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场蚕微粒子病发生和防治的体会
1
作者 钟绍宾 《广西蚕业通讯》 1990年第1期28-29,共2页
我场养蚕制种过去曾出现过两次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一次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那时蚕种场设在玉林市仁东猪庙坡,当时生产的蓖麻蚕原种,发病率几乎100%.那一次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王高顾先生和广东湛江蚕业研究所何志... 我场养蚕制种过去曾出现过两次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一次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那时蚕种场设在玉林市仁东猪庙坡,当时生产的蓖麻蚕原种,发病率几乎100%.那一次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王高顾先生和广东湛江蚕业研究所何志端先生指导下扑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微粒子病 种场 制种 消毒 实验生物研究所 毒率 胚种传染 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微粒子病的识别及预防
2
作者 程军 《农业知识》 2004年第3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蚕微粒子病 半蜕皮 原孢子 食桑 体色 给桑 集中深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世纪意、法等国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简况
3
《四川蚕业》 1989年第3期52-52,共1页
中国蚕业从六世纪50年代传入意大利,十五世纪由意大利传到法国,到十七世纪意大利产茧达50万公担以上。1853年法国产茧顶峰到26万公担,产丝2200吨。但由于微粒子病危害蔓延,和葡萄种植业的崛起经济效益高,因而次年蚕茧锐减,1856年法国产... 中国蚕业从六世纪50年代传入意大利,十五世纪由意大利传到法国,到十七世纪意大利产茧达50万公担以上。1853年法国产茧顶峰到26万公担,产丝2200吨。但由于微粒子病危害蔓延,和葡萄种植业的崛起经济效益高,因而次年蚕茧锐减,1856年法国产茧减到7.5万公担。由于蚕种繁殖困难,靠进口维持。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微粒子病 日本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 十七世纪 十五世纪 种生产 巴斯德 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蚕种站防治蚕微粒子病的对策
4
作者 李格平 《广西蚕业》 1999年第4期54-55,共2页
分析了在蓖麻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暴发的5 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蓖麻 种站 防治 蚕微粒子病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5
作者 郭勤 方忠仙 +1 位作者 朱木富 程彩花 《蚕桑茶叶通讯》 2018年第5期16-17,共2页
分析了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桑园田间管理、重抓蚕期常规生产技术、紧抓全程叶面消毒、做好预知预检等各项具体"防微"措施。
关键词 蚕微粒子病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微粒子病壮蚕期食下感染与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衡志忠 《四川蚕业》 2012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蚕种生产统计资料,提出了壮蚕期防治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措施。
关键词 蚕微粒子病期食下感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酶标抗体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 被引量:11
7
作者 万嘉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1998年第1期6-7,共2页
用酶标抗体间接法和酶标抗体PAP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二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被检材料与阳性对照中的孢子被染成褐色,从而可以确定为蚕微粒子孢子。二种方法比较,间接法相对简单,PAP法敏感性更高,均为重要的蚕微粒子孢子的鉴... 用酶标抗体间接法和酶标抗体PAP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二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被检材料与阳性对照中的孢子被染成褐色,从而可以确定为蚕微粒子孢子。二种方法比较,间接法相对简单,PAP法敏感性更高,均为重要的蚕微粒子孢子的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微粒子病 酶标抗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