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8
1
作者
蔡鹏捷
许荣科
+6 位作者
朱本杰
陶长才
廖明迅
刘嘉
王红军
卢锐
杜文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的焦点及各自依据,并介绍了与蛇屋山相关的国外同类矿床成因及勘查进展,蛇屋山金矿找矿研究工作部分进展,以期为该矿今后的科研和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认为该矿床远景有可能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认识
成矿过程
国外同类矿床
矿床远景
蛇屋山
红土型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蛇屋山金矿床含金碳酸盐岩风化成矿过程
被引量:
4
2
作者
高帮飞
江少卿
周迎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9,共9页
为阐述含金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过程,以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为例,系统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从风化壳腐泥层→杂色粘土带,碱金属、FeO、MnO、有机碳(Morg)、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等元素,以及钾长石、...
为阐述含金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过程,以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为例,系统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从风化壳腐泥层→杂色粘土带,碱金属、FeO、MnO、有机碳(Morg)、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等元素,以及钾长石、斜长石和黄铁矿等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风化过程中Si、Fe、Al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溶解在流体中的碱金属亦会在风化壳特定层位富集,形成自生粘土矿物。研究认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与金迁移富集均受风化强度制约。早期氧化阶段,风化较弱,以黄铁矿氧化和碳酸盐岩溶解,Ca、Mg大量淋失为特征,环境显中碱性,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形式迁移。晚期水解阶段,风化较强,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导致不溶硅酸盐矿物水解,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中K、Na等碱金属的进一步淋失和高岭石的生成;最终,风化彻底时,粘土矿物中SiO2和Al2O3发生分离,形成典型的红土。此阶段,环境从中碱性缓慢过渡到中酸性,金以胶体或氯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金沉淀富集主要与表生矿物吸附和岩-土界面附近被大量Fe2+、Mn2+还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
腐泥层
红土型金矿
蛇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被引量:
19
3
作者
李松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在中更新世热带雨林条件下,在岩石的红土化过程中,金从原岩中析出,与风化产生的铁质水溶液一起,沿着红土裂隙向下渗透,停积于地下潜水面,形成似层状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红土型矿床
蛇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蛇屋山金矿生态环境损害与尾矿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
7
4
作者
安俊珍
蔡崇法
+2 位作者
罗进选
李朝霞
高雅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金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金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以及植被恢复的模式。结果表明:1)金矿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不良、养分流失、肥力下降、重金属...
金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金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以及植被恢复的模式。结果表明:1)金矿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不良、养分流失、肥力下降、重金属富集和有毒物质残留,造成矿区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群落结构单一化;2)基于对现有植被恢复模式存在问题的讨论,通过限制性因子、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环境修复能力分析,确定科学的植被恢复物种,提出"乔灌草搭配、灌草先行"和"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配置与恢复模式,确定"首先先锋植物(人工选择草本植物)+自然生长草种,然后灌木,其次乔木"的矿区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金矿尾矿植被恢复和同类矿迹地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植被恢复模式
金矿尾矿
蛇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8
1
作者
蔡鹏捷
许荣科
朱本杰
陶长才
廖明迅
刘嘉
王红军
卢锐
杜文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湖北省蛇屋山金矿公司
湖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编号:IRT14R56)
青藏专项"青海省大柴旦镇绿梁山-双口山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编号:12120113032800)的成果~~
文摘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的焦点及各自依据,并介绍了与蛇屋山相关的国外同类矿床成因及勘查进展,蛇屋山金矿找矿研究工作部分进展,以期为该矿今后的科研和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认为该矿床远景有可能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关键词
成因认识
成矿过程
国外同类矿床
矿床远景
蛇屋山
红土型金矿床
Keywords
mineralization process
Deposit prospect
Shewushan lateritic gold deposit.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蛇屋山金矿床含金碳酸盐岩风化成矿过程
被引量:
4
2
作者
高帮飞
江少卿
周迎春
机构
中铁资源集团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9,共9页
基金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GPMR200647)
文摘
为阐述含金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过程,以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为例,系统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从风化壳腐泥层→杂色粘土带,碱金属、FeO、MnO、有机碳(Morg)、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等元素,以及钾长石、斜长石和黄铁矿等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风化过程中Si、Fe、Al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溶解在流体中的碱金属亦会在风化壳特定层位富集,形成自生粘土矿物。研究认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与金迁移富集均受风化强度制约。早期氧化阶段,风化较弱,以黄铁矿氧化和碳酸盐岩溶解,Ca、Mg大量淋失为特征,环境显中碱性,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形式迁移。晚期水解阶段,风化较强,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导致不溶硅酸盐矿物水解,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中K、Na等碱金属的进一步淋失和高岭石的生成;最终,风化彻底时,粘土矿物中SiO2和Al2O3发生分离,形成典型的红土。此阶段,环境从中碱性缓慢过渡到中酸性,金以胶体或氯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金沉淀富集主要与表生矿物吸附和岩-土界面附近被大量Fe2+、Mn2+还原有关。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
腐泥层
红土型金矿
蛇屋山
Keywords
carbonate rocks, weathering, saprolite, lateritic gold deposit, Shewushan
分类号
P611.2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被引量:
19
3
作者
李松生
机构
湖北省地勘局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文摘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在中更新世热带雨林条件下,在岩石的红土化过程中,金从原岩中析出,与风化产生的铁质水溶液一起,沿着红土裂隙向下渗透,停积于地下潜水面,形成似层状矿体。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红土型矿床
蛇屋山
Keywords
gold deposit,lateritic deposit,genesis,Shewushan
分类号
P618.51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蛇屋山金矿生态环境损害与尾矿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
7
4
作者
安俊珍
蔡崇法
罗进选
李朝霞
高雅玉
机构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文摘
金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金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以及植被恢复的模式。结果表明:1)金矿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不良、养分流失、肥力下降、重金属富集和有毒物质残留,造成矿区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群落结构单一化;2)基于对现有植被恢复模式存在问题的讨论,通过限制性因子、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环境修复能力分析,确定科学的植被恢复物种,提出"乔灌草搭配、灌草先行"和"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配置与恢复模式,确定"首先先锋植物(人工选择草本植物)+自然生长草种,然后灌木,其次乔木"的矿区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金矿尾矿植被恢复和同类矿迹地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植被恢复模式
金矿尾矿
蛇屋山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
vegetation recovery patterns
gold tailings
Shewushan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蔡鹏捷
许荣科
朱本杰
陶长才
廖明迅
刘嘉
王红军
卢锐
杜文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湖北蛇屋山金矿床含金碳酸盐岩风化成矿过程
高帮飞
江少卿
周迎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李松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蛇屋山金矿生态环境损害与尾矿植被恢复模式
安俊珍
蔡崇法
罗进选
李朝霞
高雅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