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虚气留滞夹火”探讨应激敏化所致抑郁症辨治思路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旭 曹竟 +4 位作者 贾茜麟 郗凌云 白杨 庞浩宇 洪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中医学认为“虚气留滞夹火”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具有“虚气”为本,本虚在脾、标虚在脑,“留滞”为标,气滞、痰凝、血瘀留滞脑络,“夹火”灼脑络,郁生火热、火生虚滞的病机特点和演变规律。本文基于现代医学对抑郁症“应激敏化”发病机... 中医学认为“虚气留滞夹火”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具有“虚气”为本,本虚在脾、标虚在脑,“留滞”为标,气滞、痰凝、血瘀留滞脑络,“夹火”灼脑络,郁生火热、火生虚滞的病机特点和演变规律。本文基于现代医学对抑郁症“应激敏化”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其与中医学“虚气留滞夹火”核心病机的潜在关联,提出补虚、通滞、泻火是抑郁症的基本治法,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的应激敏化状态,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及多维度的治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激敏化 虚气留滞夹火 通滞泻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及论治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剑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2期19-21,共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有一定优势,加强对本病中医病机及治法方药的研究意义重大。CAG主要以脾胃亏虚之“虚气”为本,以郁瘀、痰热、浊毒之“留滞”为标,“虚”“滞”并存往复,推动疾病进展。该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的内涵,探...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有一定优势,加强对本病中医病机及治法方药的研究意义重大。CAG主要以脾胃亏虚之“虚气”为本,以郁瘀、痰热、浊毒之“留滞”为标,“虚”“滞”并存往复,推动疾病进展。该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的内涵,探讨CAG的病机及诊治,总结其论治思路重点在于培元补虚、行气通滞,柴芍六君汤加味是治疗CAG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虚气留滞 培元补 通滞 柴芍六君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微炎症状态病机及中药防治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清华 魏佳明 +2 位作者 王子焱 黄爱思 郭志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微炎症状态存在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表现为血液循环中炎性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持续升高,影响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CHF微炎症状态属中医学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虚气留滞”...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微炎症状态存在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表现为血液循环中炎性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持续升高,影响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CHF微炎症状态属中医学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虚气留滞”,以心元气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留滞为标,“虚、瘀、水”贯穿始终。故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补虚通滞”为基本治法,调节机体免疫力并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缓解微炎症状态,对防治CHF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微炎症状态 虚气留滞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虚郁致癌病机观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柳 熊宏泰 郑红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20-1123,共4页
笔者以“虚气留滞”为理论基础,对癌症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以求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癌症发病过程中的病机变化,结合现代医学基础研究对虚郁致癌的理论支撑,揭示了“虚”作为癌症发病的基础可直接作用于人体,... 笔者以“虚气留滞”为理论基础,对癌症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以求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癌症发病过程中的病机变化,结合现代医学基础研究对虚郁致癌的理论支撑,揭示了“虚”作为癌症发病的基础可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脏腑功能损伤,邪气内盛,阻滞经络,聚而成毒。情志不遂之狭义之郁,邪气留止和正气不畅之广义之郁,两者均是癌病发生的核心。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不得郁,痰瘀等皆可发越。无虚无郁则痰湿、瘀血无以化生,人体气血平和畅达则健,失衡郁滞则病。痰湿、瘀血作为郁的具体表现,且皆因虚郁而起,揭示了肿瘤的发生以正虚为本、气滞在先、痰湿为渐、瘀血为著。“虚”反应了整体形态的变化,“郁”反应了局部功能的异常,虚郁致癌的动态演变阐释了肿瘤病机的系统化和体用的合一。因虚致郁,郁则更虚,虚郁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肿瘤病情的胶着难愈。因此将扶正补虚、解郁通障作为防治癌症的基本法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癌症 郁致癌 扶正补 解郁通障 理论研究 病因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云铭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辨证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所致不孕的经验
5
作者 靳凡钰 张登山 +3 位作者 白煜君 窦明珠 刘宇慧 焦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深入探讨王云铭关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所致不孕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运用药对的治疗经验。王云铭认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所致不孕的基本病机是以肾虚为本,瘀阻胞脉胞络为标,与“虚气留滞”学说相一致。治疗上,王云铭着...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深入探讨王云铭关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所致不孕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运用药对的治疗经验。王云铭认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所致不孕的基本病机是以肾虚为本,瘀阻胞脉胞络为标,与“虚气留滞”学说相一致。治疗上,王云铭着眼于“补虚畅络”的核心治则,运用诸多药对,灵活配伍,主张益肾填精、益气固本以补其虚,活血化瘀、行气开郁、化痰祛湿以畅胞脉、胞络,临床上辨证施治,分期治疗,灵活应用药对,卓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不孕症 王云铭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梦 胡思远 +1 位作者 李琳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线粒体自噬是心脏内稳态和功能的主要调节者,其功能失调可导致钙离子超载、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过度开放、物质代谢异常等损伤性改变,降低心肌细胞活性,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键病理机制。“虚气留滞”是MIRI的核心病机,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是心脏内稳态和功能的主要调节者,其功能失调可导致钙离子超载、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过度开放、物质代谢异常等损伤性改变,降低心肌细胞活性,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键病理机制。“虚气留滞”是MIRI的核心病机,线粒体自噬是MIRI的重要机制,贯穿其发生发展各阶段。本文以“虚气留滞”为切入点,探讨线粒体自噬与MIRI的关联,阐释“虚气留滞”病机的科学内涵,并总结以补虚通滞为法防治MIRI研究进展,为MIRI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虚气留滞 线粒体自噬 调控机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气留滞”论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雷胜屹 孙占学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11-1614,共4页
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是银屑病治疗及愈后的转折点。该病在引起众多不适症状的同时,因其能导致关节变形、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而备受社会关注。中医学“虚气留滞”首见于《仁斋直指方论》,其言强调了“正虚”与“邪实”的具体联系。... 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是银屑病治疗及愈后的转折点。该病在引起众多不适症状的同时,因其能导致关节变形、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而备受社会关注。中医学“虚气留滞”首见于《仁斋直指方论》,其言强调了“正虚”与“邪实”的具体联系。王永炎院士认为“虚气留滞”应强调虚为本,滞为标。今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并结合临床经验,笔者团队认为“虚气留滞”与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的发生发展和病机演变存在密切相关性,并认为“虚气留滞”是其核心病机。“虚气”即指元气之虚弱,为发病之本,“留滞”乃实邪之壅塞,为病变之标。据此,笔者团队根据病机特点认为“补虚”与“行滞”并举,补虚行滞为治疗大法,通过“温中暖脾,益气扶正、温肾助阳,滋阴填精”以“补虚”,“祛湿浊,消顽痰、行气滞,散瘀血”以“行滞”,以期促进皮损消退,促进病情痊愈。从“虚气留滞”论治银屑病可丰富临床辨治角度,为中医药防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静止期 斑块状银屑病 温脾益 温肾助阳 滋阴填精 祛湿消痰 散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抗缺血性脑病炎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潇 徐青云 +5 位作者 李文武 王羽 雷烨 张怡敏 朱慧渊 苗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36-40,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大脑血管阻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炎性损伤已被证明是IS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广泛运用于IS等疾病,具有抗感染、抗氧化应激等效应。核因子-κB(NF-... 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大脑血管阻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炎性损伤已被证明是IS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广泛运用于IS等疾病,具有抗感染、抗氧化应激等效应。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作为关键的炎症通路之一,广泛参与IS的病理进程。本文拟以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对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防治IS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后续使用中药有效成分干预IS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活血 中药有效成分 炎性损伤 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郭闫闫 赵明芬 +1 位作者 袁茜茜 倪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140-144,共5页
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病机理论内涵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虚气”指脏腑精气亏虚,气血阴阳失和,“留滞”指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病理产物的蓄积。“虚气”是导致MIRI的病理基础,为发病之本;“留滞”... 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病机理论内涵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虚气”指脏腑精气亏虚,气血阴阳失和,“留滞”指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病理产物的蓄积。“虚气”是导致MIRI的病理基础,为发病之本;“留滞”是导致MIRI的病理关键,为病机之要;两者互相兼夹,互为因果,最终形成“虚”“滞”夹杂,以“虚”为本,以“滞”为标,“虚”“滞”相伴的病理状态。因此,本文基于“虚气留滞”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机制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结合,探讨二者在MIRI中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虚气留滞”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为MIRI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及中医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功能 虚气留滞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辨析气虚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总结
10
作者 金依竹 芦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9,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最普遍的后遗症,以神经疼痛为主,顽固难除。现代医学治疗侧重于改善症状,虽见效快,但易反复。中医认为,气血亏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气虚血瘀是该病的核心病机。为探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文章基于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最普遍的后遗症,以神经疼痛为主,顽固难除。现代医学治疗侧重于改善症状,虽见效快,但易反复。中医认为,气血亏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气虚血瘀是该病的核心病机。为探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文章基于王永炎院士根据其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的“虚气留滞”理论,以补阳还五汤从气、血两个角度以补气活血之法论治气虚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期对未来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虚气留滞 血瘀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因性疲乏“虚气留滞”病机特点探索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志伟 郭苇 林丽珠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050-2053,共4页
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以病机为核心的理论指导。脏腑虚损导致的“正虚”,以及痰、湿、瘀、毒为主的“留滞”是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的总体概括。本文基于五脏相关和气血津液体系,提出癌因性疲乏的“虚气... 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以病机为核心的理论指导。脏腑虚损导致的“正虚”,以及痰、湿、瘀、毒为主的“留滞”是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的总体概括。本文基于五脏相关和气血津液体系,提出癌因性疲乏的“虚气留滞”病机,对疾病的动态病机演变进行探讨,总结其辨治思路重点在“培元补虚、开郁通滞”,需要在把握肝、脾脏腑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癌因性疲乏病机传变规律拟定具体治则。“虚气留滞”创新病机理论不仅契合癌因性疲乏的病机规律以及证候变化,还可以动态、系统、有效地指导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实践。本文丰富并发展了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虚气留滞 病因 病机 情志 脏腑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气留滞”论治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迎辉 刘爱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071-1073,共3页
"虚气留滞"指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的病理状态。"虚气留滞"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虚气"是"本","留滞"是"标"。本虚是发病基础,标实是发病条件。当... "虚气留滞"指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的病理状态。"虚气留滞"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虚气"是"本","留滞"是"标"。本虚是发病基础,标实是发病条件。当机体出现"虚气留滞"的病理状态时,络脉通行气血的功能受阻,则可引起相关脏腑组织器官出现缺血性的病理改变。在治疗上"络以通为用",可采用益气活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缺血性心脏病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七情致病“虚气留滞”病因病机新认识 被引量:48
13
作者 高维 郭蓉娟 王永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490-1494,共5页
中医学家素来重视心理与躯体(神与形)之间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种重视又集中在情志上,七情内伤理论概括了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其中七情致“郁”和七情致“虚”学说是中医对情志疾病病因病机的整体概括,体现了... 中医学家素来重视心理与躯体(神与形)之间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种重视又集中在情志上,七情内伤理论概括了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其中七情致“郁”和七情致“虚”学说是中医对情志疾病病因病机的整体概括,体现了情志疾病虚实夹杂的基本特点,本文基于中医“形-气-神”体系提出七情致病的“虚气”病邪假说,从“留滞”创虚气新病因病机理论诠释七情致病的动态演变机理,以期丰富发展中医七情内伤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致病 虚气留滞 病因 病机 情志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辨治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廉坤 姚涛 +3 位作者 杨梦 张君宇 谈宇权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Ⅱ型心肾综合征是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慢性进行性肾脏病,严重时会出现心肾功能衰竭,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因其病理机制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病主要病机为本虚——“虚气”(心肾两虚)和标实——“留滞”(痰浊瘀毒)相互胶着、... Ⅱ型心肾综合征是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慢性进行性肾脏病,严重时会出现心肾功能衰竭,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因其病理机制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病主要病机为本虚——“虚气”(心肾两虚)和标实——“留滞”(痰浊瘀毒)相互胶着、互为因果,呈螺旋式进展,并形成恶性循环,贯穿疾病发展过程。疾病初期以“虚气”为主,中期二者并重,后期以“留滞”为重。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初期温阳、益气、补肾、强心、中期则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后期以活血化瘀、利水降浊、化痰解毒之法为主。本文梳理近年来对Ⅱ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辨治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心肾综合征 温阳 心肾不交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气留滞”论初发型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曼曼 韦妮娜 +2 位作者 崔翰明 张秋燕 黄世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9期116-119,共4页
初发型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且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增加了认知的困难性.本文结合“虚气留滞”理论,对其病因病机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是其发病条件;诸气不足、脏腑亏虚是其发病基... 初发型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且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增加了认知的困难性.本文结合“虚气留滞”理论,对其病因病机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是其发病条件;诸气不足、脏腑亏虚是其发病基础;气滞、血瘀、痰浊、毒聚等病理产物是其发病环节;虚气与留滞相互影响,“虚”“滞”互为因果,形成螺旋式发展的病机模式,为糖尿病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型2型糖尿病 虚气留滞 病因病机 病理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虚气留滞”病机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亚婷 郭传 +1 位作者 饶向荣 尹德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共4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直至不可逆性损伤,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主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损伤和神...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直至不可逆性损伤,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主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相关,而中医理论中"虚气留滞"可概括其病机。"虚气留滞"是指元气亏虚,气血相失,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而导致气滞、痰阻、血瘀、毒损的病理过程。本文认为CK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病机是虚气为本、留滞为标,虚气与留滞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疾病,进而据此提出"补虚消滞"的治疗原则,可为临床施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认知功能障碍 虚气留滞 消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颈动脉斑块的病机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黎莉莉 刘冲冲 +6 位作者 董笑克 李中浩 吴梦玮 王凯悦 吴婧 王乐 刘金民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55-859,共5页
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中医病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根据现代医学对颈动脉斑块的认识,结合“虚气留滞”理论对其病机进行探讨,揭示了颈动脉斑块的病机在于元气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流动性物质郁滞而阻滞脉络。内皮损伤为颈动... 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中医病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根据现代医学对颈动脉斑块的认识,结合“虚气留滞”理论对其病机进行探讨,揭示了颈动脉斑块的病机在于元气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流动性物质郁滞而阻滞脉络。内皮损伤为颈动脉斑块的始动环节,此阶段以元气亏虚为主,内皮的屏障作用、内分泌作用及功能衰退与元气的功能与衰减规律一致;斑块形成阶段与因元气亏虚而致痰瘀留滞一致,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与易损斑块脱落导致脑血管事件与痰瘀阻滞脉络导致中风相符。根据疾病的病机特点,其治则当以培补元气为主,佐以行气化痰、活血通络等,各阶段的病机重点不同,治则也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虚气留滞 病机 卒中 分期论治 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病机探讨心脑同治理论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古金晓 于海青 +8 位作者 李伟荣 王岳青 马鹏珍 杜雨轩 梁笑笑 袁永娥 王丽 黄朝萍 谢颖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92-796,共5页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认同,对于心脑血管病而言,其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突显“心脑同治”理论的可行性。“虚气留滞”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因虚而滞,因滞虚甚,脉络受损发为心脑血管疾患。益气消滞为本病治疗大法,补气则气机条达、正气充足,可使痰浊、淤血、毒邪等致病因素代谢正常,形神自安。本文着重从“虚气留滞”理论出发,阐述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基础,并以益气消滞、解毒通络为治疗原则,以期化繁为简、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虚气留滞 心脑血管疾病 消滞 毒损络脉 解毒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瑞雪教授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经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利 隋娟 +4 位作者 任梦雪 周琳 陈紫薇 毕红 陈瑞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9期119-122,130,共5页
本文总结陈瑞雪教授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经验。陈教授认为“虚气”和“留滞”是导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其中“虚气”主要责之肾虚、脾虚,“留滞”包括气滞、痰阻和络瘀。治疗上陈教授主张补肾健脾以... 本文总结陈瑞雪教授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经验。陈教授认为“虚气”和“留滞”是导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其中“虚气”主要责之肾虚、脾虚,“留滞”包括气滞、痰阻和络瘀。治疗上陈教授主张补肾健脾以调补虚气,疏肝气、化痰湿、散瘀血以通畅留滞,尤其强调益肾培元、活血通络为本病的核心治则,临床运用补肾养血助孕方化裁,根据月经周期分期用药,内服与外敷合治,效果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薄型子宫内膜 不孕症 经验传承 补肾养血助孕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证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亚楠 黄世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11-615,共5页
肝郁脾虚证是多种疾病的关键证候;虚气留滞是多种病证的动态化规律;分析肝郁脾虚证中肝郁与脾虚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肝郁是引起疾病的始动因素,脾虚是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二者相互影响形成虚气留滞动态变化... 肝郁脾虚证是多种疾病的关键证候;虚气留滞是多种病证的动态化规律;分析肝郁脾虚证中肝郁与脾虚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肝郁是引起疾病的始动因素,脾虚是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二者相互影响形成虚气留滞动态变化。肝郁脾虚证进一步发展演变,则伤及元气,形成元气亏虚,气血阴阳受损;虚则加重留滞,形成痰湿、瘀血、火热和浊毒等壅聚,虚滞裹挟,疾病缠绵难愈。对肝郁脾虚证的治疗,疏肝尤应重视补脾;针对虚气留滞,特别应先培补元气。因此,充分理解肝郁脾虚证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是防治多种慢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 虚气留滞 病机 治未病 培补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