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肌电反馈的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被引量:21
1
作者 谢平 刘欢 +2 位作者 王磊磊 程生翠 陈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0-257,共8页
针对虚拟康复系统在个体适应性、安全可行性和主动参与性等方面的研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脑肌电反馈的虚拟康复系统。采集执行不同手势动作对应的脑电信号及表面肌电信号,提取不同肌肉模块的肌电特征送入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运动意图识别... 针对虚拟康复系统在个体适应性、安全可行性和主动参与性等方面的研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脑肌电反馈的虚拟康复系统。采集执行不同手势动作对应的脑电信号及表面肌电信号,提取不同肌肉模块的肌电特征送入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运动意图识别;提取脑电和肌电疲劳特征,并提出一种萤火虫-模糊神经网络算法,通过脑肌电疲劳特征实时优化调节虚拟场景的控制参数。最后,搭建包含虚拟场景及反馈控制策略的虚拟康复系统,并针对上肢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前屈后伸动作进行康复训练实验,基于肌电特征模式识别结果实现对虚拟场景及目标的控制,基于脑肌电疲劳特征优化调整场景控制参数,通过虚拟系统康复实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肌电反馈 个体适应性 虚拟康复 特征提取 萤火虫-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试验箱的康复手势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丁伟利 胡艳玲 +1 位作者 申亚辉 刘洪海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研究了基于自主研发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的康复手势识别方法。针对现有手势识别算法识别手势过于单一、不具备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对手部功能障碍患者的手部运动及控制力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虚拟试验箱的康复手势识别算法。该算法的... 研究了基于自主研发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的康复手势识别方法。针对现有手势识别算法识别手势过于单一、不具备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对手部功能障碍患者的手部运动及控制力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虚拟试验箱的康复手势识别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利用摄像头捕捉不同的康复手势,并通过辅助训练标志板来实现手和辅助康复器械定位。基于改进的形状上下文识别算法的处理器实现了康复手势识别功能,并进一步控制虚拟场景中的物体做出相应的反应。该算法可以完成推、拉、悬垂、托举、二指捏等典型康复手势的准确识别,并与现有的手势识别算法进行了准确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识别率上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识别的手势上更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康复 试验箱 手势 手势识别 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头部康复虚拟现实游戏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淑涛 高飞 许宁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04-1908,共5页
虚拟现实在康复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有助于中风后的患者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同时节省时间、金钱和其他成本。将Microsoft Kinect用于虚拟现实游戏来评估用户的运动动作。游戏规则要求外侧头、躯干和手臂的运动。在设定的9个游戏练习... 虚拟现实在康复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有助于中风后的患者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同时节省时间、金钱和其他成本。将Microsoft Kinect用于虚拟现实游戏来评估用户的运动动作。游戏规则要求外侧头、躯干和手臂的运动。在设定的9个游戏练习中,平均值和最大移动量保持不变。但是,随着练习的增加,头部运动的频率增大。结果显示通过头部运动,视频游戏可以用于姿态平衡康复,同时还表明头部运动对前庭系统有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评估前庭运动以及头部运动频率随练习的增加将如何支持姿态平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动作 姿态控制 视频游戏 虚拟现实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和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封常美 魏然 +1 位作者 徐菲 张维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 目的探讨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局部肌肉振动训练。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手功能和上肢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BBS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评分和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 < 0.05),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finger movement,AROM)、最大屈曲角度和最大伸展角度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 < 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BBS评分、STEF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AROM、最大屈曲角度和最大伸展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重复局部肌肉振动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手功能和上肢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手功能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对保留乳头乳晕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海燕 王丽华 林红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对保留乳头乳晕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 目的探讨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对保留乳头乳晕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即刻行乳房再造。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虚拟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8周康复训练依从性、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及术后1 d、术后8周认知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率、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肩关节内旋、前屈、外展、后伸、外旋、内收活动度及手指爬墙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基本性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8周,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1 d(均P<0.05),观察组患者MoCA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患者进行术后虚拟认知康复训练,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认知康复训练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乳房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