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叙事虚构作品中的作者自我 被引量:3
1
作者 谭君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在小说之类的叙事虚构作品中,都有可能发现作者将自我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不应该将其中的叙述者或人物等同于作者,而应该将其视为不同形式的作者自我虚构,并形成为具有虚构意义的艺术形象。在这类艺术形象中... 在小说之类的叙事虚构作品中,都有可能发现作者将自我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不应该将其中的叙述者或人物等同于作者,而应该将其视为不同形式的作者自我虚构,并形成为具有虚构意义的艺术形象。在这类艺术形象中,包含着作品中的叙述者与作者、作者的自我形象与作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自我虚构在作品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作者名义出现的叙述者在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修辞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虚构作品 叙述者 作者 自我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一部宏大的历史非虚构作品
2
作者 宋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74-74,共1页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120种重点选题中,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位列其中。《抗日战争》共分三卷,每卷均有60多万字。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虚构作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历史 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叙事作品中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 被引量:18
3
作者 谭君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不能将作品的作者等同于作品的叙述者、将作品中的叙述声音等同于作者的声音。二者的混同将给作者的创作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带来诸多弊端。叙述者是作者所创造的角色,正是叙述者的身份及其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方式与...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不能将作品的作者等同于作品的叙述者、将作品中的叙述声音等同于作者的声音。二者的混同将给作者的创作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带来诸多弊端。叙述者是作者所创造的角色,正是叙述者的身份及其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方式与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叙述者发出的叙述声音,也决定了叙述文本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虚构作品 作者 叙述声音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性写作与“非虚构文学”文体关系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弟娥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1,共7页
2017年,于“非虚构文学”而言,有几件大事可记。这一年,“怀疑虚构的生活”a的作家梁鸿在发表“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七年之后出版了她的首部虚构作品《梁光正的光》;被视为“非虚构”写作“梦工厂”的ONE实验团队在成立半年后于2... 2017年,于“非虚构文学”而言,有几件大事可记。这一年,“怀疑虚构的生活”a的作家梁鸿在发表“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七年之后出版了她的首部虚构作品《梁光正的光》;被视为“非虚构”写作“梦工厂”的ONE实验团队在成立半年后于2017年10月11日宣布解散,“这是非虚构写作最好的时代”的乐观预测转而为悲观情绪所代替;但是,“非虚构”写作标志性组织的解散,并没有浇灭资本市场为“非虚构”写作燃起的熊熊之火,早在2015年,熊顿发表于网络平台的非虚构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滚蛋吧肿瘤君》,2017年,“随着网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的走红”,“几乎每周都有导演或者编剧上门,寻求《真实故事计划》的改编授权”b。2017年年初,一部曾遭数家电视台拒播的非虚构影视作品《寻找手艺》在上传至某网络平台后,于豆瓣获得8.7的高分好评。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作为文创产业的一部分,非虚构写作通过受众对热点作品的点击、阅读及打赏等,以流量的形式实现了变现,也成就了新媒体时代的各路大神与大V,其受欢迎程度甚至有赶超前期风头无限的网络文学大神之势。“非虚构文学”概念由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于今已有30余年,在这个文学退隐、资本方兴的新媒体时代,以内容写作为中心的文创产品成为网民的日常阅读物,廓清非虚构写作的来龙与去脉,将有助于理解此种以流量为中心的非虚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文学 写作 真实性 20世纪80年代 新媒体时代 文体 虚构作品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的新对象新方法:虚构人口与人口学风格
5
作者 弗朗索瓦兹·拉沃卡 孙莹(译) 唐伟胜(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6,共7页
文章简单回溯了西方人物理论史,指出当代对“虚构人口”的研究兴趣渐浓。“人口学风格”,即一部小说、一种体裁或一个时代“虚构人口”的特征。概念源自作者2015年起开始的一项研究,作者团队建立了一个有15000个有名姓人物和354000个无... 文章简单回溯了西方人物理论史,指出当代对“虚构人口”的研究兴趣渐浓。“人口学风格”,即一部小说、一种体裁或一个时代“虚构人口”的特征。概念源自作者2015年起开始的一项研究,作者团队建立了一个有15000个有名姓人物和354000个无名姓人物的虚构人口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与19世纪中期法国和英国实际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做比较。结果发现:从19世纪早期到中期,小说的平均人物数量有所增加,英国小说的人物数量多于法国小说,女作家小说的人物数量少于男作家,畅销书的人物数量通常多于不那么畅销的小说。作者进而通过比较索菲·柯丹的《克莱尔·达尔博》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举例说明如何对虚构作品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人口统计学分析使得人们可以揭示体裁演变、可以对虚构作品作出一般性假设以及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人口 人口学风格 叙事学 虚构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虚构影像创作的叙事表达与传播路径
6
作者 毕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57,共4页
非虚构影像创作以视听语言作为主要的叙述形式,凭借声画的直观效用突出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视听平衡、角色代入和情感投入等感官刺激上与受众产生共鸣,生产出非虚构影像作品。在叙事表达方面,非虚构影像创作具有故事化叙事表达和信... 非虚构影像创作以视听语言作为主要的叙述形式,凭借声画的直观效用突出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视听平衡、角色代入和情感投入等感官刺激上与受众产生共鸣,生产出非虚构影像作品。在叙事表达方面,非虚构影像创作具有故事化叙事表达和信息化叙事表达的特征,在构建同步叙事和交叉叙事的过程中,寻求创作者与受众共情的平衡。从传播视角分析,非虚构影像作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了融合化传播、深度化传播和体验化传播,形成了品牌与商业化运营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影像作品 叙事表达 传播路径 视听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阿凡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官芬芬 廖莉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4-45,共2页
《阿凡达》是美国导演卡梅隆最新推出的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了电影作品《阿凡达》的虚构作品的超越意义,即卡梅隆导演及编剧们超越自我道德的内容、虚构的效果、创造可能的世界、自我探讨以... 《阿凡达》是美国导演卡梅隆最新推出的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了电影作品《阿凡达》的虚构作品的超越意义,即卡梅隆导演及编剧们超越自我道德的内容、虚构的效果、创造可能的世界、自我探讨以及生态危机等,将杰克从一个现代人的道德观慢慢塑造成为一个能与大自然共存的道德观,体现出卡梅隆导演及编剧们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设想,从而进一步揭示该影片的主题--保护环境,反对战争,并提出可能与大自然共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达》 文学伦理学批评 虚构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缝合与人性重建:谈熊育群《己卯年雨雪》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一 当武田千鹤子在营田牛栏房的木笼子里陷于昏迷时,她正遥遥梦见故乡日出町、自己的少女时代以及母亲的手。请原谅我使用了一个马尔克斯式的句式来谈论熊育群的这部长篇小说,这并不是一部“洋范”的作品,从最直观的层面看,作者所... 一 当武田千鹤子在营田牛栏房的木笼子里陷于昏迷时,她正遥遥梦见故乡日出町、自己的少女时代以及母亲的手。请原谅我使用了一个马尔克斯式的句式来谈论熊育群的这部长篇小说,这并不是一部“洋范”的作品,从最直观的层面看,作者所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感十足的“中国故事”——抗日战争,这堪称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创痛最酷烈、热血最激扬的一段记忆,在小说、非虚构作品和影视剧之中,这场战争早已从不同角度被反复书写,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形象演变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 人性 长篇小说 抗日战争 虚构作品 马尔克斯 中国故事 近代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质与南京现代性——关于叶兆言长篇小说《仪凤之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林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5,共7页
我们的话题必须从叶兆言的一次研讨会说起。那次研讨会上,在谈到作家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时候,我曾经强调:“现当代文学创作有两大脉络,一个是乡村书写,一个是城市书写,我主要从城市文化书写来谈叶兆言先生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 我们的话题必须从叶兆言的一次研讨会说起。那次研讨会上,在谈到作家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时候,我曾经强调:“现当代文学创作有两大脉络,一个是乡村书写,一个是城市书写,我主要从城市文化书写来谈叶兆言先生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衡量评价,我觉得叶兆言就是一位南京的书写者,我不愿意用‘南京’这个词,而是更愿意用‘金陵’这个词。不管是叶兆言的小说还是散文,更不必说长篇非虚构作品《南京传》,都一直在书写他的金陵。要找一个南京书写或者金陵书写的代表性作家,恐怕非叶兆言先生莫属。在这一点上,是不是可以把叶兆言称为‘叶金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当代文学创作 文化书写 乡村书写 城市书写 书写者 金陵 虚构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灯”开启的隐喻世界——解读《花牤子的春天》
10
作者 李一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8,共7页
关键词 隐喻世界 解读 《小说选刊》 虚构作品 结构方式 文本分析 语言行为 迟子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漩涡里的理想主义者——读冯骥才《漩涡里》
11
作者 邱田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1)冯骥才的非虚构作品《漩涡里》是他'记述人生五十年'...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1)冯骥才的非虚构作品《漩涡里》是他'记述人生五十年'系列的最后一部。对于他二十年的文化遗产保护之路而言,这是行动后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虚构写作 理想主义者 文学性 虚构作品 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来《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研讨会在京举行
12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3月15日,阿来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关键词 阿来 虚构作品 传奇 长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蝙蝠划过夜空”——论小白的都市书写
13
作者 夏彬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63,共6页
小白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于2005年左右凭借发表在《万象》《书城》《读书》等刊物上的文化随笔初获声名,然后转向小说创作,且最先涉猎的是长篇小说,而后方开始创作中短篇。距离他第一部虚构作品《局点》问世,至今已有14个年头。小白的... 小白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于2005年左右凭借发表在《万象》《书城》《读书》等刊物上的文化随笔初获声名,然后转向小说创作,且最先涉猎的是长篇小说,而后方开始创作中短篇。距离他第一部虚构作品《局点》问世,至今已有14个年头。小白的小说创作并不以数量见长,1但贵在几乎每部作品都能保持相当水准且风格鲜明,无论是带有“考古学家的周详”还是作为“诗人的偏僻趣味”,2都被他耐心、机敏、细致、生动、不无谐谑地网罗进笔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 都市书写 《读书》 《万象》 谐谑 虚构作品 文化随笔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孙甘露
14
作者 王纪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孙甘露 解读 虚构作品 先锋派作家 耐人寻味 写作方法 先锋精神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影集
15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金宇澄,曾名金舒舒。祖籍吴江黎里,1952年12月生于上海。1969年赴东北务农,1976年回到上海,现任《上海文学》执行主编。曾发表和出版《失去的河流》《方岛》《光斑》《异乡》《风中鸟》《欲望》《轻寒》《不死鸟的传说》《迷夜》等... 金宇澄,曾名金舒舒。祖籍吴江黎里,1952年12月生于上海。1969年赴东北务农,1976年回到上海,现任《上海文学》执行主编。曾发表和出版《失去的河流》《方岛》《光斑》《异乡》《风中鸟》《欲望》《轻寒》《不死鸟的传说》《迷夜》等中短篇小说和小说集。以及《碗——死亡笔记》《一切归于平静》《火乌——时光对照录》《漂泊在红海洋——我的大串联》《城市地图》等非虚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学》 影集 作家 《城市地图》 中短篇小说 《欲望》 虚构作品 小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的胜利--以王彬彬的历史写作为例
16
作者 朱红梅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王彬彬迄今为止在《钟山》发表文章八十余篇,绝大部分是历史题材的非虚构作品。仅以作品数量而论,是当之无愧的《钟山》“第一作者”。一个作家的写作与一本文学期刊结合得如此紧密,这在当代文坛并不多见。作者自己强调,这些文章是被主... 王彬彬迄今为止在《钟山》发表文章八十余篇,绝大部分是历史题材的非虚构作品。仅以作品数量而论,是当之无愧的《钟山》“第一作者”。一个作家的写作与一本文学期刊结合得如此紧密,这在当代文坛并不多见。作者自己强调,这些文章是被主编贾梦玮“拿枪顶着”,“逼”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彬彬 历史写作 作品数量 《钟山》 文学期刊 历史题材 虚构作品 当代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与文学书写的新可能
17
作者 普玄 汤天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214-219,共6页
疾病文学是对社会的表达汤天勇:今年3月20日,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东京以视频形式,现场釆用中日双语交流为您的非虚构作品《疼痛吧指头》举行研讨会。该作初载于2017年的《收获》长篇专号上,翌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 疾病文学是对社会的表达汤天勇:今年3月20日,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东京以视频形式,现场釆用中日双语交流为您的非虚构作品《疼痛吧指头》举行研讨会。该作初载于2017年的《收获》长篇专号上,翌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什么时候被译介到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 文学书写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虚构作品 译介 疾病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