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程“虚拟直播+远程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璐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6期171-174,共4页
【目的】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学好会用的目标,全方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法】通过吸收传统课堂教学、MOOC和SPOC的优点,弥补各... 【目的】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学好会用的目标,全方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法】通过吸收传统课堂教学、MOOC和SPOC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结合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要求,以“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程为例,进行“虚拟直播+远程实训”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依托平台资源、实训设备、虚拟软件等,进行“虚拟直播+远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虚拟直播”分为课前准备、课前学习、课中研学、课后练评四阶段,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技能;“远程实训”分为虚拟仿真实训、实体实训、虚实融合实训三部分,螺旋提升技术技能;最后通过技能等级认证虚拟仿真平台对学员知识技能进行考核,评估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与结论】教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虚拟直播+远程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落实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直播 远程实训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电商直播平台人机交互质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丽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人机交互质量是虚拟电商直播成功的关键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构建虚拟电商直播互动质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本文丰富了虚拟电商直播互动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理论... 人机交互质量是虚拟电商直播成功的关键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构建虚拟电商直播互动质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本文丰富了虚拟电商直播互动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提供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商直播 人机交互质量 沉浸体验 消费者购买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时代的新媒体景观:数字虚拟人直播的具身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喻国明 杨名宜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48,共6页
元宇宙概念兴起的智能时代,以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数字虚拟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唐·伊德的身体观为起点,以A-Soul珈乐事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真人以虚拟形象进行直播打赏的新媒介景观。研究发现,虚拟直播... 元宇宙概念兴起的智能时代,以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数字虚拟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唐·伊德的身体观为起点,以A-Soul珈乐事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真人以虚拟形象进行直播打赏的新媒介景观。研究发现,虚拟直播仍以人类意识为主导,弱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虚拟人仍需身体在形式意义上的在场和参与,通过人类意识驱动的物质身体、符号化的技术身体、直播间场域中作为日常生产形态存在的具身性传播实践共同生产出的新媒介景观。在该景观中,“他者出席而又离场”的虚拟直播场域让人类放弃主体地位,营造离身的“天使交流的永恒梦境”,为后人类主义下的具身人工智能积累实践经验。同时,由真人驱动的数字虚拟人以人类身体所特有的生理结构介入直播生产中,其通过真人展现的认知行为是涉身的,虚拟直播媒介景观既建立在由人类身体实践形成的惯习之上,又受到由符号化技术身体形成的虚拟形象的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直播 数字虚拟 具身 媒介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体验:虚实交互下的身份重组和文化行动——基于虚拟形象直播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辰婷 邱相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93,共9页
在网络社会崛起的背景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性质和外显形式开始具备新的意涵。虚拟形象直播作为时下风靡云蒸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对现实的反思和追求自我实现的诉求与尝试。为了应对主流收编和个体化趋势下的无意义感,青少年... 在网络社会崛起的背景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性质和外显形式开始具备新的意涵。虚拟形象直播作为时下风靡云蒸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对现实的反思和追求自我实现的诉求与尝试。为了应对主流收编和个体化趋势下的无意义感,青少年开始自发追寻身份的重组,从而形成新的自我文化共同体。同时,青少年亚文化也逐渐从传统的抵抗性取向转变为一种强调自我创造性的文化行动。在实践中,通过对传统的解构、社群选择的力量和自我赋能,虚拟直播亚文化构建了一套与传统亚文化截然不同的运作逻辑,避免了从抵抗到收编的命运,使得青少年亚文化不仅仅只是一种体验,而是开始形成一种主动的互动建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亚文化 身份重组 文化行动 虚拟形象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交互与赛博集群者:虚拟形象直播中的认同建构 被引量:9
5
作者 宋辰婷 邱相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1,共8页
近年来,虚拟形象直播在我国蓬勃发展。目前关于虚拟形象直播的研究较少,且大多聚焦于技术层面,较少关注受众的内在群体认同机理。在网络社会中,虚拟形象直播的受众作为亚文化群体,容易感知来自身份认同的失衡感和挫败感。在网络社会中... 近年来,虚拟形象直播在我国蓬勃发展。目前关于虚拟形象直播的研究较少,且大多聚焦于技术层面,较少关注受众的内在群体认同机理。在网络社会中,虚拟形象直播的受众作为亚文化群体,容易感知来自身份认同的失衡感和挫败感。在网络社会中重塑身份时,虚拟形象直播为其提供了情感支持。他们将虚拟主播视为内心完美形象的投射,形成情感联结,通过线上组织的情感共治和线下活动的仪式化行动,完成了共同体的整合。通过解构传统、社群选择和自我赋能等多元化行动策略,虚拟形象直播的受众进一步强化了既有认同,呈现出与传统亚文化认同截然不同的认同建构过程和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虚拟形象直播 认同建构 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