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州蛇绿岩带与晋宁运动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常义 苏生瑞 +1 位作者 苏春乾 石焕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2,共6页
商州蛇绿岩带具有完整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细碧岩与堆晶岩系具有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与岩石学研究证明,堆晶岩系是在总压与水压均较低条件下于封闭体系中分离结晶。用细碧岩主要元素估算的洋壳厚度为3.2km,... 商州蛇绿岩带具有完整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细碧岩与堆晶岩系具有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与岩石学研究证明,堆晶岩系是在总压与水压均较低条件下于封闭体系中分离结晶。用细碧岩主要元素估算的洋壳厚度为3.2km,证明商州蛇绿岩带形成于慢速扩张脊。堆晶岩系Sm—Nd等时线年龄为832Ma,结合北秦岭侵入岩带的同位素年龄,证明北秦岭在晋宁运动期间处于板块体制,并成为秦岭造山带演化历史中一个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带 绿 岩石组合 晋宁运动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3
2
作者 郭召杰 马瑞士 +1 位作者 郭令智 施央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早古生代向塔里木北缘俯冲的标志;南天山红柳河—玉石山蛇绿岩带则是南天山弧后洋盆的残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岩 构造背景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县—略阳蛇绿混杂岩带镁铁质—安山质火山岩块年龄和该带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宗清 唐索寒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杨永成 王进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9,共9页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龄为873±71(2σ)Ma,INd=0.511796±67(2σ),MSWD0.73;2勉县安子山类似N-MORB洋壳碎片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的Sm-Nd等时年龄为877±78(2σ)Ma,INd=0.51190±10(2σ),MSWD0.93;3出露于略阳庄科轻稀土强烈亏损蛇绿岩块,虽然其Nd同位素组成分散,不形成等时线,但是其高场强大离子不相容微量元素与勉县安子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具有十分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大致同时,由类似源区形成的。这些事实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是复杂的,可能是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复合构造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代学 勉略绿构造混杂岩 秦岭造山 绿混杂岩 岛弧火山岩 等时年龄 镁铁质 岩块 构造演化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库米什蛇绿混杂岩带中硅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成立 周鼎武 +2 位作者 陆关祥 王居里 王润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4,共8页
南天山库米什铜花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不同岩块中的硅质岩高Al2O3和Al2O3/TiO2,Zr、Nb、Hf、Ta和Th与Al2O3等陆源元素具较好正相关性,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5~1.33)的典型大陆边缘硅质岩平坦稀土谱... 南天山库米什铜花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不同岩块中的硅质岩高Al2O3和Al2O3/TiO2,Zr、Nb、Hf、Ta和Th与Al2O3等陆源元素具较好正相关性,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5~1.33)的典型大陆边缘硅质岩平坦稀土谱型,它们的(La/Ce)SN=0.74~0.98,Ti/V:5.10~122.18,V/Y=0.39~6.03,均与大陆边缘硅质岩值相当,表明这些硅质岩形成在明显受陆源物质影响与大陆边缘密切相关的环境。但不同岩块硅质岩的物源区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与泥岩成互层产出的红色硅质岩的Th/Sc=0.56—4.35,具Eu负异常(Eu/Eu*=0.56~0.71)明显的较陡右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谱型(LaN/YbN=3.92~7.43),与分异岩浆弧源区特征类似,可能形成在相对近陆缘的弧前盆地,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分异岩浆弧。而成夹层产出于基性熔岩中的绿色硅质岩呈现为Eu负异常较弱(Eu/Eu*=0.72~0.93)右倾较缓的稀土谱型(Lan/Ybn=4.15~6.69),其Th/Sc=0.57~0.87,反映有洋内弧物质加入的影响,因此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对远离大陆、除有未分异基性程度较高的洋内弧物质输入外,仍受到陆缘物质影响的有限洋盆环境。根据硅质岩晚古生代初的放射虫化石推断,该地区硅质岩在晚古生代初期形成,南天山构造带已进入板块汇聚俯冲消减洋盆萎缩的发展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绿混杂岩 库米什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多处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量:41
5
作者 何科昭 赵崇贺 +4 位作者 邰道乾 聂泽同 乐昌硕 周正国 叶木丹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3-307,T001,共6页
作者继1993年10月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晚古生代深水相放射虫硅质岩之后,经过1995年和1996年两次野外工作,又在该混杂岩带中及其两侧多处发现了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的硅质岩及其深水相的沉积组合。从而为华南晚... 作者继1993年10月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晚古生代深水相放射虫硅质岩之后,经过1995年和1996年两次野外工作,又在该混杂岩带中及其两侧多处发现了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的硅质岩及其深水相的沉积组合。从而为华南晚古生代或古生代—中生代洋盆的厘定,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岩 晚古生代 放射虫 硅质岩 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27
6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3 位作者 郑来林 孙志明 欧春生 董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8-406,共19页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藏东南南迦巴瓦峰地区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 ,呈弧形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分布 ,出露宽度 2~ 1 0km。带内岩石变质、变形强烈 ,按产状可分为两大类 :基质和岩块 (片 )。岩块 (片 )包括蛇绿岩套中的超镁铁岩、辉绿...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藏东南南迦巴瓦峰地区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 ,呈弧形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分布 ,出露宽度 2~ 1 0km。带内岩石变质、变形强烈 ,按产状可分为两大类 :基质和岩块 (片 )。岩块 (片 )包括蛇绿岩套中的超镁铁岩、辉绿岩墙和辉长岩 ,石英 (片 )岩 ,大理岩和两侧老基底片麻岩等。岩块 (片 )大小不一 ,大的延伸可 >5 0km ,小的仅约 0 .5m ;基质是塑性变形十分强烈的绢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等岩石组合。变质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该蛇绿混杂岩带可能由形成环境不同的“碎片”组成 ,包括弧前扩张带、岛弧、弧后盆地及洋岛等环境 ,是典型的消减带环境的蛇绿岩 (SSZ)。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 ,说明蛇绿岩可能在 2 0 0Ma前形成 ,比原认为距今 1 1 0~ 1 2 0Ma要早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绿混杂岩 超镁铁岩 绿 辉长岩 石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山地区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及发展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健 李建放 +2 位作者 安勇胜 任晋祁 史连昌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43,共8页
笔者以构造地质调查为主线,以蛇绿构造混杂带建造为基础,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剖而测制工作,在全面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年代学、地球化学、运动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规模、边界断裂特征... 笔者以构造地质调查为主线,以蛇绿构造混杂带建造为基础,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剖而测制工作,在全面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年代学、地球化学、运动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规模、边界断裂特征等的研究,进而恢复和再造缝合带的发展演化历史。对缝合带的物质组成进行全方位解剖。在综合缝合带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发展演化进行探讨和研究。为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超级造山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乌兰湖 金沙江 羌塘地体 绿构造混杂 物质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1 位作者 刘宇平 郑来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43,共16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主要有南迦巴瓦群 (Pt1 nj)、大拐弯群 (Mz)和冈底斯群 (Pt1 gd)三个岩石地层单元。其中大拐弯群主要分布在楔入体的东缘 ,主要由变玄武岩 /辉绿岩、辉石岩、镁质橄榄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 ,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主要有南迦巴瓦群 (Pt1 nj)、大拐弯群 (Mz)和冈底斯群 (Pt1 gd)三个岩石地层单元。其中大拐弯群主要分布在楔入体的东缘 ,主要由变玄武岩 /辉绿岩、辉石岩、镁质橄榄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 ,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特征与蛇绿岩套类似。但其岩石化学性质与典型的大洋中脊蛇绿岩差别较大 ,形成环境为具有陆壳性质的中等—慢速扩张的小型洋盆 ,属陆间海 /弧后盆地。自 4 5Ma以来 ,该地区经历了强烈的褶皱、隆升和剥蚀作用 ,使下部地壳暴露地表并形成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钽藏布大峡谷 绿混杂岩 杂岩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绿岩与蛇绿混杂带结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继恩 陈艺超 +1 位作者 肖文交 闫臻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0-595,共36页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后者形成于洋壳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环境。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可以通过古生物和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同位素年龄与最老古生物化石(如放射虫、牙形刺等)年龄相近;洋壳运移过程中,有岩浆击穿洋壳而发育二元结构,由早期洋壳和叠覆的晚期岩浆岩构成;晚期岩浆岩比最老古生物年龄更为年轻。蛇绿岩通过俯冲铲刮、深部底垫和仰冲作用就位,发育褶皱和叠瓦状—双冲构造、及构造肢解为“基质夹岩块”结构成为蛇绿混杂带;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和就位年龄之间可从无年龄差到数十、甚至上百个百万年的时间跨度。蛇绿岩就位后继续经历俯冲带上盘和陆内活化等阶段的演化:蛇绿岩就位时的滑脱断层切穿俯冲带上盘,为后期岩浆提供通道,可侵入多期次的、非蛇绿岩套组份的中基性—酸性岩脉和岩体,包括SSZ型特征的岩浆岩,如新疆扎河坝—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带和美国Klamath山蛇绿混杂带。蛇绿混杂带在变质变形强烈的俯冲带上盘和活化的陆内环境中,受到构造改造,造成单一露头区不能够完整地出露有蛇绿岩套的岩石组份,而侵入在蛇绿混杂带中的岩浆岩被构造肢解、形成岩块并使得混杂带内岩石组份复杂化。现今露头的蛇绿混杂带是经历过多阶段演化的、一种现时状态的“四维时空”信息的综合体,即多个时期的物质叠置在同一个露头的三维空间内,一些岩石可能与蛇绿岩套并无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基性—超基性岩 绿混杂 “基质夹岩块”结构 侵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郑来林 耿全如 +2 位作者 董翰 欧春生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 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侧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 弧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密地区 地质调查 绿混杂岩 沉积岩 弧间盆地 石炭-二叠纪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化蛇绿混杂岩带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雄南 李江海 +2 位作者 牛向龙 冯军 陈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30-333,共4页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内的铬铁矿具有诸如纯橄岩包壳、瘤状(豆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的结构和构造,而且还发育有反映高温塑性流动的韧性变形构造,例如拉分构造、褶皱、条带状构造和糜棱构造等。在已知的可能的太古...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内的铬铁矿具有诸如纯橄岩包壳、瘤状(豆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的结构和构造,而且还发育有反映高温塑性流动的韧性变形构造,例如拉分构造、褶皱、条带状构造和糜棱构造等。在已知的可能的太古宙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很少被报道。遵化的豆荚状铬铁矿的存在证明华北存在太古代蛇绿岩,并且是在25亿年前形成于上俯冲带的环境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 绿混杂岩 豆荚状铬铁矿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辉长辉绿岩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赖绍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容元素与辉长岩类总体趋势相一致,反映了一种递进岩浆演化趋势。因此,本区辉长岩与辉绿岩墙群具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均为勉略蛇绿岩的重要组成端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绿岩墙群 绿混杂 勉略缝合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百合山SSZ型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 年龄及其对古亚洲洋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9
13
作者 牛文超 辛后田 +4 位作者 段连峰 赵泽霖 张国震 任邦方 张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7-1329,共13页
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是北山造山带最北部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前人对百合山蛇绿岩的研究很少涉及。百合山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等组成,对其中的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测试,... 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是北山造山带最北部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前人对百合山蛇绿岩的研究很少涉及。百合山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等组成,对其中的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测试,以了解洋盆性质和形成时间。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具有Al 2O 3、MgO含量高,P 2O 5含量低,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岩石初始87 Sr/86 Sr值为0.70418~0.70711,(143 Nd/144 Nd)i为0.512392~0.512568,εNd(t)值为+4.61^+7.28,反映岩浆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形成过程受到俯冲消减流体的影响。辉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44.6±1.8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属SSZ型(俯冲带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之上的不成熟弧后盆地环境,应为北侧雀儿山-圆包山岛弧基础上发育的早石炭世有限洋盆,代表了古亚洲洋在北山北部的分支洋盆。结合区域上广泛分布于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白山岩浆弧特征,指示古亚洲洋在北山北部的演化至少持续到晚古生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百合山 绿混杂岩 辉长岩 SSZ型绿 锆石U-Pb年龄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21
14
作者 校培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9,共10页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中段 清水泉—茫崖 绿构造混杂岩 洋内岛弧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绿混杂带和弧后盆地形成的新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柴育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06-206,220,共2页
蛇绿混杂带和弧后盆地形成的新模式柴育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从90年代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和盆地,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 蛇绿混杂带和弧后盆地形成的新模式柴育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从90年代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和盆地,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蛇绿混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绿混杂 弧后盆地 形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廷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1991年笔者等受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赴蒙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和合作研究,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是考察的重点对象之一。1 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背景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有一条呈弧形展开,并向南凸出的蛇绿混杂岩带。该... 1991年笔者等受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赴蒙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和合作研究,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是考察的重点对象之一。1 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背景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有一条呈弧形展开,并向南凸出的蛇绿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在蒙古南部地区大致沿北纬44°线附近延伸,向西呈北西西向经巴彦勒格南,巴彦温尔都附近,布尔根南,可能与中国的额尔齐斯蛇绿混杂岩带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岩 绿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中斜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7
作者 盖永升 刘良 +3 位作者 康磊 杨文强 廖小莹 王亚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49-2565,共17页
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恰什坎萨依剖面南端的斜长花岗岩,呈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于蚀变辉绿岩之中。该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70.42%~78.29%),Al2O3含量低(9.51%~11.75%),高Na2O低K2O,K2O/Na2O=0.02~0.09,属于低钾准铝质岩石... 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恰什坎萨依剖面南端的斜长花岗岩,呈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于蚀变辉绿岩之中。该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70.42%~78.29%),Al2O3含量低(9.51%~11.75%),高Na2O低K2O,K2O/Na2O=0.02~0.09,属于低钾准铝质岩石;其∑REE偏低(80.15×10-6~104.1×10-6),具中等Eu异常(δEu=0.68~0.73)以及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相对富集Th、U而亏损Nb、Ta、Ti的特征。以上特征与产于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基本特征相符合。蚀变辉绿岩主量元素显示低SiO2、Al2O3、K2O、TiO2,高CaO、Na2O以及富集Th、U、La、Ce,相对亏损Nb、P、Ti的特征,部分蚀变辉绿岩样品SiO2、Na2O含量的升高应与岩石遭受海水蚀变有关。稀土元素显示弱的Eu异常(δEu=0.86~0.94)以及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点。蚀变辉绿岩Mg#=51.3~54.8,Ti/V=11~22,La/Nb=1.67~2.07,Zr/Nb=10.3~27.1的特点与区内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应为区内蛇绿岩的组成部分。斜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8.5±4.1Ma,Hf同位素εHf(t)=4.25~9.90。在La-SiO2及TiO2-SiO2图解上,斜长花岗岩均显示部分熔融成因,结合岩石非常低Sr高Yb的特点,认为其应形成于洋壳在运移过程中发生的部分熔融。全岩Sr、Nd、Pb同位素显示蛇绿岩源区具有EMII型富集地幔特征,与前人对区内洋中脊型玄武岩的同位素研究具有一致性,而洋壳源区富集地幔特征暗示此时的洋壳形成于洋盆裂解的早期。结合以上资料分析,本次研究的斜长花岗岩和蚀变辉绿岩可能形成于北阿尔金有限洋盆裂解的早期,形成时代为518.5±4.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同位素 全岩Sr-Nd-Pb同位素 富集地幔 北阿尔金绿混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锁成 陈永彬 +1 位作者 赵彦庆 崔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662,共7页
文章依据西秦岭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及其主要矿床类型特征,认为西秦岭北部矿床的形成表现出多种成矿作用的复合、叠加和改造特征,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均受到地质作用类型、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严格控制。客观地... 文章依据西秦岭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及其主要矿床类型特征,认为西秦岭北部矿床的形成表现出多种成矿作用的复合、叠加和改造特征,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均受到地质作用类型、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严格控制。客观地总结了西秦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的成矿规律: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矿床集中分布,空间相伴,大致可分为关子铁、硫矿集区,李子园金铜、银铅矿集区和太阳寺金、金银铅矿集区。早古生代在商丹洋壳俯冲作用下,主要形成海相火山_沉积铁、硫矿床;加里东期俯冲_碰撞造山作用下,主要形成热液充填_交代型银铅矿床、变质岩改造型矿床;印支期在构造_岩浆作用下,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金(铜)矿床、斑岩型钼(铜、铋)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海相火山_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及其岩浆热液作用对成矿有较大影响,主要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绿混杂岩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吉兰泰地区蛇绿混杂堆积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秉成 胡国泽 +5 位作者 郭婧 贾和义 王乙宇 田野 迟洪兴 卓胜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4,1,共8页
蛇绿混杂堆积带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也是早前寒武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域与北北东向狼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混杂岩由蛇绿岩岩块和混杂基质组成。蛇绿岩块有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斜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等,基... 蛇绿混杂堆积带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也是早前寒武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域与北北东向狼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混杂岩由蛇绿岩岩块和混杂基质组成。蛇绿岩块有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斜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等,基质主要是橄榄岩。野外调查及室内鉴定结果显示,蛇绿岩岩块和基质遭受了较强的变质变形,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大洋壳蛇绿岩的特征。上述研究表明华北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曾经历了拉张-局限洋盆—最终碰撞闭会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构造混杂 混杂基质 绿 Al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查巴峡早寒武世蛇绿混杂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奎 刘凯 +3 位作者 罗金海 贾忠胜 王明志 游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U,高场强元素Nb、Ta、Zr、Ti基本不显示异常,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对蚀变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2.6±9.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查巴峡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北祁连洋盆扩张的构造环境。查巴峡蛇绿混杂岩的确定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蛇绿岩南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范围,进而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早期洋盆向南东方向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 绿混杂岩 早寒武世 北祁连洋盆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