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东北大型矿集区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4 位作者
任涛
王加昇
张小培
吴永涛
崔峻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8-1269,共12页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以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主,并据此建立了乐红矿床矿化蚀变岩相分带模式: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对应的矿物组合为Dol+Cal+Py、Dol+Cal+Py+Qt+Sp(少)和Dol+Cal+Py+Qt+Sp+Gn。此模式的建立对同类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
蚀变分带模式
成矿规律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3 位作者
王京彬
刘金辉
秦新龙
白云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80,共9页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坝
造山型金矿
蚀变分带模式
金矿化
元素迁移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东北大型矿集区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任涛
王加昇
张小培
吴永涛
崔峻豪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8-126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133602
41572060)
+3 种基金
中国地调局整装勘查综合研究项目(12120114013901)
云岭学者项目(2014)
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重点工程实验室开放项目(2012)
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团队项目
文摘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以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主,并据此建立了乐红矿床矿化蚀变岩相分带模式: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对应的矿物组合为Dol+Cal+Py、Dol+Cal+Py+Qt+Sp(少)和Dol+Cal+Py+Qt+Sp+Gn。此模式的建立对同类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矿化
蚀变分带模式
成矿规律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Keywords
mineralization-related alteration zoning
metallogenetic regularities
Lehong lead-zinc despoit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Northeast of Yunnan
分类号
P618.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王京彬
刘金辉
秦新龙
白云来
机构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8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1CB409806)
文摘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
李坝
造山型金矿
蚀变分带模式
金矿化
元素迁移
围岩
Keywords
Liba
orogenic-type gold deposit
alteration zoning mode
gold mineralization
element migration
wall rock
分类号
P6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东北大型矿集区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赵冻
韩润生
任涛
王加昇
张小培
吴永涛
崔峻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张汉成
肖荣阁
王京彬
刘金辉
秦新龙
白云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