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逸雯 黄珉珉 +1 位作者 褚一鸣 黄冶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根据其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另选取在该院就诊的80例普通肺炎患儿记为普通组和80例体检志愿者儿童记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儿童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基线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儿童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与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评价肺损伤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不良患儿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与肺损伤程度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患儿病程、体质量指数、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儿童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逐渐升高,FABP5水平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及肺损伤程度指标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等高于预后良好组,FABP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TNF-α、CCL3、sPDPN、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ABP5水平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CL3、sPDPN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其呈负相关(P<0.05);CCL3、sPDPN、FABP5单独诊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2、0.864、0.859,三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CCL3)=3.842、Z_(三者联合-sPDPN)=2.585,Z_(三者联合-FABP5)=2.95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CL3、sPDPN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肺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C趋化因子配体3 可溶性平足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肺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孔祥萦 孟雅玲 顾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龙江院区(小儿胸心)手术的0~12岁的CHD患儿11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简单型46例、复杂型71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简单型和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和s 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和对早期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CHD患儿术后NT-proBNP(3315.54±3052.24)pg/m L和s ST2(260.76±130.06)pg/m 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简单型CHD患儿(P<0.01)。其水平与年龄(NT-proBNP术前r=-0.821、术后r=-0.791,sST2术前r=-0.300、术后r=-0.406,P<0.01)、体质量(NT-proBNP术前r=-0.846、术后r=-0.784,sST2术前r=-0.263、术后r=-0.413,P<0.01)呈负相关,与CPB时间(NT-proBNP术前r=0.439、术后r=0.459,sST2术前r=0.189、术后r=0.432,P<0.01)、手术时间(NT-proBNP术前r=0.318、术后r=0.372,sST2术后r=0.455,P<0.01)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NTpro BNP(OR=1.093)和术前s ST2(OR=1.268)是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NT-proBNP(OR=1.041)和s ST2(OR=1.171)是住监护室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s ST2(OR=1.041)是患儿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患儿围手术期NT-proBNP和s ST2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类型、体质量及CPB时间等,联合应用对患儿术后早期结果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儿童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芽叶果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大小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耿晓东 张召增 +4 位作者 朱秀征 蔡齐飞 李志 王艳梅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目的】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采摘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上着生的叶片、... 【目的】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采摘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上着生的叶片、芽和果实,分别以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果实发育先降后升,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随果实发育,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的芽、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升高;有果嫩枝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无果嫩枝叶片变化趋势不一致。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芽和叶片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均大于无果嫩枝的芽和叶片;在不同果实发育期,有果嫩枝的芽、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叶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随果实的发育均先升后降,芽、果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随着果实发育变化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果实膨大期,3种大小年类型按照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AB(16.64)、IAB(9.93)、CAB(5.95),说明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大,则越利于花芽分化期芽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结论】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是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竞争所致,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高,越能保证花芽分化期的营养供应,促进花芽分化,防止小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可溶性 可溶性蛋白 枝条类型 大小年结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表达的提升及酶学性质研究
7
作者 沈悦 郑红 范新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探究提升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的方法并测定其酶学性质。方法合成ChKRED20基因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增减和改变His-tag位置、改变发酵条件等研究蛋白可溶性,并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温度及异丙基硫代... 目的探究提升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的方法并测定其酶学性质。方法合成ChKRED20基因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增减和改变His-tag位置、改变发酵条件等研究蛋白可溶性,并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温度及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等以提升重组蛋白的表达,随后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利用ChKRED20原核表达菌株,在大肠埃希菌表达体系内去除His-tag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以获得最优可溶蛋白表达;无His-tag ChKRED20比携带N端和C端His-tag的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77和1.28倍;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8.0;且该酶在较高温度下、碱性环境中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结论去除His-tag及优化发酵条件可以大大提升ChKRED20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还原酶 ChKRED20 HIS-TAG 酶学性质 大肠埃希菌 蛋白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蒋伟 王辉 +1 位作者 黄中伟 黄新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1-2297,共7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ed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ed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sST2检测的39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非AKI组(281例)和AKI组(114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基础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对SA-AKI的诊断能力,logistic回归评估sST2是否为SA-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构建两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sST2的加入对模型预测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AKI组患者sST2水平高于非AKI组(P<0.001)。sST2诊断SA-AKI的AUC为0.839(0.799~0.874),显著高于其他实验室指标(P<0.0001)。sST2>85 ng/mL是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15,95%CI:5.867~34.926,P<0.001)。增加sST2显著改善了预测模型的AUC(0.954 vs.0.909,P<0.0001)、NRI(21.48%,95%CI:11.48%~31.49%,P<0.0001)及IDI(8.62%,95%CI:5.75%~11.49%,P<0.0001)。结论血清sST2可能成为潜在的预测脓毒症AKI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糖、可溶性蛋白和酚酸含量的新疆蔷薇果实营养品质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美春 雷林林 +1 位作者 孙彦琳 于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目的】深入挖掘新疆地区的蔷薇果实种质资源,了解其主要营养成分差异,为蔷薇果品质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叶蔷薇、密刺蔷薇、宽刺蔷薇和弯刺蔷薇等10种新疆蔷薇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中总糖、可溶性蛋白和酚酸的... 【目的】深入挖掘新疆地区的蔷薇果实种质资源,了解其主要营养成分差异,为蔷薇果品质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叶蔷薇、密刺蔷薇、宽刺蔷薇和弯刺蔷薇等10种新疆蔷薇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中总糖、可溶性蛋白和酚酸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0种新疆蔷薇果实进行差异分析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单叶蔷薇果实的总糖和酚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25.54、9.09 mg·g^(-1),现代月季‘天山祥云’果实的总糖和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102.90、4.78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天山祥云’,为46.68 mg·g^(-1),最低的是宽刺蔷薇,为28.51 mg·g^(-1)。相关性分析表明,蔷薇果的酚酸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与酚酸和总糖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种新疆蔷薇果可分为3个类群,第1类是弯刺蔷薇、疏花蔷薇1、宽刺蔷薇、托木尔蔷薇和尖刺蔷薇;第2类是单叶蔷薇;第3类包括疏花蔷薇2、‘天山祥云’、密刺蔷薇和伊犁蔷薇,可根据不同需求和目标选择相应的果实类群。平均隶属函数值可排序为:单叶蔷薇>密刺蔷薇>弯刺蔷薇>伊犁蔷薇>托木尔蔷薇>尖刺蔷薇>疏花蔷薇1>宽刺蔷薇>疏花蔷薇2>‘天山祥云’。【结论】蔷薇属果实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但不同蔷薇果中总糖、可溶性蛋白和酚酸含量差异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蔷薇属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果 总糖 可溶性蛋白 酚酸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玉米蛋白粉和赖氨酸渣混合物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梓涵 张永根 孙丽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研究旨在挖掘湿玉米蛋白粉与赖氨酸渣作为饲料蛋白资源的潜力,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利用酶菌协同固态发酵对湿玉米蛋白粉和赖氨酸渣混合物(wet corn gluten meal-lysine residue mixture,WLM)进行发酵,选取复合乳酸菌和酸性... 研究旨在挖掘湿玉米蛋白粉与赖氨酸渣作为饲料蛋白资源的潜力,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利用酶菌协同固态发酵对湿玉米蛋白粉和赖氨酸渣混合物(wet corn gluten meal-lysine residue mixture,WLM)进行发酵,选取复合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作为菌接种剂和酶添加剂,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并研究发酵对WLM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中心试验点,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后运用Design-Export 10.0.4软件进行WLM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①显著影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因子分别为菌接种量(P<0.01)、酶添加量(P<0.05)和麦麸添加量(P<0.05),其中菌接种量与酶添加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②WLM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35%,菌接种量8×10^(7) CFU/g,酶添加量0.4%,麦麸添加量60%,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96 h,此时可溶性蛋白占总蛋白的含量预测值为532.54 mg/g;③发酵极显著降低了WLM中中性洗涤纤维、淀粉、醇溶蛋白的含量及pH(P<0.01),但极显著提高了非蛋白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P<0.01)。综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固态发酵条件后,WLM的营养品质提高,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提高,具有开发蛋白质资源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玉米蛋白 赖氨酸渣 固态发酵 可溶性蛋白含量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株发酵米糠玉米蛋白粉混合物制备多肽饲料的工艺优化
11
作者 文亚平 邓永平 +1 位作者 刘晓兰 赵得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1-118,共8页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V/W),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607、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310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110种子液按4∶2∶1(V/V/V)组成复合种子液,接种量6%(V/W),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在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产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83.94 mg/g,多肽含量为61.63 mg/g,粗脂肪含量为18.60%(W/W),粗纤维含量为4.19%(W/W)。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42.34%,多肽含量提高了30.57%,粗脂肪含量增加了20.00%,粗纤维含量降低了39.97%,总还原力提高了68.57%。优化后发酵饲料营养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混菌发酵 饲料 可溶性蛋白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松藻中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工艺优化
12
作者 李滨涵 王婧 +2 位作者 陈祥瑞 蔡立鑫 张欢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41-42,46,共3页
为开发刺松藻应用潜力,采用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刺松藻中可溶性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3%,酶解温度45℃,初始pH值6.0,酶解时间90 min时,提取液中蛋白质量浓度最高,为0... 为开发刺松藻应用潜力,采用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刺松藻中可溶性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3%,酶解温度45℃,初始pH值6.0,酶解时间90 min时,提取液中蛋白质量浓度最高,为0.618 g/L,可为刺松藻作为食品原料进一步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松藻 纤维素酶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3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反应原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运超 冯丽丽 +5 位作者 赵宝磊 陈玉梅 姬鹏超 王聚财 邓瑞广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合成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VP3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SUMO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SUMO-VP3,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SUMO-VP3融合蛋白表达,在IPTG浓度0.1 mmol/L、温... 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合成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VP3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SUMO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SUMO-VP3,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SUMO-VP3融合蛋白表达,在IPTG浓度0.1 mmol/L、温度16℃、诱导8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 ESUMO-VP3重组表达载体获得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且融合蛋白均可被FMDV阳性血清识别,反应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结构蛋白VP3 蛋白可溶性表达 SUMO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sTIM3)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智慧 吴凌燕 曹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42,共6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是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的一类免疫检查点蛋白,有膜型TIM3(mTIM3)和可溶性TIM3(sTIM3)两种形式。mTIM3和sTIM3可以结合同样的配体,但相较于mTIM3,对sTIM3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了解尚少。临床上发现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是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的一类免疫检查点蛋白,有膜型TIM3(mTIM3)和可溶性TIM3(sTIM3)两种形式。mTIM3和sTIM3可以结合同样的配体,但相较于mTIM3,对sTIM3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了解尚少。临床上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患者的血浆sTIM3水平发生异常,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sTIM3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潜力,而将其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的研究开展较少。本文主要总结了sTIM3的产生、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sTIM3) 肿瘤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九月 常淑敏 +4 位作者 孙溢晗 于倩 陈贵铭 包文奇 侯爱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在随访期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及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ST2和NT-proBNP对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并用Delong检验分析单用sST2或NT-proBNP及sST2联合NT-proBNP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年,共发生MACE 62例。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均较高,左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VEF较低,冠状动脉慢血流比例较大(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HR=1.018,95%CI:1.012~1.024,P<0.001)和NT-proBNP(HR=1.001,95%CI:1.000~1.010,P<0.001)均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显示,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AUC为0.854,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3.1%,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效能优于单用sST2或NT-proBNP(Z=2.119,P=0.034;Z=2.178,P=0.029)。结论:sST2、NT-proBNP是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有效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肌梗死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苹果组织微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49
16
作者 邓丽莉 潘晓倩 +1 位作者 生吉萍 申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85-189,共5页
以红星苹果果肉为试材,探讨不同提取缓冲液(磷酸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和水)、缓冲液pH值、浓度、外源添加物和料液比等因素对苹果果肉可溶性蛋白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PVP和EDTA以及料液比是苹果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主要... 以红星苹果果肉为试材,探讨不同提取缓冲液(磷酸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和水)、缓冲液pH值、浓度、外源添加物和料液比等因素对苹果果肉可溶性蛋白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PVP和EDTA以及料液比是苹果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最终确定的提取条件为0.1mol/L pH9.0 Tris-HCl提取缓冲液(内含1mmol/L EDTA和1%PVP)、料液比1:25,此条件下苹果果实可溶性蛋白的有效测定含量为0.544%,为水提组(0.073%)的7.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马斯亮蓝法 苹果 微量可溶性蛋白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51
17
作者 陈季旺 姚惠源 +1 位作者 张小勇 陈正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50,共5页
主要研究在稀碱条件下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及所得蛋白的一般特性。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 ,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可达 36 % ,纯度可达75 %。还通过电泳等技术对米糠可溶性蛋白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进... 主要研究在稀碱条件下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及所得蛋白的一般特性。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 ,米糠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可达 36 % ,纯度可达75 %。还通过电泳等技术对米糠可溶性蛋白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研究 ,米糠可溶性蛋白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 ,约占 6 0 %左右。对米糠可溶性蛋白营养价值的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可溶性蛋白 提取工艺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杜长霞 李娟 +1 位作者 郭世荣 樊怀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9-1184,共6页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精胺(Spd)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pd可使盐胁迫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部分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减弱;而对正常生长...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精胺(Spd)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pd可使盐胁迫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部分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减弱;而对正常生长条件下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根系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Spd处理时间的延续,盐胁迫幼苗至少有7种分子量分别约为67、61.5、50、47、43、29和16 kD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尤其使61.5、47和43 kD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弱,50 kD蛋白甚至消失,这4种蛋白可能与外源Spd缓解黄瓜幼苗盐胁迫伤害效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盐胁迫 亚精胺 可溶性蛋白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对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阳燕娟 郭世荣 +3 位作者 李晶 杜长霞 陈丽芳 王丽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60,共7页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葫芦为砧木,以小型西瓜为接穗,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了嫁接对50 mmol.L-1 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可使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干重、鲜重、叶面积和根系表...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葫芦为砧木,以小型西瓜为接穗,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了嫁接对50 mmol.L-1 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可使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干重、鲜重、叶面积和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大量可溶性蛋白表达增强,并出现247.7×103和107.9×103两种新蛋白;而盐胁迫下自根苗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至少有12种蛋白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其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244.7、240.0、74.2、61.2、58.1、45.0、42.0、40.1、36.4、29.1、15.7和15.5,这12种蛋白可能与嫁接提高西瓜幼苗耐盐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盐胁迫 小型西瓜 可溶性蛋白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叶层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对氮磷肥的响应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晴 刘奇勇 +2 位作者 白岩 韩金玲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为了明确氮磷等营养元素对小麦不同叶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不同叶层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氮磷营养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顶层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 为了明确氮磷等营养元素对小麦不同叶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不同叶层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氮磷营养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顶层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以挑旗到开花期为顶点的单峰型变化,而下层叶则多为双峰型变化。不同处理比较,小麦各叶层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下层叶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对照<施氮<氮磷配合,顶部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含量也以对照最低,但施氮与氮磷配合的差异不大。各叶层的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蛋白含量、容重等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则因生育时期和叶层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层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氮磷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