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义网虚拟本体构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祥 李星 +2 位作者 温韵清 沈凯 郝敬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2-656,共5页
针对缺乏良好组织的本体难以被重用的问题,提出了对本体中术语进行语义重组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从本体文档中抽取类之间的关系,建立类关系图,进而对不同类型的关系赋以权重.然后将多本体中语义高度相关的术语进行组合,对语义相关度低的术... 针对缺乏良好组织的本体难以被重用的问题,提出了对本体中术语进行语义重组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从本体文档中抽取类之间的关系,建立类关系图,进而对不同类型的关系赋以权重.然后将多本体中语义高度相关的术语进行组合,对语义相关度低的术语进行分割.最后分别通过基于划分、基于层次化的聚类算法将类关系图重组为一组虚拟本体,实现了对本体的有效重用.以语义搜索引擎Falcons索引的本体作为数据集,对生成的虚拟本体进行了时间性能和聚类合理性评估,并对比了2种聚类方法在虚拟本体生成中的作用.实验证明该方法生成的虚拟本体具有较好的语义内聚性,达到了对本体中术语进行语义重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虚拟本体 语义网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皮格马利翁神话:拟像史前史、虚拟本体论与离心人类学
2
作者 潘靖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65-79,共15页
通过拟像史前史的回溯,维克多·斯托伊奇塔从同一图像母题的制图史及其哲学隐喻对“虚拟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了系统化的探索。借由约斯·德·穆尔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哲学分析,结合德勒兹对虚拟内在性平面的揭... 通过拟像史前史的回溯,维克多·斯托伊奇塔从同一图像母题的制图史及其哲学隐喻对“虚拟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了系统化的探索。借由约斯·德·穆尔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哲学分析,结合德勒兹对虚拟内在性平面的揭示,可进一步归纳出虚拟作为“能在-潜在”的本体论特质。虚拟本体论映照了拟像的古典根基,同时延伸至数字人文时代的虚拟(技术),进一步揭示出皮格马利翁神话的现代续写是普莱斯纳哲学人类学意义上人类逃逸“离心”、弥补自身不足的多元中心体验的诉求。通过艺术神话反观技术神话,在艺术史、哲学与人类学的交汇处,虚拟的(后)现代性得以解构,虚拟谱系中的艺-技关系得以重辨,人类对自身“存在”与“限度”危机的处置得以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 虚拟本体 此在/能在-潜在 “离心”人类学 艺术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领域知识重用的虚拟领域本体构造 被引量:112
3
作者 陈刚 陆汝钤 金芝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0-355,共6页
提出了一种重用现有领域知识库知识构造新领域本体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领域知识模型以及领域本体相互之间存在的语义相关性,从语义匹配的角度探讨了构造新领域本体的可能性.首先给出了领域本体的一种结构化定义,然后讨论了领域模型... 提出了一种重用现有领域知识库知识构造新领域本体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领域知识模型以及领域本体相互之间存在的语义相关性,从语义匹配的角度探讨了构造新领域本体的可能性.首先给出了领域本体的一种结构化定义,然后讨论了领域模型之间、领域本体之间存在的语义相关性,并给出了领域本体语义相关度的概念.以此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基于生物种群进化方法构造新领域本体的选择、克隆、变异、杂交、合成和转基因方法.最后详细介绍了一个虚拟领域本体构造系统,并给出了具体分析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知识重用 虚拟领域本体构造 人工智能 领域知识库 领域本体 语义相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空间本体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立群 高志强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75-279,共5页
为了在复杂的游戏场景中自动生成导航图,提出虚拟空间本体标记虚拟空间中物体的属性和关系,由计算机根据场景的几何属性与虚拟空间本体自动生成导航图;讨论了适合作战术式路径规划的A*算法.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 为了在复杂的游戏场景中自动生成导航图,提出虚拟空间本体标记虚拟空间中物体的属性和关系,由计算机根据场景的几何属性与虚拟空间本体自动生成导航图;讨论了适合作战术式路径规划的A*算法.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本体 导航图 战术式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