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稻轮作水体全年理化因子变化规律分析
1
作者 侯应霞 韩伟 +1 位作者 陈细桂 张聪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推动“双水双绿”农业重大发展战略,提高虾稻种养的绿色水平,在江汉平原定点对虾稻轮作田进行水体理化因子测定。结果显示,种稻期,虾稻轮作平均水温较灌溉渠低0.67℃;育苗期,虾稻轮作模式平均水温较池塘精养升高0.29℃;虾稻轮作水体... 为推动“双水双绿”农业重大发展战略,提高虾稻种养的绿色水平,在江汉平原定点对虾稻轮作田进行水体理化因子测定。结果显示,种稻期,虾稻轮作平均水温较灌溉渠低0.67℃;育苗期,虾稻轮作模式平均水温较池塘精养升高0.29℃;虾稻轮作水体溶氧量8月最低,12月最高,与水温相反;虾稻轮作和池塘精养中小龙虾养殖期,溶氧量均大于3 mg/L;虾稻轮作与池塘精养的pH分别为7.47~8.69和7.34~9.17;虾稻轮作养虾末期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升高至养虾初期的2.8倍和4.0倍;接茬期总磷浓度较养虾末期升高了100%,水质也转变为劣Ⅴ类;虾稻轮作水体COD_(Mn)浓度在养虾末期、接茬期和育苗早期较高。据此,育苗期和种稻期水质较好,为Ⅲ类水质,而养虾期受饲料投喂及水温上升的影响,水质变为Ⅳ至Ⅴ类,但总体优于灌溉渠和池塘精养;接茬期的水质全年最差,为劣Ⅴ类,主要是受种稻施肥的影响,需要格外注意施肥后的水质监控。在虾稻轮作中应特别关注CODMn浓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轮作 水体 理化因子 季节变化 水质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稻-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梅 周聃 +3 位作者 张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模式3个生产阶段(放虾前、收虾后和收稻后)两个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原性物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菌群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收虾后和收稻后0~20 cm土层>2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低于20~40 cm (P<0.05),0.25~2 mm和<0.25 m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占比均大于放虾前;收虾后20~40 cm土壤还原性指标显著大于0~20 cm (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有机还原性物质、Fe^(2+)和Mn^(2+)含量均显著大于放虾前(P<0.05);0~20 cm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收虾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的OTU数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Candidatus_Solibacter、Citrobacter和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土壤团聚体(0.2~2.5 mm)、全氮、全钾和毛管孔隙度是驱动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新建的稻虾轮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复垦耕层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提高养分供应能力及菌群多样性,且对0~20 cm表层土壤改善效果优于20~40 cm土层,但同时可能会增加土壤次生潜育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稻虾种养策略以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罗氏沼轮作 土壤物理性质 还原性物质含量 土壤养分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激活乡村经济
3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6期55-55,共1页
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稻虾轮作”模式为抓手,采用“技术+资源+资金”,建起标准化养殖基地,并延伸农旅融合产业链,初步实现产业增收、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赢”局面。大岩村依托本村的水田资... 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稻虾轮作”模式为抓手,采用“技术+资源+资金”,建起标准化养殖基地,并延伸农旅融合产业链,初步实现产业增收、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赢”局面。大岩村依托本村的水田资源和本地养殖大户的技术优势,在上级部门项目资金的扶持下,由经济联合社统筹推进,建起占地100亩的标准化“稻虾轮作”基地,并配套完善了产业道路、智能灌溉等设施,实现“一田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养殖 资源禀赋 轮作 农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地区稻虾轮作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4
作者 许必达 许统科 陈宜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206-209,共4页
为了提高稻田种养的综合效益,根据浙南地区生产实践,总结出一种水稻和小龙虾(以下简称稻虾)轮作的新型种养模式。从稻田选择、进排水系统、水草种植、虾苗投放和饲喂、虾苗田管理、防逃设施固定、留种育苗以及水稻种植、病虫害管理方面... 为了提高稻田种养的综合效益,根据浙南地区生产实践,总结出一种水稻和小龙虾(以下简称稻虾)轮作的新型种养模式。从稻田选择、进排水系统、水草种植、虾苗投放和饲喂、虾苗田管理、防逃设施固定、留种育苗以及水稻种植、病虫害管理方面,分析了浙南地区稻虾轮作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生态种养 浙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炜星 狄一春 +4 位作者 蔡怡聪 陈小荣 孙晓棠 贺浩华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829,共11页
【目的】旨在研究氮肥运筹对稻虾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香优明月丝苗和农香42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进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施氮量(195 kg/hm2)相比,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减量15%和减量30%... 【目的】旨在研究氮肥运筹对稻虾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香优明月丝苗和农香42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进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施氮量(195 kg/hm2)相比,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减量15%和减量30%施氮量情况下,产量下降不显著;而农香42在减量15%和减量30%施氮量情况下,产量显著增加。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基肥∶分蘖肥∶穗肥=4∶4∶2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而农香42在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减少,野香优明月丝苗的精米率和农香42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得到改善。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影响均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峰值粘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165.8 kg/hm2为最大。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基肥∶分蘖肥∶穗肥=4∶4∶2时,农香42在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时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粘度和崩解值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小。【结论】在稻虾轮作模式下,减氮15%~30%,施氮比例为4∶4∶2或5∶3∶2时,有利于水稻节氮增效,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施氮量 施肥比例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下微生物菌剂对水质及虾稻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陈胜 裴凡 +3 位作者 顾黎宁 尹思慧 曹静 黄鸿兵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5-9,41,共6页
开展了稻-虾轮作模式下微生物菌剂对池塘水质及虾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T1、T2、T3)和1个对照组(CK),CK组不添加菌剂;T1组添加秸秆降解菌剂+稻-虾复合菌剂;T2组添加秸秆降解菌剂+不添加稻-虾复合菌剂;T3组不添加秸秆降解菌剂... 开展了稻-虾轮作模式下微生物菌剂对池塘水质及虾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T1、T2、T3)和1个对照组(CK),CK组不添加菌剂;T1组添加秸秆降解菌剂+稻-虾复合菌剂;T2组添加秸秆降解菌剂+不添加稻-虾复合菌剂;T3组不添加秸秆降解菌剂+添加稻-虾复合菌剂。结果表明,T1和T2组显著促进了水稻秸秆的降解,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土壤;T1和T3组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维持水体pH值的稳定,抑制有害藻类(如水青苔)的过度繁殖,净化水体,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实际产量相对CK组,分别增加26.30%和10.06%,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39.55%、30.18%。相比T2和T3组,T1组的处理效果最优,说明施用秸秆降解菌剂+稻-虾复合菌剂既能加速秸秆降解,改良土壤底质,又能改善和净化养殖水体,从而促进小龙虾和水稻的生长,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轮作 水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下常规粳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沈国康 黄芳 +2 位作者 曹泉方 陈宇眺 宋佳谕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201-203,207,共4页
稻虾轮作模式因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的稻麦、稻油等轮作模式而深受种植户的欢迎,也是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在浙北地区迅速推广。通过实地调查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稻虾轮作模式种植户的常规粳稻种植方式,结合浙北地区的... 稻虾轮作模式因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的稻麦、稻油等轮作模式而深受种植户的欢迎,也是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在浙北地区迅速推广。通过实地调查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稻虾轮作模式种植户的常规粳稻种植方式,结合浙北地区的环境特点、常规粳稻的生长特性以及前人的绿色高产栽培经验,总结了稻虾轮作模式下常规粳稻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浙北地区稻虾轮作模式下的常规粳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实现该模式下常规粳稻的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常规粳 绿色防控 浙江湖州 南浔区 双林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池平底复耕地块稻虾轮作模式试验
8
作者 陈松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43-43,共1页
如何稳步推进“非农非粮”整治复耕,引导养殖转产增收,成为各级政府渔业部门指导服务复耕渔民的新课题。2022年东台市五烈镇1口河蟹养殖塘20亩列入本地复耕要求中。复耕后2023年笔者尝试浅池平底稻虾(小龙虾)轮作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何稳步推进“非农非粮”整治复耕,引导养殖转产增收,成为各级政府渔业部门指导服务复耕渔民的新课题。2022年东台市五烈镇1口河蟹养殖塘20亩列入本地复耕要求中。复耕后2023年笔者尝试浅池平底稻虾(小龙虾)轮作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模式可供复耕地块转产增收借鉴。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步推进 河蟹养殖 模式试验 小龙 渔业部门 复耕 轮作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鳖轮作、共作养殖模式
9
作者 沙正月 付纪国 李进村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45-46,共2页
随着稻渔综合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有稻虾轮作养殖模式、稻虾共作养殖模式、稻虾鸭综合养殖模式、一稻三虾养殖模式、稻蟹养殖模式和稻、虾、鳖轮作、共作养殖模式等。本文主要介绍稻、虾、鳖轮作、共作养殖模式及... 随着稻渔综合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有稻虾轮作养殖模式、稻虾共作养殖模式、稻虾鸭综合养殖模式、一稻三虾养殖模式、稻蟹养殖模式和稻、虾、鳖轮作、共作养殖模式等。本文主要介绍稻、虾、鳖轮作、共作养殖模式及其经济效益,以便广大养殖户借鉴推广,获得更多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综合养殖 蟹养殖 轮作 共作 养殖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平原稻虾轮作早繁、早育模式
10
作者 代小芳 杨卫明 +1 位作者 杨佳喆 李敦岳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42-43,共2页
浙北平原素以“鱼米之乡”闻名,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水稻土。海盐县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东濒杭州湾,2018年开始积极发展稻虾产业,已形成集种苗、养殖、市场、销售、餐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稻虾全产业链雏形,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 浙北平原素以“鱼米之乡”闻名,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水稻土。海盐县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东濒杭州湾,2018年开始积极发展稻虾产业,已形成集种苗、养殖、市场、销售、餐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稻虾全产业链雏形,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苗种供应不足、养殖户产量和效益不稳定等情况。近年来笔者尝试开展繁养分离+稻虾轮作+早稻早虾结合的技术集成应用试验,实现了“一稻三虾”,取得了较高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产业链 苗种供应 杭嘉湖平原 土壤类型 轮作 浙北平原 海盐县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玲 范先鹏 +7 位作者 黄敏 刘冬碧 吴茂前 夏颖 张富林 张志毅 倪承凡 程子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0-1530,共11页
为明确江汉平原地区典型稻虾轮作模式的农田地表径流流失特征,推动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典型田块地表径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稻田年产生径流10... 为明确江汉平原地区典型稻虾轮作模式的农田地表径流流失特征,推动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典型田块地表径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稻田年产生径流10次,产流量(1270±287)mm,产流系数44.7%。总氮年均流失量(24.59±4.70)kg·hm^(-2),其中虾季占50.8%,稻季占49.2%;总磷年均流失量(3.28±1.03)kg·hm^(-2),其中虾季占46.3%,稻季占53.7%。流失的氮素以可溶性总氮为主(77.4%),其中硝态氮占44.5%,铵态氮占34.8%;流失的磷素以可溶性磷为主(54.8%)。农田地表径流总氮平均浓度为(1.88±2.10)mg·L^(-1),总磷平均浓度为(0.25±0.14)mg·L^(-1)。虾季总氮浓度平稳,稻季施肥后波动较大且有峰值;总磷只在虾季投料和稻季施肥后有小幅波动,并无明显峰值。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的流失形态,径流总氮、总磷浓度,田面水中氮、磷浓度受田面水层与投入品的影响,虾季和稻季表现不同,平均氮、磷浓度值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研究识别出稻虾轮作模式的氮、磷流失风险时段为:虾季结束时的排水期、稻季成熟期的排水期以及强降雨和施肥后1周内的耦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地表径流 氮流失 磷流失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及其能值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玲 彭亮 +4 位作者 代梨梨 杨镇 陈思媛 可毅 李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为探明稻虾轮作模式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并合理评价该模式的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对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小龙虾养殖排放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COD和氨氮(NH_(3)-N)浓度进行监测,对稻虾轮作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排污系数进行了估算,并采... 为探明稻虾轮作模式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并合理评价该模式的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对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小龙虾养殖排放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COD和氨氮(NH_(3)-N)浓度进行监测,对稻虾轮作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排污系数进行了估算,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了主要污染物解析。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进行了包含面源污染的能值评估,对比单季稻模式,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小龙虾养殖排放尾水中TN、TP、COD和NH_(3)-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53~5.36、0.12~0.70、6.60~78.39和0.34~1.75 mg/L,TN、TP和COD平均排放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结果表明TN的等标负荷比最高,是稻虾轮作模式面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污染物。稻虾轮作模式小龙虾养殖排放尾水中TN、TP、COD和NH_(3)-N的排污系数分别为2.994、0.458、35.132和1.405 kg/t,表明稻虾轮作模式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较低,对环境污染程度总体较小,但也应引起重视,并纳入农业面源污染源排放监测网络当中。包含面源污染的能值分析结果表明,与单季稻模式相比,稻虾轮作模式的可更新资源投入占比、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指数更高,环境负载率更低,表明当前的稻虾轮作模式虽然存在一定面源污染风险,但仍具有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研究结果为估算稻虾轮作模式的面源污染负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稻虾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面源污染 能值分析 等标污染负荷 排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技术规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俊喜 葛兆建 +2 位作者 李进峰 许文辉 韦仁权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96-98,共3页
本技术规程叙述了水稻、小龙虾(克氏原螯虾)轮作的稻田选择条件、工程改造与建设、水稻栽培与管理、小龙虾繁养与管理、水稻收获、小龙虾苗和成品捕捞等关键技术要求,适用于江苏省建湖县域内稻虾轮作种养模式。
关键词 轮作 种养 克氏原螯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轮作”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军 吴敏 +1 位作者 刘传涛 魏涛 《科学养鱼》 2021年第8期32-33,共2页
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轮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的地理地貌,不挖沟或少挖沟,种一季稻养一季虾,在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稻谷、小龙虾双丰收,取得了较好的种养效果,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现将原生态"稻... 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轮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的地理地貌,不挖沟或少挖沟,种一季稻养一季虾,在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稻谷、小龙虾双丰收,取得了较好的种养效果,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现将原生态"稻虾轮作"模式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 挖沟 原生态 地理地貌 霍邱县 轮作 一季 三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下江汉平原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研究 被引量:65
15
作者 蔡晨 李谷 +3 位作者 朱建强 彭亮 李继福 吴启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稻虾轮作模式在湖北江汉平原已发展近30年,对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不同年限稻虾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科学指导该模式下的农田管理。在同一农渠范围内选择相似的稻田,分别采集水稻单作(CK)和稻虾轮作(1、3、7... 稻虾轮作模式在湖北江汉平原已发展近30年,对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不同年限稻虾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科学指导该模式下的农田管理。在同一农渠范围内选择相似的稻田,分别采集水稻单作(CK)和稻虾轮作(1、3、7、13、18和23a)的3个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原状土样,分析其相应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与中稻单作相比,长期稻虾轮作会显著降低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并提高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而40~60 cm土层变化较小;稻虾轮作1 a后土壤pH、全氮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但速效养分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幅不明显。与稻虾轮作1 a相比,轮作7~13 a稻田的土壤pH和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增加;轮作13 a以上,0~20 cm土层的pH、全氮和速效养分增幅最为明显,但20~6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无明显变化。随着轮作年限的延长,0~20 cm土层的pH和其他各项指标均表现为:23 a>18 a>13a>7a>1a>0(CK),20~40cm和40~60cm土层的pH、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相似规律,但增幅并不明显。因此,长期稻虾轮作有助于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缓冲能力和提高pH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化学性状 轮作年限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虾蟹轮作效益增
16
作者 王金胜 《科学养鱼》 2020年第10期29-30,共2页
近年来,建湖县把推广"稻虾轮作"模式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来抓,把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作为渔业绿色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实现了"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效果。经过... 近年来,建湖县把推广"稻虾轮作"模式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来抓,把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作为渔业绿色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实现了"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效果。经过近几年推广发展,全县稻(藕)虾养殖面积已达9万多亩。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龙虾养殖没多大技术含量,只要放点虾苗、投点饲料就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 转方式调结构 养殖 综合种养 侥幸心理 建湖县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稻三虾”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方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克红 祖露 刘智俊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40-41,共2页
稻虾综合种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稻渔养殖模式,在全国应用范围较广。目前,稻虾养殖模式多以单一开沟的稻虾轮作或稻虾共作养殖商品虾为主,而这两种模式往往需要对外采购大量虾苗,受一定虾苗市场制约,不利于大规模稻虾养殖发展需求,且稻虾综... 稻虾综合种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稻渔养殖模式,在全国应用范围较广。目前,稻虾养殖模式多以单一开沟的稻虾轮作或稻虾共作养殖商品虾为主,而这两种模式往往需要对外采购大量虾苗,受一定虾苗市场制约,不利于大规模稻虾养殖发展需求,且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需要对稻田进行开沟改造,现有技术规范允许10%以内的开沟,但是生产中应尽量做到不开沟,维持稻田原貌或者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的稻田直接进行稻田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制约 高标准农田 养殖模式 田养殖 商品 综合种养 技术规范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小忠 韩勇 +2 位作者 李连松 方文英 徐攀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295-295,298,共2页
介绍了稻虾轮作模式中青虾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杭州市余杭区稻虾轮作模式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轮作 关键技术 效益分析 浙江杭州 余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经济效益与技术需求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易芙蓉 杨天娇 +3 位作者 林玮诗 赵宇辰 张鸣宇 傅志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73-76,共4页
近年来,稻虾轮作模式推广迅速,已成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广泛应用的综合种养模式。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了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该模式的技术需求,以期为湖南省或其他地区稻虾轮作模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较于中稻单作... 近年来,稻虾轮作模式推广迅速,已成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广泛应用的综合种养模式。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了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该模式的技术需求,以期为湖南省或其他地区稻虾轮作模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较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轮作模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虾的产出,总收益提高了4.26万元/hm^2,产投比提高了0.97;在种虾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管理、饲料投喂以及水质调控和检测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因此,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促进稻虾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模式 经济效益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种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金乃康 尉士南 +1 位作者 张友平 许幼青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152,共2页
2007年在浙江省绍兴县采用水稻和青虾轮作种养模式试点,试验面积为8.4hm2,4月5~8日播种水稻,7月19~27日收割,8月5~17日放养青虾苗种,12月底捕捞,试验共收获水稻50400kg,获利38052元;青虾5670kg,获利151200元;鲢鳙16758kg,获利14868元... 2007年在浙江省绍兴县采用水稻和青虾轮作种养模式试点,试验面积为8.4hm2,4月5~8日播种水稻,7月19~27日收割,8月5~17日放养青虾苗种,12月底捕捞,试验共收获水稻50400kg,获利38052元;青虾5670kg,获利151200元;鲢鳙16758kg,获利14868元,总获利20412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98。试验表明,稻虾轮作种养模式作为农民增收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