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杨 王礼宁 +6 位作者 马勇 郑苏阳 潘娅岚 孙杰 司誉豪 涂鹏程 徐桂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除了假手术组以外均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通过HE染色和Micro-CT检测分别从二维、三维形态学角度观察药物对骨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药物对体内破骨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手段检测药物对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均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组织骨质疏松样改变,其中Nil组改善骨微结构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NSC-OST组,最后是OST组;通过Micro-CT分析发现NSC-OST可显著提高大鼠股骨的BMD和BV/TV(P<0.05),并明显改善Tb.N、Tb.Sp、Tb.Th三项指标(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TRAP染色提示NSC-OST可以明显抑制N.Oc/BS和Oc.S/BS两项破骨生成参数(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免疫组化实验提示: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的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的表达,前两项指标NSC-OST与Nil抑制作用相当,抑制CTSK时NSC-OST的作用要弱于Nil,均强于OST。结论NSC-OST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 骨吸收 NFATc1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指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杰 郭杨 +4 位作者 马勇 王礼宁 郑苏阳 潘娅岚 涂鹏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129,I0057,共5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 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生物力学性能和破骨特异基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 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生物力学性能和破骨特异基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后4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及子宫指数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含量;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检测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变化;通过q-PCR法检测药物对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细胞质1(NFATc1)等破骨特异性基因的影响。结果 OST和NSC-OST都能抑制造模导致的骨代谢指标的升高,其中NSC-OST对BGP、B-ALP、β-CTX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NSC-OST给药后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和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只有最大载荷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较OVX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NFATc1破骨特异基因的表达,较OV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抑制效果略逊于Nil组,但强于OST组。结论 NSC-OST可以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指标和生物力学性能,其药效的发挥可能与其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 骨代谢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其特异性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礼宁 郭杨 +6 位作者 马勇 郑苏阳 潘娅岚 孙杰 司誉豪 涂鹏程 徐桂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hale,OST)/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其特异性分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体外建立破...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hale,OST)/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其特异性分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体外建立破骨细胞诱导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OST组、NSC-OST组,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Βligand,RANKL)诱导细胞分化,药物组以相同的有效浓度干预细胞;采用CCK-8法观察NSC-OS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测定阳性细胞数;制备骨磨片并将其与细胞共培养,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测定各组骨吸收陷窝面积;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微观结构;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观察NSC-OST对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转录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SC-OST对细胞中NFATc1等相关破骨特异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法发现OST和NSC-OST对骨髓前体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对照组、OST组、NSC-OST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8.8±12.5、107.6±9.7、75.0±7.4(个),OST和NSC-OST均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P<0.05),但NSC-OST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0.05);该3组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骨陷窝吸收面积分别为:1344942±164150、824080±37484、597716±14659(μm^2/片),两药物组的骨吸收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NSC-OST组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0.05);对照组、CsA组、OST组和NSC-OST组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9174±1540、9073±824、21661±1430、13434±879,两药物组均可明显抑制NFAT的转录表达,且NSC-OST组的抑制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均可抑制破骨特异分子NFATc1、Fos蛋白(cellular oncogene fos,c-Fos)、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的蛋白表达(P<0.05),且NSC-OST组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NSC-OST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以及NFATc1等相关破骨特异分子的表达,且其效果优于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 骨吸收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骨靶向药物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勇 郭杨 +3 位作者 袁涛 鲁俊山 刘尚仑 王培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观察以壳聚糖衍生物(NSC)为载体,与蛇床子素(OST)共价结合后形成的具有亲骨性和亲水性的新型化合物—蛇床子素骨靶向药物(NSC-OST)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 目的观察以壳聚糖衍生物(NSC)为载体,与蛇床子素(OST)共价结合后形成的具有亲骨性和亲水性的新型化合物—蛇床子素骨靶向药物(NSC-OST)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颅盖骨进行OB分离、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法鉴定OB;随机将OB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及终浓度为10-7 mmol/L、10-6 mmol/L、10-5 mmol/L、10-4 mmol/L NSC-OST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SC-OST作用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成骨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活性,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果;作用24 h、48 h时,终浓度为10-5mmol/L NSC-OST可显著促进OB增殖(P<0.05),作用72 h,终浓度为10-6mmol/L和10-5mmol/LNSC-OST可显著促进OB增殖(P<0.05);终浓度为10-4mmol/L NSC-OST具有明显抑制OB增殖的作用(P<0.01)。结论 NSC-OST的水溶性良好,理化性质稳定,适当浓度的NSC-OST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有望成为有效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壳聚糖衍生物 骨靶向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