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构造混杂岩露头解剖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洋盆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清波 王存智 +2 位作者 靳国栋 赵希林 高天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赣东北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江南造山带最典型的地质实体之一,对其开展以大比例尺岩性填图+构造解析为核心的露头解剖。查明岩块类型包括0.9~1 Ga的洋壳残片蛇绿岩岩块和0.8~1 Ga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块,基质类型包括约1 Ga的蛇绿岩组分基质、0... 赣东北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江南造山带最典型的地质实体之一,对其开展以大比例尺岩性填图+构造解析为核心的露头解剖。查明岩块类型包括0.9~1 Ga的洋壳残片蛇绿岩岩块和0.8~1 Ga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块,基质类型包括约1 Ga的蛇绿岩组分基质、0.9~1 Ga的洋盆沉积物基质和830~1000 Ma的碎屑复理石基质。混杂岩总体呈北东向延伸的网结状构造,就位期构造变形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的韧塑性逆冲剪切变形,并受到后期推-滑覆和走滑构造的叠加改造。综合解剖性填图认识和区域资料,认为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构造混杂岩是弧后洋盆闭合至弧-陆碰撞等一系列洋-陆转换过程的产物,华南洋盆最终闭合的时间在780 Ma之后。研究成果丰富了蛇绿构造混杂岩专题填图方法,对认识华南新元古代洋盆演化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解剖 蛇绿构造混杂岩 赣东北 樟树墩 专题填图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校培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9,共10页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中段 清水泉—茫崖 蛇绿构造混杂岩 洋内岛弧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沙巴尔吐地区中二叠世蛇绿构造混杂岩及同期花岗质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雷 武广 +5 位作者 贺宏云 陈公正 杨飞 李铁刚 宋广超 肖剑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35,共19页
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地区作为二连-贺根山断裂的东延部分,蕴含了古亚洲洋俯冲消亡过程及洋-陆转换的关键信息,然而对于该区蛇绿构造混杂岩的研究相对薄弱,成为制约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研究的瓶颈。本文在扎赉特旗沙巴尔吐... 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地区作为二连-贺根山断裂的东延部分,蕴含了古亚洲洋俯冲消亡过程及洋-陆转换的关键信息,然而对于该区蛇绿构造混杂岩的研究相对薄弱,成为制约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研究的瓶颈。本文在扎赉特旗沙巴尔吐地区发现了蛇绿构造混杂岩、与岛弧环境相关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组合。对蛇绿构造混杂岩中超镁铁质岩和碱长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年龄分别为279.2±3.3 Ma和278.2±1.7 Ma,表明其形成于中二叠世早期。超镁铁质岩含有低的SiO2含量(43.54%~46.38%),低Na_(2)O和K_(2)O而富MgO,Mg#为89~94,显示亏损地幔-过渡型地幔特征,起源于约70%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属俯冲型(SSZ)蛇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高Al2O3含量,相对富钠贫钾,高Sr(平均600.00×10^(-6))、低Y(平均12.50×10^(-6))和Yb(平均1.18×10^(-6)),具典型。型埃达克岩特征,是俯冲环境下低钾洋壳玄武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碱长花岗岩富硅和碱,低铁和镁,具有高的正εHf(t)值(平均+18.9),位于亏损地幔线之上,一阶段、二阶段模式年龄基本近于或者小于岩石结晶年龄,起源于岛弧型的新生地壳。沙巴尔吐蛇绿构造混杂岩代表中二叠世早期洋内俯冲的产物,表明古亚洲洋在中二叠世早期未闭合,仍存在持续性的俯冲活动,闭合时间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大兴安岭 中二叠世 蛇绿构造混杂岩 花岗质杂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琦 王疆涛 +3 位作者 曾忠诚 石卫 李惠 郭倩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3,共13页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高SiO2(73.72%~75.08%)、低TiO2(0.11%~0.21%)、贫CaO(0.63%~1.45%)、富碱(N2O+K2O=7.19%~8.16%)、高钾(K2O/Na2O=1.32~1.56)、低镁值(Mg#=15.95~28.94)特征,A/CNK值1.11~1.2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具有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富集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Nd,亏损Nb、Ce、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P的特征。根据特征参数及判别图解推断该侵入体可能是中下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初始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晚于前人报道的阿尔金南缘后碰撞初始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时代报到。认为约在443 Ma,阿中地块和和柴达木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已经结束,南阿尔金洋彻底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后碰撞初始伸展 蛇绿构造混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于田南部阿羌蛇绿构造混杂岩地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福根 冯红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7,共14页
近年的区调工作在西昆仑于田南部阿羌一带新填绘出一套具有蛇绿岩特征的变质橄榄岩、蛇纹岩、变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岩石组合。其中,变质橄榄岩、蛇纹岩具有低SiO_(2)、高MgO、低稀土特征;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绝大多数样品岩石... 近年的区调工作在西昆仑于田南部阿羌一带新填绘出一套具有蛇绿岩特征的变质橄榄岩、蛇纹岩、变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岩石组合。其中,变质橄榄岩、蛇纹岩具有低SiO_(2)、高MgO、低稀土特征;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绝大多数样品岩石化学具有低K_(2)O<1%,TiO_(2)含量为1.5%等特征;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与N-MORB及E-MORB相似。综合分析认为,该蛇绿岩产于较大规模的洋盆中,属于地幔柱型(P型)蛇绿岩;辉长岩、玄武岩中2件锆石U-Pb SHRIMP定年样品加权平均年龄为(545.5±9.1)Ma和(440.0±4.8)Ma,结合其他证据,证实其形成时代为寒武—奥陶纪,与西邻区其曼于特蛇绿构造混杂岩同为昆中和昆北微地块早古生代洋陆转换事件的地质记录,对研究西昆仑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构造混杂岩 寒武—奥陶纪 地幔柱型(P型) 阿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可支塔格—耸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6
作者 杨永锋 程犬 +4 位作者 姜亚国 王新录 张文峰 朱国栋 唐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9-774,共16页
新疆且末县银石山地区可支塔格—耸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木孜塔格蛇绿岩带的西延部分,总体表现为强烈构造混杂的特征,主要包含蛇绿岩残片、上覆岩系、外来岩块及基质等部分。其中蛇纹岩与变橄榄岩等超基性杂岩中SiO_(2)含量为39.40%~41.... 新疆且末县银石山地区可支塔格—耸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木孜塔格蛇绿岩带的西延部分,总体表现为强烈构造混杂的特征,主要包含蛇绿岩残片、上覆岩系、外来岩块及基质等部分。其中蛇纹岩与变橄榄岩等超基性杂岩中SiO_(2)含量为39.40%~41.51%、高MgO(37.97%~38.70%)、低TiO_(2)(0.01%)、低Al_(2)O_(3)(0.08%~0.72%)、低K_(2)O(0.02%~0.03%),Mg^(#)为84.36~84.90、m/f为10.70~11.09,属镁质超基性岩。稀土总量∑REE(4.70×10^(-6)~6.09×10^(-6))略高于球粒陨石的总量,(La/Yb)_(N)为5.80~7.72、δEu为0.84~1.13,轻稀土相对富集。Cr、Ni、Co元素含量较高,其中Ni元素已达边界品位,P、Nb、Zr、Hf等元素富集。岩浆岩中闪长岩类SiO_(2)、K_(2)O含量较低,MgO、CaO、Na_(2)O含量较高,在Al_(2)O_(3)-CaO-MgO图解中落入镁铁质堆晶岩区域,表明其也可能是蛇绿岩的组成部分。闪长岩类LREE/HREE为3.54~5.72,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其余样品LREE/HREE为9.44~28.7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略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相对亏损,与俯冲带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较为相似,意味着该类岩石可能与俯冲带构造背景具有一定联系。本次对二叠系树维门科组(P_(1-2^(s)))安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97±1.3)Ma,代表该蛇绿岩俯冲的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结合该蛇绿构造混杂岩物质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前人成果研究分析,认为其在石炭纪裂开成洋时期形成,于早二叠世发生俯冲消减,属于SSZ型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支塔格—耸石山 蛇绿构造混杂岩 地球化学 俯冲 SSZ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县—略阳蛇绿混杂岩带镁铁质—安山质火山岩块年龄和该带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宗清 唐索寒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杨永成 王进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9,共9页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龄为873±71(2σ)Ma,INd=0.511796±67(2σ),MSWD0.73;2勉县安子山类似N-MORB洋壳碎片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的Sm-Nd等时年龄为877±78(2σ)Ma,INd=0.51190±10(2σ),MSWD0.93;3出露于略阳庄科轻稀土强烈亏损蛇绿岩块,虽然其Nd同位素组成分散,不形成等时线,但是其高场强大离子不相容微量元素与勉县安子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具有十分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大致同时,由类似源区形成的。这些事实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是复杂的,可能是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复合构造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代学 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 秦岭造山带 绿混杂 岛弧火山 等时年龄 镁铁质 构造演化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9
8
作者 胡新茁 赵国春 +2 位作者 胡新悦 廖云峰 程海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5-436,共12页
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东部的月牙山一带。月牙山蛇绿岩套出露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超基性杂岩、辉长岩、层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组成。蛇绿岩套北侧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混杂作用,形成蛇绿质构... 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东部的月牙山一带。月牙山蛇绿岩套出露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超基性杂岩、辉长岩、层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组成。蛇绿岩套北侧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混杂作用,形成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由强糜棱岩化、强蛇纹石化的辉橄岩、玄武岩基质和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橄榄岩、橄辉岩、角闪石岩、白云岩、放射虫硅质岩、蚀变玄武岩等岩块组成。通过对蛇绿岩套中辉石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辉长闪长岩及蛇绿岩套北侧斜山——东七一山火山弧中的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等开展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确定月牙山蛇绿岩套形成时代约为530Ma,相当于早寒武世;洋盆发生大规模自南向北俯冲作用的时间为421.0±15~442.4±1.5Ma,相当于志留纪。通过对蛇绿岩带两侧地层形成环境及蛇绿岩带对两侧地层单位的限定意义等研究认为,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是代表古大洋闭合的板块缝合带,以该带为界,北侧为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侧为塔里木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绿构造混杂 地质特征 形成时代 大地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中特提斯洋向南俯冲的时限:来自SSZ型辉长岩的制约 被引量:8
9
作者 梁桑 周涛 +4 位作者 李德威 陈超 郝海健 胡维云 李华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9-1000,共12页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和俯冲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从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中识别出一套早白垩世SSZ型蛇绿岩,岩石组合上主要由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还有少...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和俯冲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从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中识别出一套早白垩世SSZ型蛇绿岩,岩石组合上主要由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还有少量的硅质岩和超基性岩。本文对辉长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辉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平坦,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存在一定亏损;Th/Ta比值与岛弧玄武岩相似(Th/Ta>1.6),Ta/Hf比值较高(>0.1),显示其既保留了俯冲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提供了伸展构造环境的信息。辉长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9.2±0.4 Ma(MSWD=0.36),该年龄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迄今报道的最年轻蛇绿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这套蛇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古洋盆西段向南俯冲形成的弧前盆地,而班公湖-怒江古洋盆北向俯冲可能始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形成双向俯冲格局,直到早白垩世洋盆关闭,晚白垩世进入陆内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 锆石U-Pb年代学 弧前盆地 向南俯冲 班公湖蛇绿构造混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东段苏巴什洋向北俯冲:来自早—中二叠世火山岩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宇 唐名鹰 +2 位作者 崔霄峰 何玉良 董卫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3-775,共13页
西昆仑东段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南侧卡拉勒塔什群以大面积分布的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为特征,本次对卡拉勒塔什群弧火山岩代表性的岩石组合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 西昆仑东段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南侧卡拉勒塔什群以大面积分布的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为特征,本次对卡拉勒塔什群弧火山岩代表性的岩石组合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酸性晶屑凝灰岩、蚀变玄武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4.2±1.6) Ma和(262.6±2.0) Ma,表明研究区卡拉勒塔什群火山岩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卡拉勒塔什群火山岩具有富铝、钠、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亏损高场强元素Sr、Ta、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基性火山岩属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接近大洋拉斑玄武岩,Nd/Th和La/Nb比值为8.91~13.76和0.39~2.28,Lu-Hf同位素ε_(Hf)(t)值为-0.15~4.95,表现为地幔物质来源,但加入了地壳组分。酸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相对亏损P和Zr元素,Nd/Th和La/Nb比值为1.92~4.10和2.52~3.39,Lu-Hf同位素ε_(Hf)(t)值分别为0.94~3.78和8.26~12.45,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07~1.25 Ga、0.51~0.78 Ga,表明酸性火山岩物质来源为古老地壳和新生地壳物质重熔后的混合物。卡拉勒塔什群总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岛弧环境。卡拉勒塔什群岛弧火山岩与北侧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在形成时代、空间分布以及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成对关系,与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发育的硫磺达坂砂岩组深水复理石建造共同构成造山带沟-弧-盆体系,表明苏巴什洋盆由南向北的俯冲极性,说明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形成于岛弧偏向于海沟的弧前盆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勒塔什群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 西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月牙山一带基性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归属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醒民 廖云峰 +2 位作者 程海峰 杨济远 胡新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4-1242,共9页
内蒙古月牙山一带出露一条基性火山岩带,呈北西西向带状展布,由层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和蚀变玄武岩组成,前人对该套火山岩的归属意见不同。该套火山岩分布于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中部,空间上与月牙山蛇绿岩套紧密共生,枕状构... 内蒙古月牙山一带出露一条基性火山岩带,呈北西西向带状展布,由层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和蚀变玄武岩组成,前人对该套火山岩的归属意见不同。该套火山岩分布于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中部,空间上与月牙山蛇绿岩套紧密共生,枕状构造较发育,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的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火山岩具有典型的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因此,月牙山基性火山岩属于月牙山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在侵入该套火山岩的辉长闪长岩中获得了530Ma左右的同位素年龄,在辉长岩、斜长花岗岩中获得了527~530Ma的同位素年龄,相当于早寒武世,说明该套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寒武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火山 绿 绿构造混杂 洋中脊玄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大横山—弯岛湖一带的中—晚三叠世地层——对若拉岗日构造带地质演化的地层学制约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济璞 唐专红 +3 位作者 李玉坤 张能 黄位鸿 许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02-1408,共7页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绿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值232Ma±11Ma,推断蛇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若拉岗日群的解体和二岔沟组、弯岛湖蛇绿岩的基本特征,表明大横山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为多岛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的消减闭合、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大横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晚期-卡尼早期 放射虫 二岔沟组 大横山构造绿混杂 大横山 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吾什杰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永和 校培喜 +2 位作者 张汉文 孙南一 李建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3,共4页
在阿尔金构造带中段,首次在测区发现了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初期石榴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在此基础上将前长城系原阿尔金群解体,并从其中解体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酸性变质古侵入体等;厘定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早期阿尔金杂岩;鉴别并... 在阿尔金构造带中段,首次在测区发现了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初期石榴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在此基础上将前长城系原阿尔金群解体,并从其中解体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酸性变质古侵入体等;厘定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早期阿尔金杂岩;鉴别并填绘出与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造山期伸展密切相关的奥陶纪阿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和奥陶纪—泥盆纪阿尔金构造岩浆岩带;确定阿尔金断裂形成于白垩纪末,经历了主要4期变形。发现3个夷平面,计算出晚更新世以来测区隆升速度为1.58~1.8cm/a,上升逾4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吾什杰 高压超高压变质 阿尔金杂 阿南蛇绿构造混杂岩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金南部迪木那里克铁矿赋矿地层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文强 丁海波 +6 位作者 刘良 校培喜 曹玉亭 康磊 梁莎 廖小莹 王亚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90-2101,共12页
新疆迪木那里克铁矿赋矿地层是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矿矿石类型主体可分为块状磁铁矿和条带状磁铁矿,矿石围岩均为绢云钠长千枚岩,矿石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为磁铁矿+赤铁矿+钠长石+绢云母(或绿泥石)... 新疆迪木那里克铁矿赋矿地层是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矿矿石类型主体可分为块状磁铁矿和条带状磁铁矿,矿石围岩均为绢云钠长千枚岩,矿石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为磁铁矿+赤铁矿+钠长石+绢云母(或绿泥石),石英极少(〈5%),层控明显,为浅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LA—ICP—MS法测得其赋矿地层底部火山角砾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622.6±Ma1.4Ma,南阿尔金洋盆的闭合时代为500Ma,确定赋矿地层与铁矿床的形成时代介于500~623Ma之间。赋矿地层下部形成于裂谷环境的火山角砾岩等与其上部的浅海相沉积地层可能分别代表南阿尔金初始洋盆与洋盆发育期间洋盆边缘相的沉积产物.表明南阿尔金在伊迪卡拉纪-寒武纪期间有洋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木那里克 磁铁矿 火山角砾 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时空结构与古亚洲洋演化 被引量:47
15
作者 辛后田 牛文超 +2 位作者 田健 滕学建 段霄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7-1316,共20页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自北向南发育红石山-百合山、月牙山-洗肠井和帐房山-玉石山3条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其中北部的2条蛇绿岩带揭示了北山造山带两阶段演化的历史:月牙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洋壳形成于530~520 Ma,沿该带多处保存较完好的蛇...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自北向南发育红石山-百合山、月牙山-洗肠井和帐房山-玉石山3条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其中北部的2条蛇绿岩带揭示了北山造山带两阶段演化的历史:月牙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洋壳形成于530~520 Ma,沿该带多处保存较完好的蛇绿岩洋壳残块(洋壳结构具向北变新特征),与北侧的早古生代公婆泉岩浆弧(由南向北岛弧成熟度变高)共同指示了北山洋向北俯冲消减的过程,即490 Ma初始俯冲,450~440 Ma为俯冲峰期,430~420 Ma为同碰撞阶段,400 Ma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指示了北山洋的消亡和后造山伸展的过程;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是发育在雀儿山-圆包山岛弧基础上的SSZ型蛇绿岩,弧后开裂洋壳的形成与南侧最早发育的岛弧岩浆作用年龄接近(340~320 Ma),310~290 Ma俯冲峰期造成南侧白山岩浆弧大量的岩浆活动,早二叠世末期(275 Ma)的辉长岩和花岗岩侵位及早—中二叠世双堡塘组下部的角度不整合均反映了红石山洋盆的闭合。前人所划“石板井-小黄山蛇绿岩带”实为一条早古生代发育的深大断裂,沿带发育中基性侵入体及少量超基性岩,后期(志留纪末)叠加有较强的韧性剪切变形。中生代以来的走滑作用和逆冲推覆构造改造了古生代的构造格架,使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向北左行切错了十余千米,北山南部的中—新元古界推覆至下古生界之上。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时空结构的厘定,有助于中亚造山带造山作用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古生代地壳增生的深入研究,也对银额盆地晚古生代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查起到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构造单元划分 蛇绿构造混杂岩 洗肠井 百合山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江 覃小锋 +5 位作者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李乾 胡贵昂 周秋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4,共6页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地块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榴闪岩、蓝晶石榴铝直闪石片岩等高压变质岩组合,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其经历了快速俯冲碰撞后又快速折返(抬升)的动力学过程。以新发现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新的划分,建立了构造形迹的变形序列。初步查明测区至少发育有3级古夷平面,将成山运动、地貌变迁、水系演化等新构造运动划分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瓦石峡 变质表壳 变质深成侵入 高压变质 构造绿混杂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