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尼采的“上帝之死”——虚无主义的演绎及其反拨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章忠民
-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2003年第2期21-27,共7页
-
文摘
尼采的“上帝之死”将虚无主义推至极限 ,并用重估价值的积极的虚无主义完成了去值的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海德格尔则反拨尼采 ,要在虚无主义的遮蔽和绽放中把握虚无之虚无 ,以求彻底颠覆传统的形而上学。然而 ,在福柯更为虚无化的“人也死了”中 ,海德格尔与尼采一样都面临着更进一步的反拨而难逃虚无主义命运。其实 ,虚无主义既非尼采、海德格尔和福柯所能完成的 ,亦非历史的法则和逻辑 ,它只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极至的主体性驱使下 ,因对绝对确定性的追求和把握的失落 ,导致绝对确定性通过不断被剥夺的递增的匮乏之痛苦、缺席 ,而宣告不确定性的到来。然而 ,这种所谓的可怕的不确定性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种“形而上学病”的发作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终将不攻自破。
-
关键词
“上帝之死”
虚无主义
确定性
不确定性
虚无之虚无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