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非虚静无为术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1
作者 张亲霞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2期53-55,共3页
虚静无为是韩非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含而不露;无需事必躬亲。韩非认为达到虚静无为的基本途径是君主凭借权势,运用法和术。无论是虚静无为的内涵还是达到虚静无为的手段对现代管理都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虚静无为 现代管理 政治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秦之变背景下的韩非“虚静无为”思想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友广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面对周秦之变的时代变局,就儒、道、法三家的应对之方而言,无为而治在不同程度上是他们都认同的政治理念与政治理想。与道家强调顺势而为、儒家强调道德教化不同,法家的“虚静无为”在很大程度上抽离了道家的形上超越意味,为客观性的法... 面对周秦之变的时代变局,就儒、道、法三家的应对之方而言,无为而治在不同程度上是他们都认同的政治理念与政治理想。与道家强调顺势而为、儒家强调道德教化不同,法家的“虚静无为”在很大程度上抽离了道家的形上超越意味,为客观性的法术、权谋化的无为奠定了基础。在法家看来,君主要想真正做到维护自己的至尊权力与地位,就必须巧妙地处理好与臣下之间的关系。韩非“虚静无为”命题的提出,是在尊君集权的指归下,对如何防臣禁奸和维护君主形象的一次综合性理论探讨。这种理论探讨,主观上是为君主在与臣下的政治博弈中增添更多砝码,客观上则为秦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之变 虚静无为 反智巧 权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非“君道论”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4
3
作者 乔健 王宏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2,共12页
韩非试图为战国时代的中主建构一种“人设之势”,使中主能够挫败对君权的一切挑战,进而在确保君权绝对稳固的前提下实施高效的集权统治。“体道守法”“虚静无为”和“因人情”正是君主营造和运用人设之势的德行要求。韩非追求“中主”... 韩非试图为战国时代的中主建构一种“人设之势”,使中主能够挫败对君权的一切挑战,进而在确保君权绝对稳固的前提下实施高效的集权统治。“体道守法”“虚静无为”和“因人情”正是君主营造和运用人设之势的德行要求。韩非追求“中主”在践行其君道论的基础上成为“明主”,但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中主必然会依道弄法和贪躁妄为,最终沦落为“暗主”,暗主却又是韩非明确反对的。韩非君道论因而呈现出深刻的内在矛盾,“体道守法”和“虚静无为”势必朝“依道弄法”和“贪躁妄为”的方向演进,这样“因人情”必然演变为“逆人情”。韩非君道论既展示了韩非对东周乱世如何“为治”的独特思考,亦体现出中国古人“得君行道”政治思维的深刻悖论,还体现了君主集权制度的运作逻辑及其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君道论 体道守法 虚静无为 因人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孔令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5,共4页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孔令宏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既往世界观的生态世界观。它的三大基本思想原则是: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包...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孔令宏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既往世界观的生态世界观。它的三大基本思想原则是: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包含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家 思维方式 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 虚静无为 中道合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显庆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60-65,共6页
论《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吴显庆《韩非子》既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法家的思想,又吸取和综合了辩证法较丰富的老子和荀子的学说,因而此书不少政治理论具有明显的辩证性质。研究《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可以挖掘其理论中以... 论《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吴显庆《韩非子》既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法家的思想,又吸取和综合了辩证法较丰富的老子和荀子的学说,因而此书不少政治理论具有明显的辩证性质。研究《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可以挖掘其理论中以往未予注意,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政治辩证法 辩证法思想 《商君书》 政治统治 政治思想 虚静无为 以刑去刑 辩证性质 矛盾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非法治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阐释
6
作者 宫桂芝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49-53,共5页
论韩非法治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阐释宫桂芝韩非所建构的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代表了先秦中国法学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聪颖的天赋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外,他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对人性本质的入... 论韩非法治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阐释宫桂芝韩非所建构的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代表了先秦中国法学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聪颖的天赋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外,他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对人性本质的入木剖析无疑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韩非子 本体 虚静无为 以法治国 行仁义 精神文明 和理论 道德建设 礼乐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读画” 被引量:1
7
作者 黎东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8-62,共5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只有通过“读画”方式才可能解读其构图符号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虚静无为的心境则是“读画”的首要条件,由此而产生了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书斋式读画”方式,它恰如其分地与传统书画艺术诸...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只有通过“读画”方式才可能解读其构图符号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虚静无为的心境则是“读画”的首要条件,由此而产生了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书斋式读画”方式,它恰如其分地与传统书画艺术诸因素之间达成一种互为适应的默契,读画者身处其中自得自乐、圆满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画 虚静无为 书斋式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勒《论义御》校补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根据《淮南子·览冥》和《原道》及《银雀山汉简释文》中有关文字对唐勒《论义御》进行校补,并写出22条校记。这些校补,可以使读者了解这篇佚文的内容、思想,大体上认识原文的结构和风貌。
关键词 淮南子 唐勒 《原道》 银雀山汉简 文字 虚静无为 部分归纳 “子” 缺文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途而同归:墨子与韩非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义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6,共7页
属于法家的韩非子和属于墨家的墨子,其哲学带有不可否认的差异性,在本体哲学和逻辑构架方面,在实践哲学和人生追求方面,在历史哲学和治国方略方面,二者的思想都呈现出殊途之态势。然而,在尚力进取、实证真理观和功利主义的价值旨... 属于法家的韩非子和属于墨家的墨子,其哲学带有不可否认的差异性,在本体哲学和逻辑构架方面,在实践哲学和人生追求方面,在历史哲学和治国方略方面,二者的思想都呈现出殊途之态势。然而,在尚力进取、实证真理观和功利主义的价值旨趣方面,二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使其思想凸现出同归之势。韩墨思想的异同表明,先秦各家的思想既有对立、抵牾的一面,又有相通、相合的一面,哲学的研究不应满足于思想史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韩非子 功利主义 真理观 历史哲学 实践哲学 虚静无为 治国方略 本体哲学 法先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老庄的美学思想看大音希声 被引量:5
10
作者 庄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2年第4期20-24,共5页
老庄哲学宏大精深,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思想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仅从老庄美学思想中的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大音希声”的美学内涵。“大音希声”是老予以听觉审美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庄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作了... 老庄哲学宏大精深,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思想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仅从老庄美学思想中的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大音希声”的美学内涵。“大音希声”是老予以听觉审美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庄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阑释,他认为最美的音乐是“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天运》)。如果我们仅从字面上理解,“大音希声”,“听之不闻其声”会使人感到茫然、神秘,但如果与老庄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在整体上联系起来看,则其背后有着很深的寓意。本文认为“大音希声”实际是一个审美境界。从老庄哲学上来看,这是得“道”即认识真理、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一个象征;从审美经验或欣赏过程来看,这是主体应进入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音希声 美学思想 欣赏过程 老庄哲学 美学命题 审美境界 美学内涵 虚静无为 艺术创造 坐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君德思想探析
11
作者 张丽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3,127,共5页
在韩非强硬的法治、王霸思想逻辑里,有一条严密的君德建构路线,即是从修身、护国为民、立法守法用法等角度来阐述君主一系列的修养准则,以君主健全之德行来弥补"法"无法周全的制约性。韩非首先运用道家的"虚静无为"... 在韩非强硬的法治、王霸思想逻辑里,有一条严密的君德建构路线,即是从修身、护国为民、立法守法用法等角度来阐述君主一系列的修养准则,以君主健全之德行来弥补"法"无法周全的制约性。韩非首先运用道家的"虚静无为"作为君主人格的修养方式;其次,在心性修养方面,要求君主控制自由的"欲",并培养"忠言拂耳"的性格;此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性的因素,即爱护人民、博取民心,视人民为社稷之本的治国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君德 虚静无为 护国为民 以德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庄子的精神联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岸汀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庄子 鲁迅 文化品格 浪漫主义文学 精神联系 文学精神 文化批判 艺术精神 虚静无为 “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术论述评
13
作者 孙实明 《求是学刊》 1983年第5期44-54,85,共12页
关键词 韩非 群臣 人臣 新兴地主阶级 述评 虚静无为 统治术 利异外借 敌国 八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心术篇》的心理学思想
14
作者 林之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8-40,共3页
《管子》汇集了战国、秦汉诸家学说,保存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中,宋钘、尹文著的《心术上下篇》、《白心篇》、《内业篇》在《老子》和《荀子》的心理学思想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想通过研究《心术》等篇探索从老子、宋尹到荀... 《管子》汇集了战国、秦汉诸家学说,保存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中,宋钘、尹文著的《心术上下篇》、《白心篇》、《内业篇》在《老子》和《荀子》的心理学思想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想通过研究《心术》等篇探索从老子、宋尹到荀子的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思想 心术 荀子 老子 管子 主观方面 虚静无为 唯物主义 二元论 认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游天姥吟留别》浅析
15
作者 郑庆笃 《齐鲁学刊》 1979年第1期81-83,共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是天宝四年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漫游吴越时,赠给友人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情佳作,最能代表李白诗歌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名篇。李白一生政治道路坎坷,思想矛盾复杂。他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有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是天宝四年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漫游吴越时,赠给友人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情佳作,最能代表李白诗歌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名篇。李白一生政治道路坎坷,思想矛盾复杂。他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有较深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追求的愿望,他对封建统治者时时抱有幻想,但当理想破灭时,他那种虚静无为,反对羁约的道家思想就占了上风,于是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道家思想 梦游 艺术特点 儒家思想 诗歌思想 虚静无为 幻想 浪漫主义 封建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