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增强磁共振在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兔眼前后房屏障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毛晓春 陈辉 +3 位作者 杜龙庭 李贵刚 李斌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7-620,共4页
背景眼前后房间是否构成血一眼屏障的一部分一直存有争议,传统的检测方法由于不能测量后房房水的情况而无法提供更好的证据。目的使用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兔眼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造影剂在前后房的分布,证实眼前后房之间的屏... 背景眼前后房间是否构成血一眼屏障的一部分一直存有争议,传统的检测方法由于不能测量后房房水的情况而无法提供更好的证据。目的使用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兔眼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造影剂在前后房的分布,证实眼前后房之间的屏障作用。方法8只清洁级新西兰白兔单眼接受虹膜周边切除术,对侧眼为对照眼。MRI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作为示踪剂,在活体兔耳缘静脉注射0.5mol/L造影剂0.2ml/kg,MRI连续扫描,观察造影剂的渗透性及眼内分布,通过感兴趣区时间相关的信号增强率分析影像。结果兔耳缘静脉注射0.2ml/kgGd—DTPA后,双眼睫状体信号在10min内快速增强,且手术眼的荧光强度强于对照眼。Gd—DTPA注射后30~40min睫状体信号最强,此后逐渐下降,前房信号逐渐增强,手术眼后房信号增强,而对照眼后房呈低信号,Gd—DTPA注射后感兴趣区分别为睫状体、前房和后房,手术眼后房信号增强与前房同步,对照眼后房未发现信号增强。结论血浆蛋白进入前房途径与房水分泌途径是分别独立的通道,眼前后房之间存在着屏障,是血一眼屏障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喷酸葡胺 虹膜周边切除术 血一眼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侧急性发作对侧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海涛 杨华 徐英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1-655,共5页
背景对于有房角关闭高危因素的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LPI术后2年内仍有28%发生房角关闭,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LPI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 背景对于有房角关闭高危因素的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LPI术后2年内仍有28%发生房角关闭,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LPI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行LPI后眼压及房角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急性发作史的PACG患者(≥40岁)87例87眼,其对侧眼接受LPI,于术后1周,3、6、9、12个月随访眼压,并在裂隙灯下使用压陷式Goldmann单面房角镜观察LPI后颞、鼻、上、下各象限房角开放情况并按Shaffer房角分级标准记录,同时观察周边同位性房角关闭(AAC)范围以及周边房角黏连范围,与术前值进行比较。手术成功标准为:术后眼压在未使用药物情况下保持在6~21mmHg;并未出现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病变及相应的视野缺损;无需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对影响LPI成功率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79例79眼,其中男33例(41.8%),女46例(58.2%),年龄(61.4±0.4)岁。手术前后6个组眼压差异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6,P〈0.01),LPI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角除下方之外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有所增加,LPI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3个月AAC范围较术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9、12个月的AAC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PI成功者61例(77.2%),术前眼压、房角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AAC范围在LPI手术成功与失败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AC范围与LPI生存率之间具有相关性(Wald=48.150,RR=1.963,P〈0.01),而术前眼压、房角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年龄、性别与LPI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行LPI后可使房角增宽、眼压降低,术后成功率与术前AAC的范围有关,提示在考虑术前ACC范围条件下,LPI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房角关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眼压 房角 同位性房角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冬冬 李静珍 刘小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对长期随访的66例(116眼)接受LPI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的患者情况。结果20眼(17%)术后未用药,眼压控制在<21 mmHg;49... 目的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对长期随访的66例(116眼)接受LPI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的患者情况。结果20眼(17%)术后未用药,眼压控制在<21 mmHg;49眼(42%)经药物控制眼压正常;47眼(41%)用药情况下,眼压>21 mmHg,其中35眼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以术前眼压21 mmHg为界将患眼分为2组。2组的LPI单独起作用者分别为17眼和3眼(χ2=6.136,P=0.013),青光眼失控者分别为15眼和32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8,P<0.01)。结论对LPI术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尤其是术前眼压控制差的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兰娇 王茜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共4页
探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应用标准视力表、非接触眼压计、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前房角镜对63例9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 探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应用标准视力表、非接触眼压计、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前房角镜对63例9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LPI前后观察。LPI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变或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ute PACG)患者中,LPI术前术后眼压下降、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加深有统计学意义,前房房角较术前增宽;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hronic PACG)患者中,LPI术前术后眼压下降、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加深无统计学意义,前房房角增宽不明显。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其术后疗效评价利于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但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其术后疗效还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眼压 U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激光逐层透切法行虹膜周边切除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光洁 黄震 +1 位作者 宋艳萍 金中秋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逐层氩激光光凝-Nd:YAG激光透切的方法行虹膜周边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使用Coherent联合激光器对100例126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切孔部位选择在颞上或颞下或鼻上或鼻下周边部虹膜。先... 目的探讨采用逐层氩激光光凝-Nd:YAG激光透切的方法行虹膜周边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使用Coherent联合激光器对100例126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切孔部位选择在颞上或颞下或鼻上或鼻下周边部虹膜。先以小能量Argon激光在切孔处预光凝,再以Nd:YAG激光进行透切,如此2种激光交替反复使用,逐层进行光切,直至切穿为止。切孔直径控制在0.6~1.0mm。结果全部患者经1次激光治疗均成功获得虹膜切孔。术后1mo和1a时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01)。房角开放1/2以上者,其治愈率为97.59%,房角开放1/2以下者治愈率55.81%,二者有显著性差别(P<0.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术中虹膜出血、角膜损伤、前房炎性反应、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等,随访1a未发现晶状体混浊及切孔关闭。结论使用联合激光逐层透切法行虹膜周边切除可显著减少2种激光的能量,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使激光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 虹膜周边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周边切除术47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吴世信 徐琳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随访观察近五年虹膜周边切除术病人47例78眼。检查、记录其视力、眼压、房角图,对比二小时暗室低头试验前后高低眼压变动下房角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宽基底虹膜周边切除术对急闭临床前期和间歇期,慢闭早期和混合性期,虹膜根赘合并单... 随访观察近五年虹膜周边切除术病人47例78眼。检查、记录其视力、眼压、房角图,对比二小时暗室低头试验前后高低眼压变动下房角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宽基底虹膜周边切除术对急闭临床前期和间歇期,慢闭早期和混合性期,虹膜根赘合并单青均有较好的疗效。提示对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眼压升高及二小时暗室低头试验结果阳性的“残余性”青光眼患者均需作进一步补充性治疗。同时也应避免因选择术式不当造成的“医源性”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周边切除术 房角镜检查 混合性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专家推荐意见(2025)
7
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张秀兰 +4 位作者 黄晶晶 黄楚开 赖铭莹 徐桂花 张洪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MIGS联合手术方式,已被证实在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无白内障手术... 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MIGS联合手术方式,已被证实在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无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对于该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专家针对此问题,就SPI+GSL+GT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提出推荐性意见,以规范临床医师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手 周边虹膜切除 房角分离 房角切开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唐广贤 谢琳 卢岚 原慧萍 聂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 周边虹膜切除 房角分离 房角切开 推荐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前房及房角形态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林仲(综述) 张祎草(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通过部分解除瞳孔阻滞,增宽周边前房角,降低眼压而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LPI术后前房角形态的检测参数是评价LPI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目前对LPI手术前后前房及房角形态的评价...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通过部分解除瞳孔阻滞,增宽周边前房角,降低眼压而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LPI术后前房角形态的检测参数是评价LPI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目前对LPI手术前后前房及房角形态的评价正在逐渐深入。已有的房角检查方法包括前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OCT(AS—OCT)以及Pentacam等,每种方法均可获得其各自的评价参数,但也存在一定限制。就LPI术后上述检查方法在评价前房及房角形态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同时总结LPI术后前房和前房角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前房角 前房角镜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宝群 吴玲玲 +1 位作者 张纯 王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C的对侧眼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未发生PAS,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LPI后在暗环境下是否发生房角接触性关闭,以及与暗室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共有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PAC对侧眼LPI后暗环境下UBM检查发现,至少一个象限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者有20例,占37.0%。其中51例进行了暗室试验,阳性者9例,占17.6%。按照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分组,0-2个象限组46例中有5例暗室试验阳性,3-4个象限组5例中有4例暗室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且APAC对侧眼LPI后暗室试验眼压升高值与其暗环境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呈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暗环境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和暗室试验阳性,且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这意味着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房角关闭的可能;同时也提示具有相同眼前节解剖结构的APAC眼本身也具有同样的风险,LPI后需要长期随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周边虹膜切除 接触性房角关闭 暗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松峰 常海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急性PACG患者16例(16...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急性PACG患者16例(16眼),就诊时眼压≥50mmHg(1kPa=7.5mmHg),均及时行前房穿刺术,并于术后12h内行LPI。用压平眼压计测量并记录前房穿刺术前、术后30min、2h,LPI术前、术后24h、7d、1个月、6个月和1a的眼压,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及瞳孔情况。结果 16例PACG患者随诊1a,前房穿刺术后眼压由术前(63.13±7.94)mmHg降至术后30min(15.47±7.67)mmHg,LPI术前眼压为(15.56±6.93)mmHg,LPI术后24h眼压为(18.81±7.24)mmHg,其中14例患者术后1a眼压为(12.79±1.72)mmHg,另2例患者因高眼压控制不良再行小梁切除术。LPI术后患者角膜水肿明显减轻,LPI术前瞳孔明显缩小,为(1.94±1.09)mm,有利于LPI的进行。结论作为一种可行治疗方法,前房穿刺术联合LPI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急性PACG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牟大鹏 李树宁 王宁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评价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的短期房角生物形态学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评价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的短期房角生物形态学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本院眼科中心的20例PA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15%),女17例(85%),平均年龄为(62.3±10.4)岁。所有PAC患者均行双眼LPI,随机选取一只PAC患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LPI术前及术后早期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UBM检查。结果LPI术后,PAC患者巩膜突前750μm处房角开放距离由(0.19±0.10)mm增至(0.40±0.41)mm(P<0.05);前房深度由(1.64±0.44)mm增至(2.70±2.32)mm(P<0.05);房角隐窝面积由(0.12±0.05)mm2增至(0.23±0.09)mm2(P<0.05)。结论 LPI在术后早期可增加PAC患眼的房角开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发性房角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608-610,共3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情况,随访6...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情况,随访6月。结果15例18眼术前眼压23.3-48.7mmHg,平均(36.8±11.6)mmHg(1kPa=7.5mmHg)。术后1d(6、2±2.6)mmHg(4、2~8.3mmHg),术后1周(7.3±3、5)mmHg(4、6~10、8mmHg),术后2周(9.6±4、2)mmHg(8.2~14、0mmHg),术后1月(12.7±4.7)mmHg(8、5~15、6mmHg),术后2月(11.5±4.2)mmHg(8.0-14.8mmHg),术后3月(12、2±4.4)mmHg(8.0~16.2mmHg),术后4月(11、9±4.6)mmHg(8.0~15.8mmHg),术后5月(12.3±5.4)mmHg(8.2~17.7mmHg),术后6月(14.6±6.1)mmHg(8.5~20.7mmHg)。术后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18眼均有功能型滤泡。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1例术中少量前房出血,于术后第1d全部吸收。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手 周边虹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段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李媚 王忠浩 +3 位作者 毛真 余芬芬 肖辉 刘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6,共6页
[目的]利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手术周边虹膜切除(SPI)前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方法]连续性收集周边虹膜粘连<6个钟点的、性别年龄匹配的APACG... [目的]利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手术周边虹膜切除(SPI)前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方法]连续性收集周边虹膜粘连<6个钟点的、性别年龄匹配的APACG发作期患者37例(37眼)及CPACG患者25例(25眼),于SPI术前及术后1月行AS-OCT检查.比较术前及术后的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房角隐窝面积(ARA)、前房宽度(ACW)、前房容积(ACV)和晶状体矢高(CLR)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APACG眼术后较术前AOD(0.096±0.063 vs 0.052±0.065,mm)、TISA(0.054±0.024 vs 0.030±0.029,mm2)、ARA(0.095±0.042 vs 0.059±0.057,mm2)和ACV(90±17 vs 73±17,mm3)增加(P< 0.001-0.032),而ACD、ACW及CLR无明显变化(P=0.102 ~ 0.609);CPACG眼术后较术前ARA (0.078±0.036 vs 0.065±0.024,mm2)及ACV(91±22 vs 83±22,mm3)明显增加(P=0.042和<0.001),而AOD、TISA、ACD、ACW和CLR无明显变化(P=0.102-0.774).[结论]周边虹膜切除术可使APACG的房角开放和前房容积增加,使CPACG的前房容积增加,但不能改变APACG和CPACG眼的中央前房深度和晶状体的相对位置和CPACG眼的房角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周边虹膜切除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前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凤彬 路平 +13 位作者 宋云河 高新博 张英哲 聂昕 彭钰莹 黎晓燕 朱小敏 张恒丽 张懿 谢琳 唐广贤 唐莉 范肃洁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 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SPI+GSL+GT的中晚期PACG患者27例35眼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7,10)个月。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下,眼压控制在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条件下达到完全成功的标准。结果术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9±3.7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0.83±8.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01);眼压平均降低13.00(8.00,21.00)mmHg,降幅为44.00%(34.78%,6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0(0,1)种,较术前的2(0,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9,P<0.001)。术前、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0(0.63,1.00)和0.80(0.6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777)。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2.86%(22/35),条件成功率为91.43%(32/35)。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6/35)、一过性眼压升高(3/35)和术后浅前房(4/35),未发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SPI+GSL+GT是治疗中晚期PACG安全、有效的方法,为PAC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多中心研究 房角切开 房角分离 周边虹膜切除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双眼恶性青光眼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溪 吴玲玲 邵明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800-800,共1页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不同房角关闭机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17
作者 崔骁 张睿 +3 位作者 孙伟峰 秦海峰 许冰 沈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后房角的变化,分析不同房角关闭机制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PACG...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后房角的变化,分析不同房角关闭机制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PACG并行LPI治疗的患者23例(35只眼),对所有患者在LPI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标准眼科临床检查和UBM检查。根据UBM图像,将房角关闭机制分为瞳孔阻滞型、高褶虹膜型和混合型。结果LPI前,35只眼中有30只(85.7%)表现为瞳孔阻滞型,5只(14.3%)表现为高褶虹膜型。LPI后,原表现为瞳孔阻滞型的30只眼中18只表现为瞳孔阻滞型,12只表现为混合型,并且LPI后瞳孔阻滞型和混合型的房角开放度均较LPI前增加(20.2°±4.2°vs 6.6°±1.8°,12.4°±3.9°vs 6.3°±1.7°,P均<0.05);原表现为高褶虹膜型的5只眼仍表现为高褶虹膜型,且其房角开放度较LPI前无明显变化(8.3°±1.7°vs 6.7°±2.1°,P>0.05)。结论瞳孔阻滞型PACG患者行LPI后房角开放效果较好,而高褶虹膜型患者行LPI后效果不佳,提示高褶虹膜是PACG患者房角关闭的重要机制并影响LPI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超声生物显微镜 瞳孔阻滞 高褶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木 徐玲娟 周雄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69-2171,2176,共4页
目的评估色素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的色素性青光眼患者8例(15眼)行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网虹膜间面积500和虹膜曲率比较。结果相较术前眼压(26.63±... 目的评估色素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的色素性青光眼患者8例(15眼)行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网虹膜间面积500和虹膜曲率比较。结果相较术前眼压(26.63±3.61)mm Hg,术后3 d(17.58±3.93)mm Hg,1周(18.39±2.88)mm Hg和1个月(17.63±1.99)mm Hg眼压显著降低(所有P<0.05);同时相比术前房角开放距离500(1.317±0.393)mm,小梁网虹膜间面积500(0.498±0.199)mm2和虹膜曲率(-0.034±0.016)mm,术后房角开放距离500术后3 d(0.782±0.200)mm,1周(0.798±0.233)mm,1个月(0.807±0.227)mm,小梁网虹膜间面积500术后3 d(0.296±0.087)mm2,1周(0.303±0.098)mm2,1个月(0.307±0.100)mm2和虹膜曲率术后3 d(0.008±0.002)mm,1周(0.010±0.011)mm,1个月(0.010±0.012)mm变化显著(所有P<0.05)。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不仅可以解除反向瞳孔阻滞,避免色素播散的继续发展,还能及时有效控制色素性青光眼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 周边虹膜切除 反向瞳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常波 钱定国 汪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55-1856,共2页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但眼压仍〉21mmHg的病例,我们应用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其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已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男14例18眼,
关键词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切除 临床研究 治疗 周边虹膜切除 青光眼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文炳 张美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1980年第2期162-162,共1页
报告1965~1975年共10年间一眼为急性闭角青光眼,而另眼为临床前期并施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者共100例;一眼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未施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者100例,统计双眼先后发作相隔时间,及早发眼的视力、眼压情况。100例... 报告1965~1975年共10年间一眼为急性闭角青光眼,而另眼为临床前期并施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者共100例;一眼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未施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者100例,统计双眼先后发作相隔时间,及早发眼的视力、眼压情况。100例未施预防性手术双眼先后急性发作,其中100只早发眼,未经恰当的药物及手术治疗的54只眼,有53眼失明;在46只手术眼中失明者14只;0.02以下至光感者14只眼;只有18只眼视力在0.03以上;总失明率为67%;而保持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虹膜切除 虹膜根部切除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预防性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