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翼蚱科一新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
1
作者 梁铬球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本文报道刺翼蚱科一新属一新种。新属:弯背蚱属Cypholellix gen,nov.的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背面在肩角突然隆起,侧面观近似驼峰形。其模式种为鼎湖弯背蚱Cypholellix dinghuensis sp.nov.
关键词 直翅目 刺翼蚱科 新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江玛蚱Mazarredia huanjiangensis Zheng et Jiang(直翅目:蚱总科)雄性首次发现
2
作者 邓维安 杨洁琼 李秋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0,共2页
记述首次发现的采自广西环江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环江玛蚱(Mazarredia huanjiangensis Zheng et Jiang)雄性,标本保存于广西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
关键词 直翅目 短翼蚱科 环江玛 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镰蚱Falconius guangxiensis Zheng et Jiang雌性首次发现(直翅目:蚱总科)
3
作者 邓维安 李少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5-416,共2页
记述首次发现的广西镰蚱Falconius guangxiensis Zheng et Jiang雌性.广西镰蚱雌性近似于波股镰蚱Falconius undatifemura Zheng et Wang,2006,主要的区别:1)头顶宽为一眼宽的2倍;2)颜面隆起纵沟,狭于触角基节宽;3)前胸背板中隆线完整;4... 记述首次发现的广西镰蚱Falconius guangxiensis Zheng et Jiang雌性.广西镰蚱雌性近似于波股镰蚱Falconius undatifemura Zheng et Wang,2006,主要的区别:1)头顶宽为一眼宽的2倍;2)颜面隆起纵沟,狭于触角基节宽;3)前胸背板中隆线完整;4)前胸背板后突超过后足胫节顶端;5)前翅能见部分的宽度为中足股节宽度的1.5倍;6)前、中足股节的下缘近平直,不具明显的突起.标本保存在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刺翼蚱科 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的蚱总科昆虫多样性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又清 李巧 王思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107,共8页
在云南绿春县采用网扫法调查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旱地、天然紫胶林和人工紫胶林4个不同土地利用生境的蚱总科昆虫群落。共采集蚱606头,隶属于6科33种;其中蚱科、刺翼蚱科和短翼蚱科物种丰富。运用ACE方法对物种丰富度估计的... 在云南绿春县采用网扫法调查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旱地、天然紫胶林和人工紫胶林4个不同土地利用生境的蚱总科昆虫群落。共采集蚱606头,隶属于6科33种;其中蚱科、刺翼蚱科和短翼蚱科物种丰富。运用ACE方法对物种丰富度估计的结果表明:调查中实际采集到的蚱类物种接近物种丰富度估计值的90%。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蚱类物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分布模型为S(R)=8exp-(0.2R)2[χ2=0.688<χ2(4,0.05)=8.488;R2=0.623],显示出该生境利于蚱类的生存。不同土地利用生境蚱类物种多样性不同:稻田蚱类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旱地和人工紫胶林次之,天然紫胶林多样性最低。一些蚱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有7种蚱(IndVal≥0.5,P<0.05)能作为该系统内不同土地利用生境的指示物种:贡山柯蚱、宽顶瘤蚱、云南瘤蚱和圆肩悠背蚱是稻田的指示物种,短背扁角蚱和长跗波蚱是天然紫胶林的指示物种,而上思庭蚱是人工紫胶林的指示物种。在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蚱比蝗虫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地管理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运用IndVal指数进行指示物种筛选比单独依靠物种个体数更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生态系统 指示物种 IndVal指数 物种多度 农业土地利用 紫胶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蚱总科昆虫及区系组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雨蹊 欧晓红 +2 位作者 熊忠平 李慧俊 马国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5期81-89,共9页
截至目前,云南省记载蚱总科昆虫有6科38属206种,是我国蚱类分布最多的地区.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有154种,为总种数的74.8%;古北种有1种,占总数的0.5%;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界分布的有12种。占约5.8%;云南特有种39种,... 截至目前,云南省记载蚱总科昆虫有6科38属206种,是我国蚱类分布最多的地区.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有154种,为总种数的74.8%;古北种有1种,占总数的0.5%;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界分布的有12种。占约5.8%;云南特有种39种,占18.9%.云南蚱类昆虫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东洋种占绝对优势,极少数为古北种,还有少部分的广布种,特有种偏少.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带(1000~2000m),蚱总科种类最为丰富.就分布区域来看,在横断山和西双版纳地区蚱类昆虫及其特有种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区系组成 分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蚱总科27种昆虫尾须感受器的种类特征及其分析
6
作者 辛磊 谭柳苏 +3 位作者 容万韬 张荣娇 李晓东 邓维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746,共9页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蚱总科27种昆虫的雌性个体尾须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选取的蚱总科昆虫中,共观察到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表皮孔、角质齿、芽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8种感受...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蚱总科27种昆虫的雌性个体尾须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选取的蚱总科昆虫中,共观察到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表皮孔、角质齿、芽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8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表皮孔、芽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4种感受器普遍存在尾须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式距离为2时,27种蚱聚为六类;支序分析显示27种蚱的尾须感受器的系统发育可分为三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须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蚱雄性记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吉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0-41,共2页
记述蚱科Tetrigidae洱海蚱Tetrix erhaiensis Zheng et Mao雄性个体。
关键词 直翅目 蚱科 洱海 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