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沙障内蚀积地表形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池政
徐先英
+6 位作者
刘开琳
刘虎俊
李亚琦
孟瑞玲
富丽
李雪宁
邱晓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以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纤维网沙障(Fibermesh sandbarrier,FSB)和土工编织袋沙障(Geotechnical wovenbagsandbarrier,GSB)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传统测量法对沙障内微地貌形态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2种沙障...
以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纤维网沙障(Fibermesh sandbarrier,FSB)和土工编织袋沙障(Geotechnical wovenbagsandbarrier,GSB)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传统测量法对沙障内微地貌形态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2种沙障区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表面积均呈沿主风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沙丘中线迎风侧GSB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都比FSB大,其中侵蚀深度比后者深20%~40%,侵蚀量高于后者45%~70%。(2)2种沙障均在沙丘中南部沙障破损严重,高于其余位置30%~50%,由于土工编织袋被风掏蚀损坏较大,沙障破损范围和破损程度均高于纤维网沙障。(3)在沙障方格内部侵蚀深度最大值多数不是位于方格中心,其中北—北东—东—南东方位带为侵蚀区即弱堆积区,中心和西部为强堆积区。(4)土工编织袋沙障区的侵蚀深度大于纤维网沙障区,同时后者破损率大大低于前者,因此纤维网阻沙障效果优于土工编织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微地貌形态反演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出侵蚀深度,而且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实现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的计算,为风沙地貌和防沙治沙领域精确研究微地貌提供了新型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蚀积状况
微地貌形态
阻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走廊绿洲外缘典型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晨晨
王振亭
张春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评估中国北方防沙带核心区域——河西走廊各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为优化防护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义和判据,建立河西走廊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性评估与检验...
【目的】评估中国北方防沙带核心区域——河西走廊各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为优化防护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义和判据,建立河西走廊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性评估与检验方法。【结果】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流域和中部黑河流域存在一些稳态和非稳态的风沙综合防护体系,西部疏勒河流域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则以亚稳态为主。【结论】河西走廊绿洲外缘东部和中部各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差异较大,而西部地区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差异较小。在风季前、后,稳态防护体系基本保持稳定,而亚稳态和非稳态体系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
风沙防护体系
功能稳定性
地表
积
蚀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凝结剂沙障防风固沙实验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董智
李红丽
+2 位作者
左合君
丁国栋
孙保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45-49,61,共6页
在 7m/s、15m/s和 2 0m/s的实验风速下 ,对不同浓度土壤凝结剂处理的沙障模型进行风洞吹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抗风蚀强度以 4 0 %浓度处理最强 ,2 0 %最弱 ,但 30 %浓度防风蚀效果较为实用。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 ...
在 7m/s、15m/s和 2 0m/s的实验风速下 ,对不同浓度土壤凝结剂处理的沙障模型进行风洞吹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抗风蚀强度以 4 0 %浓度处理最强 ,2 0 %最弱 ,但 30 %浓度防风蚀效果较为实用。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 ,采用较为适用的 30 %浓度的土壤凝结剂进行 1m× 1m ,1 5m× 1 5m ,2m× 2m等 3种不同规格沙障喷洒实验 ,通过对风速、粗糙度、风沙流结构特征值 ,以及沙障的蚀积状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表明 ,各种规格的沙障中 ,1m× 1m的沙障性能最好 ,1 5m× 1 5m次之 ,2m× 2m最差。沙丘不同部位沙障的抗蚀力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凝结剂沙障
防风固沙实验
风沙流结构
蚀积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障的类型及设置方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挨福
赵子荣
苗凤祥
《内蒙古林业》
2007年第9期24-24,共1页
在风沙危害的地段,为改变风沙流的速度、方向、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而设置的障碍物体叫沙障。
关键词
设置方法
沙障
类型
风沙危害
蚀积状况
风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沙障内蚀积地表形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池政
徐先英
刘开琳
刘虎俊
李亚琦
孟瑞玲
富丽
李雪宁
邱晓娜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8ZD2FA009,19ZD2FH00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018YFC0507102-05)
+1 种基金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项目(KY-19-33)
甘肃省林业自列项目(KY-14-28)资助。
文摘
以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纤维网沙障(Fibermesh sandbarrier,FSB)和土工编织袋沙障(Geotechnical wovenbagsandbarrier,GSB)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传统测量法对沙障内微地貌形态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2种沙障区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表面积均呈沿主风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沙丘中线迎风侧GSB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都比FSB大,其中侵蚀深度比后者深20%~40%,侵蚀量高于后者45%~70%。(2)2种沙障均在沙丘中南部沙障破损严重,高于其余位置30%~50%,由于土工编织袋被风掏蚀损坏较大,沙障破损范围和破损程度均高于纤维网沙障。(3)在沙障方格内部侵蚀深度最大值多数不是位于方格中心,其中北—北东—东—南东方位带为侵蚀区即弱堆积区,中心和西部为强堆积区。(4)土工编织袋沙障区的侵蚀深度大于纤维网沙障区,同时后者破损率大大低于前者,因此纤维网阻沙障效果优于土工编织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微地貌形态反演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出侵蚀深度,而且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实现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的计算,为风沙地貌和防沙治沙领域精确研究微地貌提供了新型工具和方法。
关键词
沙障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蚀积状况
微地貌形态
阻沙效果
Keywords
sand barrier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erosion and deposition status
micro-to-pography morphology
sand blocking effect
分类号
S28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走廊绿洲外缘典型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晨晨
王振亭
张春来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U21A2001)
面上项目(41971011)。
文摘
【目的】评估中国北方防沙带核心区域——河西走廊各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为优化防护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义和判据,建立河西走廊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性评估与检验方法。【结果】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流域和中部黑河流域存在一些稳态和非稳态的风沙综合防护体系,西部疏勒河流域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则以亚稳态为主。【结论】河西走廊绿洲外缘东部和中部各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差异较大,而西部地区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差异较小。在风季前、后,稳态防护体系基本保持稳定,而亚稳态和非稳态体系不稳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
风沙防护体系
功能稳定性
地表
积
蚀
状况
Keywords
Hexi Corridor
oasis
blown-sand prevention system
functional stability
surface accumulation and erosion situation
分类号
P95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凝结剂沙障防风固沙实验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董智
李红丽
左合君
丁国栋
孙保平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45-49,6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 0 70 6 0 0 )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沙区农田草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 36 0 0 88)
文摘
在 7m/s、15m/s和 2 0m/s的实验风速下 ,对不同浓度土壤凝结剂处理的沙障模型进行风洞吹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抗风蚀强度以 4 0 %浓度处理最强 ,2 0 %最弱 ,但 30 %浓度防风蚀效果较为实用。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 ,采用较为适用的 30 %浓度的土壤凝结剂进行 1m× 1m ,1 5m× 1 5m ,2m× 2m等 3种不同规格沙障喷洒实验 ,通过对风速、粗糙度、风沙流结构特征值 ,以及沙障的蚀积状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表明 ,各种规格的沙障中 ,1m× 1m的沙障性能最好 ,1 5m× 1 5m次之 ,2m× 2m最差。沙丘不同部位沙障的抗蚀力不同 。
关键词
土壤凝结剂沙障
防风固沙实验
风沙流结构
蚀积状况
Keywords
soil coagulant sand barrier
wind tunnel test
Wulanbuhe desert
structure of wind sand current
erosion deposition conditions
分类号
S28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障的类型及设置方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挨福
赵子荣
苗凤祥
机构
达拉特旗林业种苗站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07年第9期24-24,共1页
文摘
在风沙危害的地段,为改变风沙流的速度、方向、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而设置的障碍物体叫沙障。
关键词
设置方法
沙障
类型
风沙危害
蚀积状况
风沙流
分类号
S28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沙障内蚀积地表形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
池政
徐先英
刘开琳
刘虎俊
李亚琦
孟瑞玲
富丽
李雪宁
邱晓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西走廊绿洲外缘典型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评估
何晨晨
王振亭
张春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壤凝结剂沙障防风固沙实验研究
董智
李红丽
左合君
丁国栋
孙保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沙障的类型及设置方法
张挨福
赵子荣
苗凤祥
《内蒙古林业》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